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发现母爱(100位中外杰出父母教子心经)
内容
编辑推荐

李放、卜凡鹏主编的《发现母爱(100位中外杰出父母教子心经)》为我们撷取了古今中外50位杰出人物的成长故事,也许不经意间你就会为这些母亲所感动,真的,阅读这些母亲,你会感受到圣洁的母爱和博大的胸怀。本书将引领我们在不同人物的生活中,在不同岁月的历史中穿行,去感触这些杰出人物背后那些伟大母亲的人性之美,去捕捉那些闪耀在她们身上的母爱之光。进而,你要通过阅读这些名人的母亲来读懂自已的母亲。

内容推荐

李放、卜凡鹏主编的《发现母爱(100位中外杰出父母教子心经)》是由国内著名创新教育专家和家庭教育专家李放等主编的一部以发现母爱、感悟母教为主题的家教读物。母亲是我们生命航程中的启明星,永远照耀着、鞭策着我们前行。母亲给予儿女的是如涓涓细流般的精神人格熏陶,是一种心灵智慧的培养与激励。《发现母爱(100位中外杰出父母教子心经)》通过阅读这50位享誉中外的伟大母亲的教子之道,会使我们对母爱和母教有一种全新的感悟。让我们阅读母亲,这本陪伴我们一生的心灵圣经吧!

目录

序言 感悟永恒的母爱

上篇 25位外国杰出母亲的教子心经

 1 “白衣天使”南丁格尔:“大爱无疆”的士兵之母

 2 圣奥古斯丁的母亲莫尼卡:神圣的基督徒母亲

 3 歌德的母亲伊丽莎白:让孩子展翅飞翔

 4 贝多芬的母亲:母爱使他永不自卑

 5 维克多·雨果的母亲:她是儿子心中的上帝

 6 华盛顿的母亲玛丽:你要永远做好事

 7 林肯的第二个母亲萨拉:一片慈母之心

 8 达尔文的母亲苏珊娜:她让我认识了大自然

 9 卡耐基的母亲伊丽莎白:她让儿子从自卑走向成功

 10 伟大的居里夫人:做言传身教的好母亲

 11 凡高的母亲安娜:她终为自己的儿子而骄傲

 12 现代舞蹈先驱邓肯之母:给孩子自由的空间

 13 克林顿的母亲弗吉妮亚:永远不要说“我做不到”

 14 默多克的母亲伊丽莎白:“洋孟母”的教子故事

 15 艾森豪威尔的母亲:尽力出好手中的每一张牌

 16 爱迪生的母亲南希:成为世界上第一等人物

 17 爱因斯坦的母亲波琳:犹太式教子艺术

 18 比尔.盖茨的母亲玛丽:赏识教育造就的“世界首富”

 19 罗斯福的母亲萨拉:培养出身残志坚的伟大总统

 20 基辛格的母亲葆拉:决不能失去对生活的信念

 2l 希尔顿的母亲玛丽:你必须找到自己的世界

 22 马克·吐温的母亲:信仰可以带给一个人勇气

 23 弗洛伊德的母亲阿米莉:他沉思在母爱的天堂里

 24 诺贝尔的母亲:让儿子在生活中锤炼自己

 25 中松义郎的母亲:最懂得创造教育的母亲

下篇 25位中国杰出母亲的教子心经

 1 孟子的母亲仇氏:“孟母三迁”择居教子

 2 陶侃的母亲湛氏:良母的“织梭教子”

 3 岳飞的母亲姚太夫人:贤母的“刺字教子”

 4 欧阳修的母亲郑氏:慈母的“画荻教子”

 5 司马光的母亲聂氏:给儿子一生的做人忠告

 6 清朝的孝庄皇后:一位顾全大局的宫廷母亲

 7 鲁迅的母亲鲁瑞:影响儿子一生的“平民母亲”

 8 老舍的母亲马氏: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9 朱德的母亲钟太夫人:她给了“总司令”以坚强意志

