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跟康熙学经营跟雍正学管理
内容
编辑推荐

经营,就是做大!创业之初,讲的是速度、活力和规模,谋的是做大,所以首重经营的,驱之以利,统之以和,以聚人气,一呼百应。

管理,就是做强!守成之要,在于巩固成果,维护秩序,图的是做强,是以重在管理,健全制度,整顿人事,提高效率,令行禁止。

冯知行编著的《跟康熙学经营跟雍正学管理》阐述了如何向康熙学经营把事业做大;如何向雍正学管理把事业做强。

内容推荐

《跟康熙学经营跟雍正学管理》通过历史回顾,总结出康熙之得在于经营,雍正之得在于管理,并引用大量成功与失败的案例,阐述了如何向康熙学经营把事业做大;如何向雍正学管理把事业做强。

《跟康熙学经营跟雍正学管理》由冯知行编著。

目录

上卷 跟康熙学经营

第一章 在亮相中影响,在沟通中学习

 事件:御门听政

 古今观照:低调介入,慢慢进入角色

 一切皆从低调开始介入

 不断亮相,存在彰显影响

 走出封闭的小圈子

 会听:认真仔细虚心地听

 话语权,代表影响力

 学习:苟日新日日新

 学习,重在责任,贵在自觉

 现场观摩,偷师学艺

第二章 弱势隐忍,强势容余

 事件:除鳌拜

 古今观照:弱势经营

 明势知己,有所为有所不为

 世人皆知取之为取,不知予之为取

 欲夺之,必姑与之

 放长线,钓“大鱼”

 势单力薄,培人脉以自固

 人情投资,打造核心圈

第三章 阳谋布局,步步紧逼

 事件:平三藩

 古今观照:缓不济急,阳谋逼攻

 每临大事有静气

 虚张声势,步步紧逼

 画定圈子给你跳舞

 抢占道义制高点

 抓住一点,克定始终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第四章 尊之以儒。诱之以名

 事件:设南书房,开博学科

 古今观照:从人的心理需求出发,区别对待

 奖赏激励

 目标激励

 情感激励

第五章 釜底抽薪,惠及基层

 事件: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古今观照:民虽弱小,不可等闲视之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利聚则人散,利散则人聚

第六章 文化认同,宣示正统

 事件:祭明陵,谒孔庙

 古今观照:理念认同,制度融合,合理合法

 名正才能言顺

 单纯的技术整合

 强压形不成真正的融合

 求同存异逐步融合

 只要是好就可以拿来

第七章 寻找合理合法的依据

 事件:册封长白山

 古今观照:自己给自己宣传造势

 造势,必不可少的经营手段

 给自己披上神秘面纱

 标榜自我,自抬身价

 你很强,或者让人认为你很强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第八章 把握时机,以战逼和

 事件:平定台湾

 古今观照:是战是和,要看力量对比和时机

 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

 不知谋长远,无以计眼前

 抓住时机,出手迅捷

 果断决策,制胜千里

下卷 跟雍正学管理

第一章 打拉结合,分化瓦解

 事件:稳住允樱,囚禁允褪

 古今观照:一手柔,一手硬,打拉结合

 分化瓦解,分而治之

 找到支点撬动巨石

 清除党争,建立共识

第二章 彻底根除,不留后患

 事件:根除允樱势力,打击反对派

 古今观照:无威不立,非严不行

 做事情得有一股子狠劲

 果断清除害群之马

第三章 赏罚分明,威信自立

 事件:打击年隆,收拾权臣

 古今观照:权力收放,恩威自操

 赏以立信,罚以明威

 赏罚分明,恩威兼施

第四章 制度用人,重建秩序

 事件:肃清吏治,整顿秩序

 古今观照:规划制度,用人得当,管理有序

 以人为本,抓人事,重人才

 唯才是举,历练筛选

 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第五章 整饬纲纪。澄清吏治

 事件:设立会考府

 古今观照:改革弊政,重建秩序

 建立秩序,规范程序

 权衡制度,加强监管

 制度建设,与时俱进

 创新:企业核心竞争力

第六章 加强沟通,辨正兼听

 事件:密折制度

 古今观照:上下沟通,兼听则明

 直接沟通,及时应对

 调查核实,多方考证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藏着的底牌才有威力

第七章 减化流程,提高效率

 事件:设置军机处

 古今观照:减化流程,提高效率

 管理就是把事情简单化

 今日事今日毕

 小事拖大,大事拖怕

 统筹安排,提高效率

 条分缕析抓住重点

 分清楚轻重、缓急

 机事不密则害成

第八章 勤于操劳,洞悉庶务

 事件:宵衣旰食,夙夜犹勤

 古今观照:天道酬勤,以身作则

 管理无小事

 全方位控制

 励精图治

 苛责细节

 以身作则

 雷霆雨露

第九章 用人不疑。有错必纠

 事件:用人不拘一格,处置不论亲疏

 古今观照:不拘一格,优容备至

 信任他,大胆放手

 用他,对他宽容些

 用他,公正对待他

 用他,关心体恤他

 各安其位,各司其职

 要求手下绝对忠诚

第十章 务实、求实、落实

 事件:皆尚实政,最恶虚名

 务实干工作,务虚讲道理

 用心去做每一件事

 敢做比会做更重要

 雷厉风行,不打折扣

 要做就得做到最好

 把一切落实到行动中去

 在行动中灵活变通

第十一章 阳光操作,不捂盖子

 事件:耗羡归公

 古今观照:拒绝暗箱操作,把问题摆上桌面

 为什么不敢摆上桌面?

