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莎士比亚悲剧(精)
内容
编辑推荐

四百年前,他曾经在伦敦的戏剧舞台上创造了一个辉煌的时代;四百年来,他的光芒一直普照世人,给后人带来永不枯竭的精神源泉,深刻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和灵魂。他是谁?他就是文学史上的王者莎士比亚。这本《莎士比亚悲剧》收录的就是他所著的五部永不落幕的悲剧作品,包括《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

内容推荐

《莎士比亚悲剧》收录了莎士比亚五部悲剧代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这些作品无不深刻地揭露了当时存在的社会问题与人性的悲剧,其思想的深度与广度,其心理分析、性格描写的精细与深刻而言,都代表了戏剧大师莎士比亚最杰出的成就,它们都是世界文学中当之无愧的经典作品。

这本《莎士比亚悲剧》由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

目录

罗密欧与朱丽叶

哈姆莱特

奥赛罗

李尔王

麦克白

试读章节

第二场 同前。街道

【凯普莱特、巴里斯及仆人上。

凯普莱特 可是蒙太古也负着跟我同样的责任;我想,像我们这样有了年纪的人,维持和平还不是难事。

巴里斯 你们两家都是很有名望的大族,结下了这样不解的冤仇,真是一件不幸的事。可是老伯,您对于我的求婚有什么见教?

凯普莱特 我的意思早就对您表示过了。我的女儿今年还没有满十四岁,完全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再过两个夏天,才可以谈到亲事。

巴里斯 比她年纪更小的人,都已经做了幸福的母亲了。

凯普莱特 早结果的树木一定早凋。我在这世上什么希望都已经没有了,只有她是我的唯一的安慰。可是向她求爱吧,善良的巴里斯得到她的欢心;只要她愿意,我的同意是没有问题的。今天晚上,我要按照旧例,举行一次宴会,邀请许多亲友参加;您也是我所要邀请的一个,请您接受我的最诚挚的欢迎。在我的寒舍里,今晚您可以见到灿烂的群星翩然下降,照亮了黑暗的天空;在蓓蕾一样娇艳的女郎丛里,您可以充分享受青春的愉快,正像盛装的四月追随着残冬的足迹降临人世,在年轻人的心里充满着活跃的欢欣一样。您可以听一个够,看一个饱,从许多美貌的女郎中间,连我的女儿也在其内,拣一个最好的做您的意中人。来,跟我去。(以一纸交仆人)你去到维洛那全城走一转,一个一个去找这单子上有名字的人,请他们到我的家里来。(凯普莱特、巴里斯同下)

仆人 找这单子上有名字的人!人家说,鞋匠的针线,裁缝的钉锤,渔夫的笔,画师的网,各人有各人的职司;可是我们的老爷却叫我找这单子上有名字的人,我怎么知道写字的人在这上面写着些什么?我一定要找个识字的人。来得正好。

【班伏里奥及罗密欧上。

班伏里奥 不,兄弟,新的火焰可以把旧的火焰扑灭,大的苦痛可以使小的苦痛减轻;头晕目眩的时候,只要反方向再转上几圈;一桩绝望的忧伤,也可以用另一桩烦恼把它驱除。给你的眼睛找一个新的迷惑,你的原来的痼疾就可以霍然脱体。

罗密欧 你的药草只好医治——

班伏里奥 医治什么?

罗密欧 医治你的跌伤的胫骨。

班伏里奥 怎么,罗密欧,你疯了吗?

罗密欧 我没有疯,可是比疯人更不自由;关在牢狱里,不进饮食, 挨受着鞭挞和酷刑——晚安,好朋友!

仆人 晚安!请问先生您念过书吗?

罗密欧 是的,这是我在不幸中的唯一资产。

仆人 也许您会不看着书念;可是请问您会不会看着字一个一个地念?

罗密欧 是我认得的字,我就会念。

仆人 您说得很老实,上帝保佑您!(欲去)

罗密欧 等一等,朋友,我会念。“玛丁诺先生暨夫人及诸位令爱;安赛尔美伯爵及诸位令妹;寡居之维特鲁维奥夫人;帕拉森西奥先生及诸位令侄女;迈丘西奥及其令弟伐伦泰因;凯普莱特叔父暨婶母及诸位贤妹;罗瑟琳贤侄女;丽维娅;伐伦西奥先生及其令表弟提伯尔特;路西奥及活泼之海丽娜。”好一群名士贤嫒!请他们到什么地方去?

仆人 到我们家里吃饭去。

罗密欧 谁的家里?

