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书慧、张士其编著的《美利坚民族之魂(杰斐逊)》介绍了在历史的长河中,没有不朽的殿堂,惟有不朽的精神。这些精神,不会因长河的东去而消失,反而会在时间的磨砺中臻于完善,使后来人享受它带来的美好与惠泽。杰斐逊就留给了后人这样一种精神。托马斯?杰斐逊,美国缔造者之一,《独立宣言》的执笔人,美国第三任总统。他是思想家、革命家、政治家,又是学者和教育家,为美国的建立和建设做出了丰功伟绩。同时,他又是一种精神力量——美国精神的象征。
图书 | 美利坚民族之魂(杰斐逊)/历史的丰碑 |
内容 | 编辑推荐 潘书慧、张士其编著的《美利坚民族之魂(杰斐逊)》介绍了在历史的长河中,没有不朽的殿堂,惟有不朽的精神。这些精神,不会因长河的东去而消失,反而会在时间的磨砺中臻于完善,使后来人享受它带来的美好与惠泽。杰斐逊就留给了后人这样一种精神。托马斯?杰斐逊,美国缔造者之一,《独立宣言》的执笔人,美国第三任总统。他是思想家、革命家、政治家,又是学者和教育家,为美国的建立和建设做出了丰功伟绩。同时,他又是一种精神力量——美国精神的象征。 内容推荐 《历史的丰碑》属青少年励志类图书。精选了多位中外名人的故事,通过讲述他们的经历,让读者从中体会到他们执著追求的精神。《美利坚民族之魂(杰斐逊)》讲述的是杰斐逊,美国缔造者之一。他的民主思想,优秀的品质及严谨的生活态度,使他在从事任何一种工作时都做得尽职尽责。他有着理论家的严谨与坚定,政治家的理智与冷静,外交家的机敏与睿智,学者的风度与气质,从不拘泥于陈规的限制,并且终生都在为实现自己的思想主张而奋斗。 《美利坚民族之魂(杰斐逊)》由潘书慧、张士其编著。 目录 弗吉尼亚乡绅的儿子 年轻的弗吉尼亚律师 时代的召喚 走出弗吉尼亚 弗吉尼亚议员 弗吉尼亚州长 巴黎之旅 从总统到隐者 试读章节 1743年4月13日,托马斯·杰斐逊诞生在弗吉尼亚里瓦纳河畔阿尔贝尔马县的夏德威尔村一所刚建成不久的农舍中。他是家中的第一个男孩子,他还有两个姐姐。托马斯的祖先来自于英国威尔士斯诺顿山附近。 托马斯的父亲彼得·杰斐逊虽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却是一位有志气的人,不仅身材高大健壮,而且聪明过人,有着坚强的性格和那个时代垦荒者的雄心。他渴望知识,刻苦自学,从读书中学到了文化。他有一手高超的测量土地的技术,1749年他与一位数学教授被选为弗吉尼亚与北卡来罗纳的边界测量员,后来两人又奉命绘制了第一张弗吉尼亚地图。他从数学教授那里学到了不少数学知识,又阅读了历史、散文和莎士比亚著作等大量书籍。 和许多弗吉尼亚人一样,彼得最大的愿望是拥有土地,因为在这里,拥有土地是取得社会政治地位的首要条件。不久,他在里瓦纳河流域取得了1000英亩土地。 1755年,他被授予民团上校军衔,并成为弗吉尼亚议会的议员,彼得是一位公认的品格方正的领袖性人物。他从不摆官架子,禁止鞭笞奴隶。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把印第安人视为真正的朋友,一些印第安人经常在彼得家中借宿。因此,幼时的杰斐逊印象中的印第安人往往是和善友好的,其中的传奇性人物又使他钦佩不已。 杰斐逊的母亲简·伦道夫,是英国贵族的女儿。其家庭在英格兰和苏格兰声名显赫,因此,简·伦道夫具有弗吉尼亚最高贵的血统。她19岁时嫁给了32岁的彼得·杰斐逊,为彼得带来了不少的土地和奴隶,使他的家中奴隶数目增加到100多名,成了富有的乡绅家庭。简·伦道夫文雅端庄,谦和而又精明能干,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孩子身上,是个具有高尚美德的女子。 弗吉尼亚人十分乐于炫耀自己的血统,托·杰斐逊倒是很少这样做,他一生中也从不以此为荣,甚至有些反感,这在当地是极为少见的。 生长于这样温馨舒适、生活富足的家庭,对杰斐逊一生影响极大,而弗吉尼亚秀丽的风光、高雅的社会风气也造就了他广阔的心胸和文雅明朗的性格。 弗吉尼亚,是当时北美殖民地中既古老又富庶的地方。这里居民较少,气候温和,有漫长的海岸线,无尽的苍莽的大森林中,点缀着零星分布的种植场。绿草、红花、淙淙作响的小溪和跳上跳下淘气的小动物,使幽静的山林充满了勃勃生机。人们的房舍掩映在一片盎然的绿意之中,河流与远山又使秀美风光之中增添了恢宏的气势,这些都使杰斐逊从小到大都充溢着对故乡的迷恋之情。他的父亲彼得十分注重培养儿子对大自然的热爱,让他在大自然中陶冶情操。 除了接受大自然的熏陶之外,人文的作用对杰斐逊的影响也很大。弗吉尼亚人有良好的读书风气和文雅礼貌的绅士风度。那个时候,种植园奴隶制经济是此地的支柱,大种植场主一般拥有4000英亩以上的土地,更有高达l万英亩以上者,并且拥有上百名的奴隶。这些种植园主,无论其出身如何,都苦心经营着自己的种植场。