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高台子
内容
编辑推荐

韩庆先编著的这本《高台子》是一部浪漫感人的乡土爱情小说。讲述了:

一个苏北山村的村民韩德,带领村民进行联产承包改革,立志带领村民致富,遇到了保守的村干部朱金亮等的阻挠。期间朱的女儿翡翠和韩德相恋。韩德最后带领村民们冲破了阻挠力量,走上致富道路。但朱金亮等为了报复,扣押了翡翠。韩德不顾一切地去寻找心上人。两个年轻人经历重重挫折与磨难,最后终成眷属。

内容推荐

韩德是新青年一代的代表,小说《高台子》以他的开拓、成功、喜悦及复杂的感情纠葛为主线,用较大的篇幅,歌颂了他平凡中透出伟大,为实现一代农民的梦想,在黄土地上拼搏进取,用汗水浇灌出美丽的花蕾的故事。韩德是一位善良的青年,始终用一颗金子般的心对待自己的兄弟姐妹和陌生的弱势群体,同时他也嫉恶如仇,对以朱金亮、刘桂雄为代表的拖后腿的反改革势力给予了抨击。他的爱和恨都在作品《高台子》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朱翡翠先后两次被朱金亮藏匿,第二次竟被残忍地拘押在阴暗的小屋内不见天日,然而她对韩德的爱始终如一。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试读章节

高台子没有姓高的人,包括嫁过来的女人也没有一个姓高的,究其原因,是它的地理位置高于周边的田块和村庄,所以被叫作高台子。一年之计在于春,冬天过去了四分之一,春天就不会遥远了,春姑娘也许会飘飘然地驾临高台子,看上哪位小伙子,就是那个小伙子运气好。但五年了,享受春姑娘青睐的小伙子并不多。光棍儿汉成了高台子不变的主题。

林里,一群裹着露出灰白棉絮黑棉袄的皴黑爷们儿毫无规则地或蹲或坐或站,谁也不说一句话,只顾吧嗒吧嗒抽着手里的细长老烟袋。

韩德披着一件灰黑大氅,紧蹙的双眉,凝重的表情,让人心生敬畏。这件大氅是他的“战利品”,饱含了绵绵不断的情丝。大氅里是一件白布夹衣,几只黑布条拧编成的纽扣竖排在胸前,清爽而又典雅。大氅是他在河南开封做工时一个好心的有钱女人送的,连同大氅一起送给他的还有挂在他家堂屋南墙上的老烟袋。

那年,韩德才十七岁,以优异的成绩在何家湾中学读完初中,只身前往开封做工,结识了市红星工具厂颇有姿色的厂长媳妇。她看中韩德体壮能干和白皙的皮肤,心疼他被寒冷冻坏身躯,就给了这件大氅。那年,他学会了抽烟,她就把丈夫部队转业前用过的老烟袋赠送给他。那年,他做梦娶媳妇射了一裤裆,她就把与他同龄的妹妹介绍给他当对象。春节,他离开了红星工具厂,满心欢喜地带着厂长媳妇的妹妹坐上回邳县的火车。但当火车开动的一刹那,厂长风尘仆仆赶到硬拽下妻妹,塞进一辆向区长借来的吉普车里。春节过后,他心灰意冷,不再想回家,就在开封市区转悠,但被几个戴火车头帽子穿蓝军裤的人揍了一顿。他不得不买了一张火车票,披上厂长媳妇送给他的大氅,腰里别着厂长媳妇送给他的老烟袋,像一位打了胜仗的陕北汉子,风尘仆仆而又怅然若失地回到高台子。