仆人 我的主人的家里。

罗密欧 那还用问吗?

仆人 那么好,您不用问我,我就告诉您吧。我的主人就是那个有财有势的凯普莱特;要是您不是蒙太古家里的人,请您也来跟我们喝一杯酒,上帝保佑您!(下)

班伏里奥 在这一个凯普莱特家里按照旧例举行的宴会中,你所热恋的美人罗瑟琳也要跟着维洛那城里所有的绝色名媛一同出席。你也到那儿去吧,用不带成见的眼光,把她的容貌跟别人比较比较,你就可以知道你的天鹅不过是一只乌鸦罢了。

罗密欧 要是我的虔敬的眼睛会相信这种谬误的幻象,那么让眼泪变成火焰,把这一双罪状昭著的异教邪徒烧成灰烬吧!比我的爱人还美!烛照万物的太阳,自有天地以来也不曾看见过一个可以和她媲美的人。

班伏里奥 嘿!你看见她的时候,因为没有别人在旁边,你的两只眼睛里只有她一个人,所以你以为她是美丽的;可是在你那水晶的天秤里,要是把你的恋人跟另外一个我可以在这宴会里指点给你看的美貌的姑娘同时较量起来,那么她现在虽然仪态万方,那时候就要自惭形秽了。

罗密欧 我倒要去这一次;不是去看你所说的美人,只要看看我自己的爱人怎样大放光彩,我就心满意足了。(同下)

P12-14

序言

据说,在西方的家庭中都必备两本书,一本书是《圣经》,另一本书是《莎士比亚全集》。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 1564~1616),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的天才戏剧家和诗人,戏剧史上的一座丰碑,与荷马、但丁、歌德并称为西方世界“四大诗人”。 他的作品结构完整,情节生动,语言丰富精炼,人物个性突出,集中地代表了欧洲文艺复兴文学的最高成就,对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他的剧本已经被翻译成世界各国几乎所有正在通用的语言,其作品的地位和影响力堪与《圣经》相媲美。

莎士比亚其人

威廉·莎士比亚生于英国中部埃文河畔的小镇斯特拉福。其父约翰·莎士比亚是一位杂货商人,后来还当过镇长,他的母亲是一个富裕地主的女儿。莎士比亚幼时在当地的一个文法学校念书,在那里掌握了写作的基本技巧与较丰富的知识,还学过拉丁语和希腊语。在他13岁时,父亲破产,家道中落,他被迫辍学,提前走上了谋生之路。他当过肉店学徒,也曾在乡村学校教过书,还干过其他各种职业,这使他增长了许多社会阅历。1582年,18岁的莎士比亚与一个邻镇的农家女安妮·哈瑟维结婚,妻子比他大八岁,两人养育了三个孩子:长女苏珊娜、龙凤胎儿子哈姆雷特和小女儿朱迪思。

莎士比亚幼年时,常有著名剧团来乡间巡回演出,培养了他对戏剧的爱好。也许他自幼便立志投身戏剧舞台,也许他早年间在家乡的生活相当困窘,难以养家。1587年,这个23岁的年轻人抛妻别子随巡回演出剧团离乡赴伦敦寻求发展之路,由此开始了他的戏剧生涯。他先在剧院当马夫、杂役,也在戏里跑龙套,为演员当幕后提词人,这些经历使他很快熟习了剧场内外的各种环境与业务。不久他就正式加入剧团并开始戏剧创作活动。他先是改编前人的剧本,接着就独立创作。他创作的第一个剧本是历史剧《亨利六世》,上演后大获成功。由此他的戏剧创作一发而不可收。到1590年年底,莎士比亚已经成为伦敦一家顶级剧团——詹姆斯·伯比奇经营的“内务大臣供奉剧团”——的演员和剧作家。后来,他成为剧团的股东。随着莎士比亚在伦敦剧坛崭露头角,他开始结交权贵并赢得了骚桑普顿勋爵的眷顾,勋爵成了他的保护人。借助勋爵的关系,莎士比亚走进了贵族的文化沙龙,使他有机会仔细观察和深入了解上流社会,为他日后的戏剧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源泉。

莎士比亚事业成功,使他逐渐富裕起来。1597年开始,他陆续在家乡购置了一批产业。1596年,他还为父亲申请到象征乡绅地位的家族纹章。莎士比亚在伦敦住了二十多年,而在此期间他的妻子一直待在斯特拉福。他在1610年左右回归故里斯特拉福。1616年4月23日莎士比亚在其五十二岁生日前后不幸去世,葬于圣三一教堂。莎士比亚的出生日期并无确切的记载,有人根据他洗礼的日期1564年4月26日推测为4月23日,这种生死同期,确实增加了莎士比亚的神秘感与传奇性。