 10 “中国之母”宋庆龄:为儿童奉献出博大的母爱

 11 钱学森的母亲章兰娟:“兰心慧质”的富商才女

 12 辜鸿铭的母亲:“西洋母亲”的优秀中国儿子

 13 蔡元培的母亲周氏:好的习惯会伴随孩子一生

 14 胡适的母亲冯顺弟:他感受到博大、慈祥的母爱

 15 廖承志的母亲何香凝:继承母亲的画品和人品

 16 冰心的母亲杨福慈:母爱福佑女儿一生

 17 “万婴之母”林巧稚:中国的医学“圣母”

 18 “革命母亲”邓颖超:一位拥有博爱情操的母亲

 19 茅盾的母亲陈爱珠:做好孩子的启蒙老师

 20 齐白石的母亲:打造儿子做人的尊严

 21 丁玲的母亲余曼贞:追求新思想的巾帼须眉

 22 曾宪梓的母亲蓝优妹:成功只属于生活的强者

 23 霍英东的母亲刘三:在逆境中挺起脊梁去做人

 24 政坛“女强人”范徐丽泰:她给予女儿第二次生命

 25 “艺术家母亲”秦怡:她给弱智儿子加倍的爱

试读章节

1 “白衣天使”南丁格尔:“大爱无疆"的士兵之母

南丁格尔博物馆位于泰晤士河南岸,与伦敦盖斯一托马斯医院相邻。展馆的面积虽然不大,但布置得朴素、典雅,它通过大量设计精美的文字、图片和实物,生动地展现了南丁格尔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佛罗伦斯·南丁格尔1820年5月12日出生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是在父母旅行途中降临人世的。她的父亲威廉·爱德华毕业于剑桥大学,谙熟数学,精通多门外语。母亲芬妮·史密斯出身于英国的一个富裕家庭,且世代行善,名重乡里。

南丁格尔虽生于富裕家庭,内阁大臣们是她家的常客,南丁格尔本人也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可以用英、意、法、德语自如交谈,但她对养尊处优的生活并没有感到快乐。她生性腼腆,常有一种莫名的寂莫感。12岁时,她开始跟父亲学习外语、数学和历史等课程。在父亲的精心指导下,南丁格尔的学业大有长进,并从小养成了记事和写日记的习惯。1837年,他们全家用一年半的时间,到法国、意大利、瑞士等地旅行,这次旅行对南丁格尔的一生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这次旅行,她发现英国医院的护理状况极为恶劣。当时,英国大部分医院的病房多半都是大通房,病床紧紧相连,十分拥挤,墙壁和地板上沾满了血迹和污渍,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难闻的气味,这种情景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她感到,这种状况必须彻底改变才行。于是,她的心中萌生了一个念头一做一名护士!

当时,护士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是:粗陋年迈的女人,既愚昧,又无知,更不可能执行医疗任务。南丁格尔选择了这个职业,在她父母看来简直不可思议!但南丁格尔并未因此而动摇。她一面潜心研读,吸取医疗卫生方面的新知识,一面在父母的安排下,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在此期间,她结识了两位对她以后的事业有重要影响的男友。一位是她的表亲亨利·倪柯逊,另一位是查理·麦恩斯。麦恩斯后来成为国会议员,终生支持南丁格尔的事业。1848年初,她在罗马会晤了另一位重要人物——希德厄·海伯特。海伯特与南丁格尔一见如故,他后来当选英国作战部长,对南丁格尔的事业给予了有力支持。

1849年10月。南丁格尔与友人再次远游埃及。次年4月到达雅典。南丁格尔每到一地,必定参观当地的养老院、孤儿院等慈善机构。此时,医疗护理在她心中已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而是一种值得为其奋斗终身的神圣事业,为此她决定独身,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医疗护理业。