和韩德一起回到高台子的还有一只口琴,是从厂长媳妇的妹妹的裤袋里掉在车座上的。韩德脑海里浮现出那个小女孩靓丽单纯的身影,两条扎着红头绳不粗不细的短辫,一片白净宽阔的额头,两个灿烂柔软的小酒窝。他想起小女孩吹奏口琴时的情景,那样执著,那样天真,那样自然,嘴里发出的美妙音符曾使他偷偷地陶醉过。从那年起,他无师自通学会了吹口琴。琴声婉转悠扬,绵长深沉,村里男人和女人都喜欢听他演奏的曲子。除了激昂奋进带有时代烙印的革命歌曲,他还能吹奏一些古典音乐。每到夜深人静时,他的琴声就会回荡在北汪和村子上空。

韩德下意识地摸了下裤插斛,想掏出口琴吹奏一曲,以缓解自己紧张的情绪,但只拽出了半截,就又把它放了回去。他从大氅插斛里掏出一包自留地里种植晒干后在鏊子上翻烤的粗烟丝,放在一张锯齿般的小纸条中间,卷成一支锥型烟卷,用发白的舌头舔了舔接茬处,轻轻地撕掉两头多余的纸屑,就着身边一个光棍儿汉的烟袋点着了火。

“吧嗒”一下,他做了一次深呼吸,甜甜的烟草味把他带入一个美妙的世界。

二十二岁,是一个多梦的年纪,也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现实的年龄。

一股淡白色烟雾从树枝间轻轻地飘到空中,由稠变稀,直到完全融合在空气中。枝权交错着,残存的黑黄色树叶孤零零地翻动着摇摇欲坠的单薄身躯,一只灰褐色麻雀从他头顶掠过,飞到一段没有生机的枝梢上。

仰望那只麻雀,韩德的心情霎时轻松了许多,就十分舒坦地伸直了左腿。过了一会儿,他缩回左腿,换成了右腿,最后又变成蹲状。他双手抱着通红的腮帮,两只胳膊肘放在腿部,整个身躯像一尊雄伟的雕像。他双眼平视着前方,自己也不清楚盯的是什么东西,或许是石块,也许是槐树,也可能是一片空白。

他依然在沉思,这可从他皱紧的眉间看出来。他扔掉已烧到手指的烟蒂,站起来伸了一下腰,连打了两个哈欠。他的哈欠声音很大,穿过树林,刺向天空,惊吓了那只老麻雀。他甩了几下胳膊,慢腾腾地来到左边那块红石旁,左脚蹲在石块上,右脚伸出去老远,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前方那块最大的似乎可以发出香味的红石头。

许喜莲磕着一颗南瓜子,通红的嘴里发出细微的声响,脚前已积攒下一堆自黄色的碎屑。那只老麻雀旁若无人地从枝梢上蹦到她面前,摇头晃脑地叼着一粒皮屑,飞向她身后槐树的高处。

P2-3

序言

多数人说农民是辛苦的,我却说农民是快乐的,他们是以苦为乐,但他们又不得不以苦为乐。

经常去乡村调研,看到他们晒在田间地头,又总是乐呵呵地像爱抚自己亲人一样侍弄着土地,即便有怨言,也未曾吐出半个字。

我在农村长大,喝村里唯一的老井里的水,和小伙伴们一起割草喂猪。那是一个脱胎换骨的年代,人的思想、面貌、精神、操守都经历着深深的变革。农民盼望过上幸福的生活,唯有依靠自己辛劳的付出才能实现的认知激励着他们内心深处,进发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活力,开启了农村走向现代化的梦想。那个时候,他们有梦,和现代的人们一样。他们最原始的梦想就是希望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当然也包括我自己,想尽早结束吃玉米煎饼、烤山芋干充饥的生活。那个年代给我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痕,一刻不曾忘记,也不敢忘记,诚然现在包括我在内的多数人过上了小康生活,但小时候的生活情景一直萦绕在心头。我曾萌发出念头,写篇反映那时候的文章或作品,留下一个永恒的回忆。现在,终于梦想成真了。