有关莎士比亚私人生活的历史记录流传下来的很少,在他死后150年,开始有人对他提出种种质疑。于是,关于他的性取向、宗教信仰,以及他的著作是否出自他人之手等等方面都有多种传说,以至于有人认为莎士比亚其实另有其人(有人说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也有人说是弗朗西斯·培根等等)。时至今日,这些未解之谜依然引起世人探讨的兴趣。

莎士比亚的创作

莎士比亚在1590至1612年约20年间共写了三十七部戏剧(如加上与弗莱彻合写的《两位贵亲》则是三十八部),还写有两首叙事长诗《维纳斯与阿多尼斯》、《鲁克丽丝受辱记》和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诗。莎士比亚在世之日,他的剧作只有极少数出版,有些还是出版商未经他本人同意私自印行的。他死后7年,才由戏剧界的朋友搜集了他的遗作,出版了第一个莎士比亚戏剧集,即后人所谓“第一对折本”。莎士比亚的朋友、著名戏剧家本·琼斯曾为这部戏剧集题词,称莎士比亚为“时代的灵魂”。

莎士比亚的戏剧大都取材于旧有剧本、小说、编年史或民间传说,但在改写中注入了自己的思想,给旧题材赋予新颖、丰富、深刻的内容。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他继承古代希腊罗马、中世纪英国和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戏剧的三大传统并加以发展,从内容到形式进行了创造性革新。另一方面,他深刻观察人生,了解社会,掌握时代的脉搏,故而得以塑造出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描绘广阔的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图景,反映了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现实,宣扬了新兴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思想和人性论观点。他的戏剧以其博大、深刻、富于诗意和哲理著称。

一般来说,按照莎士比亚的思想发展和艺术发展的脉络,其戏剧创作可分以下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1590~1600年)以写作历史剧、喜剧和诗歌为主。莎士比亚一生共写有十部以英国编年史为题材的历史剧,除反映年代最近的《亨利八世》写于1612年外,九部完成于这个时期。《约翰王》是反映13世纪初英国历史的,其他八部是内容相衔接的两个四部曲:《亨利六世》上、中、下篇与《理查三世》;《理查二世》、《亨利四世》上、下篇与《亨利五世》。这些历史剧系统反映了从约翰王(1199)到亨利八世(1547)近350年的社会历史,展示了英国封建社会从确立巩固到成熟衰亡的整个历史进程。剧中塑造了一系列正、反面君主形象,反映了莎士比亚反对封建割据,拥护中央集权,谴责暴君暴政,要求开明君主进行自上而下改革,建立和谐社会关系的人文主义政治与道德理想。

莎士比亚的喜剧创作也主要在第一时期,共写了十部喜剧:《错误的喜剧》、《驯悍记》、《维洛那二绅士》、《爱的徒劳》、《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温莎的风流娘儿们》、《无事生非》、《皆大欢喜》和《第十二夜》。莎士比亚喜剧大都以爱情、友谊、婚姻为主题,主人公多是一些具有人文主义智慧与美德的青年男女,通过他们争取自由、幸福的斗争,歌颂进步、美好的新人新风,同时也温和地揭露和嘲讽旧事物的衰朽和丑恶,如禁欲主义的虚矫、清教徒的伪善和高利贷者的贪鄙等。莎士比亚这一时期戏剧创作的基本情调是乐观、明朗的,充满着以人文主义理想解决社会矛盾的信心,以致写于这一时期的悲剧《罗密欧和朱丽叶》中也洋溢着喜剧气氛,因而又被称为悲喜剧。尽管主人公殉情而死,但爱的理想战胜死亡,换来了封建世仇的和解。

莎士比亚在世时以诗人与剧作家闻名,他的诗作在世时全部出版,而且很受欢迎。其诗作的结构和语言技巧都很高超。莎士比亚对十四行诗体的运用得心应手,语汇丰富、用词洗练、比喻新颖、结构巧妙、音调铿锵悦耳。在英国乃至世界十四行诗的创作中,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是一座高峰,其中心主题是爱情和友谊,它抒发了诗人对爱情、友谊的理解和体会。有研究者认为莎士比亚是著名的同性恋者,他的十四行诗全部都是写给他的同性爱人——传说中的南安普顿伯爵三世亨利·里奥谢思利的。有评论家赞美其《十四行诗》是爱、性欲、生殖、死亡和时间的本性的深刻思索。

