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家的鼻祖便是本书作者鬼谷子,相传其姓王名诩,大约生活在公元前400年至公元前270年,长于纵横术、精通兵法、武术、奇门八卦,著有《鬼谷子》一书传世。《鬼谷子》全书侧重于阐述战国时期纵横家一派所崇尚的权谋策略与言谈辩论技巧。
为了丰富本书的内容,本书还收录了《商君书》与《尉缭子》。《商君书》又称《商子》,是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商鞅及其后学的著作汇编,也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
《尉缭子》现存24篇,前12篇主要论述战争与政治,后12篇主要论述军令与军制。《尉缭子》是“兵形势家”唯一现存著作,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法家思想对战国兵书的渗透和影响。
《鬼谷子》是一部研究社会政治斗争谋略权术的书,弱者的谋略宝典,侧重于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技巧,因此可以说,《鬼谷子》的智慧也就是一部“治人兵法”。
本书另附《唐太宗与李靖问对》《司马法》《尉缭子》《吴子》中国古代著名兵书,让读者更全面领略中国古代兵法奇谋的精髓。
题解
捭,本意是拨动,引申为开启;阖,本意为门扇,引申为关闭。所以.捭阖在这里指纵横策士在游说过程中纵横驰骋,大开大合,是鬼谷学说中一种基本的方法。本篇内容由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阐明捭阖的原理,后半部分阐明如何在游说过程中运用捭闺之术。
粤若稽古①,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②之先。观阴阳之开阖③以名命物,知存亡之门户④,筹策⑤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⑥焉,而守司⑦其门户。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及今,其道一也。
变化无穷,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校⑧其伎巧⑨短长。
注释
①粤若稽古:顺着考察古代的道理。粤若,发语词,无实义。稽,考察。
②众生:自然中的一切生命。
③开阖:开合。这里指阴阳互动而创造万物。
④门户:枢纽,关键。
⑤筹策:竹码子,古时计算用具。这里引申为谋划。
⑥朕:行迹,征兆。
⑦守司:掌握。
③校:比较。
⑨伎巧:技术,技艺。
译文
考察古代的道理,圣人是天地间一切生命的先导。圣人能够通过观察阴阳变化来判断万物,并给万物命名,知道万物存亡的关键,谋划万物从始至终的全部过程,深入到人的内心,看见内心变化的行迹,从而掌握生死存亡的关键。所以圣人在天地之间,从古至今,他的道是恒一不变的。
虽然事物的变化是没有穷尽的,但是都以趋存避亡作为各自的归宿。有的表现为阴,有的表现为阳;有的表现为柔,有的表现为刚;有的表现为开,有的表现为闭;有的表现为弛,有的表现为张。所以,圣人掌握了阴阳两种枢纽,就能审察万物的先后,度量权衡它们的才能,比较它们的技艺的优劣。 原文
夫贤不肖、智愚、勇怯有差①,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②以牧③之。审定④有无与其实虚,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微⑤排⑥其所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贵得其指⑦;阖而捭之,以求其利。
或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阖而闭之者,异其诚也。可与不可,审明其计谋,以原⑧其同异。离合有守,先从其志。即欲捭之贵周,即欲阖之贵密。周密之贵微,而与道相追。
注释
①有差:各有不同,有等级。差,等级。
②无为:道家的哲学观念,即顺应自然。
③牧:驾驭。
④审定:仔细考究而断定。
⑤微:暗中。
⑥排:排查。
⑦指:通“旨”,真实意图。
⑧原:考察,探究。
译文
人的禀性是有差异的,有贤良的,有不肖的;有聪明的,有愚蠢的;有勇敢的,有胆怯的,根据禀性的不同采取不同的策略,可以开放,可以封闭;可以进,可以退;可以贬低,可以敬重,顺应他们各自的特点来驾驭他们。如果想考察断定对方的有无和虚实,要顺着对方的喜好和欲望来推测其真实意图。暗中排查对方的言辞,然后依据已知情况反问过去,从而得知真实的情况,了解对方的旨意;让对方先封闭后开放,从而从中得利。
