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日瓦戈医生/国际儿童文学大奖得主经典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鲍利斯·帕斯捷尔纳克编著的《日瓦戈医生/国际儿童文学大奖得主经典系列》以十月革命为背景,以理想主义者日瓦戈医生与热情奔放的护士拉拉之间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描写了日瓦戈医生及其亲友在十月革命前后的遭遇,讲述了俄罗斯人在大时代中的爱恨情仇、聚散离合,对历史、革命、人生从一个崭新的角度进行了沉重的反思,希望悲剧不再重演。小说涉及20世纪苏俄历史上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触及了政治、经济、宗教、道德等各方面的问题,是一部描写知识分子的命运史。

内容推荐

日瓦戈有着不幸的童年,父亲失踪,母亲早逝,身为文学家的舅舅将他抚养长大。在成长的过程中,他结识了几位挚交好友,收获了纯真的友谊与爱情。然而,急剧变化的历史洪流打碎了他们宁静的生活,每一个人都被卷入政治、战争与革命的沼泽。他们在生存缝隙中艰难挣扎,早已不再是当初那些意气奋发的少年。渐渐地,特立独行的日瓦戈对于暴力和集权产生了怀疑和忧惧,怀念曾经质朴安宁的田园生活,试图独自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可是,这样的人生理想竞为世所不容。最终,日瓦戈医生在孤独中溘然长逝。

鲍利斯·帕斯捷尔纳克编著的《日瓦戈医生/国际儿童文学大奖得主经典系列》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目录

第一章 5点驶过的快车

第二章 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女孩

第三章 热闹的圣诞晚会

第四章 在战火纷飞的前线

第五章 告别过去的时代

第六章 危机四伏的莫斯科

第七章 前往远方的旅途

第八章 瓦雷金诺的生活

第九章 古老的驿道不再宁静

第十章 林中战士

第十一章 沾满白糖的花楸树

第十二章 带雕像房子的对面

第十三章 重返瓦雷金诺

第十四章 病入膏盲的医生

尾 声

试读章节

原来是老工长彼得又在打他的小学徒加利乌林。

老彼得原本的脾气并不坏,也从不虐待徒弟。想当年,莫斯科市郊的姑娘们,见到这个仪表堂堂的工人都要偷偷看上几眼。然而,他只对季韦尔辛的母亲情有独钟。当时,季韦尔辛的母亲刚刚从教区学校毕业,拒绝了他的求婚,后来嫁给了他的朋友、机车修理工萨韦利·季韦尔辛。

谁料萨韦利·季韦尔辛在1888年一次轰动全国的撞车事故中被烧死,季韦尔辛娜成为了寡妇,含辛茹苦地将孩子拉扯成人。守寡的第六个年头上,老彼得再次向她求婚,可季韦尔辛娜又一次拒绝了。从此,老彼得开始酗酒,看谁都不顺眼,固执地认为整个世界都和自己作对。

小受气包加利乌林的爸爸是季韦尔辛所住院子的看门人吉马泽特金。平时,季韦尔辛总是护着这个孩子。这也引起了老彼得的不满。

此时此刻,老彼得咆哮着:“你是怎么用锉刀的?你这个笨蛋!”他拽住加利乌林的头发往后拖,使劲打他的后颈。

“哎哟,我下次不敢了,大爷!我下次不敢了!哎呦,疼啊!”加利乌林不住地求饶。

“告诉你一千遍了,架子要往前推,拧紧螺栓,可是你根本不听,差一点把大轴弄断!”

“大爷,主轴我可没动,老天作证,我真的没动!”加利乌林辩解道。

“干嘛要折磨一个孩子?”季韦尔辛从入堆当中挤过去问道。

“我告诉你,趁早走开,少管闲事,我打死他也算不了什么!他差点把大轴给毁掉,我没要他的命就算仁慈了!”

“彼得大叔,你还想怎么样?教训得已经够狠的了。你已经是老师傅啦,难道头发白了还不通情理?”季韦尔辛说道。

“走开!敢来教训我?信不信我连你一起打!”彼得已经失去理智了。

接下来,两个人都从放着工具的车床上抄起了家伙。幸亏人们赶紧冲上去拉住,否则两个人都会把对方打死。老彼得和季韦尔辛的前额几乎碰到了一起,都脸色煞白,瞪着充血的眼睛一言不发。大家从后面紧紧抓住他俩的手。几分钟后,他俩扭动身子想要挣脱,衣服的领钩和扣子都扯掉了,上衣和衬衫从肩膀上滑了下来。

乱糟糟的劝架声在他们周围一直不停地响着:

“凿子!把凿子夺下来。”

“平静一点吧,彼得大叔!”

“把他们拉开,将他们都关起来!”

