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西方将主宰多久(东方为什么会落后西方为什么能崛起)(精)
内容
编辑推荐

为什么英国的战舰在1842年会打到长江?而不是中国的战舰打到泰晤士河?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东方人使用英语?而很少的欧洲说汉语或日语?或者说,为什么是西方统治世界?传统上有两种观点,一种理论认为这是东方长期的闭关锁国,还有一种理论认为这只是短期的偶然事件。但在《西方将主宰多久(东方为什么会落后西方为什么能崛起)(精)》内容中,作者伊恩·莫里斯所阐述的结论看来,这两种理论都是错误的,它们都误解了历史的形态。莫里斯通过考察数千年的历史,使用社会科学的理论,提出了一个让人震惊的新理念。他极其信服地解释了东西方不同的发展道路,还分析了在未来,西方世界的统治是否将走到尽头。

内容推荐

为什么中国没有出现“文艺复兴”?

为什么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

为什么现代科学只在西方世界兴起?

为什么郑和下西洋,发现美洲的却是哥伦布?

为什么中国、日本没有发明蒸汽机、纺纱机?

为什么中国越来越保守,西方越来越敢于冒险?

为什么康熙大帝、张居正挽救不了当时的中国?

为什么在近代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似乎陷入了静止状态?

这些问题归结为一点就是:

西方缘何主宰当今世界?东方为何沉寂多年?

很多学者在文化、宗教信仰、价值观、社会制度,甚至盲目的随机事件中寻找解释,而没有关注确凿的物质现实世界。

伊恩莫里斯站在长达5万年的东西方人类发展史上,指出为什么西方的统治地位既非长期注定,也非短期偶然。这两种理论都无法解释为何在落后的情况下,近现代西方的发展反而远远超过东方。他认为,关键是地理因素。地理因素决定了世界各国社会发展的脚步,社会发展又反过来改变了地理的意义。

由伊恩·莫里斯编著的《西方将主宰多久(东方为什么会落后西方为什么能崛起)(精)》将各个学科的最新发现联系起来,并独创“社会发展指数”,衡量不同时间和空间的东西方文明的社会发展程度,展示了财富和力量如何从东方转移到西方,并就此奠定西方几百年来的统治地位。

但本书并未止步于此,伊恩莫里斯指出,我们越回溯历史,便越有可能展望未来;我们预测未来会发生什么,会使现在变得更明朗。《西方将主宰多久(东方为什么会落后西方为什么能崛起)(精)》不仅解释了为什么西方得以统治世界,同时通过对过去的梳理,结合战争、能源和气候变化等,大胆预测了在未来的几百年里,世界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目录

推荐序

中华文明再次走向世界辉煌

前 言

艾伯特亲王在北京

从圆明园中抢走的京巴狗

苏格拉底和孔子:西方的优势是长期注定的吗?

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一切都是偶然吗?

从历史的形态中把握未来

懒惰、恐惧和贪婪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地理因素也会如此重要

洞悉世界进程的脉络

第一部分

第一章 溯源:东方和西方之前的漫长岁月

 西方是什么

 元初之时

 东西之始?

 最早的东方人:北京人

 最早的西方人:尼安德特人

 欧洲人的祖先和亚洲人的祖先

 我们都是非洲人的后代?

 史前毕加索们

第二章 西方领先的世纪

 全球变暖给人类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

 伊甸园

 懒惰、贪婪创造了西方特色的生活方式

 失乐园

 变化的天堂:人类生产方式的巨变

 前进和繁殖:农业的延伸

 猜测与预言:东西方的生产活动对比

 伊甸园之东:中国最早期的农业文化和西方有多大差别?

 烧煮和烘烤,头颅和坟墓:东西方的其他不同之处

第三章 测量过去,验证未来

 考古学的进化

 人类学的退化

 我们需要测量什么

 如何进行测量

 测量的时间和地点

 英国工业革命:三分靠判断,七分靠运气?