 阳光运作,公开透明

第十二章 舆论引导、疏解民情

 事件:刊行《大义觉迷录》

 古今观照:谣言止于智者,思想舆论引导

 谣言止于智者

 不求最好,但求合适

试读章节

在亮相中影响,在沟通中学习

事件:御门听政

康熙六年七月七日,14岁的康熙帝登临太和殿,诏告天下即日亲政,开始在内廷正门——乾清门外御门听政,一直坚持到人生终点。

御门听政地点之所以在一开始时选在乾清门,首先是因为乾清门内外对于康熙来说完全是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门内是深宫内廷,是自己的家庭,一般人很难进入,虽然安全,却很闭塞;门外是朝廷,是接见朝臣,处理军国要务的地方,很复杂也很精彩;其次是因为这里位居内外要津,守备森严,既能保证自己的安全,没有人敢在这里光天化日之下对自己不利,又可以方便大臣会议。

之后,地点虽然有所变化,比如夏天,挪到西苑中南海的瀛台,后来又改到畅春园的澹宁居,或者在避暑山庄的澹泊敬诚殿,出巡时就在行在举行听政会议。只不过,因为开始是在乾清门,所以史称之为“御门听政”。

参加御门听政会议的官员都是大学士,学士,六部、九卿。六部,是吏、户、礼、兵、刑、工诸部的尚书。九卿,则是左都御史、通政使和大理寺卿,还有其他一些相关的官员:一种是午门内候着,等着康熙随时提问题,随时咨询,随叫随到;一种是都察院之类的监察官员,就在现场随班,检查人员出勤情况和是否逾礼,现场纠察。

到时候,官员先到午门集合,再一起经过太和殿,到乾清门,在那里列班等候康熙升座,然后开始会议——其基本程序概括起来五个字:奏、听、议、决、行。

奏,由大臣向皇帝奏报讨论事项,说清楚始末由来;

听,认真仔细、虚心、耐心倾听大臣的声音,这是正确决策的前提与基础。

议,讨论,基本上是一对一进行,不经请示批准,不准乱插话;

决,拍板做决定。

行,落实执行。

比如有一回,顺天府尹出缺,吏部奏报提出两个人选:第一人选王继祯,第二人选张吉午。康熙表态说:“王继祯这人不足论,就不必讨论了。张吉午怎么样?大家议议。”

大学士明珠说:“张吉午亦无才干”——等于是否了。  康熙决定等等:“这事儿,会下你们再议议,明天再定。”

第二天会上,康熙就问:“顺天府尹的事情,你们商量得怎么样?”

大学士明珠奏报说:“经过议商,主选是熊一潇,备选是徐旭龄。”

康熙说:“其他人有什么意见?”

汉大学士说:“熊一潇为人厚重,徐旭龄敏捷堪用,两个人各有优点。”

康熙征求意见之后经过思考:“那就由熊一潇补顺天府尹的缺吧。”

通过这个事情,我们可以看出来,在朝廷会议上不同意见可以进行交流,最后能够作出决定就决定,不能做出决定的,下次再议,经过酝酿再重新讨论决定。

御门听政是很严肃的事情,有的翰林奏本写错一个宇,康熙就给剔出来,批评道:怎么这么不认真!就又发回去了。但是也不等于说,君臣之间就不可以交流与政事无关的东西。比如礼部侍郎熊赐履,湖北孝感人,因母亲生病,回家省亲,回来以后参加御门听政会议。

康熙见了,就问他:“老人家病好了吗?”

熊赐履跪着回答:“已经好了。”

“你沿途看到什么了?”

熊赐履如实说道:“去年闹灾荒,满街塞路,道路塞满着饥饿的人,这是我亲眼看见的。”

当然,御门听政时,也有大臣夸夸其谈,说大话,说空话。康熙很讨厌这样的事情,又不好直接驳了大臣体面,只好跟大臣们大谈为君之道:“为君之道要在安静,不必矜奇立言,亦不可徒为,夸大之言。”

御门听政,当然要议,想逃避表态,哼哼哈哈,明哲保身,大都行不通。有一回,大学士郭口在会议上哼哼哈哈不想表态,康熙就点了名批评他:“身为大学士,遇事怎么可能没有一点看法?姑且不论对错,大家都在讨论,以便议出一个结果,作出决定,你怎么可以不表态,不发言呢?”

