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青春励志故事(艺术求美篇)/中国梦我的梦
内容
试读章节

从初试啼音到走红上海滩,只用了三年

1911年的一个秋日,《玉堂春》在北京“文明茶园”上演。在如泣如诉的琴声中,一位身段婀娜、扮相美丽的演员从后台袅袅走出来。甫一亮嗓,宛如莺啼的嗓音就惊艳四座,让观众听得如醉如痴。这位演员正是十七岁的梅兰芳。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的唱腔不是观众熟悉的老腔,而是经过改进的新腔,梅兰芳将新腔演绎得淋漓尽致,以至于喝彩声不绝于耳。试唱新腔获得成功,梅兰芳凭着惊艳四座的表演在当年京剧演员评选的“菊榜”上一举摘得探花。

北京是梅兰芳小试锋芒的地方。他真正红遍大江南北,是从上海开始的。

在老上海闹市中的四马路上,坐落着当时著名的丹桂戏院。1914年11月4日这天,梅兰芳早早就来到化妆问扮戏,他的心里有点紧张,这是他来到上海的第一场戏。但是上场后的感觉很快让他平静下来,甚至有点兴奋和愉快。半圆形的新式舞台(和老北京戏园子里那种有两根柱子挡住观众视线的旧式戏台相比,真有天壤之别),陌生的地毯和雪亮的电灯。他试着凝神亮了一下嗓,结果台下观众报以热情地叫好声。当用了比较新颖的唱腔唱出“也有那士农工商站立在两旁”时,更是一阵掌声迎着他的尾音涌向台上的梅兰芳,他惊喜异常。更让他欣慰的是,上海观众对他俊雅的扮相、新颖的唱腔、切合人物的表演非常赞赏。就这样,梅兰芳在上海一炮打响,接下来的两天戏演得更是红红火火,上海的戏迷们争先恐后地来听他的戏。此后几年,梅兰芳多次到上海演出,每场都精彩迭出。一次,梅兰芳唱《黛玉葬花》更是博得满堂彩——“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当时的观众认为梅兰芳扮的黛玉“真比黛玉还黛玉”。很多观众惊叹,梅兰芳的演绎让他们惊为林黛玉转世,舍不得他谢幕离场。当时巷间流传的一句话——“讨老婆要像梅兰芳,生儿子要像周信芳”形象地说明了梅兰芳的受欢迎程度。

迎来个人表演艺术的巅峰时代,开创梅派

到上海演出多了,上海的话剧、京剧、时装新戏以及剧场改革等新思潮对梅兰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激发起他尝试着变革的心理,梅兰芳开始了艺术革新的征程。他把青衣和花旦融为一体,不仅“唱戏”,而且要“演人物”。他尝试增添乐器二胡,丰富旦角的伴奏。他还尝试变戏曲为“舞蹈”,在《嫦娥奔月》里,他慢舒水袖轻抛媚眼;在《黛玉葬花》中,他手持镰锄一步一环;在《霸王别姬》中,他的剑舞潇洒又不失柔美。他的表演出了神人了化,不知不觉中丰富了京剧旦角的表演艺术。他的扮相,雍容华贵,典雅大方,嗓音清亮甜润,腔调自然。梅兰芳的艺术革命涉及了表演的诸多方面,可谓博大精深。这段时间,梅兰芳迎来了他的艺术造诣炉火纯青的顶峰时代,他在多年舞台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梅派”艺术。

1930年春,梅兰芳率团赴美,在纽约、芝加哥、旧金山、洛杉矶等市献演京剧,获得巨大的成功。梅兰芳的戏,彻底地改变了美国人对中国戏剧的看法,也改变了对中国人的看法。当时美国的报纸评论称:“中国戏不是写实的真,而是艺术的真,是一种有规矩的表演法,比生活的真更深切。”

蓄须八年,成就了一个艺人抵抗侵略的实践

就在梅兰芳轰轰烈烈地进行艺术变革探索时,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开始在中华大地肆虐。1931年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发生了,梅兰芳作为一个中国人的爱国情怀也被调动起来。他编演了京剧《抗金兵》和《生死恨》,以戏示今,号召国民抵抗侵略者。

