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子的《苍山如海--井冈山往事》是一部关乎被称为“中国革命圣地”的井冈山的文化读本,也是一部由诗人创作的具有审美历险意味的历史散文文本。
这部文集里的人物身份不仅仅是怀抱主义慷慨赴死的战士,还是读书人、情种、医生、土匪、乡村歌手、母亲。他们之间不仅仅是军民情战友谊,还是母子、兄弟、同学、同乡、夫妻、爱人。他们的生死离散,他们的家仇国恨,他们的荣辱与恩怨,他们的信仰与背叛,他们的牺牲与永恒,构成了这部文集的经纬。
图书 | 苍山如海--井冈山往事 |
内容 | 编辑推荐 江子的《苍山如海--井冈山往事》是一部关乎被称为“中国革命圣地”的井冈山的文化读本,也是一部由诗人创作的具有审美历险意味的历史散文文本。 这部文集里的人物身份不仅仅是怀抱主义慷慨赴死的战士,还是读书人、情种、医生、土匪、乡村歌手、母亲。他们之间不仅仅是军民情战友谊,还是母子、兄弟、同学、同乡、夫妻、爱人。他们的生死离散,他们的家仇国恨,他们的荣辱与恩怨,他们的信仰与背叛,他们的牺牲与永恒,构成了这部文集的经纬。 内容推荐 《苍山如海--井冈山往事》是一部关乎被称为“中国革命圣地”的井冈山的文化读本,也是一部由诗人创作的具有审美历险意味的历史散文文本。 这部文集里的人物身份不仅仅是怀抱主义慷慨赴死的战士,还是读书人、情种、医生、土匪、乡村歌手、母亲。他们之间不仅仅是军民情战友谊,还是母子、兄弟、同学、同乡、夫妻、爱人。他们的生死离散,他们的家仇国恨,他们的荣辱与恩怨,他们的信仰与背叛,他们的牺牲与永恒,构成了这部文集的经纬。 作者江子说,面对这样一座意义宏大的山,他却要从小处着眼,小到能感知到那个时代的生活伦理,小到能看到那个时代的器物纹理,小到能听到人物的心跳和脉管里的轰鸣。 《苍山如海--井冈山往事》作者多年钻研井冈山历史、用十七篇文字结构这部文集的目的,也许是为了告诉你一个具有生动历史表情和真实温度的井冈山——告诉你一个与你所知也许不太一样的井冈山…… 目录 之一:火 之二:信 之三:盐 之四:枪 之五:囚 之六:碑 之七:药 之八:歌 之九:母亲 之十:寻亲记 之十一:藏身记 之十二:拾镯记 之十三:蒙冤记 之十四:失路记 之十五:长生记 之十六:离散记 之十七:归来记 试读章节 之一:火 播火者欧阳洛首先是一名年轻的农民,从小生长在江西永新的一个叫田南阳家村的只有三十多户人家的小村庄里。他家有七亩薄田,好歹也算是有田产的家庭,可是他家人口众多,共有九人,七亩薄田自然就不是大产。穷困理所当然地成了他们一家的命运。 青年农民欧阳洛出生于1900年。他在乡村度过了二十多年的时光。像所有的农民那样,他遵守古老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熟悉田地里的一切活计,也与无数大到牛羊小到昆虫之类的生灵保持天然友好的亲属关系。像大多数农民那样,他对乡村谈不上热爱也说不上憎恨。他完全可以像其他农民那样活着,娶妻生子,没日没夜地劳作一生,老了找村庄后面山上的一手抔黄土埋掉拉倒。没有人说这样的生活有什么不对。 然而欧阳洛同时也是一名读书人。他的父亲是一名教经馆的秀才,欧阳洛十岁开始跟随父亲读书写字。相比村里同龄的人们,欧阳洛自然有了一个不同的文字世界。他除了是农民的后代,还是孔子的门生。文字有了让他对外面世界张望的勇气和能力。他渴望求索,渴望用自己的学识换得比农民更好一些的生活,渴望走出大山的围困,跟着水流去寻找人生新的可能。读过书的欧阳洛经常在农事间隙发呆。在田野中,在山麓下,在溪水旁,他孤单的样子让人不解。他在想些什么呢? 1922年,二十二岁的欧阳洛上路了。那是8月,天气酷热。走出家门的欧阳洛应该带着一个书箱,里面有他的换洗衣服和一些类似于《稀世贤文》《论语》之类的书籍。那是他父亲的经馆教材,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他考学的工具。也许还会有一些在路上应急的干粮,这里按下不赘。8月的欧阳洛应该穿着短衫,像那时候每一个出门远行的乡村人那样。他的手上也许绑着一条毛巾。