逐渐地,他们形成为弗吉尼亚的统治集团,热衷于政治活动。 弗吉尼亚的绅士们,一般都慷慨好客,热情而又有礼貌,对妇女表现得颇有骑士风度,即使对仆人奴隶们也是亲切和蔼。这是因为弗吉尼亚存在着不成文的、但却为绅士们所公认的、为大家所遵守的高标准的礼节。这片土地孕育了一批革命领袖,如:乔治·华盛顿、詹姆斯·麦迪逊、詹姆斯·门罗等等。杰斐逊当然也十分注重保持良好的礼貌习惯,他一生中都具有的优美和谐的风度盖源于此。 生长于这样的环境与家庭,杰斐逊自幼受到了良好的教育。5岁时父亲就请了家庭教师教他读书写字,父亲对他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并预见他将来必会在学问上有所成就。他向儿子灌输严格要求自己及吃苦耐劳的精神,教导儿子有条不紊地读书、写字、记帐和工作。他经常说:“你自己能做的事,千万不要求别人替你做。”父亲的教导对杰斐逊影响极大,使他一直力求上进,坚持努力读书。一直保持着勤奋的持之以恒的本色。 在杰斐逊2岁时,其家从夏德威尔迁往吐卡霍,当其9岁时,被送进了附近的多佛教会学校,学习拉丁文、希腊文以及法语。 序言 欲知大道必先知史。 回溯人类的足迹,人们首先看到的总是那些在其各自背景和时点上标志着社会高度和进步里程的伟大人物。他们是历史的丰碑,是后世之鉴。 黑格尔说:“无疑,一个时代的杰出个人是特性,一般说来,就反映了这个时代的总的精神。”普希金说:“跟随伟大人物的思想是一门引人入胜的科学。” 作为21世纪的继往开来者,我们觉得,在知史基础上具有宽广的知识结构、开阔的胸襟和敏锐的洞察力应是首要的素质要求,而在历史的大背景中追寻丰碑人物的思想、风范和足迹,应是知史的捷径。 考虑到现代人时间的宝贵,我们期盼以尽量精短的篇幅容纳尽量丰富的信息,展现尽量宏大的历史画卷和历史规律。为此,我们编撰了这套丛书。 编撰丛书的过程,也是纵览历代风云、把脉伟人心路、吸收历史营养的过程。沉心于书页,我们随处感受着各历史时期制高点上的人物和由伟大人物顺应时势体现、推动历史的人类征服力量。我们随着伟人命运及事业的坎坷与辉煌而悲喜,为他们思想的深邃精湛、行为的大气脱俗而会意感慨、拍案叫绝。 然而,在思想的远游和精神的享受的同时,我们也随之感受到历史脚步的沉重和历史过程的曲折。社会每前进一步都是艰难的,都伴随着巨大的痛苦和付出,甚至伴随着血污和秽气。历史的伟大在于它最终走向进步,最终在血污中诞生了鲜活的“婴孩”。 历史有继承性和局限性,不能凭空创造。伟人也有血肉,他们的思想、行为因此注定了同样具有历史的局限性和阶级的、时代的烙印;他们的功业建立于千千万万广大人民群众伟大创造的基础上。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高低有差的丰碑人物们是历史和时代造就的。同样,我们也无法否定此间他们个人的努力和素质的作用。这也正是我们编撰这套丛书的目的。 我们期盼着这套丛书得到社会的认同,对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之历史感、成就感和使命感的培养有所裨益。史海浩瀚,群星璀璨。我们以对广大青少年读者负责的精神,精心遴选,首批推出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和文学艺术家4卷100本,以后再适时增出。欢迎批评、指正。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美利坚民族之魂(杰斐逊)/历史的丰碑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潘书慧//张士其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吉林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060759400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2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72 |
出版时间 | 2011-04-01 |
首版时间 | 2011-04-01 |
印刷时间 | 2013-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156 |
CIP核字 | 2011039423 |
中图分类号 | K837.127=41 |
丛书名 | |
印张 | 10 |
印次 | 2 |
出版地 | 吉林 |
长 | 225 |
宽 | 155 |
高 | 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