“九一八事变”后,在日本人扶持下,伪满洲国成立了。在伪满洲国成立前,日本人想利用梅兰芳的名望拉拢安抚国民,梅兰芳断然拒绝。日本人派人告诉梅兰芳说,梅府三辈都受过清朝的恩典,赶上成立新政府的时机,自然应该前去庆祝。梅兰芳拒绝了。他说,清朝已经灭亡,溥仪先生不过中国一个国民,倘他以中国国民的资格庆寿演戏,自己当然可以参加。如今他在敌人手下,另成立一国,乃国家之仇,自己怎么能够给仇人去演戏呢?

日本人并没有就此放弃利用梅兰芳为他们服务的想法。此后,历经占领上海、香港乃至汪伪政权成立,也都打过梅兰芳的主意。但是梅兰芳都以身体有病,年岁大了不能登台演出等理由回绝掉了。在这期间,梅兰芳还正式宣布退出戏曲界,他特意蓄起胡须(留了胡子的男人扮不了旦角),决意不给日本人和汉奸卖国贼演出。他对友人说:“别瞧我这一撮胡子,将来可有用处。日本人要是蛮不讲理,硬要我出来唱戏,那么,坐牢、杀头,也只好由他了。”

P11-13

目录

莫言:诺贝尔文学奖迎来中国时刻

梅兰芳:一代京剧大师的“人生如戏”

吴冠中:嚼透黄连不负丹青

秦怡:戏里戏外都美丽动人

冼星海:坎坷而壮丽的音乐人生

欧阳中石:立德立言育桃李 学贯古今著华章

常香玉:戏比天大的“豫剧皇后”

关牧村:心灵歌者的豁达人生

海霞:美丽新闻女主播

齐白石:从乡村木匠到艺术大师

陈爱莲:永不止步的红舞鞋

黄豆豆:“豆志”飞舞

邰丽华:爱是我们共同的语言

张大干:博古通今中西合璧的一代画宗

奚美娟:兢兢业业谱写绚彩艺术人生

梁思成:为中国古建筑而生

丰子恺:文心画意寄情于真

白致瑶:一路前行一路歌

李默然:“撞沉吉野!”的“邓大人”

时庆梅:雕得好玉器做得好代表

宁浩:“少年得志”的鬼才导演

王宏伟:阿里、青歌赛和金色大厅

吕萌:“芭蕾王子”的青春舞步

李亚鹏:揭秘不为人知的青春故事

刘伟:无臂钢琴师的别样青春

水木年华: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才能做得好

内容推荐

《中国梦我的梦——青春励志故事》丛书取材自获得第二十三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劳动-创造·奋斗——青春励志故事”专栏。该专栏由国冢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指导,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中国青年网、未来网主办。本丛书共5本:《爱国求是篇》《科学求真篇》《人文求善篇》《艺术求美篇》《创业求实篇》,为青少年讲述励志故事,让最富激情和创造力的民族精神激励我们奋勇前行。

《青春励志故事(艺术求美篇)》由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中国青年网编著,是该丛书的其中一本,《青春励志故事(艺术求美篇)》供读者阅读。

编辑推荐

《青春励志故事(艺术求美篇)》由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中国青年网编著,取材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中国青年网主办的“劳动·创造·奋斗——青春励志故事”大型网络文化活动,记录29位优秀人物典型的励志故事,既有中国当代的行业精英人物,也有虽然普通但业绩突出的青年;既有耳熟能详的成功人士,也有执著探索的有为之人。他们有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突出的业绩和独到的影响。他们是时代进步的符号,是中国发展的基石。他们是建设小康社会的一员,是中国梦的忠实践行者。通过一个个令人热血沸腾的励志故事,讲述亿万中国人心中的中国梦,引领广大青少年焕发热情与能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本篇为艺术求美篇。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青春励志故事(艺术求美篇)/中国梦我的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中国青年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黄山书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6140025
开本 16开
页数 18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14-02-01
首版时间 2014-02-01
印刷时间 2014-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48
CIP核字 2013295395
中图分类号 K820.7
丛书名
印张 11.75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40
17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6:4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