突然,季韦尔辛以一股超人的力气甩掉了扑在身上的人们,挣脱出来,冲到了门口,“砰”的一声关上厂房的大门,头也不回地大步向前走去。

秋夜的黑暗包围了他。

在这个卑鄙、虚伪的世界上,养尊处优的太太竟然用那种眼光看着卖力气干活儿的人;可是在这个制度下受罪的劳苦人,却让酒精迷得神魂颠倒,在浑浑噩噩的混日子中得到满足。对这样的世界,季韦尔辛感到深深地憎恨。他快步走着,似乎急促的脚步可以使他发热的头脑变得理智与安宁。他想到了最近他们所做的各种努力,集会上的演说和尚未执行的罢工都等待着他继续奋斗,改变世界的念头如此强烈地鼓舞着他。

他决定,今晚他就要行动。

季韦尔辛不知道,其实就在他和安季波夫离开地窖后,地窖里开会的人们就决定当晚罢工。夜里,机车修理厂响起了由暗哑逐渐变得响亮的信号声,从车库和货运站涌出的人群向城里走去,锅炉房里的工人放下工作走上街头。与此同时,季韦尔辛也吹响了哨声。  好多年来,季韦尔辛都以为,那天晚上是他一个人让整条铁路罢工的。不明就里的人们纷纷跑过来问:“这是叫大家上哪儿去?”

黑暗中有人回答:“你又不是聋子,没听见吗?这是警报,得去救火。”

“什么地方着火了?”

又一批人走上来,有人讥讽道:“真会说话,着火了?乡巴佬,这叫罢工,懂不懂?”

人越来越多,铁路大罢工开始了。

P23-25

序言

鲍利斯·帕斯捷尔纳克(1890—1960)是伟大的苏联作家,他出生于一个犹太画家家庭。他的父亲列昂尼德·帕斯捷尔纳克是教授、画家,曾为托尔斯泰的作品画过插图;他的母亲是钢琴家。帕斯捷尔纳克深受家庭的熏陶,对人文学科很有兴趣。19岁时,他进入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后转入历史哲学系,1912年夏赴德国马尔堡大学,攻读德国哲学。第一世界大战期间,帕斯捷尔纳克回国,因健康不佳而未服兵役,在乌拉尔一家工厂当办事员。十月革命后他从乌拉尔返回莫斯科,任图书馆职员。

青少年时代起,帕斯捷尔纳克就热衷于文学创作,参加过未来派文学团体,发表了多部抒情诗集,在当时的苏联诗坛具有一定的地位。1957年,他经过多年的酝酿,完成了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这部作品在西方出版后,轰动一时。1958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帕斯捷尔纳克。然而,这项全世界最高荣誉给帕斯捷尔纳克带来的却是无尽的痛苦。由于帕斯捷尔纳克在《日瓦戈医生》中勇敢地对苏联的一些制度和红军的一些做法进行了批判质疑,导致他的获奖在苏联国内引起轩然大波。这部作品受到了严厉批判,被当局禁止在苏联国内出版,他本人也被开除作协会籍。有人大放厥词要将他赶出苏联,威胁他的人身安全。在这种情况下,帕斯捷尔纳克被迫拒绝诺贝尔文学奖,从此过上了离群索居、战战兢兢的生活。仅仅两年后,他孤独地在莫斯科郊外一个小村庄中病逝。

帕斯捷尔纳克以极高的文学成就和知识分子的良心赢得了世界的尊敬。他死后27年,前苏联为他恢复了名誉。

19世纪上半叶,是俄罗斯乃至全世界战争最为频仍、社会变迁最为巨大的半个世纪。本书中,日瓦戈医生的亲人、朋友们正生活在这个历史阶段内,他们共同经历了俄国的1905年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月革命、十月革命、苏联国内战争、新经济政策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们是俄罗斯男孩子和女孩子的代表,具有俄罗斯少年那种对于世界充满好奇与期待的率真激情;他们热情、浪漫、勇敢,渴望冒险,想要投身现实世界来做点儿什么。然而,他们所处的时代几乎每一天都在激变。现实中的挫败,使这些少年们慢慢丧失了自我,走上了不同的道路,随着历史沉浮。癫狂的环境让他们在疯狂与仇恨中迷失,被战争与政治折磨并毁灭,这种“流行的精神病具有时代的特点”。

在书中,当时的局势与环境一如俄罗斯的冬天漫长而又残酷,暴风雪肆虐,饿狼环伺。唯有等到春天,方能“广阔的天地任由流水倘佯”。可是,宝贵的春天太短暂了,就像日瓦戈孜孜追求的独立与自由般稍纵即逝。帕斯捷尔纳克笔下的日瓦戈同他本人一样具有一颗勇敢的心。日瓦戈始终保持着冷静与理智,不肯随波逐流,甘愿冒天下之大不韪,也要试图通过行医、写作、艺术来与现实世界保持距离,营造自己精神上的桃花源。可是,他所处的环境与历史并不给他这样的空间,反而将他一次又一次地裹挟进纷争、危险与战斗中,夺走他的亲情、爱情、友情,消耗着他的才华与生命,令他变得浑浑噩噩,甚至一度丧失了医术与写作能力,最终在上班的第一天——也是回归现实的第一天——“心碎”而死。