1850年,南丁格尔在她30岁时去德国学习护理,33岁时又去巴黎学习护理组织工作。回国后她任伦敦一家医院的护理主任。1853年,英法等国与俄国爆发了克里米亚战争。《时代》杂志记者威廉·罗莎的战地快讯,揭示了英国伤病员“缺乏最普通的病房简易用具”,这一消息震动了英国社会,唤起了公众对护理工作的注意。南丁格尔应英国政府的邀请,率领38名护士奔赴前线。英国由于宗教和社会的成见,一直反对在医院特别是战地医院中有女护士出现。南丁格尔在前线充分显示了她各方面的才能,她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声望,冲破了军事当局的重重障碍,拿出自己的3万英镑为医院添置药物和医疗设备并重新组建医院,改善伤员的生活环境和营养条件,整顿手术室、食堂和化验室,很快改变了战地医院的面貌,只能收容1700名伤员的战地医院经她安排竟收到3000至4000名伤员。6个月后,战地医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伤员死亡率从.50%迅速下降至2%。这种奇迹般的有目共睹的护理效果震动了全国,同时改变了英国朝野对护士们的估价并提高了妇女的地位,护理工作从此受到社会重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亦为人们所承认。

南丁格尔不仅表现出非凡的组织才能,而且对伤病员的关怀爱护感人至深。她协助医生进行手术,减轻病人的痛苦;清洗包扎伤口,护理伤员;替士兵写信,给以慰藉;掩埋不幸的死者,祭祀亡灵……,每天往往工作20多个小时。夜幕降临时,她提着一盏小小的油灯,沿着崎岖的小路,在4英里之遥的营区里,逐床查看伤病员。士兵们亲切地称她为“提灯女士”、“克里米亚的天使”。伤病员写道:“灯光摇曳着飘过来了,寒夜似乎也充满了温暖……我们几百个伤员躺在那儿,当她来临时,我们挣扎着亲吻她那浮动在墙壁上的修长身影,然后再满足地躺回枕头上。”这就是所谓的“壁影之吻”。因此,“举灯护士”和“护士大学生燃烛戴帽仪式”,也成为南丁格尔纪念邮票和护士专题邮票的常用题材。

1856年战争结束后,南丁格尔才抱着病弱的身体,最后离开战地医院回到伦敦。英国公众捐赠巨款,以表彰她的功勋。南丁格尔用此资金作为“南丁格尔基金”,1860年在伦敦圣托马斯医院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护士学校。后又开创了助产士和济贫院护士的培训工作,推动了西欧各国以及世界各地的护理工作和护士教育的发展。她强调护理工作是一门非宗教性的专业,必须由受过科学训练和品质优秀的护士,负责护理教育和行政管理。她以病弱的身躯充满激情地工作,为培养护理人材倾注了毕生精力,确立了护理工作的社会地位和近代护理学的科学地位,使护理学科成为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工作也成为受人敬重的职业。现代护理学是社会发展的产物,职业性护士的出现,是现代化进程中专业化不断提高的结果,也是妇女自立运动的重要胜利。职业护士的资格,由护士教育标准限定,并坚持注册和许可证制度。南丁格尔有不少论著,她的名著《护理工作记录》(1858年出版)成为当时的畅销书,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已成为现代护理学的经典著作。

1867年,在伦敦滑铁卢广场,建立了克里米亚纪念碑,并为南丁格尔铸造了一座提灯铜像,和西德尼·赫伯特的铜像并列在一起。P3-6

序言

有一个人,她永远在你心里,让你走到哪里都不会孤单;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地索取、享用,却不要任何回报……这一个人,叫作“母亲”,这一种爱,叫作“母爱”!

母亲,是一本厚重的书本,承载着岁月之痕。母亲,是一条涓涓的细流,流淌着百转千回。那流逝的岁月,是回眸时的一粒粒街灯,婷婷于身后,莹润亮洁,娓娓滴落成卷册中一段一段的平凡和辉煌!母亲是我们生命中的启明星!永远照耀着、鞭策着我们前进!

早餐前的嘱咐,出门时的牵挂,学习时的“唠叨”,考试时的叮咛,病榻前的照顾,回家时的问候,都凝聚着母亲点点滴滴的心血,母亲的爱,使我们每个人都终生地感受着和感动着,可又有谁能真正参透这圣洁的母爱呢!