小说的主人公是韩德,其实他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人,他是一代农民的典型人物,他的身上凝聚了千百万农民的精神和美德。韩德和大家伙儿一样,具备所有农民吃苦耐劳的品格,同时,他也是一位有上进心的青年小伙,有带领大伙儿走出生活低谷的美好愿望,更有实实在在的举措。他有理想,同时也有思想,他的独到见解深受大伙儿的信任和褒扬。他善于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如“成立文艺队”、“实行旱改水”,再如“顺应时代潮流,实行土地大包干”,一直到后来的“产业结构调整”、“带头搞副业”、“建设专业村”、“走工业化兴农的道路”,等等。韩德的感情历程十分复杂,到了说媳妇的年龄,却一直找不到对象,几次恋爱都是在即将成功的时候搁浅。他爱朱翡翠,朱翡翠也爱他,但他们却被朱翡翠的父亲朱金亮活生生地拆散了。

韩德是新青年一代的代表,作品以他的开拓、成功、喜悦及复杂的感情纠葛为主线,用较大的篇幅,歌颂了他平凡中透出伟大,为实现一代农民的梦想,在黄土地上拼搏进取,用汗水浇灌出美丽的花蕾的故事。韩德是一位善良的青年,始终用一颗金子般的心对待自己的兄弟姐妹和陌生的弱势群体,同时他也嫉恶如仇,对以朱金亮、刘桂雄为代表的拖后腿的反改革势力给予了抨击。他的爱和恨都在作品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朱翡翠先后两次被朱金亮藏匿,第二次竟被残忍地拘押在阴暗的小屋内不见天日,然而她对韩德的爱始终如一。

书中写的是一组小人物群。许喜莲是一个柔弱的女性,她的形象在农村这片土地里是真实的存在。她是高台子这个村庄里五年来唯一的新媳妇,令光棍儿汉们垂涎三尺,但她唯独喜爱韩德,在他的感召下,高台子村进发出前所未有的集体主义热情。她想和韩德睡觉,以此感激他多次搭救和帮助自己之恩;后来她丈夫死了,韩德只能以朴素的革命情怀关心她,她“绝望”了,被垂涎她美貌的大队长朱金亮“占有”了。

作者把故事的发生地定在一个叫高台子的地方,因为高台子是平原乡村的代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政治、文化、经济、思想都可以淋漓尽致地从中反映出来。高台子是复杂的,三大姓氏,不同家族纠集在一起,是一个典型的“小社会”,面对困苦不堪的生活,形成了截然对立的“两派”。韩德、韩金平、韩金鼓、朱翡翠、许喜莲、许喜花、“老紧”等人属于“正方”,朱金亮、刘桂雄、韩光耀、老队长、吴氏为“反方”,双方的“争斗”贯穿于全书,最终代表正确发展方向的“正方”战胜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反方”。对于双方着墨各有偏重,除了韩德,韩金鼓和韩金平这对光棍儿,看清了只有跟着韩德干,才能吃饱饭,才能娶媳妇。这是高台子村民的目标,是韩德给大家伙儿定下的,才有了后来蒸蒸日上的发展局面。韩光耀为了“家仇”,一直是韩德这个生产队长的反对者,他有着热爱集体的一面,也有自私自利之心。他的形象在很多人身上都能找到影子,他是生产队的饲养员,为了集体的牲口,落下老寒腿的病根,于是就千方百计阻挠分地单干。分了地以后,他处处被动,最后连吃粮都要向别人借。

本书既有大场面的描述,也有生活细节的挖潜,多采用地道的乡土语言和民俗风情。这部作品倾注了作者对农村和农民的真挚无私的感情。套用本书的尾语作结:这不是梦,这就是俺老家的高台子!老家的故事一刻也不曾忘怀,高台子的水土养人,滋润着老家的男人和女人一辈子恩爱,滋润着男孩子和女孩子茁壮成长,闯出新天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高台子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韩庆先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画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4609684
开本 16开
页数 28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4-03-01
首版时间 2014-03-01
印刷时间 2014-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72
CIP核字 2014023822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21: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