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寻梦(邱雯在美国)
内容
编辑推荐

邱雯,旅居美国的广州人,追求完美的摩羯座,专职好为人师,文字朴实无华,生活态度真诚,用声音演绎人生,任电台节目主持人十几年,但文字演绎是首次。

她在书中写到刚到美国在餐厅打工的种种顾虑,初吃美国工作餐心里的种种失落。对于一个曾经在国内走红的DJ来说,这真的需要一种勇气。或许有人会说,邱雯你又何苦?值得吗?今天的答案当然是值得,而且很快乐。现在的邱雯,更加真诚也更加快乐,旅居美国十多年,邱雯告诉你真实的美国,与其相信那些不曾出国或是出国旅游转了几圈回来的人误导,倒不如翻翻这一本《寻梦——邱雯在美国》。

内容推荐

从国内著名的电台节目主持人到美国中学的汉语教师,从功成名就到从零开始,从广州的中产白领到美国的普通打工者,从一个寻梦人到践梦者……《寻梦——邱雯在美国》讲述的是一位中年女性在美国奋斗、成长的故事,其中不乏传奇的经历,从中您可以深刻体会中西文化在饮食、教育、婚姻、处事方式等方面的种种差异,深入了解美国的文化、教育、法律、习俗及风土人情,看到一个真实的美国。

《寻梦——邱雯在美国》由传主邱雯自己编写。

目录

序一 谁在夜里回首过去梁凤莲/001

序二 让人“想不到”的邱雯苏星冯慧璇/00l

前言 这是我人生的一份财富/001

第一章 飞越太平洋

 初到美国/002

 第一份工作月薪500美元/004

 我们是“黑人”/008

 美国的老板与打工仔/015

 “你越快忘记过去,就越快成功”——新移民如何找工作/022

 难忘的荷姐/026

 重返话筒前/030

 在匹兹堡上学/033

 打工,带孩子,上学/036

 第一份老美工/039

 毕业啦/042

 踏上汉语教学之路/046

 追寻硕士之梦/050

第二章 浓情蜜意

 我的母亲/056

 情定旧金山渔人码头/061

 选择爱情/063

 我的洋婆婆/065

 难忘那首歌/068

 如果有来生,我仍做你的妹妹/070

 给女儿的一封信/073

 40岁再当母亲/075

 同样的旧金山,同一首歌的梁永斌/080

 西关小姐梁凤莲/082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084

 祖国,我为您骄傲——看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有感/089

 重回故乡怀抱,分享相逢喜悦/090

第三章 美国风情

 在美国如何取得汉语教师执照/096

 美国汉语教学现状/098

 美国中小学校的考试和假期/102

 我在美国打官司/104

 在女儿学校当义工/107

 美国的教师、代课教师和工会/109

 美国的家庭学校/111

 谁花掉美国政府的钱/114

 女儿是女童军队员/117

 美国的过夜文化/120

 助女儿选美/122

 美国的公共图书馆/128

 美国的返校节和毕业舞会/129

 在美国过万圣节/132

 感恩节为什么吃火鸡/135

 圣诞礼物那些事/137

 美国人新年吃什么/139

 在美国过春节/141

 美国的夏令时/144

 美国公立学校统考考些啥/145

 复活节/147

 美国的农贸市场/149

 美国小镇庆祝独立日/151

 美国人的迷信/153

 “原始社会”的美国人/155

 美国的宠物酒店/158

 美国五花八门的筹款/160

 女儿学中文与麦当劳/162

 美国学生如何考大学/164

 美国孩子做家务赚零用钱/166

第四章 岁月留声

 《名医咨询台》/172

 国庆节在北京直播升旗仪式/174

 走穴/177

 阿丹的故事/179

 电台节目如何走向市场/181

附录

 执着的梦——小记珠江经济广播电台节目主持人、新秀奖获得者邱雯/188

 空气中,给你一点温情——记珠江经济广播电台节目主持人邱雯/191

 贵在真诚/193

 点滴情怀温馨无限——写给邱雯/195

 “甜言蜜语”的邱雯/197

 邱雯,我真害怕你退休/199

 微博:我与邱雯喜相逢/201

 把我的真心换你心/203

后记 别让梦想沉睡/206

试读章节

“你越快忘记过去,就越快成功”——新移民如何找工作

新移民来到一块陌生的土地,如何立足安家呢?相信很多人首先会选择去找工作。找工作的途径主要有两种:按照招聘广告直接应征,或通过职业介绍所介绍。我在报社工作时,曾经采访过一家职业介绍所:前来寻找工作的都是些什么人?如何能更顺利地找到工作?其中又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呢?