或公开真实情况显示给对方,或不公开真实情况封闭起来。公开显示给对方看,是因为自己的真实情况或目的与对方相同;不公开并封闭起来,是因为自己的真实情况或目的与对方完全不同。公开还是不公开,要考察明白对方的谋划,用来探究自己与对方是相同的还是不同的。是离还是合必须等待时机,先顺着对方的意愿。如果采取开放的方式,一定要做到周密。要做到周密,一定要注意隐蔽,隐蔽的最高境界就是像道一样归于无形。
P2-4
春秋战国,各诸侯国竞相逐利,战火连年。门人食客,百家学说,争奇斗艳。其中,纵横家一派,以善于策辩著称。他们为达到自己诸侯国的政治目的,不停游说于各诸侯国间。后人视其为中国最早的政治外交家。
纵横家的鼻祖便是本书作者鬼谷子,相传其姓王名诩,大约生活在公元前400年至公元前270年,长于纵横术、精通兵法、武术、奇门八卦,著有《鬼谷子》一书传世。相传因其隐居于鬼谷,故号鬼谷先生,后世尊称其为鬼谷子。张仪与苏秦就是鬼谷子的学生,据《史记》记载,苏秦“习之于鬼谷先生”,张仪“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
《鬼谷子》一书最早见于《隋书·经籍志》,为皇甫谧所注,此后,《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录》、《通志·艺文略》、《通考·经籍志》中均有著录。其版本有正统道藏本、子汇本、十二子本、百家全书本、四库全书本、四部丛刊本、丛书集成本等。家藏四库丛书《鬼谷子》以四库丛刊本《鬼谷子》为底本,并参校他本。
《鬼谷子》中,《捭阖》、《反应》、《内捷》、《抵巇》、《飞箝》、《忤合》、《揣》篇、《摩》篇、《权》篇、《谋》篇、《决》篇、《符言》共十二篇,分别以阴阳捭阖为基础,详细阐述各种谋略权术的使用方法。其后《转丸》、《胠乱》两篇今已亡佚。最后《本经阴符七术》、《持枢》、《中经》三篇,则着重说明通过自身的修炼,养精蓄锐,以精神影响外在,为游说打下基础。
《鬼谷子》全书侧重于阐述战国时期纵横家一派所崇尚的权谋策略与言谈辩论技巧。这一思想与后世流传的仁义道德相悖,评价褒贬不一。汉代扬雄评论苏秦、张仪学习鬼谷子纵横之术时则说“诈人也,圣人恶诸”。文论家刘勰却在《文心雕龙·论说》中写道:“暨战国争雄,辩士云涌,纵横参谋,长短角势。《转丸》骋其巧辞,《飞钳》伏其精术。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师。六印磊落以佩,五都隐赈而封。”虽然对纵横之学的偏见和歧视一直存在,但我们不能因为某种事物能用于坏的方面就否定其自身价值。“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于众人之所不能。”潜谋于无形,常胜于不争不费,此为《鬼谷子》之精髓所在。外交战术、生意谈判、竞争策略、人际交往、即便是日常生活中的言谈技巧,也需要更好的方式方法,《鬼谷子》在这些方面一定会给予我们更多饱含高超智慧的借鉴之处。
为了丰富本书的内容,本书还收录了《商君书》与《尉缭子》。《商君书》又称《商子》,是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商鞅及其后学的著作汇编,也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商君书》现存24篇,亡佚2篇,书中主要阐述商鞅的政治思想及军事思想,涉及变法、农业、生产、作战、训练、律法等诸多方面。
《尉缭子》作者相传为梁惠王时的隐士,一说为秦始皇时的大梁人尉缭,一般署名为尉缭子。《尉缭子》现存24篇,前12篇主要论述战争与政治,后12篇主要论述军令与军制。《尉缭子》是“兵形势家”唯一现存著作,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法家思想对战国兵书的渗透和影响。
《鬼谷子》、《商君书》、《尉缭子》均为先秦著作,其在语言表述上,与现代人有着很大的不同,为了帮助读者理解这些著作,我们在每篇开头设置了“题解”这一栏目,让读者在阅读原文前就能理解本篇主要讲述的内容和作者的意图。
随着语言的变化,古籍中会出现一些生僻字,成为读者阅读古籍的障碍。我们将原文中的生僻字、多音字、古今异音字的读音一一随文标注,并反复注音,加深读者印象。为了帮助读者更加准确的理解原文,我们还对书中生僻字词及不常见典故进行详细注释,并对原文进行精准的翻译,读者可依照注释与译文与原文对照进行阅读,加深对古籍的理解。
为帮助读者理解书中内容,我们还精选了两百余幅精美的古代版画,辅助并提升文章阅读质量。所选版画、插图多为名家手笔,并配以与原文相对应的文字说明,加强读者对古籍的理解,拉近读者与原文的距离。
研读兵法可以令人洞悉形势,细品智谋可以教人深谋远虑,练就“三寸不烂之舌”更是外交必备之素质。我们由衷地希望这部《鬼谷子》可以给予您更多深刻体悟,助您以更智慧的方式解决问题,这也是我们编辑《鬼谷子》一书的价值所在。
鬼谷子因有察人之明和对历史可能性的洞察,以及对当时外交技巧的掌握,而成为最有影响的人物。
——斯宾格勒
(《鬼谷子》)纵横者,所以明辨说、善辞令,以通上下之志也。
——《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