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周期表
内容
编辑推荐

●一本被誉为“有史以来最好的科学作品”的文学书!

●备受索尔·贝娄、菲利普·罗斯以及卡尔维诺等文学大师的推崇!

●《周期表》是意大利国宝级作家、化学家,奥斯维辛幸存者,第174517号囚犯普里莫·莱维,关于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化学回忆录!

内容推荐

氢,和星星、太阳里燃烧的元素一样。它的凝聚产生了这永恒而孤寂的宇宙。

1975年出版的《周期表》是普里莫·莱维最为著名的作品,他凭借丰富的化学家的知识,以各种元素为隐喻,创作了一系列相互纠结的半自传故事,既包含了他所出身的皮埃蒙特犹太社会、他从中学开始的化学学习,亦表达了他对二战时大屠杀的反思与回应。在莱维的笔下,各个化学元素的不同性质,它们美丽的结构式,随着情节的进展得到了一一展现。元素不仅是有诗意的,更具备丰富的哲学意义。1996年,英国伦敦皇家研究院将《周期表》评为“有史以来最好的科学著作”。

目录

幸存者的声音——导读 王浩威

翻译莱维 牟中原

试读章节

排斥总是相互的。犹太人对基督徒也竖起对立的高墙(goyim,narelim指“异教徒”,“没行割礼的”),在平静的乡下小地方,重演《圣经》选民的史诗。这从根的错序,使我们的叔叔、阿姨们到今天都还自称“以色列子民”。

这里要赶快对读者声明“叔叔”、“阿姨”这些称呼要从宽解释。我们的习俗管任何年长亲戚都叫叔、姨,即使关系很远。日子久了,几乎所有社区里的大人都有亲戚关系,所以叔叔很多。叔叔是那些抽烟草的长老,阿姨是掌管全家的皇后,他们聪明有智慧。而对很老很老的叔姨(我们从诺亚以后就都长寿),“巴伯”(barba,指“叔叔”)、“玛娜”(magna,指“阿姨”)这些字头就连到他们的名字上了。因为希伯来文和皮埃蒙特方言的一些发音巧合及一些奇妙字尾安排,造就了一些奇怪的名字,而这些妙语就同他们的故事,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于是有了巴伯伊托(伊利亚叔)、巴伯撒钦(以撒叔)、玛娜丽亚(玛利亚姨)、巴伯摩钦(摩西叔,据说他把两颗下门牙拔了以便咬烟斗)、巴伯姆林(山姆叔)、玛娜维盖亚(阿比盖亚姨)、玛娜弗林亚(柴伯亚姨,源自希伯来文Tsippora,意指“小鸟”,一个漂亮名字)。雅各叔一定是几代以前的人。他去过英国,所以穿格子装,他弟弟“巴伯帕钦”(波拿帕特叔,这仍是一个常用的犹太名字,以纪念拿破仑解放犹太人)后来则从叔叔辈退了下来。上天不仁,赐了他一个无法忍受的妻子,他绝望到去受洗,成了传教士,到中国去传教,如此可离她远远的。

宾芭奶奶年轻时很美,脖子上围着一条鸵鸟羽毛的围巾,是个伯爵夫人。拿破仑赏给她家族伯爵名位,因他们会借他钱(manod)。

巴伯隆宁(阿隆叔)个子高,健朗,又有些怪主意。他离家到都灵,干过很多行业。他会和卡力南诺剧院签约当临时演员,并写信要家人来参加开演。内森叔和亚勒格娜姨来了,坐在包厢中。当幕升起,亚勒格娜姨看到儿子打扮得像非利士人,她拼命大喊:“阿隆,你在搞什么?把剑放下!”

巴伯米林脑筋简单;在亚奇,人们把傻子当上帝的儿女,没人可以喊他笨蛋,他受到保护。但他们叫他“种火鸡的”。因为有个拉山(rashan,异教徒)骗他说养火鸡像种桃树,种火鸡羽毛到土中,树上就长火鸡。也许是由于它那无礼、笨拙、暴躁的反面脾气,火鸡在这家族世界中有它特别被用以取笑的地位。譬如,巴西菲可叔养了只母火鸡,而且对它疼爱有加。而他家对街住着拉特先生,是位音乐家,火鸡老吵到他。他求巴西菲可叔让火鸡安静,这大叔回答:“遵命!火鸡小姐,给我闭嘴。”

加布里叔是个犹太教士,所以人称巴伯莫仁诺,就是“我们的老师叔”。他既老又快瞎,有次从外地回来,看到马车经过,就喊停要求载他一程。和车夫讲话时,他发觉那是一辆载基督徒到坟地去的灵车,多可怕的事。按教律,一个碰了死人,甚至进到停尸间的教士,就受污染七天。他跳起来:“我和异教徒死女人同车!车夫,快停!”

