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问题杂谈(一)(代序)
题辞
秋夜
影的告别
求乞者
我的失恋
复仇
复仇(其二)
希望
雪
风筝
好的故事
过客
死火
狗的驳诘
失掉的好地狱
墓碣文
颓败线的颤动
立论
死后
这样的战士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腊叶
淡淡的血痕中
一觉
附录
说《雪》
关于《雪》的论辩
《野草》问题杂谈(二)
《野草》问题杂谈(三)
《野草》研究的历史回顾和问题商讨
后记
图书 | 野草释义 |
内容 | 目录 《野草》问题杂谈(一)(代序) 题辞 秋夜 影的告别 求乞者 我的失恋 复仇 复仇(其二) 希望 雪 风筝 好的故事 过客 死火 狗的驳诘 失掉的好地狱 墓碣文 颓败线的颤动 立论 死后 这样的战士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腊叶 淡淡的血痕中 一觉 附录 说《雪》 关于《雪》的论辩 《野草》问题杂谈(二) 《野草》问题杂谈(三) 《野草》研究的历史回顾和问题商讨 后记 编辑推荐 “鲁迅是一个战斗的作者。他的创作,志在革新,并不专为表现自己,更从不借此报私仇。他的方法,是通过典型的创造,揭露社会病端,以引起疗救的注意。他多次说过,他的创作“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有人说,我的那一篇是骂谁,某一篇又是骂谁,那是完全胡说的。”鲁迅有些作品,也往往夹杂着他自己或其他人的片断事迹;但经过他的加工改造,就成为一个全新的典型形象的一部分,和原型倒不相干了。例如,我们从《孤独者》的魏连殳、《端午节》的方玄绰身上,都可以看到一点鲁迅自己的影子,但不能说他们就是鲁迅。只抓住原型不放,看见有一点甲的事迹就认为是写甲,有一点乙的事迹就认为是写乙,就此穿凿附会,妄加猜测,自以为独得作品的秘密,其实只说明自己对典型创造的无知。《野草》虽然不是小说,但作者所写的人物和事件,也大都经过加工改造,成为典型化的人物和事件,其意义远不是某些个人及其隐私可比拟的。把《野草》说成是作者个人情爱隐私的记录,是对它的社会价值和意义的否定,也是对作者一贯的创作思想的否定。”这是来自陈安湖的《野草释义》的节选部分。 内容推荐 本书收录了题辞 ; 秋夜 ; 影的告别 ; 求乞者 ; 我的失恋 ; 复仇 ; 希望 ; 雪 ; 风筝 ; 好的故事 ; 过客 ; 死火 ; 失掉的好地狱 ; 立论 ; 死后等。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野草释义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陈安湖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01011988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8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72 |
出版时间 | 2013-05-01 |
首版时间 | 2013-05-01 |
印刷时间 | 2013-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5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10.97 |
丛书名 | |
印张 | 18.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68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