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应当对地震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包括基本的预警准备、地震判断等),这无论是对地震的应急、自救来说,还是我们要有一个正常的生活工作的秩序以及采用必要的防护措施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每个人,不管是老人、年轻人还是小朋友都需要有这样的知识。因为中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地震预报问题又没有完全解决,中国人口又很多,这样在你的一生中,肯定会碰到一两次地震,积累这方面的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这是由冯锐著作的《地震的防护与自救》。
图书 | 地震的防护与自救 |
内容 | 编辑推荐 每个人都应当对地震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包括基本的预警准备、地震判断等),这无论是对地震的应急、自救来说,还是我们要有一个正常的生活工作的秩序以及采用必要的防护措施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每个人,不管是老人、年轻人还是小朋友都需要有这样的知识。因为中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地震预报问题又没有完全解决,中国人口又很多,这样在你的一生中,肯定会碰到一两次地震,积累这方面的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这是由冯锐著作的《地震的防护与自救》。 内容推荐 面对地震应该怎么办?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冯锐在《地震的防护与自救》一书中说,从地震的判断、预警以及应急三个方面,来一一解读面对地震时怎样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和行动。 由冯锐著作的《地震的防护与自救》总结了十几条朗朗上口的口诀和谚语,十分易于理解和记忆。浅显诠释高深莫测的专业术语,让读者了解地震认识地震,从而能够在遇到地震时拥有积极的心态和专业的知识进行自我保护。 目录 第一章 地震的判断 地震没地震,抬头看吊灯 慢慢晃,慢慢摇,九十里以外等着瞧 八方来响,在这儿甭讲 上下颠一颠,来回晃半天 响了就颠,颠了就晃 响得长,在远程;响得短,离不远 震中震中,电话不通 震级要算,震中要判,烈度要到现场看 4度有感,7度破坏,10度以上地要裂 人不醒,灯在摇,3度以下还用瞧 一楼二楼睡觉,三楼四楼乱叫,五楼六楼又跑又跳 裂缝往哪找、抬头看房角 大的声发沉,小的声发尖 大的折腾一俩月,小的得闹十来年 第二章 地震的预警 小的闹,大的闹,地震一多要报告 地震两头跳,这边震了,那边闹。 抬头一看月儿圆,初一、十五有点悬 先听响,后地动,听到响声快行动 响声一报告,地震就来到 地光闪八成险 井水是个宝,前兆来得早;天变雨要到,水变地要闹 地下水有前兆,不是涨,就是落,甜变苦,苦变甜,又翻沙又冒泡,水不动,地不闹,有变化,快报告 电器异常不能不防 鸡也飞,狗也叫,老鼠机灵先跑掉 第三章 地震的应急 房倒树不倒,有树不用跑 鲁班盖房,墙倒屋不塌 地下的洞,地上的草,水里的鱼,天上的鸟 酥在颠劲上,倒在晃劲上 三个地方最先倒,阳台、楼梯和房角 三要素,要记住,脑袋、嘴巴、三角洲 危险在头顶,立刻找三角 能站就不躺,能躲就不钻 近水不近火,靠外不靠内 静下心,喝口尿,莫沉睡,要报告 找管道,敲管道,有水有气,救援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地震的防护与自救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冯锐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0176567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8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50 |
出版时间 | 2013-09-01 |
首版时间 | 2013-09-01 |
印刷时间 | 2013-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078 |
CIP核字 | 2013127343 |
中图分类号 | P315.9 |
丛书名 | |
印张 | 3.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170 |
宽 | 115 |
高 | 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