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庆丰编著的《金融市场的利益冲突》内容介绍: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成熟,家庭部门和个人投资者直接参与市场的比例逐步降低,而更多地是通过代理投资模式间接参与市场。金融市场的投资方、融资方和市场中介都存在委托代理结构,面临委托代理问题:就投资主体而言,机构投资者和基金经理是家庭和个人投资者的投资代理人;就融资主体而言,公司高管层和控股股东是中小股东进行公司经营与治理的管理代理人;即便对于那些自己直接参与资本市场的中小投资者,他们的投资决策也往往是参照证券分析师的研究报告进行,后者可以视为前者的信息代理人。
导言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研究思路与本书框架
三、主要研究结果和学术观点
第一章 金融中介的代理投资与利益冲突
第一节 金融中介的利益冲突:文献评述
一、金融中介的利益冲突
二、证券分析师的利益冲突行为
三、机构投资者的利益冲突行为
四、商业银行的利益冲突行为
五、法律法规对金融机构利益冲突的影响
第二节 机构投资者的代理投资与利益冲突
一、机构代理投资的优势:信息优势和规模经济
二、机构代理投资的委托代理问题
三、代理投资模式下机构投资者与投资经理的投资行为
第三节 机构投资者的代理投资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一、机构代理投资对金融市场的积极影响
二、机构代理投资对金融市场的消极影响
第二章 机构投资者的代理投资与市场效率
第一节 机构投资者能稳定市场吗?
一、问题的提出
二、相关文献评述
三、基金业的跨越式发展与市场波动率
四、对我国基金业跨越式发展的反思
第二节 机构投资者会理性定价吗:一个模型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二、投资主体机构化对资产定价的影响
三、机构投资者的风险转嫁与非理性定价:模型分析
四、机构投资者会积极纠正市场的非理性定价吗?
五、机构投资者与市场非理性定价:新经济泡沫的反思
第三节 机构代理投资与市场信息效率:实证检验
一、问题的提出
二、相关文献评述
三、机构持股的定价效率:基于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的检验
四、结论及其启示
第三章 信息交易者的利益冲突与羊群行为
第一节 证券分析师的利益冲突及其市场反应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设计
三、基于证券分析师评级调整的实证研究
四、证券分析师缘何复述市场信息:机制分析
五、结论与监管治理启示
第二节 信息交易者羊群行为的叠加及其市场影响
一、问题的提出
二、证券分析师的信息处理存在羊群行为吗?
三、证券分析师的信息处理会引发机构投资者的羊群行为吗?
四、叠加的羊群行为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五、羊群行为的叠加:中国市场的诱因及其治理机制
六、结论及其启示
第三节 信息交易者会使市场更有效吗?
一、问题的提出
二、有效市场假说与市场“异象”的质疑
三、行为金融学的质疑及其对代理投资模式的忽略
四、信息交易者主导的市场就一定会更有效吗?
五、结语
第四章 信息交易者的合谋与博弈
第一节 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上市公司高管激励
一、问题的提出
二、相关文献回顾与研究思路
三、样本和变量
四、模型和实证结果分析
五、结论及其启示
第二节 机构持股、高管持股与知情交易
一、问题的提出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思路
三、EKOP模型
四、数据和样本
五、基金持股、高管持股与知情交易概率:基于PIN估计的分类和跨期比较
六、基金持股、高管持股与知情交易概率:回归分析
七、结论及其启示
第三节 证券分析师的信息透露与机构投资者的知情交易
一、问题的提出:从我国证券研究业的“潜规则”谈起
二、研究设计与研究假设
三、实证结果及分析
四、结论及相关治理政策探讨
第五章 金融机构的利益冲突与金融部门的自我膨胀
第一节 金融机构的利益冲突与金融危机:以次贷危机为例
一、问题的提出
二、次级抵押贷款的衍生化和虚拟化
三、次级抵押贷款衍生化过程中金融中介的道德风险
四、金融虚拟化过程中道德风险与金融危机
五、一个简单的结论和启示
第二节 金融中介的利益冲突、自我膨胀与经济增长
一、问题的提出
二、金融部门的过度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检验
三、金融中介的利益冲突和金融部门的自我膨胀:机制分析
四、结论及其启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