可伦坡先生和格拉西狄奥先生两人亦敌亦友。据传说,这两个对头住在莫卡弗镇一条巷子里的两边。格拉西狄奥是个瓦匠,很有钱。他有点以身为犹太人为耻,便娶了个基督徒。她有一头及地长发,与人私通,让丈夫戴了绿帽。虽然是个异教徒(goya),但大家还是叫她玛娜奥西丽亚,表示有点接纳她。她爸是船长,送格拉西狄奥一只圭亚那来的彩色鹦鹉。它会用拉丁文讲:“认识你自己。”可伦坡先生是个穷人,鹦鹉来了以后,他就去买了只秃背乌鸦,也教会它讲话。每当鹦鹉喊“认识你自己”,乌鸦就会回答“臭神气”。

P5-8

后记

翻译莱维

牟中原

《周期表》这本书的翻译工作,跟了我有六年了,真久!如今终于交稿,即将问世,如释重负。

一九九二年夏,大学联考,我入闱场工作。等考题定稿,校阅完毕后,有七天无事而失去行动自由的时间。当时带了莱维的《周期表》英文版作为读物,顺手也就开始翻译,纯为好玩,打发时间,也没想到要出版。多年来,研究工作是越来越忙,越起劲,翻译的事也就断断续续,算是自娱吧!但每次重新开动,整个稿子又重改一次,前后也三易其稿了。直到去年底,让老友林和知道手头上有这本书的八成译稿,他好心帮忙联络出版,这才终于下了决心收拾这没完没了的私密译作。

译完了,该说些什么?实在不多,因我理想中的译者应该只留下译文,不做其他文章,来指导读者,提供意见。但这好像不是西洋文学中译的传统。

傅雷虽然说“在一部不朽的原作之前,冠上不伦的序文是件亵渎的行为”,但他通常还是写了“译序”。杨绛译《堂吉诃德》写了二十三页的译者序。韩少功译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也有十一页的序。意见都不少。

其实译者大约都知道翻译文学本身就是件“讯息转折”的工作,没法完全跨越语言的鸿沟,最多只能说神似罢了。《周期表》原著是意大利文,我不懂意文,根据的是Raymond

 Rosenthal的英译本。作为一个化学家,我知道我可以不读德文原著,而从英文译本完全了解化学专著,因为大家有共通的化学术语及基本原理。但《周期表》不是关于化学知识的传述,莱维的语言是文学的、回忆的、沉思的,我终究是没法确定译文和原文的差异,而我很好奇这点。这其实是写这短文的目的,希望有人有兴趣根据意大利文再译一次,到时这译本也就可放一边了。

作者莱维本人其实是相当在意翻译文字的,他在纳粹集中营的回忆录《如果这就是人类》第一次译成德文时,非常紧张。“我害怕我的文字会丧失原色,失掉涵义……看到一个人的思想被扭曲、打折,他挖空心思的用词被误解、转换。”就因此,他的著作的英译本都是非常小心进行的,Rosenthal成为莱维后来大部分著作的英译者,并因此而得翻译奖。

有意思的是,莱维本人也从事翻译工作,他是卡夫卡《审判》意大利文版译者。我也很好奇,他的译文能否保留卡夫卡文字特殊的棱角?

看样子,这些翻译“忠实”的问题真是没解,尤其小国家(如捷克)文学的翻译多只能从英文或法文转译,这更没法说了。

但我想翻译真正要做的是居中负起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沟通工作。我们读《周期表》这样的书是向往一种整体文化,在那儿,“科学”和“文学”并不割裂,而语言可以穿透国度。化学家这行业的故事是可以欣赏、了解的。“集中营”的极端残忍,虽无法以文字描述,但我们仍然要反复听残存者的声音。这些文化的整体感是可以透过翻译传达的。

《周期表》一书不止是莱维的自传、他这行业的记录,更是他那一代的故事。透过化学元素的隐喻、科学式的文笔,他写下自己和他周围一群人的遭遇,及他的冥想和反思。《周期表》是一本很难分类的书,很难用简单几句话描述它。莱维的吸引力在于他所传递的整体感,在他的世界里,每样事都奇妙地连接在一起。

书评(媒体评论)

我们时代最重要和最有天赋的作家之一。

——卡尔维诺

《周期表》是一本必读书。

——索尔·贝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周期表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意)普里莫·莱维
译者 牟中原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东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942152
开本 32开
页数 26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5
出版时间 2014-06-01
首版时间 2014-06-01
印刷时间 2014-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34
CIP核字 2013178950
中图分类号 I546.45
丛书名
印张 8.75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10
147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Giulio Einaudi Editore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0: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