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蔡元培/辛亥著名人物传记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张晓唯编著的《蔡元培》是辛亥著名人物传记丛书之一,本书遴选出在辛亥革命过程中具有重大影响的人物,力求客观真实地记录他们的生平事迹,他们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和影响,以及他们不同的性格特征和人生命运,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和人物角度,阐述辛亥革命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功绩,揭示其历史必然性和时代局限性,总结辛亥革命的经验和教训。

内容推荐

蔡元培(1868-1940)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蔡元培》真实再现了蔡元培先生“亦学亦政”的人生轨迹。

蔡元培清末已经官至翰林院编修,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开始接触西方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1903年在上海“倡言革命”,参加军国民教育会暗杀团,继而创建东南地区反清革命斗争的重要组织光复会,1905年加入同盟会,任上海分会会长。辛亥革命后出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发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宣布废除忠君、尊孔、读经,改革学制,修订课程,实行小学男女同校,推行义务教育和社会教育等。191 2年7月,因不满袁世凯擅权而辞职。1917年1月出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办学方针,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使北大面貌焕然一新。五四运动前后,他热情支持和推进新文化运动,鼓励科学与民主的新思潮,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思想、旧礼教;宣扬“劳工神圣”,反对军阀政客巧取豪夺,使北大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1927年以后,作为南京国民政府的重要成员,曾担任大学院院长(相当于教育部长)、中央研究院院长、并一度兼任监察院院长等职。其主要精力投入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教育和科学研究事业。1932年,同宋庆龄、鲁迅等发起成立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任副主席,为争取民主、保障人权、营救政治犯,进行了积极努力。抗战爆发后,鼓动全民抗敌,1940年3月5日病逝于香港。

《蔡元培》由张晓唯编著。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科举生涯

 一、浙东学子

 二、学业渊源

 三、晚清翰林

第二章 革命兼办学

 一、杭沪办学

 二、反满革命

 三、取经西洋

第三章 民初之涉政

 一、南京人阁

 二、民初政争

 三、再度旅欧

第四章 北大风云(上)

 一、改革最高学府

 二、 “兼容并包”

 三、“五四”风潮

第五章 北大风云(下)

 一、倡导“教育独立”

 二、“不合作主义”

 三、辞离北大以后

第六章 晚年:亦学亦政

 一、元老参政

 二、教育试验和科技事业

 三、长眠香港

第七章 平生著述

 一、著述概况

 二、《中国伦理学史》

 三、哲学兴趣

 四、红学情怀

 五、扶植民族学

第八章 人品及交游

 一、人品和性情

 二、交游:联结两代文化人

蔡元培年谱简编

试读章节

1868年1月11日(清同治六年十二月十七日),蔡元培出生在浙江省绍兴府山阴县城一户世代经商的小康之家,父亲蔡光普,是当地某钱庄经理,母亲周氏。

山阴与会稽两县城只一河之隔,明清两代同属绍兴府,民国元年废府,两县遂合为绍兴县。蔡家祖居诸暨陈蔡乡,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迁至山阴,最初以伐售柴木谋生,后来经商,从事绸缎运销,曾远至广州。到蔡元培的祖父一辈,已是世居绍兴的第六代人了。其祖父名廷桢,早年在典当商行学徒,后升为经理,以平生积蓄,在县城笔飞坊购置宅院,与子孙合居一处。他生有七子,其中五人经商,一人习武,一人从文,其长子即蔡光普。蔡元培就生长在这样一个人丁兴旺、三世同堂的大家庭中。

他是家中第四个孩子,乳名阿培,在同胞兄弟姐妹7人中,小阿培天性祥静平和。一次,女佣携阿培兄弟下楼游玩,楼梯高且陡,须由女佣抱下,女佣先抱堂兄,留阿培在楼梯口等候,岂料女佣抱堂兄下楼后遇有他事,忙不迭中竞忘记了阿培。小阿培不哭不叫,端坐楼梯口静待多时,直到被家人发现。

绍兴素以人文荟萃、国学隆盛著称于世,自远古至近世留下的君王先贤、文人墨客的生命印迹,可谓俯拾即是,斑斑可考。这里每一处遗迹,都在诉说着一个悠远而生动的故事,昭示着绵延不绝的文化传承。在外治水8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的传说,在此物化为气势巍峨的大禹陵,供后人瞻顾凭吊;曾经“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越王勾践在此卧薪尝胆,矢志再起;大诗人陆游在沈园邂逅唐婉,写下缠绵悱侧传诵千古的《钗头凤》词。且不去说《论衡》的作者王充、“乡音未改”的唐代诗人贺知章、大器晚成的史家章学诚以及让郑板桥佩服得五体投地的徐文长等名家与绍兴的渊源关系,只以蔡元培家居的笔飞弄来说,即流传着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的许多美妙传说。蔡元培自述:我家所在的“笔飞弄是笔飞坊中的一弄。相近有笔架山、笔架桥、题扇桥、王右军舍宅为寺的戒珠寺、王家山。相传右军在此的时候,一老妪常求题扇,有一日,右军不胜其烦,怒掷笔,笔飞去,这就是笔飞名坊的缘故。此说虽近于神话,但戒珠寺山门内有右军塑像,舍宅为寺的话,大约是可靠的”。此类越乡掌故,无疑启迪着蔡元培幼小心灵中的好奇和思智,举目即见、抬手可触的人文环境,自然形成贴近文化精粹的优越心理,对他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蔡元培18岁以前不曾离开故乡,他在此生活的累计时间霓超过其生命历程的三分之一。

