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经典名著深度导读
内容
编辑推荐

尼·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苏联作家。1930年,他用自己的战斗经历作素材,以顽强的意志创作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通过对保尔·柯察金成长经历的叙述,生动地描述了以保尔为代表的一批进步青年历经艰辛的生活、战争的烽火以及战后建设的一系列磨炼,终于被锻造成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曲折过程,逼真地再现了苏联国内革命战争前后的社会特点和时代气氛,热情歌颂了为祖国而战的苏联年青一代的精神风貌。

内容推荐

尼·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苏联作家。1930年,他用自己的战斗经历作素材,以顽强的意志创作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通过对保尔·柯察金成长经历的叙述,生动地描述了以保尔为代表的一批进步青年历经艰辛的生活、战争的烽火以及战后建设的一系列磨炼,终于被锻造成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曲折过程,逼真地再现了苏联国内革命战争前后的社会特点和时代气氛,热情歌颂了为祖国而战的苏联年青一代的精神风貌。

作品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出身于社会底层,年少丧父,曾做过备受欺凌的店员,曾偷过德国侵略者的手枪,曾因只身营救革命者而坐过牢,曾为保卫苏维埃政权而浴血战场,也曾忘我地投身于和平时期环境恶劣的筑路工程。

目录

第一部

 1

 2

 3

 4

 5

 6

 7

 8

 9

第二部

 1

 2

 3

 4

 5

 6

 7

 8

 9

试读章节

一九一八年春季有一天,这三个好朋友在谢廖沙家里玩了一会儿“六十六点”,就跑了出来,顺路走进柯察金家的园子里,躺在草地上休息。这时候,他们听到后面传来了一阵马蹄声,一个骑马的人在路上出现了。

“喂,两位小朋友,请过来!”

保尔和克利姆卡跳起来,向栅栏跑去。那骑马的人浑身尘土。他那顶歪戴在后脑勺上的军帽和那保护色的一身制服,都沾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尘。在那条很结实的军用皮带上,挂着一支左轮手枪和两颗德国式的手榴弹。

“劳你们驾,小朋友们,给弄一点水喝喝!”他请求说。保尔跑去弄水的时候,他转过来对正在看着他的谢廖沙说:“告诉我,小弟弟,这镇上现在是归谁管辖的?”

谢廖沙慌忙把镇上有关的消息告诉他:

“这里已经有两个星期没人管了。只有本地的自卫团。老百姓每天晚上轮流守夜。你们是什么人?”他也提出了问题。

骑马的人微笑着回答说:“呵,要是你知道的事情太多,你就要变成小老头了。”

保尔捧着一大杯子水从家里跑出来。

那人一口气喝完了,把杯子还给保尔,接着他就抖起马缰绳,朝松林那边跑去。

公路上又响起了马蹄声。三个人都朝栅栏跑去。

在他们刚刚看得见的地方,从树林里,从林务官的房子后面,有许多人和车子出现了,而在靠近的公路上,约有十五六个骑兵,手里都端着枪。领头的两个:一个是中年人,穿着保护色的军衣,佩着军官的武装带,胸前挂着一副望远镜,另一个和他并行的,就是他们刚才看见的那个人。那中年人胸前别着一个红花结。

“瞧,我刚才说什么来着?”谢廖沙用胳膊肘捅了保尔一下。“看见了吧,红花结。他们是游击队。我敢发誓,他们都是游击队……”他高兴得叫起来,像小鸟一样地跳过栅栏,朝公路跑去。两个朋友也跟着跑去。现在三个人一起站在路边,瞧着这些开到镇上来的人。

那些骑马的人已经离得很近了。刚才他们见过的那个人向他们点了点头,用马鞭指着列辛斯基的房子问道:

“这是什么人的房子?”

保尔竭力跟上那骑兵的马,边走边说:

“这是律师列辛斯基的房子。他昨天就溜了。看来,他是怕你们的……”

居民们从各自的房子里跑出来,好奇地看着这一支新开到镇上来的队伍。那三个小朋友也站在路边,注视着那些浑身尘土的、疲倦的红军战士。

当天晚上,在改为指挥部的列辛斯基家的大客厅里,布尔加科夫在桌子上打开一张本省的地图,用指甲在上面画着线路,向那个坐在他对面的、颧骨高高的、有着一口结实牙齿的人说:

“叶尔马钦科同志,你说我们应该在这地方打它一仗,我倒认为:应该在明天早上撤退。我们的任务是:趁德国人还到不了卡扎亭,我们先开到那里。拿我们现有这点力量:一门炮、三十发炮弹、二百个步兵和六十个骑兵,要和德国人打仗,那简直是开玩笑……德国人现在正像一股铁流一般地冲过来。我们只有在和其他撤退的红军部队取得联络之后,才能够作战。同志,我们还应当注意,除了德军之外,沿路还有其他许多反革命匪帮。我的意见是:明天一早就撤退,在我们开拔以前,先把车站后面那座小桥炸毁。德国人重新修好它,也要花两三天的时间。这么一来,也就可以暂时阻止他们沿铁路前进。同志们,你们的意见怎么样?让我们来决定吧。”他转向坐在桌子两边的两个人说。

坐在布尔加科夫斜对过儿的斯特鲁日科夫,咬着嘴唇在研究地图,过了一会儿,他抬起头来看看布尔加科夫,终于很费劲地把哽在喉咙里的话吐了出来:

“我……我……赞……赞成布尔加科夫的意见。”

