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爱因斯坦的故事
内容
编辑推荐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年),犹太人,举世闻名的科学家,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爱因斯坦于1879年生于德国的乌尔姆,1896年移居瑞士。在他的“奇迹年”1905年,他完成了最负盛名的相对论。1914年爱因斯坦迁居柏林,并在1921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1933年定居美国,1955年在普林斯顿辞世。1999年12月26日,爱因斯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李红丽编著的《爱因斯坦的故事》以翔实的史实勾勒出爱因斯坦伟大的一生,也从人类文化的源头上探寻着爱因斯坦思想、人格的精神底蕴。

内容推荐

《爱因斯坦的故事》由李红丽编著。

《爱因斯坦的故事》简介:

他是天才的物理学家,被称为“整个世纪的大脑”。他提出的质能公式E=MC2,被誉为“改变世界的方程式”。他26岁那年登上了科学生涯的顶峰,最负盛名的相对论是一个神话。他有着坎坷的人生,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但他热爱自由与平等,关注人类命运,从未向强权低过头。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目录

第1章 英雄出少年

 一 天才儿童的降临

 二 非同寻常的“罗盘”经历

 三 与科学结缘

 四 逃离精神牢笼

 五 成长在阿劳中学

第2章 从神童到奇迹年

 一 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

 二 艰难的求职道路

 三 才华初露的三级技术员

 四 奇迹的1905年

 五 第一次婚姻:

第3章 爱因斯坦的腾达之路

 一 物理界崭露头角

 二 学子归来——苏黎世大学副教授

 三 布格拉正教授

 四 1911年巅峰会议

 五 重返母校。再探引力问题

 六 浪漫的职业抉择

 七 柏林生活苦与乐

第4章 事业的巅峰

 一 不要战争,呼吁和平

 二 广义相对论

 三 巨人的失败

 四 决定命运的1919年

 五 离婚,成就第二次婚姻

 六 相对论巡回演讲

 七 荣誉背后的烦恼

第5章 坎坷岁月

 一 犹太的黑色岁月

 二 再见,柏林

 三 快乐的普林斯顿时光

 四 遗憾和孤独感

 五 爱因斯坦和原子弹

第6章 一个永生不死的人

 一 音乐人生

 二 晚年的成就

 三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四 巨星陨落

附录 爱因斯坦名言

附录 爱因斯坦年表

试读章节

天才儿童的降临

1879年3月14日,历史注定要把这一天变得无比神圣,这一天的与众不同,就来自于一个名叫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而他的故乡——乌尔姆小城——天生数学家的诞生地,也成了乌尔姆人永远的骄傲。

爱因斯坦的降生,给父母带来了极大的喜悦。但是年轻的妈妈在抱到他的一瞬间,还是被自己生了个“怪胎”儿子吓了一跳。爱因斯坦刚出生时,后脑勺大得不同一般,而且头骨有棱有角,呈棱角形。爱因斯坦的祖母看到孙子,反应也非常的强烈:“太重了!太重了!”她不是说孙子的体重,而是孙子大而怪的头形让她不安,一个如此弱小的身躯,怎么能支撑得住这个硕大的脑袋?当然,此时她们还不曾意识到:就是这个大而怪的头脑,将滋生出多么伟大的意识,而这种意识将震撼和改变世界。终其一生,这个大脑袋都是爱因斯坦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爱因斯坦的双亲都是犹太人。父亲赫尔曼·爱因斯坦是一名商人,在爱因斯坦出生前十年,他离开故乡来到乌尔姆城。赫尔曼曾经就读于斯图加特的一所职业高中,他本来非常具有数学天赋,初中时代就非常引人注目,但是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没有机会上大学继续深造。后来,生意场上的业绩也不怎么样,表现平平,勉强能维持一家生计。但是,他是个精神上的乐天派,心灵平静,性格诚实温和,酷爱文学,喜欢诗歌。他虽然没有上大学,但他当时所受的教育已经足够使他拥有了进入上层社会的资本,再加上他聪明好学以及独有的数学才能,使爱因斯坦从小就获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

赫尔曼的弟弟雅各布却有幸在斯图加特一所工学院完成高等教育,他后来成为一名工程师,并对爱因斯坦的成长起过重要的作用,爱因斯坦在中学时代证明的毕达哥拉斯定理就是在叔叔的鼓励下完成的。

爱因斯坦的母亲保莉妮同大多数犹太女性一样,贤惠能干。她家境富裕,文化修养极高,爱文学,更爱音乐。在忙完了家务之后,她最喜欢的事就是弹钢琴。保莉妮喜欢德国古典音乐,尤其是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每逢有同事、朋友到家拜访时,她总是很乐意地为大家激情地弹奏她喜欢的曲子。

1876年,赫尔曼和保莉妮在乌尔姆小城喜结连理。共同的爱好使得爱因斯坦的父母间的关系非常融洽,他们不仅营造了一个充满温馨和谐的爱之屋,更为爱因斯坦的诞生和成长孕育出品位极高的文化氛围。1879年,保莉妮怀孕半年时,他们从明斯特广场搬家到火车站街20号的一幢四层楼的公寓里。这幢公寓是相当舒适、相当现代化的,爱因斯坦就诞生在这里。可惜的是,这幢公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变成了一片废墟。

1880年6月21日,即爱因斯坦15个月的时候,他们全家搬到了慕尼黑。慕尼黑是德国的第三大城市,也是巴伐利亚首府,历来被称为欧洲最美的城市之一。慕尼黑在德语中是“明光”的意思,即为“僧侣之乡”。这里有许多具有文艺复兴时期特点的建筑,风格多样,风景迷人。19世纪是它蓬勃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欧洲的艺术和文化中心。