 斯克鲁奇的疑问:未来依然扑朔迷离

第四章 后来居上:东方领先的世纪

 盲人摸象:长期注定论和短期偶然论的片面之处

 伊拉克地区:逝去的辉煌

 埃及的法老为什么如此成功

 荒野西部:核心地区的分裂和斗争

 越过国界线:由贸易和战争塑造的时代

 天下万国:中国为什么没有金字塔

 从二里头文化到甲骨文的发掘

 国家开始分裂:连外星人都会感到吃惊

 战车:商朝上层人士的陪葬品

 五大天启骑士

第二部分

第五章 东方的周朝、秦朝,西方的亚述帝国和罗马帝国

 东方和西方并驾齐驱

 周朝国王和西方的君主们

 叛乱的诸侯

 西方的亚述帝国与东方的战国七雄

 思想经典:从孔子、墨子和庄子到苏格拉底和柏拉图

 秦国和罗马帝国成功的秘诀

 秦始皇建长城与东西方的第一次接触

第六章 金戈铁马:

 东西方帝国与外来入侵者的斗争

 最美好的归宿:东西方社会发展的衰退

 秦汉和罗马帝国统治下的世界新秩序

 汉武帝抗击匈奴与东西方的交流

 王莽、董卓和曹操:天命已尽的汉朝

 罗马帝国与汉朝统治的不同之处

 更小的世界:东晋和拜占庭帝国对比

 佛教与基督教:东西方宗教的盛行

第七章 大唐盛世:世界开始向东方倾斜

 东方引领世界

 为什么东方的社会发展能够迅速恢复

 武则天统治下的唐朝

 最后的后裔:拜占庭帝国与波斯帝国的衰败

 先知的预言:阿拉伯人的征服

 核心的转移:东西方走了不同的道路

 伊斯兰世界和拜占庭帝国的陨落

 宋朝是盛世的延续还是衰败的开始

第八章 走向世界:

 元、明两个朝代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马可·波罗眼里的中国

 成吉思汗的铁骑征服欧洲

 枪炮、病菌和钢铁:社会发展最强大的塑造力

 不同的河流:攻陷君士坦丁堡与朱元璋起义

 郑和下西洋的“奇特经历”

 伟大人物和愚笨之人:为什么中国越来越保守,而西方越来越愿意冒险

 为什么中国没有出现文艺复兴

 为什么是欧洲人发现了美洲,而不是中国人

第九章 西方的赶超:

 大清王朝为什么出不了牛顿和伽利略

 涨潮:西方超过了东方

 张居正、戚继光:他们挽救不了明朝的颓势

 帝国的皇冠

 暴动、革命、农民起义:风雨飘摇的东西方帝国

 草原时代的终结:沙俄和清朝的边疆政策

 海洋时代的开端:西欧国家对财富的追逐

 世界就像钟表一样,但中国的时间却是静止的

 康熙,伟大的傻瓜:为什么现代科学只在西方世界兴起

 1773年:乾隆时期西方超越了东方

第十章 西方的时代:

 是东风压倒西风,还是西风压倒东风

 世界180度大转变

 蒸汽机:改变了一个时代

 巨大的差距:为什么中国、日本没有发明蒸汽机、纺纱机

 马克思、恩格斯眼中的资本家和无产阶级

 西方世界轰隆隆地前进,而东方世界却沉寂异常

 “复仇”号旗舰:西方对东方的压榨与欺凌

 东方的战争:日本冲到了前面

 世界大战: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东西方的竞争:生活从来没有这样美好

 在颠簸中前行:中国的发展转入快车道

 刮东风还是刮西风

第三部分

第十一章 为什么是西方统治世界

 西方统治的必然性

 帖木儿摧毁了意大利:如果历史可以假设

 夜归:如果希特勒打赢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基地

第十二章 竞争、毁灭,还是融合:世界的发展趋势

 2103年,西方统治的时代才会结束

 中美共同体崩溃之后

 拥有1.4亿人口的城市:未来的社会发展速度会让你瞠目结舌

 最糟糕的情形:什么可以让世界毁灭

 接下来的40年非常重要:世界末日真的会来临?