那个年轻的、穿着工人服的人也同意说:

“布尔加科夫说得对。”

只有叶尔马钦科,那个白天跟小孩们说过话的人,摇头表示不赞成。他说:

“那我们组织这支队伍干什么?是为着在德国人面前不战而退吗?依我说,我们应该在这里和他们干一下。我已经跑够了。……要是能让我决定的话,我一定在这儿和他们干一仗……”他使劲把椅子推开,站起来,开始在屋子里来回地踱着。

布尔加科夫不赞成地看他一眼。

“瞎打是没有道理的,叶尔马钦科。明知要吃败仗,偏叫战士们去作无谓的牺牲,这种事我们不干。这简直是笑话。在我们后面敌人有整整一个师团,而且有重炮和装甲车……叶尔马钦科同志,我们不能那样儿戏……”接着他就转过去对他们全体说:“就这样决定了——我们明天早上撤退……

“下一个问题是联络的问题,”布尔加科夫继续说。“因为我们是最后撤退的,我们就负有组织敌后工作的任务。这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铁路中继站,镇子虽小,可是有两个车站。我们应该委派一个可靠的同志在这个车站上工作。我们马上就来决定留谁,大家提名吧。”

叶尔马钦科走近桌子说:“我认为我们应该把水兵朱赫来留在这儿。第一,他是本地人;其次,他是一个钳工和电工,容易在车站上找到工作;第三,他并不在我们的队伍里,人们没有见过他,他今天晚上才能赶到这儿。这个人机灵能干,这里的事情他一定能胜任。依我的意见,他是顶合适的人选。”

布尔加科夫点点头说:

“很对,叶尔马钦科。我赞成你的意见。”接着,他又问其他两位:“你们有不同的意见吗?没有?那么,就这样决定了。我们给他留下一笔钱和需要的证件……

“现在是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问题了,同志们,”布尔加科夫继续说,“这就是关于处置本镇存放的枪械的问题。镇上存有沙皇打仗的时候留下来的两万支步枪。这些枪藏在一个农民的棚子里,人们全把这件事给忘了。当然,这些枪支不能留给德国人。我的意思是把这个棚子烧掉。而且应该立刻动手,一切都在明天早上撤退之前办妥。”

斯特鲁日科夫是一个强壮的人,满脸长着胡须,很久没有剃过。他动了一下身子说:

“为……为什么要烧掉?我认为……我们应该把……把这些武器分给居……居民。”

布尔加科夫立刻转过去,问他:“你是说,把这些枪分发出去吗?”

“对。有道理!”叶尔马钦科热烈地喊道。“把这些枪分发给工人们和其他的居民,谁要就给谁。当德国人把人逼得走投无路的时候,人们至少可以用这些枪给他们一些麻烦。到了忍无可忍的时候,人们就会拿起武器来。斯特鲁日科夫的意见很对:应当把那些武器分发出去。农民会更好地把它们藏起来,等到德国人敲骨吸髓地征发老百姓的财物的时候,这些可爱的枪支该会有多么大的用场呵!”

“好,那么就分发吧,”布尔加科夫也同意了。“所有问题都讨论完了,”他从桌旁站起来说。“现在我们可以一直休息到明天早上了。等朱赫来到了,就请他到我这儿来。我要和他谈谈。请你查查岗哨去吧,叶尔马钦科同志。”

大家都散了,只留下布尔加科夫一个人。他走进客厅旁边的卧室里,把军大衣铺在褥子上,就躺下了。P14-16

序言

德国诗人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等于和一位高尚的人对话。”多读书、读好书对一个人,尤其是一个成长中的青少年有着重要的塑造作用。正因为如此,本世纪初教育部即将一些中外名著推荐为中学生的必读书目,与此同时,相关省份也把经典名著阅读纳入了中考和高考命题的范围。然而,当今多数中学生承受着繁重的课业负担,阅读时间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准确掌握经典名著的精深内涵呢?苏州大学出版社精心策划、出版本套《经典名著深度导读丛书》,其目的就在于帮助广大青少年读者融会贯通,获得一条领略古今中外名篇精髓的捷径。

本丛书由名家名师联合编著,融原著与导读为一体。各章节均由“内容概述”、“原文”、“深度导读”、“练习测试”四部分构成。其中,每一章节前的“内容概述”着重介绍本章节的主要情节和中心议题,指导读者从整体上把握本章节的内容要点;“原文”经梳理或删减后,其情节更加紧凑,主题更加突出,更有利于读者抓住情节的主要脉络去领略思想者们卓尔不群的精神境界;“原文”后面的“深度导读”,从“重点解析”、“写法探微”、“名家集评”这三方面着手,帮助读者站在名家与巨人的角度与高度去了解作品的思想精髓、作家的写作技法,以及可能存在的考点、难点;最后的“练习测试”主要是为中考、高考服务,力求做到读与思结合,学与练同行,通过激发学生的思考力,使其在充分解读的基础上,获得对名著文化意义的真正理解。

《经典名著深度导读丛书》为青少年学生升学考试和提高文学素养提供了最有用、最直接、最便捷的帮助。我们相信,通过阅读,读者不仅能够在应试中立竿见影,取得收效,而且能够在反复品味中终身受益!

苏州大学出版社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经典名著深度导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苏联)尼·奥斯特洛夫斯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苏州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7202672
开本 16开
页数 30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05
出版时间 2012-08-01
首版时间 2012-08-01
印刷时间 2012-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0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12.45
丛书名
印张 19.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39
166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11:3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