爱因斯坦一家居住在慕尼黑郊区,那里环境优美,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半乡村的环境以及慕尼黑作为政治和文化中心的独特优势,对他的成长和心理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他幼小的心里也播撒下了自由自在和希望的种子。

童年的爱因斯坦似乎是个迟钝的孩子,很晚才会说话,他的父母一度十分担心,甚至还找医生咨询过,那时候他大约至少也有三岁了吧。据爱因斯坦本人回忆,两三岁刚学说话时,他都需要首先在头脑里构成完整的句子,然后再轻声试着表达,直到没有错误时才会大声说出来,因为他害怕别人取笑他,结果是别人都以为他不会说话呢。

他先是天生奇怪的大脑袋,然后又发育缓慢、反应迟钝,所有这些都是对他母亲的严重考验。还好,母亲保莉妮是一个细心的人,她很早就发现,这个孩子和别人不一样,或许有一天他会成为名人呢。她把这个家收拾得井井有条,并且给了爱因斯坦最大的帮助。

一次工艺课上,老师从学生的作品中挑出一张做得很不像样的小板凳对大家说:“我想,世界上也许不会有比这更糟糕的凳子了!”在同学们的哄堂大笑中,爱因斯坦红着脸站起来说:“我想,这种凳子是有的!”说着,他从课桌里拿出两个更不像样的凳子,说:“这是我前两次做的,交给您的是第三次做的,虽然还不行,却比这两个强得多!”一口气讲了这么多话,爱因斯坦自己也感到吃惊。老师更是目瞪口呆,坐在那里不知说什么好。

爱因斯坦从小习惯孤独,不喜欢和别的孩子玩耍,这点让老师也很无奈,甚至还给他取了个“烦人精”的绰号。他总是喜欢一个人默默地做那些极需要耐心的游戏,他喜欢用纸牌搭建房子,不到10岁就已经能稳稳当当地搭起14层高楼。他不喜欢说话,可他那双明亮的棕色大眼睛却闪烁着聪明智慧的光芒,他从小就习惯于用沉默的独立思维面对周围的世界。

但是,这个孩子的性情特别暴躁,让人害怕。如果有什么事情不合这个小东西的意,他会气得面无血色,鼻子也会因为愤怒而发白,有时候还会动手打人。而且他不能控制自己的神情确实让人害怕。他的一位家庭女教师就成了他的牺牲品,据妹妹回忆说,他曾经向他的家教女教师扔椅子,她吓得以后再也不敢教他了。P3-5

序言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是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家,是可以与牛顿相提并论的伟大的科学巨人。他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物理学的理论研究,他那超越时代的卓越贡献成为科学史上难以逾越的高峰。

爱因斯坦是一位智慧超群的旷世天才。在被称为“爱因斯坦奇迹年”的1905年,他连续发表了4篇划时代的科学论文,其中包括相对论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爱因斯坦一生中最重要的贡献是相对论。相对论的诞生,彻底改变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也是这一年,爱因斯坦以年仅26岁的年龄,达到了自己科学生涯的顶峰。

爱因斯坦对天文学的发展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创立的相对论宇宙学,建立了静态有限无边的动力学宇宙模型,并引进了宇宙学原理、弯曲空间等新概念,大大推动了现代天文学的发展。

法国物理学家朗之万在1931年曾这样评价爱因斯坦:

“在我们这一时代的物理学史中,爱因斯坦将位于最前列。他现是,将来也还是人类宇宙中有头等光辉的一颗巨星。很难说,他究竟是同牛顿一样伟大,还是比牛顿更伟大;不过,可以肯定地说,他的伟大是可以同牛顿相比拟的。按照我的见解,他也许比牛顿更伟大,因为他对于科学的贡献,更加深刻地进入了人类思想基本概念的结构中。”

这位天才的科学家又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同时他还是一个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正直的人。在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的血腥岁月里,他的远见卓识和昏聩糊涂表现得淋漓尽致。对于纳粹可能招致的灾难,对于犹太人遭受迫害的规模,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由于美国的军事化政策而使民主在美国所受到的威胁,爱因斯坦都极具远见性地认识到了所有这一切的发展。然而由于他在政治上的天真和幼稚,又常常让自己处在危险中,让朋友、亲人为之担惊受怕。

在那样恐怖的血惺岁月里,他从来没有放弃自己的主张,也不会向强权低头。他依然在公开的场合发表对自由、平等、正义的见解,捍卫正义与尊严,他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与国家民族命运攸关的大事,他为人类的和平事业奋斗了一生。

1955年4月18日,爱因斯坦因主动脉瘤破裂逝世于普林斯顿。遵照他的遗嘱,没有举行任何宗教和官方的仪式,没有葬礼,没有修筑坟墓,没有纪念碑,他的骨灰撒在了一个永远对世人保密的地方,和宇宙、人类融为一体。

爱因斯坦可谓是人类天才中的极致,但他取得的成就并不是偶然的。有人曾以想解剖爱因斯坦的大脑来解开他那最伟大的精神创造力之谜,但是秘密不在他的基因组织里,而在这里,在他的传记中。

本书以翔实的史实勾勒出爱因斯坦伟大的一生,也从人类文化的源头上探寻着爱因斯坦思想、人格的精神底蕴。在书中,玄奥的物理学理论、传奇般的故事,将展现出一个你所不知道的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通过科学来窥探上帝的秘密,我们则通过这本传记来窥探爱因斯坦的秘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爱因斯坦的故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红丽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238320
开本 16开
页数 16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12-12-01
首版时间 2012-12-01
印刷时间 2012-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37.126.11-49
丛书名
印张 11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4:4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