 未来该怎样:如何看待我们当前面临的威胁

 东西交汇:如果没有了东西之分

 附录 社会发展指数:帮助我们看清历史的基本轮廓

 社会发展指数的四大异议

 能量获取

 组织能力

 作战能力

 信息技术

 存在的误差

 结论

致谢

试读章节

根据计算方式的不同,已经历的冰河时期的数目在40~50个,其中跨越公元前190000~前90000年的两个冰河时期——这是人类进化史上至关重要的几个千年——特别的严寒难熬。例如,马拉维湖今天的水量仅有公元前135000年时的1/20。更为严酷的环境必然改变了生存的规则,这可能解释了为何有利于智力发展的变异大量产生。这可能也可以解释为何我们发现的这一时期的考古遗址特别少,很可能大多数人类始祖死亡殆尽。事实上,有些考古学家和遗传学家估计,在公元前100000年左右,存活于世的智人可能仅有两万人。

如果这一新理论成立的话,人口危机会产生几大影响。一方面,由于基因库的缩水,更易产生大量变异;但是另一方面,如果智人群落变得更小,他们就更易灭绝,任何变异带来的优势也就随之消失了。如果(从这一时期数量极少的考古遗址看来)智人群落数也减少了,群落间相遇的频率就会降低,共用他们的基因和知识的机会也就更少。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设想,10万年间,在非洲恶劣难测的环境中,人类始祖的小小群落挣扎度日,勉强维生。他们并不常相遇,不常互相通婚,也不常交换物品和信息。在这些相互隔绝的群体中,基因变异层出不穷,有些产生了很像我们的人类,有些则不。有些群落制作鱼叉,有些制作小珠子,但大多数群落这两样都不做,灭绝的幽灵始终萦绕着这些群落。

这是智人的黑暗岁月,但大约7万年前,他们的运气发生了改变。非洲的东部和南部变得更为温暖和潮湿,这使得狩猎和采集更容易,人类同他们的食物来源一样快速增长。现代智人已经进化了10万年,经历了许多波折和灭绝危险,但是一旦气候条件改善,那些拥有有利的基因变异的人群就会更快速地繁衍,超过不那么聪明的人类。没有巨石,也没有大跃进,有的只是大量的性爱和婴儿。

在几千年间,早期人类遇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既是人口统计学上的转折点,也是生物学上的转折点。早期人类再也没有如此频繁地灭绝,相反,他们的群落越来越大,人数越来越多,早期人类可以经常保持联系,共用他们的基因和知识。变异开始积累起来,智人的行为很快从其他猿人中分化出来。一旦这种情况发生,东西方生物学差异的出现便指日可待了。

我们都是非洲人的后代吗

气候变化往往是很复杂的,当7万年前非洲东部和南部智人的家乡变得更为湿润时,北非则面临干旱。我们的祖先在家园范围之内迅速繁衍,决定不向北非散布。智人的小群落从今天的索马里出发开始漫游,跨越大陆桥到达阿拉伯南部,然后到达伊朗。至少,我们认为他们做到了。南亚的考古探索相对较少,但是我们认为,有些现代人类的群落也朝这个方向迁移,因为到了公元前60000年,他们已经到达了印度尼西亚,并乘船穿越50英里的开阔水面,漫游至澳大利亚南部的蒙戈湖。这些移居者的移动速度比直立人/匠人离开非洲时要快上50倍,与早期猿人每年35码的移动速度相比,他们的速度超过每年一英里。

在距今40万~50万年前,第二次移民潮很可能穿越埃及,到达西南亚和中亚,并从那儿进一步散布至欧洲。这些现代人类足够聪明,会制作精巧的石刃和骨针,他们用猛犸象的象牙和毛皮缝制合身的衣物并建造房屋,在西伯利亚这样一个寒冷的荒原上建起了家园。大约在公元前15000年,人类跨越连接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的大陆桥,然后/或者沿着大陆边缘作短程航行。到了公元前12000年,他们在俄勒冈州的洞穴中留下粪化石,并在智利的山间留下海藻。(有些考古学家认为,人类还沿着当时连接欧洲和美洲的冰盖边缘穿越了大西洋,但目前为止这仅仅是个推测。)