通常找工作的人首先来电或亲自到介绍所按照自己的情况,诸如年龄、学历、工作经验、希望找什么工作等一一填好表格或告诉工作人员,由他们记录,觉得合适的话就约见雇主,正式见工。我当时采访了负责招工的苏小姐。她一边招呼我坐下,一边忙于接电话。我翻开一叠厚厚的资料,它记录着这一群来自中国的寻梦者的开始。他们当中有医生、工程师、音乐教授、电脑专业人士、教师、研究生、导游等,主要来自辽宁、上海、吉林、北京、四川、山西、天津、河南、黑龙江、江苏、福建、陕西等地,年龄从20至50岁不等。他们应聘的大多是餐馆、保姆之类的工作。职业介绍所只是起桥梁的作用,是否成功取决于雇主与雇员的双向选择,成功率为50%-60%。

在短短的一个小时里,苏小姐不停地接电话。其问有来自沈阳的两男一女,来美国才三天,在朋友的带领下来到介绍所登记。这两位男士一位姓高、一位姓孙。高先生38岁,长得挺结实,他在中国的时候也当过老板,经营餐馆三年了。孙先生45岁,以前在中国从事过个体运输,自己开着大货车从东北到广东。现在,老板变成了餐馆的打工仔。他们对此表示无所谓,既然有机会来美国,就看看、干干吧,用孙先生的话来说,是挡不住美国的诱惑。刚好,在旧金山附近有家餐馆请杂工,900美元一个月,包吃住,孙先生和高先生二话没说就答应见这份工。接着,苏小姐与餐馆老板联系,约好下午三点钟见工。苏小姐还吩咐孙先生见工时别穿西装,因为老板一看,会以为是从中国来的干部,不能吃苦。孙先生和高先生顺利地见了第一份工,而另外那位女士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这位女士同样来自沈阳,年龄26岁上下,白皙的皮肤略施粉黛,圆润但不显胖,她希望能找一份餐馆的前台工作,但她不懂英文。来美之前她在沈阳的一家职工医院做医师,连上学算起来有10年的医务工作经验了。她不敢奢望在美国能做回本行,只希望有朝一日考取护士牌,从事护理工作。目前由于初来乍到,无车、无房、无绿卡,只能慢慢等。正在倾谈之间,女医师突然问了一个令苏小姐和我都颇感意外的问题:“这里的夜总会是什么性质的?”苏小姐回答说:“你说是什么性质?陪酒、陪舞、陪唱、还有陪——很难说。你这么年轻,可以从辛苦的工作做起,一步步走,不要轻易去做那个。我们这里曾经有个哈尔滨来的小姐,打电话过来找工作,神神秘秘的,原来她是在夜总会干的,钱来得快、容易,但又想转行找另一份工,结果怕辛苦,只好回去继续做她的夜总会工作。她老指望能有个有钱人看上她,就不用再干了,可以享福了。你说,有钱人真能娶她吗?”女医师连忙说:“我是替朋友问的。”

带着希望与失望,三个人走出了职业介绍所的大门,我目送他们坐上一辆凌志,默默地祝他们好运。

告别了忙于接电话的苏小姐,我来到隔壁的办公室,见到了该公司的老板王女士。王女士当年怀揣几百美元来到洛杉矶,第二天就开始看报纸找工作。因为还要上学、找住处,她在报纸的分类广告专栏专门找家庭工。打了数十个电话,别人问住哪里都说不清,再得知是刚来美国的,全部拒绝了。她很丧气,心想在国内读了几年的旅游管理,堂堂大学生、五星级酒店的客户经理,竟然连个保姆也当不成。但她转念一想,如果你在北京找保姆,一听刚从山里来的,微波炉没见过,洗衣机不会用,你会用她吗?一条小小的广告,说不定会有几十个人去应征,你的优势在哪里呢?如何向别人推销自己?聪明的王女士后来当然找到了工作,并由此一步步走向成功。这是后话,但这段找工作的经历,使她萌发了有朝一日从事职业介绍工作的念头,希望为那些人生地不熟、需要帮助的同胞提供生存、立足的机会。

事实上,很多来自中国的同胞,无论是知识背景还是工作经历方面都有优势,当中不乏出类拔萃的人才。只是,当他们站在一块完全陌生的土地上,无法分清东南西北的时候,如果有位引路人为他们指点迷津,他们就会少走许多弯路。也许,职业介绍所正充当了“引路人”的角色。