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第二时期(1601~1607)绝大多数作品是悲剧。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和悲剧《雅典的泰门》标志着作者对时代、人生的深入思考,着力塑造了这样一些新时代的悲剧主人公:他们从中世纪的禁锢和蒙昧中醒来,在近代黎明照耀下,雄心勃勃地想要发展或完善自己,但又不能克服时代和自身的局限,终于在同环境和内心敌对势力的力量悬殊斗争中,遭到不可避免的失败和牺牲。这些人物的悲剧,深刻地揭示了资产阶级的利己主义,表现了人文主义理想与残酷现实之间矛盾的不可调和,具有高度的概括意义。悲剧代表了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最高成就,尤其以“四大悲剧”最为著名。

由于这一时期剧作思想深度和现实主义深度的增强,使《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终成眷属》和《一报还一报》等“喜剧”也显露出阴暗的一面,笼罩着背信弃义、尔虞我诈的罪恶阴影,因而被称为“问题剧”或“阴暗的喜剧”。

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第三时期(1608~1612)是传奇剧时期。1608年以后,莎士比亚进入创作的最后时期。这时的莎士比亚已看到人文主义的理想在现实社会中无法实现,戏剧创作便从揭露批判现实社会的黑暗转向写梦幻世界。主要作品有《泰尔亲王配力克里斯》、《辛白林》、《冬天的故事》、《暴风雨》。这个时期,他的作品往往通过神话式的幻想,借助超自然的力量来解决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作品贯串着宽恕、和解的精神,没有前期的欢乐,也没有中期的阴郁,而是充满美丽的生活幻想,浪漫情调浓郁。因此,这一时期又称莎士比亚的传奇剧时期。《暴风雨》最能代表这一时期的风格,被称为“用诗歌写的遗嘱”。

莎士比亚生活与创作的时代背景

莎士比亚生活的大时代就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是指13世纪末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它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的革命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认为是封建主义时代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分界。其本质是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在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下发起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运动。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就是人文主义,虽然至今人们对人文主义的说法不一,但是,总体说来,人文主义肯定人的崇高地位,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反对罗马教会所代表的“神权”的绝对统治。针对教会认为人生是苦难和罪恶的邪说,人文主义反对禁欲与来世思想,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世生活中的幸福,歌颂爱情,倡导个性解放。针对蒙昧主义和神秘主义,人文主义提倡理性,鼓励人们追求知识,探索自然,研究科学。针对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压迫,人文主义鼓吹仁慈、博爱,歌颂友谊和个人品德,提倡平等与冒险精神。总之,人文主义反映了新的时代精神,它表现出蓬勃的朝气、满怀信心的乐观精神与巨大的创造力。它为以后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与理论上的准备。

文艺复兴思潮传播到英伦三岛的时间比欧洲大陆较晚,整个英国文艺复兴的进程大约在1500年~1660年间,其主要标志是诗歌和戏剧的空前繁荣。真是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英国文艺复兴代表人物正是伟大的诗人、戏剧家威廉·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的一生经历了英国历史上的两个朝代——都铎王朝和斯图亚特王朝。莎士比亚出生前6年,伊丽莎白一世(1533~1603)继任英格兰和爱尔兰女王。伊丽莎白是一位贤明能干的君主,她在位44年,有效打击了王室成员的叛乱活动,把新教定为英格兰国教,成功压制了天主教反动势力,巩固了英格兰的统一,并且使封建中央集权制度变得强大而稳定。在英王重商主义政策激励之下,英国人热衷于海外冒险,诸如海外殖民、海盗、正当贸易与贩卖黑奴等等,为了发财不择手段。英国本土的羊毛与毛纺织业兴起并带动了其他手工业快速发展。1588年,英国一举粉碎了西班牙的海上进攻,摧毁了它的“无敌舰队”。英国上下举国欢腾,欧洲大陆为之震动。此后,两国争夺海上霸权的战争又延续了二十多年,英国逐渐取代西班牙成为海上霸主。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亦在此期间开始确立。在伊丽莎白一世近半个世纪的统治后,英格兰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因此,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在英国历史上被称为 “黄金时代”。政治的相对稳定与经济的繁荣为英国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作为当时文学与娱乐主要形式,各种传统戏剧演出十分活跃,新的剧种——喜剧、悲剧、历史剧的萌芽已经诞生,同时,白体诗作为戏剧语言也被戏剧界广泛采用。1587年,马洛的早期力作《帖木儿》拉开了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戏剧黄金时代的大幕。在以后的三十多年里,伦敦的舞台上百花齐放,造就了一大批诸如莎士比亚、琼森、鲍蒙特、弗莱彻、韦伯斯特等著名戏剧作家,英格兰文化在此期间达到了一个顶峰。到17世纪20年代,英国的诗剧开始衰落,1642年,英国内战爆发,克伦威尔为首的清教徒下令关闭了伦敦的所有剧场,英国戏剧的黄金时代终于落下了帷幕。