太阳暴烈,他不停地用毛巾擦汗,可是汗水不停地爆出来,他的毛巾早已经彻底湿了,他的身体似乎要浸在汗里。他的汗衫已经散发出一股难闻的汗馊味,可他毫不以为意。梦想中的前程在鼓舞着他,他已经走得很累了,依然不肯停下来歇息。这个懵懂无知的乡村青年,对自己的未来心怀期待,对即将抵达的城市多少显得好奇而惶恐。他的将来,是要做一名传道授业的教书先生,还是到衙门里当一名公差? 经过数日的行走,他来到了江西省会南昌。凭着他父亲教给的文化基础,欧阳洛考入了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成了省城名副其实的一名学子。 然而,上世纪20年代初的中国,已经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川、滇、黔军阀战争爆发。直皖军阀大战爆发。今天穿黄色军装的军爷占领了城池,明天穿灰色服装的兵哥放出话说要血债血还。 …… P1-2 序言 镌刻一座山的历史表情 江子 十年前,我在江西吉安工作,有肖姓兄长,出生于江西兴国,当兵于福建厦门,转业后却回到江西吉安,原因除了因为他是吉安人的女婿,更让我吃惊的是,他曾想调进世俗意义上清水衙门无职无权的文联,一心一意在井冈山脚下,用一生写出关于井冈山历史的理想文学——我知道他之所想并不是患有文学偏执症者的幼稚冲动,而是具有雄心的文化人绝对成熟的选择。那时候的他,年过不惑,转业前已经在许多重要的文学期刊发表了数量不少的中短篇小说,成为军中亦颇有影响的文学作者,并且在哲学、历史等等方面,完成了大量的知识储备,有了相对成熟的思考。每次与他交谈,都有让我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的高论,让我感到他学术上的功力、精神上的自由和人格上的完善,已经到了相当的地步。 然而他没有如愿。阴差阳错的原因,他进入了行政机关。我认识他的时候,他已经成了一个权力部门的领导,整天忙于政务,很长时间都没法写作了。他每次见到我,都会唏嘘叹息,大有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遗憾。 肖对井冈山的珍重向往让我震动。而在此之前,生于上世纪70年代、当时不到三十岁的我,天天沉迷于对更古老历史的诗意想象,热衷于对空间上的远方以远的无限向往,对当代史,那是毫无兴趣的。肖无形中引领着我对这样一座让他准备用一辈子投奔的井冈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开始思考:这样一座几乎与我耳鬓厮磨的山,其内涵已经被党史、文学反复阐释,关于它的著作浩如烟海,还会有多少玄机没有被道破,多少精神资源没有得到挖掘?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吉安籍作者,是否更应该对这样一座承载过中国命运的山进行关注和书写? 从此我开始尝试着去了解井冈山。 这些年来,我通过在书店、网上购买,去图书馆借,向研究者要,去旧书市场和井冈山地区的历史现场淘等方式,集下了大量关于井冈山的论著。我尝试着去阅读大量关于以上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为研究对象的学术书籍,试图了解那个时代中国南方城乡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态。我希望以我的方式,去进入历史,以文学的角度,去把握那个时代那样一座山的历史真相和精神内涵。 我一次次地登上井冈山,去感受与当年的那一场战争有关的每一块土地的风土天色,倾听人们的讲述。通过与地方党史专家交流,我获取了大量的地方史料,搜索到了许多依然没有失落的民间记忆。我对信口雌黄口若悬河者的讲述保持本能的警惕,而对不善言辞者的表达抱以足够的重视。值得高兴的是,因为在这块土地上长大,我有了近水楼台的优势,这里的每一个地方都可以找到我的朋友、同学,许多党史工作者就有可能是我的文朋诗友。我以与这块土地亲密的伦理关系获得了许多弥足珍贵的帮助。朋友们向我和盘托出他们采访当年的许多当事人的资料和感受,不断矫正我的对许多史实的误解,指出我信马由缰的想象的谬误,尽量让我的所获和所感都达到精确。 