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每天懂点孩子心理学
内容
试读章节

3不给买就不起来——孩子在公共场合哭闹怎么办

又到了换季的时候,童童妈发现,童童去年的衣服都小了,于是决定去商场给孩子买几件过冬的衣服。

吃过饭,妈妈想偷偷溜出去,不带童童去商场。因为童童有个坏毛病,见什么要什么,不给就撒泼打滚。童童妈怕童童“老毛病”犯了,就决定一个人偷偷去。

可是,好不容易到了周末,妈妈不上班在家陪自己,童童才不会放妈妈走呢,从早上起床就把妈妈看得紧紧的,就怕妈妈跑掉。

妈妈见甩不开童童,只好告诉他:“妈妈一会儿要去商场,给童童买新衣服去。你去不去?”

童童开心地说:“去!去!太好了!”

妈妈说:“可是我不想带你去。因为你总要乱买东西!”

童童赶紧保证:“妈妈,我不会乱买东西!”

母子两个拉钩一番之后就出发了。在商场里,童童表现得还不错,妈妈顺利地买上了童童的冬衣。看看时间不早了,妈妈说:“童童。咱们曰家吧,天都快黑了。”

童童意犹未尽地摇头,并且说:“妈妈,我饿死了!”

妈妈知道这是童童的“老毛病”犯了。于是不理童童,继续前行。

“妈妈,我饿死了!我要吃蛋糕!”童童开始坐在地上,不走了。

见周围的人投来奇怪的眼神,妈妈觉得很不好意思,于是给他买了蛋糕。

童童一边啃着蛋糕,一边看周围的橱窗,走到一个玩具店门口,又大喊:“妈妈,我要抢!”

妈妈生气了:“你出门前不是答应妈妈不乱买东西的吗?怎么现在还是见什么买什么!不行!”

“妈妈。我要枪!”

“不行!家里已经有十多把枪了,你要这么多枪做什么!”

“哇……我要抢……哇……就要买!”童童开始撒泼打滚。

看着执拗的儿子,妈妈在心底叹气:“唉,这孩子,见什么买什么,让人愁死了!”

案例深度解析

孩子在公共场合哭闹,是最考验家长的智慧和耐心的时候。

因为是在公共场合,孩子的耍赖、哭闹会引来众人的关注,这会令家长很没面子。此时一些脾气暴躁的家长可能就会对孩子大动干戈,还有一些家长会因为周围人的侧目而对孩子妥协,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殊不知,这两种态度都会从负面强化孩子的哭闹行为。  孩子的心智还不成熟,表达自己情绪的方式比较单一。所以,对孩子哭闹的行为,家长要学会从心理层面进行分析,不要武断地怒斥了之。

孩子在公共场合哭闹。一般有以下原因

1自我控制能力差

较之于多子女的家庭,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往往表现出更差的自我控制能力。因为独生子女家庭往往对孩子的爱倾注得更多,对于孩子的要求,甚至是无理的要求,也会尽量给予满足。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养成了孩子随心所欲的习惯,想怎样就怎样,不能接受家长的拒绝。一旦拒绝,孩子就会感到备受打击,进而采用哭闹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尤其在商场、超市等场合,因为玩具、食品等的吸引,孩子必然会见什么要什么。

除了不能接受拒绝以外,孩子还不能接受等待。一旦要什么,家长必须马上满足他,不能延迟,一旦延迟必会招来孩子的大哭大闹。

因为家长的少拒绝、少延迟,所以导致了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差,缺乏自制力。

2家长不遵守规则

很多孩子屡屡在公共场合下哭闹,实际上源自于家长的妥协。

很多时候,在去商场或者超市前,家长都和孩子约定好,不许乱买东西。可是,孩子因为自制力差,见到自己心仪的玩具、零食等,必然会想要。这时如果家长因为受不了孩子的哭闹而妥协的话,就会给孩子留下“虽然制定了规则,但是也可以不遵守”的印象。

规则对孩子来说就像是一栋房子的墙壁,它给了生活一个界限。只有当孩子知道什么是合理的需求时,他才会感到平静而快乐。所以,规则是安全感的来源,规则的建立可以给孩子提供自由成长的顺序感。打破规则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3喧闹的环境

通常,商场或超市人多,环境喧闹。成人在喧闹的环境中待时间长了,心里也会烦躁,更不要说是一个几岁的孩子了。而且在逛商场或超市的过程中,孩子比成人更容易疲惫,或者是饿了、渴了。

如果孩子累了、饿了、渴了,不仅会表现出一副百无聊赖的样子,还会情绪急躁。如果此时孩子的要求没有得到父母的满足,孩子的负面情绪就会上升到极端,从而会大哭大闹。这时,他的哭闹并不是因为遭到拒绝,而只是找个借口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罢了。