1872年,刚刚6岁的阿培进入私塾破蒙读书,按照兄弟辈的排名,正式定学名日元培,取字鹤卿。塾师是一位周先生,元培跟从他诵读《百家姓》、《千字文》、《神童诗》等开蒙读物,随后便读四书五经。读五经之前,先生并不讲解,只要求反复诵读,直到背熟为止。另外还有习字和对课两门功课。比起那种古板的读书方法来,类似造句的对课更能激发元培的学习兴趣。对课,是由先生出一字,学生对一字,逐渐由一字到四字,要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还要求词性相近。如天对地、山对水(或海)、桃红对柳绿或薇紫等等。待到四字对作得合格了,即可学作五言诗。这种文字游戏,是写诗作文必不可少的基础,其富于变化的形式,对聪颖的元培很有吸引力。其后几年,元培读书渐入门径,开始养成摒除尘嚣静心读书的习惯。某傍晚,他如往常一样在家中楼上读书,宅内失火,举家惊骇,急呼他下楼,而他因读书专注竟浑然不觉。

元培11岁那年的夏天,父亲病逝,一家人的经济状况急转直下,渐人困顿,亲友们拟议集资救助,却为刚强的母亲婉言谢绝。她靠乡人们主动还回的欠款和不时变卖首饰衣物,克勤克俭,聊以度日。这一变故,使蔡元培无忧无虑的读书生活发生一些改变,因家里无力再聘塾师,只能就近附读。他先到姨父范氏家塾附读一年,其后又入李申甫塾馆读书。李先生教学注重背书,对达不到要求的学生苛以体罚,一次,元培背诵《易经》屡屡出错,竞被责打手心百余下。正是在这位严师的指导下,元培开始学作八股文。两年之后,14岁的蔡元培转人离家半里之遥的探花桥王懋修塾馆继续深造。

P5-7

序言

整整一百年前,在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黑暗统治的时代,爆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巨大影响的革命,这就是以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的辛亥革命。这场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比较完全意义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同时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侵略势力。中华民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进步的新纪元。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打开了新的视野,八年后,五四运动爆发;十年后,中国共产党诞生。辛亥革命开启的革新开放之门,对于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具有不可估量的历史功绩和伟大意义。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在开启思想闸门、传播先进思想、点燃革命火种、推动历史进步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站在时代前列,为追求民族独立和民主自由而向反动势力宣战;他们不惜流血牺牲,站在斗争一线浴血奋战;他们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愈挫愈奋,在失败中不断汲取和凝聚新的力量;他们适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不断修正前进的方向和斗争的目标。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批革命先驱和仁人志士,才有了辛亥革命的爆发,也才有了以此为开端的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不断发展和最终胜利。当然,我们在分析评价历史人物时,既要看到他们有超越时代的进步性,又要看到他们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客观条件影响而具有的局限性与片面性,这是我们在看待历史人物时应当坚持的历史唯物主义态度,也就是既不文过饰非,也不苛求前人。

几十年来,关于辛亥革命及其重要人物的研究工作不断深入,也陆续出版了大量的图书、画册等,但仍然不十分系统和完整,有些出版物受到时代因素和其它客观条件的影响,难免有失偏颇和疏漏。在即将迎来辛亥革命100周年的时刻,团结出版社编辑出版了本套《辛亥著名人物传记丛书》,并得到国家出版基金的资助,这充分表明了国家对于辛亥革命历史研究的重视。这套丛书的出版,无疑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既可以对辛亥革命的研究工作起到重要的填补空白和补充资料的作用,同时也是对立下丰功伟绩的仁人志士的纪念与缅怀。

为了保证本套丛书的编辑质量,编辑委员会在民革中央的领导下,做了大量认真细致的组织工作,特别是邀请了著名专家金冲及先生、章开沅先生、李文海先生担任顾问,他们在百忙之中分别对本套丛书的编辑思想、人物范围、框架体例、写作要求等方面提出了重要的指导性意见,成为本套丛书能够高质量出版的重要保证。此外,参与本套丛书写作的。都是在近代历史和人物的研究方面卓有建树的专家学者,他们既有对辛亥革命历史进行深入研究的学术功底,又有较丰富的写作经验和较高的文字水平,因此,我们可以寄希望于本套丛书的出版,会对推动辛亥革命及其重要人物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起到重要作用,对弘扬爱国主义,提高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产生积极的影响。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蔡元培/辛亥著名人物传记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晓唯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260408701
开本 16开
页数 22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1-08-01
首版时间 2011-08-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76
CIP核字 2011058863
中图分类号 K825.46
丛书名
印张 14.75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25
164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1:0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