在人生的道路上,那一个个脚印,铺就着你的人生轨迹;在你的生活中,那一声声嘘寒问暖,是母亲对你那无私的爱……

母亲,是世界上所有文字中最温馨的一个词,那是因为母亲给了我们太多的爱。分娩时,母亲承受着难以言表的痛苦,而内心却是快乐的。呀呀学语时,母亲手把手地牵着你,而内心却是幸福的。长大时,母亲教育我们如何做人,而内心却是愉悦的。阅读母亲,让我们一次次的感动,一次次地心潮澎湃。是啊,有多少欢笑是母亲唤起的,有多少眼泪是母亲揩千的,母爱的港湾,永远是那样的温情脉脉。母亲就是一部大书,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功夫去品读。哪个名人不是在母亲的膝盖上成长起来的,我们总是坐在母亲膝头通过阅读母亲来阅读人生。

当学会阅读母亲的时候,我们长大了,母亲用慈祥的目光,看着我们离家的路越走越远。在我们分别转身的时候,母亲面颊流落下滚烫的泪水。

都说母爱如佛,母亲化成佛桌上的那盏长明灯,永不熄灭!是怕夜太黑,所以她用整个生命化成烛光照亮儿子归来的路。

母亲给孩子东西时,孩子笑了;孩子给母亲东西时,母亲却哭了。阅读母亲,我们一次次的热泪盈眶……

母爱无疆,母亲对孩子的爱要远强烈于父亲对孩子的爱。悠悠中华五千年,圣母无数育英才。历史上,好多伟人的母亲是寡母。如,孔子、孟子、岳飞、陆游、鲁迅、老舍、胡适等人的母亲均莫不如此。这些伟大的母亲孤身一人,含辛茹苦,抚育自己的孩子成才。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的故事千古流传,荡气回肠。这些伟大的母亲本身没有创造出伟大的业绩,但她们含辛茹苦抚养的孩子却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业绩。寡母之子多有巨人,鳏父之子却鲜有伟器。这是为什么?是男人不爱自己的孩子吗?不是。只因母爱太执著、太持久、太神圣、太伟大。

这个社会需要营造一种热爱母亲、尊重母亲、关心母亲、维护母亲的良好环境。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好母亲,让每一个母亲都有一个好孩子。每一个女性也要珍视自己贵为人母的资格,为自己未来的孩子做好一切人生准备。

为了不负慈母的养育之恩,为了不使自己日后的良心遭受悔恨的嘶咬,请你从现在开始,从每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开始,孝敬母亲、关心母亲、体谅母亲,哪怕你一无所有,你还有语言,还可以用真诚的话语来安慰母亲,让母亲感受到人间的温暖。只有这样,你才不失为让妈妈满意的好孩子。

母亲给我们的感动太多,而我们给母亲的关注却太少,又有几双儿女能真正读懂母亲。“母亲”真的是“奉献”的代名词。每一位母亲都是用自己的生命成就儿女的幸福。小时候,我的父亲给我讲过这样几个故事:其一是血色母爱,一对母女滑雪时遇上雪崩,因银灰色的衣服使得救援飞机难以发现她们的踪影,在生死攸关之际,母亲毅然割断动脉,将一片雪地染成红色,女儿终于获救了;其二是有一架飞机出故障了,所有乘客开始呼天抢地,只有一位母亲,平静、温柔、冷静、沉着,把自己的身体压在女儿的身体上,等待飞机的坠毁。我常常被这两个故事感动得流泪。

探索脑海里对母亲与母爱的印象,跃然浮现的是三个人物——儒家哲人孟子的母亲、民族英雄岳飞的母亲以及作家冰心的母亲。

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儿子能在良好的环境里成长,搬了三次家;岳飞的母亲在儿子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字来勉励他以身报国;冰心小时曾顽皮地问母亲:“妈妈,你为什么这样爱我?”母亲笑答:“不为什么,只因为你是我的女儿。”三个故事留下的观念印象是:母爱是绝对崇高、伟大的。