王女士从自身的经历中切实体会到“引路人”的重要性。她后来开办的职业介绍所确实为无数有需要的人提供了生存、立足的机会,不少人在踏过这一台阶后,稳步走向成功。

小A来自中国,她来介绍所希望找一份保姆的工作,刚好有位雇主家中老人生病需要照顾,双方见面后觉得满意,约好第二天就上班。第二天,雇主左等右等却不见小A的踪影,只好请假不上班,自己在家照顾老人。后来得知,小A是因为朋友没空,没有送她过来。第三天,小A终于来了,一进门,眼泪哗哗往下淌,原来她见到雇主的小孩,想起了自己在国内的女儿,接着,她请求雇主让她给国内打个长途电话,为此双方搞得很不愉快。雇主投诉说:“怎么可以找这样一个人做保姆?”而小A满腹委屈地说:“我在中国也算是个人物,来到美国却要当保姆,他们怎么就这么不能理解我呀?”

面对这一对雇主与雇员的矛盾,王女士一边向雇主解释,答应帮忙再另找一个好保姆,一边对小A说:“来到美国你千万别提你以前是干什么的,没有人会理会这些,你只能从头做起,你越快忘记过去,就越快获得成功。没有车是个人问题,与雇主无关,雇主也没有理由因为你没车而承担责任,自己的问题应该自己解决。在美国你就要去适应美国的生活习惯和处世原则,否则你永远只能站在原地。”

小A听了王女士的话,哭着说:“王姐,是我错了,再给我找份别的工作吧。”

小A的故事可能对于一些新移民会有启发,而王女士的那一句“你越快忘记过去,就越快成功”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是啊,每个人都有过去,假如我们永远停留在对过去的追忆中,我们就会错过今天,错过将来。

P22-25

序言

谁在夜里回首过去

夏夜将临的北美大陆,去年的这个时令,夕阳西沉,晚霞满天,空气清凉干爽,弥漫着归家的味道,沿95号公路疾驰纽约,倚窗远望,身边是北上的夜行货车呼啸而过。此刻,我在宾州飘游,你的家在不远处的兰卡斯特,目光无法达到的前方,公路旁散落着安详的小镇、空廖的街道、干净的庭院、寂静的人生,你,停下手里的劳作,等待着夜色四合,等待回忆带着你的思绪走回过去。为什么总在人到中年的时刻,我们都要回忆过去?

发给我的一堆堆文字,让我在抚弄着你20年青春韶华的感慨之余沉思,我们该在人生的哪一程驿站开始回忆?暮色苍苍的停靠?还是容颜青葱的启程,斜倚栏杆,我们走了多少个三百六十五里路之后,才有了回首的渴望?

回忆是我们两手空空来到这个世界之后的收获,或多或少,或苍老或稚嫩的掌心中,总有一束鲜花、几块彩石,多少个秋去春来之后,我们的心中有了高天流云的向往,我们的背后有了心疼牵挂的目光;会有不舍、难耐和怅惘的情怀,岁月,像一队队迎面而来的风风雨雨,抓握不住的指尖掌中,无所存留,但感受过温暖、冰冷,这就是记忆。

曾经,是在这样的时候最容易想到的词汇。我们的曾经,我们相识的那段日子,是我们的青春即将谢幕的春末夏初,我们曾经不甘平庸,相信随时能够扼住命运的喉咙;我们曾经心怀高远,幻想着孤身走我路勇闯到天涯,那个时代,一切都是梦想,一切都是希望,人生的过去,如果没有梦想,何曾有今天相谈时的曾经。

因着别人的回忆,我借机打开自己的仓储,你回答了开始时预设的那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这么早就开始了回忆?因为梦想,因为梦想的尚未实现,让我们暂时放下背负已久的行囊,在人生中途的某个驿站,夕阳正美的傍晚,守望着走过的征途,回首来时的坎坷,我们总想起起点,那个出发的早晨,你从顺利和丰富中出走,来到太平洋的彼岸,开始人生一个巨大的转折,不是年少的你,一边是放弃已有的功名成就,一边是从零开始挑战一切都是未知的将来,甚至是语言,都要推倒重新再来,你的乐观、激情、要强的那一股子劲头,推动着你,走到了今天的这个地方。

和你的相遇后来虽然是偶然,和你的相知却一直没有断过。12年前的那个冬天,你和你的先生从兰卡斯特驱车3个小时赶来马里兰,只为见我一面,用热情的问候温暖我孤寂的旅程。也许,那一时刻,我勾连着你回忆中的一段时光,在北美的冰风冷雪中,我们一起回忆,回到过去,回到故乡,曾经是共有的财富,有没有想过重回那个亚热带的城市?我没有问你,其实,你早有答案。