心理学家支招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孩子在1岁前后就会开始发脾气,到两、三岁时会达到一个高峰。因为此时,孩子的自我意识初步形成,但由于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对于自己的需求与想法,不能很好地表达。一旦有负面情绪,孩子往往表现出哭闹等行为。  而且,当孩子两三岁时,家长还会因为孩子。大了“,即将要开始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所以开始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规范。如果从出生时家长就对孩子的要求无条件地满足,到家长对其行为进行规范时,孩子就会感到受挫。所以,家长会觉得孩子在两三岁时最容易出现大哭大闹的行为,尤其是在商场、超市等公共场合,表现尤其明显。P17-19

目录

前 言

Part 1 关闭孩子的暴力门

宝宝暴力倾向测试

 1. 安安欺负小朋友 ——如何纠正敌意型攻击

 2. 小秋又发飙了——如何安抚动辄哭闹的宝宝

 3. 不给买就不起来——孩子在公共场合哭闹怎么办

 4. 不让看就砸电视——如何疏导孩子的焦躁

 5. 我就不, 我就不——如何面对孩子的倔犟心理

 6. 孩子跌倒大哭——远离依赖心理是王道

Part 2 给淘气宝宝把把脉

宝宝破坏倾向测试

 1. 家有破坏王——如何洞察孩子的破坏心理

 2. 爱拆东西的瑞瑞——满足孩子的探索心理

 3. “ 上蹿下跳” 的沙沙——好动背后的心理需求

 4. 将墙当成涂画板——涂鸦背后的心理需求

 5. 孩子爱玩脏东西——呵护孩子的创造力与感知力

 6. 小强热衷战斗游戏——如何纠正孩子的战斗欲

 7. 孩子打破砂锅问到底——如何促进孩子的思维发展

Part 3 小嘴里的大乾坤

宝宝撒谎倾向测试

 1. 饺子不是我弄地上的——如何应对孩子的防御性撒谎

 2. 和超人共进午餐的菲菲——如何引导孩子合理想象

 3. 我家娜娜爱吹牛——怎样引导孩子的好胜心

 4. 话太多的毛毛——孩子的表现欲该如何呵护

 5. “ 脏话大王” 晨晨——给孩子心理“ 清污”

 6. 小屁孩说大人话——警惕孩子童心早失

 7. 家有“ 顶嘴大王” ——小心“ 独立期” 孩子的逆反

Part 4 拯救小小冒失鬼

宝宝细心度测试

 1. 家有“ 马大哈” ——让丢三落四的孩子细心点儿

 2. 书包跑哪儿去了——避免给“ 毛躁” 型孩子消极暗示

 3. 作业小错不断——多让孩子做些“ 细活儿”

 4. 做事敷衍——如何激发孩子的责任感

 5. 孩子老丢铅笔——怎样帮助自控力低的粗心孩子

 6. 家有“ 冒失鬼” ——如何让“ 冒失” 型孩子慢下来

Part 5 校正超级“ 小霸王”

宝宝霸道倾向测试

 1. 奇奇变成了小霸王——如何纠正“ 放纵溺爱型” 霸道行为

 2. 我的苹果不给别人吃——怎样纠正孩子的“ 自私”

 3. 不给我玩儿, 就要抢——警惕“ 儿童独占症”

 4. 我就要看少儿台——如何帮孩子度过第二“ 反抗期”

 5. 好东西都是我的——怎样剔除孩子的独享意识

 6. 我的东西, 谁也不准碰——孩子为何“ 唯我独尊”

Part 6 警惕! 孩子有怪癖

宝宝怪异倾向测试

 1. 我只是拿来玩玩——如何纠正孩子的“ 偷窃” 行为

 2. 喜欢美女姐姐——如何顺利度过“ 性意识成长关键期”

 3. 孩子言行不一——用门槛效应纠正

 4. 蒙枕巾睡觉的晶晶——如何增强孩子的安全感

 5. 对妈妈不亲的子默——警惕孩子的缄默效应

 6. 佳佳网络成瘾——如何帮孩子走出禁果效应

 7. 爱啃指甲的昭月——如何纠正孩子啃指甲

 8. 孩子虐待动物——校正孩子的残忍心

Part 7 宝宝爱涉险

宝宝涉险程度测试

 1. 爱从地上捡东西吃——如何应对“ 好奇型” 异食行为

 2. 孩子喜欢按电源开关——正确引导“ 探险型” 危险行为

 3. 让暖水瓶“ 高高在上” ——怎样减少孩子对危险物品的探知欲

 4. 小小烟头收集家——不要给孩子错误的心理暗示

 5. 孩子爱往高处爬——让孩子远离“ 攀高心理”