凤凰卫视台三周年台庆晚会上,节目主持人杨澜向观众讲述了一个自己在采访生涯中遇到的感人至深、结局又令人惊讶的故事。

杨澜去美国果访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籍华人崔琦。崔琦谈到自己出生在河南农村,父母都是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民,但是他妈妈颇有远见,咬紧牙关省吃俭用,在崔琦12岁那年将他送出村,出外读书。这一走,造成了崔琦与父母的永别。后来他到香港、美国发展,成了世界名人。

谈到这里,杨澜问崔琦:“你12岁那年,如果你不外出读书,结果会怎么样?”看到这里,我猜想:崔琦一定会这样回答:“我永远成不了名,也许现在还在河南农村种地。”

可是错了!崔琦的回答大大出乎人的意料:“如果我不出来,三年困难时期我的父母就不会死。”崔琦后悔得流下了眼泪。

杨澜也流泪了。她这时多么希望当时聘请的两位美国摄影师能推出近景,来一个特写镜头。让杨澜吃惊的是,在审片时真的出现了这一特写镜头,杨澜问两位摄影师:“你们听不懂中文,你们怎么会拍下这一感人场面?”摄影师回答:“你们不是在谈论妈妈吗?在全世界,‘妈妈’这两个字是相通的。”

一边是世界名人,一边是悠悠情爱;一边是无上的荣誉,一边是母子深情。崔琦选择了后者。我的心被震撼了,这一晚,我久久不能人睡。

推动世界的手是摇篮的手,一个家庭,哪怕家徒四壁,只要有一个正直、善良、勤劳和乐观的女人,这样的家庭仍是心灵的圣堂与成长的源泉。

本书为我们撷取了古今中外50位杰出人物的成长故事,也许不经意间你就会为这些母亲所感动,真的,阅读这些母亲,你会感受到圣洁的母爱和博大的胸怀。本书将引领我们在不同人物的生活中,在不同岁月的历史中穿行,去感触这些杰出人物背后那些伟大母亲的人性之美,去捕捉那些闪耀在她们身上的母爱之光。进而,你要通过阅读这些名人的母亲来读懂自已的母亲。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简单的称呼“母亲”,是我们一生的骄傲,是我们一生的财富,是我们一生的最爱。

沉甸甸的爱,我们从她手上接过;暖融融的情,我们从她身上掠走。一生有母爱相随,风雨中,我们有温暖;坎坷中,我们有鼓励;失意中,我们有爱抚。一切的一切只是因为我们有世界上最爱我们的人,我们也深深地爱着她们,但两种爱不能用等号来连接,这是我们一生的遗憾与内疚。

母亲是万千儿女心灵的归宿。心舟在起落万丈的思潮中震荡时,纵使母亲在千里之外,每每落笔在纸上写下“母亲”二字,我们无主的心也便有了着落。母亲用无私的爱与博大的胸怀,宽容着我们。她们如雨露,如甘霖,滋润了我们干涸的心田。与生俱来的使命感,使母亲为了我们穷究一生,竭心尽力,直至流尽最后一滴血与泪。

母爱无悔,母爱无言。岁月的车轮无情地将印痕留在了母亲的脸庞。劳累带走了母亲的健康,病痛侵袭了母亲的身体。慢慢的,一生播撒甘霖雨露的人倒下了。巨大的痛苦母亲自己来默默承受,不为别的,只是不想儿女难过伤心。

学会读懂母亲的心,让我们的遗憾减小到最低点。阅读母亲,这本我们一生的圣经吧。阅读这50位母亲,就是阅读全天下的母亲,通过阅读母亲,我们将一步步走向成熟。以后,也许你也会成为一位母亲,成为这个神圣的角色。阅读母亲,阅读她们身上神圣的母性力量吧,通过阅读,它会净化我们的心灵,唤醒我们身上神圣的情愫。让我们为伟大的母爱欢呼喝彩吧!

李放

2012年6月12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发现母爱(100位中外杰出父母教子心经)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放//卜凡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3902229
开本 16开
页数 23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3
出版时间 2012-11-01
首版时间 2012-11-01
印刷时间 2012-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5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78-49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1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7:3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