可以说,日瓦戈是当时俄罗斯知识分子的一个典型。面对社会的巨变和纷繁的斗争,他始终力图游离于现实之外,认为个人的事业和家庭生活至高无上,赞美大自然和淳朴的劳动,向往乌托邦式的田园:生活,反对用暴力和禁锢思想来统治人民,认为“千百年来使人类超越其他动物的并不是棍棒,而是文化艺术”。不管怎么说,这种游离的态度并不代表他不够关注现实,恰恰相反,他高度关一心当时俄国社会的走向,细心地观察并思考着社会人生的一切,他的内心依然饱含着一个俄罗斯少年对于祖国、民族、家园的深沉热爱。只是每一个人在面对现实与历史的时候,都是那么的颓然无力,那么的束手无策。他的理想总是被隆隆炮声轰击得满地碎片;他想要掌控自己命运的舵,却总是被环境与社会强行扭转方向。

日瓦戈与周围人的命运总是在轮回一个个巧合,这些巧合一环套一环,推动着故事的发展。比如,还是中学生的日瓦戈就曾见过拉娜,可是拉娜一无所知,多年后他们才在前线相识;比如,在前线,拉娜、戈尔东和日瓦戈曾亲眼目睹曾经的守门人、现在的战士吉马泽特金负伤死去,他们的生活曾经互有交集,如今同在一个地方,彼此近在身旁,可是互相都没有认出来。这样的巧合不胜枚举。命运是一只无形的手,操弄着每一个人的人生。流逝的每一分钟、擦肩而过的每一个人、经历的点滴小事看似微不足道、不留痕迹,事实上却如雪泥鸿爪,会在将来的不经意间改变人生。尤其是在动荡的时代,个人根本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正如作者在书中的喟叹:“世界上任何个人的独自的活动,都是清醒而目标明确的,然而一旦被生活的洪流汇聚在一起,就变得混沌不清了。”

本书在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上,工笔描绘个人家庭的情感与琐事,从而丰富而又深刻地展现出人生与社会历史的冲突、理想与现实环境间的矛盾,字里行间流露着俄罗斯民族的性格气质。俄罗民族有着横跨欧亚大陆幅员辽阔的疆域,有着起伏跌宕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宗教。东西方文化在这里相遇并激烈冲突,寒冷的气候给这里带来了沉重的生存负担,千百年来,造就了俄罗斯民族性格矛盾的“两面性”:既奔放粗犷又忧郁多情;既缺乏秩序、张扬不羁,而又崇拜强权与英雄。“决斗”便是这种俄罗斯性格的产物,就连文质彬彬的知识分子也不例外。日瓦戈最崇拜的大诗人普希金死于决斗,享誉世界的作家莱蒙托夫、屠格涅夫、托尔斯泰等等都曾参与决斗。俄罗斯就是这样,她可能激起人对其最热烈的爱,也可能激起人对其最强烈的恨!

了解了俄罗斯的民族精神与性格,才能论世知人,更好地理解本书中那些青少年们一往直前的勇气从何而来:拉娜如此弱女子,敢于在晚会上对准仇人开枪;帕图利亚这样天分极高、腼腆斯文的知识分子由于在现实中感到挫败,敢于抛家弃口勇往前线参军;昨天还坐在课堂上持笔学习的少年们,转眼间就为了抗击入侵者、为了革命拿起枪,奋不顾身地投入战斗;白军战士兰采维奇倒在了战场上,被身处红军游击队的日瓦戈悄悄救下,敢于在伤愈后义无反顾地返回白军,继续同红军作战;日瓦戈不是力挽狂澜的伟大人物,甚至连自己的爱人都无力保护,可是为了追求精神的自由,他展现出了惊人的胆量,敢于带领全家奔赴遥远而又陌生的西伯利亚原始森林,开荒种地,创造属于个人的净土……虽然,没有人可以改变历史,但是,这些少年那颠覆一切、创造一切、为理想献身的勇气与精神,照亮了历史的过去、现在、将来,如同人类文明一样璀璨不朽。

书评(媒体评论)

继《战争与和平》后,还没有一部作品能够概括出一个如此广阔、如此具有历史意义的时期。

——尼古拉·奇亚洛蒙特(意大利《现代》杂志主编)

《日瓦戈医生》这一伟大的著作是一本充满了爱的书。

——阿尔贝·加缪(法国著名作家)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日瓦戈医生/国际儿童文学大奖得主经典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苏联)鲍利斯·帕斯捷尔纳克
译者 蒋学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4686108
开本 32开
页数 33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4-08-01
首版时间 2014-08-01
印刷时间 2014-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362
CIP核字 2014157253
中图分类号 I512.45
丛书名
印张 10.87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15
150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6:5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