莎士比亚登上戏剧舞台的90年代,英国正处于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的鼎盛时期,王权稳固统一,经济繁荣,人民对国家与个人的前途充满信心。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喜剧和悲喜剧就是在这样的时代氛围中产生的。所以,这一时期的作品,特别是喜剧作品,格调明朗、轻松、欢快,充满浓郁的抒情气氛。

历史上一些伟大的君主到了晚年往往都会失去昔日的光芒,伊丽莎白一世也不例外。她晚年体弱多病,性情也变得孤僻、多疑,任用亲信,生活奢侈。由于女王终生未婚,没有子嗣,王位继承问题也变得急迫而又复杂,各种封建势力蠢蠢欲动,导致国内政治不稳定。与西班牙争夺霸权的战争延续二十多年,特别是爱尔兰人反抗英格兰的游击战,极大地消耗了英格兰国力。战争、歉收、失业等社会问题日渐突出,使下层民众生活恶化,加剧了社会矛盾。1603年,“童贞女王”辞世,她属意的远亲、苏格兰国王詹姆士(他的母亲苏格兰女王玛丽是亨利七世的曾孙,伊丽莎白女王的表侄女)继位,史称詹姆士一世。因为新国王的血统这一特殊的原因,使当时并不具备统一的社会条件的英伦三岛偶然地统一起来,而他统领下的英格兰、苏格兰与爱尔兰尚处于族群、文化与宗教的高度分裂与对立之中。苏格兰的贵族长老议会与英格兰国会为了彼此的政治优越冲突不断,都试图支配对方并改变对方的政体,而爱尔兰对罗马天主教教廷的高度虔诚也使其与英格兰主流的国教会、新教思想水火不容——这些内部矛盾累积了几十年,到詹姆士一世之子查理任内终于爆发了血腥的内战(清教徒革命)。新国王不了解英国国会,鄙视下议院,鼓吹君权神授,生活穷奢极侈,想方设法增加王室收入,这就造成了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清教徒与王权之间的矛盾冲突,1611年,詹姆士一世第一次解散英格兰议会。此时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也在加速进行,所谓“羊吃人”的圈地运动把大批农民赶出土地,他们被迫成为雇佣工人,或者流离失所,整个社会风气日渐沉沦,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种种社会罪恶逐渐暴露无遗。这一时期,莎士比亚的思想和艺术走向成熟,人文主义理想同社会现实发生激烈碰撞。他开始深入思考这些问题,痛感理想难以实现,第二期戏剧创作由早期的赞美人文主义理想转变为对社会黑暗的揭露和批判。到后来,莎士比亚看到社会现实更趋黑暗,实现人文主义的理想更加渺茫,他干脆不再关注现实,转入幻想世界,借助超现实的魔幻力量来弘扬人文主义理想。第三期的戏剧创作就转向以宽恕与和解为主题的传奇剧为主了。

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特色

莎士比亚的戏剧不但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而且具有精湛的艺术技巧,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具有巨大的审美价值。

莎士比亚的作品是现实主义的经典之作,他从生活真实出发,以非凡的艺术概括力极其全面深刻地反映了时代风貌和社会本质。他的戏剧“仿佛要给自然照一面镜子,给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貌,给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态,给时代和社会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记”。所以,马克思、恩格斯将莎士比亚推崇为现实主义的经典作家,提出戏剧创作应该更加“莎士比亚化”。

莎士比亚的戏剧情节生动丰富、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在他的剧作中,往往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情节线索,形成多样化的戏剧冲突。如《哈姆雷特》中有三条为父复仇的情节线索交织在一起,互相映衬,更突出了哈姆雷特复仇的社会意义。莎士比亚还非常善于在紧张尖锐的戏剧冲突中安排剧情,冲突的双方在斗争中的地位不断变化,形成波澜起伏且很富有戏剧性的情节。如哈姆雷特与奸王克劳迪斯一开始互相试探没有直接交锋,通过“戏中戏”,进入斗争的正面交锋,哈姆雷特摧毁了奸王的心理优势,但由于误杀波罗涅斯,便由主动转为被动,奸王借机将他遣送英国,重新控制局势。哈姆雷特粉碎了奸王借刀杀人的阴谋回到丹麦后,却又落入另一个借刀杀人的阴谋——“友谊比剑”。全部剧情随着人物性格的发展跌宕起伏,曲折复杂,扣人心弦。