至于时间,康熙规定,春夏辰初,秋冬辰正,也就七、八点钟开始,一次两个小时左右——事多则长,事少则短,天天如此。有的时候,事情实在太多,两小时处理不完,就在下午临时加一次,或者晚上加一次,最多的时候一天两次、三次甚至四次。

【分析解读】

其实,像“御门听政”这样的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朝廷会议,在康熙之前就已经有了。

比如明朝也有朝廷会议,只不过一般是内阁在主持,把会议结果上报给皇帝知道,可是由于皇帝不参加,不在现场拍板,所以,大都该议的不议,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不果,流于形式。尤其是到了嘉靖、万历,不要说参加朝廷会议了,甚至连朝也不上,十几二十年躲在深里连面也不露,但凡有事,就交由内阁会议——要么内阁推诿不决,要么内阁中出现权臣乱来,要么议出来的结果被皇帝束之高阁。于是,天下事,小事拖成大事,大事拖出祸事,日积月累,能不败亡?

而在清代,从太祖太宗开始,努尔哈赤、皇太极每天都要和四大贝勒、五大臣等王公贵族一起商议军国大事,进行讨论。济尔哈朗曾经讲过这么一段话:“太祖皇帝开创初,日与四大贝勒、五大臣及众合吉等讨论政务得失。”

但也没有形成制度,没有规定皇帝必须参加,没有规定哪些人参加,会议程序如何,更没有规定每天都要会议,也没有人能像康熙那样自始至终,坚持如一。

康熙吸取了明代怠政亡国的教训和清朝太祖太宗王公会议的成功经验,并形成制度,把参会人员扩大到了六部九卿,会议议题从军国重事的范围扩大到几乎所有的政务。P3-5

序言

一说到经营,许多人首先想到的便是做生意赚钱,其实不尽然。摆摊、开店、做公司固然是经营,但只是众多经营活动的一种。

商场上为什么强者恒强?因为他们不仅有一个强大的利益核心,而且还经营着一个庞大复杂的网络,拥有各种渠道资源和不断拓展的战略合作联盟;为什么在商战中,在寻找合作对象时都会选择那些与自己实力相当甚至更高的人合作,小企业也希望靠向大的企业?小对大的攀附、大对小的扶持、实力对等的结盟……

一句话,有人、有利益的地方就有经营,从个人职业规划,到人脉关系网络,要想做大,就要懂得经营。

经营,就是做大!

当年的郑州某商场,从商业流通领域的明星企业,两年间南征北战,不仅冲出河南,还要走向世界,疯狂连锁,迅速膨胀成卟然一响的大泡泡……真是“其兴也勃,其亡也忽”,连浪花也没有溅起一朵,就消失在了改革开放的大潮中。

做大吗?做大了。破灭吗?破灭了。因为他们经营了得,管理不行。大而不强,不过是圈养的牛羊,徒唤奈何?

所以,仅仅做大还不够,还要做强;不仅要懂经营,还要会管理。青岛海尔的过去虽然轰动,却不曾疯狂,现在仍然辉煌,因为它不仅懂经营能做大,而且会管理能做强,是真正的强大给了他们征服世界的力量。

古人云:文武之道,一张~弛,宽严相济;宽以待民,严以治吏。形格势禁之下,创业之初,讲的是速度、活力和规模,所以首重经营,驱之以利,统之以宽,以聚人气,收人心;而守成之要,在于巩固成果,稳定秩序,是以重在管理,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令行禁止。

康熙以冲龄登位,内有强臣之忧,威权未立;外则种族文化冲突,士族不服……内则行之于权,周旋于强臣之间,行纵横捭阖之策,或妥协或平衡,或擒或纵,以立威权;外则示之以宽仁,或笼络或分化汉族土民,平抹分歧,融合文化,苦心经营,终于消化业已吞下的蛋糕。但是,也正因为康熙一朝把主要精力放在文化融合上,多行笼络宽纵妥协之策,到了康熙末年,管理松懈,吏治腐败,积重难返,直到雍正上台,从严管理,多行改革,刷新吏治,才得以一改康熙朝的颓势,打下盛世之基。康熙留给雍正的是一个貌似强大实则空虚的摊子,而雍正却给乾隆留下了一个有着强大底蕴和坚实的物质基础,廉洁精干的官吏队伍和清明的吏治环境。

由此可见,康熙之得在经营,雍正之得在管理。所以我们要跟康熙学经营,把事业做大;跟雍正学管理,把事业做强。以古鉴今,结合现代经营管理实际,或许能让我们悟出更多道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跟康熙学经营跟雍正学管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冯知行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海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5705798
开本 16开
页数 33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3
出版时间 2014-01-01
首版时间 2014-01-01
印刷时间 2014-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管理-管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1
CIP核字 2013292497
中图分类号 C93-49
丛书名
印张 2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8
171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17: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