 6. 孩子爱玩马桶——正确引导孩子的破坏心理

Part 8 学习成了大问题

宝宝注意力测试

 1. 孩子上学是为了爸妈? ——如何帮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

 2. 孩子不喜欢老师——怎样帮孩子跨越情感隔阂

 3. 一提作业头就大了——如何让超限效应远离孩子

 4. 总考第二名——用鲶鱼效应激发孩子的竞争意识

 5. 你帮我报学习班, 征求我意见了吗? ——巧妙应对孩子的叛逆心理

 6. 小龙的头顶有点儿“ 秃” ——如何帮孩子减少心理压力

 7. 爱走神的乐乐——用红萝卜效应帮孩子提高注意力

 8. 老师让默写, 她抄写——如何应对孩子在学习上的应付心理

序言

活泼的身影、甜美的笑容、清脆的笑声,稚嫩的童音

对于父母来说,孩子都像是上天赐予的可爱天使,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绚烂的色彩,给我们的人生以厚度和延续。可随着孩子的长大,一切都变了,特别是孩子3岁之后,父母会感觉越来越头痛。原来的小天使,不知不觉变成了一个小魔怪!他发脾气、顶嘴、打人、脏话连篇、说谎、无理取闹、动辄哭泣、任性、暴躁一个问题还没有解决,他却正在“练习”新的坏习惯!

几乎所有的家长都觉得孩子小时候的坏毛病,不可小觑。因为,6岁以前,孩子正处于建立是非观念、形成规则意识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生活、学习与思维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对孩子坏的行为和意识,不加以约束,就会形成习惯,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非常幸运的是,几乎所有的家长都非常重视对孩子坏的行为的纠正,这可以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尤其对于独生子女家庭来说,更是至关重要的。

但遗憾的是,绝大多数家长的纠正方法是不科学的,这直接导致了两个结果:

一、家长依靠粗暴的方法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使得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信任、情感交流、亲子关系等等遭受粗暴的破坏。这使得孩子在遇到问题时,不敢请教家长,同时这种情感交流的匮乏直接加重了青春期的叛逆与孤立。

二、家长的不科学管教只向孩子传达出了“你不行、你真笨、你错了”,却没有传达正确的方法。在这种管教中,孩子不仅没有学会正确的行为方式。还使得自己的自信、勇气遭受沉重的打击。

所以,不要再想当然地去教育,你需要更加科学的教育方法。事实上,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问题出现,而且每一个问题都与其心理、成长特点有关。父母们之所以觉得孩子难相处,难对付,是由于不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与成长特点。

本书从孩子的种种错误行为入手,详细分析孩子这些行为背后、深层次的、心理上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更加科学的、能够被孩子所理解和接受的解决方案,从而指导父母正确地对待孩子的不良行为,并引导孩子去纠正。

本书在体例上设置了四大版块。第一版块为案例部分,引出孩子的不良行为,具有抛砖引玉的功能,第二版块为深度案例分析,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孩子某种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第三版块为心理学家支招,为父母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方案,第四版块为他山之石,是一些父母成功的教子经验,可提供借鉴。

没有坏孩子,只有不了解孩子的父母。要想做一个好父母,就从本书出发吧!

内容推荐

孙玉梅编著的《每天懂点孩子心理学》主要针对3-8岁孩子身上普遍存在的“毛病”“问题”,运用儿童心理学和成长心理学的知识,进行深入分析,帮助家长找到这些问题的深层原因,并且给予专业的方法指导。3-8岁是孩子性格、思维方式、价值观等形成的重要时期,而这个时期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在思想上和行为上都要求独立、自由。孩子的这些要求,如果家长没有注意,或者不加理会,孩子就会出现诸如暴力、反抗、叛逆等等行为。对于这些行为,家长如果简单地加以压制的话,必然会遭遇孩子更大的反抗,更加强化孩子的负面行为。

所以,3-8岁孩子的家长,在发现孩子的不良行为时,需要做的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深入了解行为背后的深层的心理原因,运用科学的办法加以引导,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果你的孩子打人、说谎、搞破坏、缺乏耐性、霸道自私;如果你的孩子不听建议,对抗管教;如果你不知怎么搞定问题多多的孩子;那么你需要阅读《每天懂点孩子心理学》。

编辑推荐

孙玉梅编著的《每天懂点孩子心理学》从孩子的种种错误行为入手,详细分析孩子这些行为背后、深层次的、心理上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更加科学的、能够被孩子所理解和接受的解决方案,从而指导父母正确地对待孩子的不良行为,并引导孩子去纠正。

本书在体例上设置了四大版块。第一版块为案例部分,引出孩子的不良行为,具有抛砖引玉的功能,第二版块为深度案例分析,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孩子某种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第三版块为心理学家支招,为父母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方案,第四版块为他山之石,是一些父母成功的教子经验,可提供借鉴。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每天懂点孩子心理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孙玉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4051549
开本 16开
页数 26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11-11-01
首版时间 2011-11-01
印刷时间 2013-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0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44.1
丛书名
印张 17.25
印次 3
出版地 北京
234
165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5:2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