莎士比亚的戏剧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他剧作中的人物不是单一的、平面的,而是具有多面性、复杂性。如哈姆雷特既是个脱离群众的封建王子,又是个满怀抱负的人文主义者:奥赛罗既是一个忠于爱情的情种、奋勇杀敌的勇士,同时又是一个脾气暴躁的统帅、杀害无辜的凶手:夏洛克一方面是个凶残吝啬的高利贷者,一方面又是个虔诚的教徒、慈爱的父亲。剧作还写出了同一人物前后不同时期的性格发展轨迹,如哈姆雷特从一个抱有崇高信念的快乐王子到对人与社会悲观失望的忧郁王子,这样使人物更加真实可信。莎士比亚还善于在人物的对比中突出主人公性格。在《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雷欧提斯、福丁布拉斯三人对待复仇问题上的不同态度的鲜明对比,突出了哈姆雷特作为先进人文主义者的特点。哈姆雷特与霍拉旭同样都是人文主义者,但是遭遇不同、地位不同,霍拉旭理智冷静,哈姆雷特热情深沉,更加反衬出哈姆雷特精神世界的深刻性。莎士比亚也擅长用内心独白手法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的重要独白有六处之多,每次都推动剧情发展,为完成人物性格塑造起了关键作用。最著名的是第三幕第一场的那段:“生存还是毁灭”的独自,表现了他对人生的思索、苦闷与彷徨。这种艺术手法的成功运用,使《哈姆雷特》成为心理分析剧的经典作品。

莎士比亚的戏剧语言丰富多彩,具有个性化、形象化的特点。莎翁是语言大师,他的词汇特别丰富,据统计,他剧中用到的词汇量达29000个,远远超过了他同时代的其他作家。他的人物语言,不仅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而且贴和人物当时所处的特定环境,和人物的戏剧动作相衬相依。如哈姆雷特清醒时是典雅的语言,符合王子的身份,在装疯时用的是逻辑混乱、晦涩难解的语言,符合疯子的特点。他还善于使用恰当的比喻、双关语、成语和谐语,不仅丰富了表现力, 而且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说不尽的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戏剧诞生四百多年来,受到了世界人民的广泛喜爱,至今仍以各种形式在各地上演。关于莎士比亚的评论与研究文章可谓汗牛充栋,研究莎士比亚的“莎学”成为一门显学。人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莎士比亚亦可作如是观,真是说不尽的莎士比亚!

19世纪中叶,莎士比亚的名字被西方的传教士介绍到中国。他是对中国文学影响深远的一位国外作家。中国现代戏剧的主要奠基人曹禺、田汉、郭沫若、老舍等都深受莎士比亚剧作的影响。莎士比亚作品的中文翻译版本众多,大多出自名家之手,译文各有所长,其中天才的翻译家朱生豪先生耗尽生命的精华完成的不朽译作最为流行。他那流畅的译笔和华赡的文采,生动还原莎翁笔下浪漫纯真的爱情,鞭挞丑陋的人性,探讨了关于爱情、友情、婚姻、家庭、人生等深邃主题,以率真而充满灵性的文字,带领我们追随着莎士比亚的足迹,去领略莎翁的艺术魅力。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任何一种译本超过朱生豪的译本,这是学界与读者公认的事实。此次出版的《莎士比亚悲剧》《莎士比亚喜剧》,精选了莎翁的代表作,在1947年世界书局版的朱生豪译本基础上,力求保留朱译的完美译笔,同时有所编辑、校订,尤其是对一些人名地名按照当今的通译而有所修正,以便于适应今天读者的阅读习惯。

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奥秘何在?为什么它具有永不衰退的艺术魅力?还是请读者诸君展卷阅读,到文本中去一探究竟吧。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莎士比亚悲剧(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莎士比亚
译者 朱生豪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05732513
开本 32开
页数 479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378
出版时间 2013-12-01
首版时间 2013-12-01
印刷时间 2013-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06
CIP核字 2013252965
中图分类号 I561.33
丛书名
印张 15.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6
148
2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