东亚的情形不甚明了。在中国柳江出土的一块完全现代人类的颅骨可能有6.8万年的历史,但是关于这一时间的确定还有些技术问题,没有争议的时间最多仅能上溯至公元前40000年。现代人类到达中国的时间是较早还是较晚,还有待更多的考古发现去证明,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到了公元前20000年,他们已经到达了日本。

不管新的人类到达哪里,他们看来都带来了大破坏。当智人到达的时候,那些早期猿人从未涉足的大陆有着丰富的大型猎物。最早到达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的人类,遭遇了400磅重的不会飞的鸟和一吨重的巨蜥;到了公元前35000年,这些动物灭绝了。蒙戈湖和其他几处考古遗址的发现表明,人类到达那里的时间大约在公元前60000年,这意味着人类和巨型动物群共存了2.5万年,但是有些考古学家对于这一时间尚有争议,他们把人类到达的时间推后至距今4万年前。如果他们的说法成立,那么巨兽在人类到达以后十分可疑地迅速消失了。在美洲,1.5万年前,最早的人类移居者到达那里的时候,遇到了骆驼、大象和地面生活的大型树懒。

P22-P23

序言

它前所未有地提出:迄今为止的人类历史,是以西方文明和东方文明之间的“相互赶超”为主线展开的。

它前所未有地提出:发端于黄河流域的中华文明是东方文明的主体,中华文明以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为标志,率先以治理的“高端策略”摆脱了“低端策略”,即以郡县制代替了封建制,这是东方文明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第一次赶超西方文明,并最终在隋唐时期领先世界,并为人类文明发展留下了重要的制度创新遗产。

它前所未有地指出,以公元11世纪的文艺复兴为标志,西方再次逐步”赶超“中华文明。直到19世纪,西方开始统治世界。西方的优势在于它在长期的赶超中形成了新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自19世纪开始,西方的治理体系不仅被视为有效的,而且还被视为普适的;不仅被视为富强之理,而且被称为正义之道。

它前所未有地指出:西方在21世纪将被中国赶超,西方所面临的危机不仅是经济的危机,而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危机。但是,中国也不能因自身经济的增长而沾沾自喜,因为中国所面临的挑战不仅来自经济,来自军事、社会和环境生态,而且来自制度。

它前所未有地使我们认识到:再次全面赶超西方文明的中华文明,正在步入新的秦皇、汉武和贞观之治的时代,这个灿烂的时代呼唤新的治理体系、治理能力。

对中国人来说,这是一部可以与《资治通鉴》相媲美的书,因为《资治通鉴》创作于中华文明第一次世界辉煌的尾声,这部书则预示着中华文明再次走向世界辉煌的先声。

书评(媒体评论)

这是一部可以与《资治通鉴》相媲美的书。

——韩毓海北京大学教授

这是融合三本书的内容为一体的著作:一部真实而又令人激动的小说,对亿万年前的伟大人物做出的每一个重要事件的详细而又生动的历史记述,并得出了对未来的一个有根据的推断。阅读本书是一个学习和享受的过程。

——贾雷德戴蒙德普利策奖得主、《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作者

这是一本了不起的书,也是一本重要的书——挑战、刺激并愉悦着人们的思想。

——《经济学人》

莫里斯是一位清醒的思想家和出色的作家……他犹如一位博学的讲解员,用他独特的幽默让我们了解整个宏伟的历史。

——《纽约时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西方将主宰多久(东方为什么会落后西方为什么能崛起)(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伊恩·莫里斯
译者 钱峰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644615
开本 16开
页数 434
版次 2
装订 精装
字数 600
出版时间 2014-05-01
首版时间 2014-05-01
印刷时间 2014-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83
CIP核字 2014034148
中图分类号 K10
丛书名
印张 29.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8
180
2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Sandra Dijkstra Literary Agency. Inc.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4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