谁没有一些灰色旧事?谁没有曾经的、自以为是的沧海?谁没有暗夜里的无助和翻越过的释然?翻检着你发来的书稿,在我们各自在轨道上前行的时候,谁都不容易,谁都不简单,你真诚地打开心门,邀我们一起回溯时光,细细品味一半中国一半美国、一半青春一半成熟、一半欢欣一半坎坷的逝水年华。

人因为有梦想而期待,因为有期待而努力,因为有努力而收获,因为有收获而回忆。

过去,你是一个逐梦者;今天,你是一个回忆人。

你是邱雯。

2012年7月

后记

别让梦想沉睡

我是一个很偏科的学生,数理化很差,但自小就很喜欢阅读大部头的书,三年级时就开始偷偷阅读那时的禁书《家》、《春》、《秋》、《青春之歌》、《苦菜花》、《三家巷》等。很佩服那些作家能将人物描绘得栩栩如生,把事件描述得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我自认没有这样的文笔和功底。学生时期喜欢写写日记,作文经常被老师作为范文朗读;高中时选择了文科班并担任语文课代表……但这些小儿科的东西离作家的距离实在太远了。今天能写出10多万字的书稿并将它变成铅字,我自己都想不到,内心难以抑制兴奋和自豪之情。

书里面的好多文章,写的时候并没有想过将来要出版发行。当时的初衷是记录生活、分享美国的文化和风情。在决定是否出版发行这本书的时候,我有过犹豫,究竟要不要出版呢?反对的人认为:在博客分享就可以了,你并不需要名利;支持的人认为:完成一个心愿,给女儿留下记忆;让读者通过这个窗口,了解美国。最后促使我决定出版的是:完成一个承诺,不辜负大家对我的期望。

本书编辑胡艳晴从书的策划到出版,一直跟进此事;好友梁凤莲不仅为我写序,还鼓励我千万别放弃;电台旧同事冯慧璇的突然出现,加快了这本书的出版进程——出国后,我有十多年没见过她了。今年五月她随同先生、著名漆画家苏星到纽约写生、交流,我们在美国重逢。我们回忆过去在电台的难忘岁月,分享今天家庭、事业的喜乐。当她得知我正在写书时,自告奋勇地说:“写好后给我看看,我来帮你润色。”在电台时,慧璇就是有名的才女,能够得到她的帮忙,我喜出望外,她简直就是上帝派来帮助我的天使。

书稿能够变成铅字,还有赖“邱雯听众友爱联谊会”的热心会员,他们无条件的支持令我很感动。在会长神鹰少侠(微博名)的带领下,马瑞、吴丽晶等积极筹划签售活动。认识他们是我的幸运。

我是一个闲不住的人,书写完了,接下来做什么?我会继续教授汉语,传播中华文化;我会继续写,分享我的心情、撒播欢乐和爱;我会继续上微博,展示外面的世界,解答网友的问题;我还会继续做梦、寻梦,或者让我的声音在电波飘扬,或者用英文写书……杨澜女士在《一问一世界》中说道:“生命有无数的可能性,你的梦想还在沉睡,为什么不把它唤起?”让我们张开梦想的翅膀,在寻梦中实现自我、找到快乐!

邱雯

2012年6月28日于美国兰卡斯特

书评(媒体评论)

梦想和坚持,真情和热诚,成就了今天的你。丰盛的人生,源于梦想!

——嫁给劳尔在家养猪

用声音描绘世界,用坚持丰满人生。邱雯,一个值得我们用心聆听的女子。

——玉林电台雁冰

通过微博认识您,读您的故事,被您的善良所感动。同在异国,更知您付出了多大的努力才走到今天!您给我们这些晚辈以鼓励和启发,是我们的好榜样!

——小C

寻梦思乡赤子心,博爱情怀赏邱雯。

——神鹰少侠

爱在两国。——Konrika

从梦寐以求到梦想成真,从寻梦到完梦。

——不迷离

知性、感性、新女性。——豆豆欢乐

爱心、善心、慈母心。——ELLE-马瑞

一段声音的传奇,一串电波的永恒,邱雯与你同行。——Mo Wenguang

脱俗笑凡尘,静空听佳音。异乡显才能,美梦可成真。——广州西关四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寻梦(邱雯在美国)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邱雯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暨南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6803252
开本 16开
页数 20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8
出版时间 2012-10-01
首版时间 2012-10-01
印刷时间 2012-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8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42
丛书名
印张 13.7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30
171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8:0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