我一次次地登上井冈山,让自己置身于历史现场,借助史料和想象回到那个苦难的同时也是英雄辈出的时代。我把自己想象成一名无名的士兵,或者一个为生存奔波不已的无辜民众。我体会着井冈山日出日落、冬去春来的变化。我似乎听到了战场的声音。我看到战场上许多奔跑或埋伏的人,看到许多张带有那个时代明显印记的、表情各异的鲜活面容。然后我尝试着把自己想象成略懂得相面术的人。我努力从这些人的面容去把握他们的命运——那也是那个时代许多人的命运。 我一次次地登上井冈山。我知道了这座已经被概念化的山的许多细节,感受到那段历史血的温度与爱的表情。那些温度与表情佐证了我对历史、文学和人性的理解。我以为,在战争的状态下人显示出来的生死、善恶、爱憎、聚散,更能集中地表现人性的复杂,更有文学的无限可能性。 2010年夏,我开始了《苍山如海——井冈山往事》系列散文的创作。 开始写的时候,我反复告诫自己,对这样一座山,我不可以要得太多。我对繁复的历史可能没有宏观把握的意愿,对井冈山在整个中国命运中的玄机没有猜测的兴趣。这方面的工作早有大量专业的人在做而且至今不乏其人,我要的也许正是专业研究者不屑而漏下的。从文学的角度看,也许史学上暂时或永远模棱两可的地方,正是我的想象力可以纵横捭阖、我的笔意可以肆意挥洒的地方。 我对人物命运的兴趣大于对历史研究的兴趣。我关注的,只能是人,是在战争中死去或者因为战争受难的人。他们的信仰,他们的命运,他们的记取和忘却,他们的能耐和性格,让我在写作中有了与他们跨时空交谈的奇妙感受,我的写作因此有了持久的激情。 我尝试着以人物命运为经,以井冈山历史事件为纬,以与井冈山历史有关的意象为精神内核结构篇目,或者完全通过揭示一个个人物命运来阐述历史——我尽量从小人物入手,因为小人物的命运,更有广阔的人性意义,更能原生态地表现那段历史的艰难、慷慨与悲壮。 我不要我的这一主题的散文写作走向宏大空阔峭拔。我总怀疑一张照片因无限放大会失真。我告诫自己,贴着人物去写,让每一个人物都是他自己,而不是别人。在写作中我经常受到文学史上历史叙事的宏大惯性牵引,但我总能及时按住我的笔下这种走向宏大和峭拔的冲动。是的,井冈山这个题材已经足够大了,对井冈山意义的阐述已经到了足够的高度,朱德总司令在1962年重访井冈山时写下的“iTS-山”已经足够说明它的政治和精神的海拔。我要做的,就是尽量写得小一些,小到能感知到那个时代的生活伦理,小到能看到那个时代的器物纹理,小到能听到散文中人物的心跳和脉管里的轰鸣。 我不知道我是否做得足够好。好在我完成了它——带着一名吉安后裔传承本土文化的使命,带着写作者的审美冲动本能和历史关怀愿望。 是为序。 2011年9月于南昌红谷滩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苍山如海--井冈山往事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江子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江西高校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931705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2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08 |
出版时间 | 2012-12-01 |
首版时间 | 2012-12-01 |
印刷时间 | 2012-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6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67 |
丛书名 | |
印张 | 1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江西 |
长 | 238 |
宽 | 160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