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朱自清回忆录
内容
编辑推荐

朱自清(1898—1948)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民主战士。为中国现代散文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体制、风格。毕业于北京大学,曾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一生富有传奇色彩,表现了中华民族优秀知识分子的风骨。他的作品影响了一代代读者,是中国人的精神导师。

《朱自清回忆录》从人生传奇、思想写作、家庭朋友三个方面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了栩栩如生的回忆,也为中国自传作品的写作树立了典范。它既是一本极好的启示录,又是一部形象的励志书,还可以让读者重新全面地认识一位既熟悉又陌生的大师。

内容推荐

《朱自清回忆录》是唯一一部以“朱自清回忆录”命名的朱自清的自述回忆性作品,具有极强的市场号召力,也有新的冲击力,还有难得的启迪力。朱自清本人从人生传奇、思想写作、家庭朋友三个方面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做了栩栩如生的回忆。《朱自清回忆录》朴素缜密、风格沉郁、语言洗炼、文笔清丽,极富真情实感,为中国自传性作品的写作树立了典范。朱自清从沉溺于写作与研究、讲台与书斋的文人学者,成为一个走到时代前列的斗士,其坎坷的经历、纠结的思想、曲折的道路,都笼罩着一层传奇与神秘的色彩,吸引着读者,同时也让游走在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大众得到人生的启迪,尤其是对今天承受着生活的压力与事业的创新双重境地的知识群体,是一本极好的启示录。

《朱自清回忆录》从大量的为人们忽视的材料中发掘出一个与印象中截然不同的,但又是非常熟悉的已走进无数人记忆的智者形象,《朱自清回忆录》将让读者重新全面地认识这位大师。朱自清通过自己那些极具感染力而每个中小学学生又必须读的作品,走进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记忆,成为他们的精神导师,在中国人中有极高的知名度与影响力。读者都希望通过作者自己的形象描述,看到一个自己热爱的大师的形象。同时他的人生对广大青少年的成长,又是一部形象的励志书。一个与人们心中不一样的大师,会让有梦想的人有一样的收获。作为中国人“精神导师”的朱自清,有更多的大众读者需要他。

目录

第一部

我是扬州人

我七岁到扬州

家乡的夏

幼时看花

我的父亲

择偶

儿女

只有我们四人

亡妻

第二部

我生在一个动乱的时代

在春晖中学

我在白马湖

从浙江到上海/初来

清华

清华的一日

“三·一八”大屠杀

在欧洲旅行

日军占领北平

随联大到蒙自

在成都消夏

暑假在重庆

由联大回到北平

拒购美援面粉

我与新诗运动

我选新诗

国学是我的职业

我的写作

我的几本书

第三部

我遇到的一个小女孩

我看女人

我人生的一种态度

走出“象牙塔”

真能顾到眼前的人

我所见的清华精神

知识分子的两条道路

我希望的新中国

试读章节

有些国语教科书里选得有我的文章,注解里或说我是浙江绍兴人,或说我是江苏江都人——就是扬州人。有人疑心江苏江都人是错了,特地老远的写信托人来问我。我说两个籍贯都不算错,但是若打官话,我得算浙江绍兴人。浙江绍兴是我的祖籍或原籍,我从进小学就填的这个籍贯;直到现在,在学校里服务快三十年了,还是报的这个籍贯。不过绍兴我只去过两回,每回只住了一天;而我家里除先母外,没一个人会说绍兴话。

我家是从先祖才到江苏东海做小官。东海就是海州,现在是陇海路的终点。我就生在海州。四岁的时候先父又到邵伯镇做小官,将我们接到那里。海州的情形我全不记得了,只对海州话还有亲热感,因为父亲的扬州话里夹着不少海州口音。在邵伯住了差不多两年,是住在万寿宫里。万寿宫的院子很大,很静;门口就是运河。河坎很高,我常向河里扔瓦片玩儿。邵伯有个铁牛湾,那儿有一条铁牛镇压着。父亲的当差常抱我去看它,骑它,抚摩它。镇里的情形我也差不多忘记了。只记住在镇里一家人家的私塾里读过书,在那里认识了一个好朋友叫江家振。我常到他家玩儿,傍晚和他坐在他家荒园里一根横倒的枯树干上说着话,依依不舍,不想回家。这是我第一个好朋友,可惜他未成年就死了;记得他瘦得很,也许是肺病罢?

六岁那一年父亲将全家搬到扬州。后来又迎养先祖父和先祖母。父亲曾到江西做过几年官,我和二弟也曾去过江西一年;但是老家一直在扬州住着。我在扬州读初等小学,没毕业;读高等小学,毕了业;读中学,也毕了业。我的英文得力于高等小学里一位黄先生,他已经过世了。还有陈春台先生,他现在是北平著名的数学教师。这两位先生讲解英文真清楚,启发了我学习的兴趣;只恨我始终没有将英文学好,愧对这两位老师。还有一位戴子秋先生,也早过世了,我的国文是跟他老人家学着做通了的。那是辛亥革命之后在他家夜塾里的时候。中学毕业,我是十八岁,那年就考进了北京大学预科,从此就不常在扬州了。

就在十八岁那年冬天,父亲母亲给我在扬州完了婚。内人武钟谦女士是杭州籍,其实也是在扬州长成的。她从不曾去过杭州;后来同我去是第一次。她后来因为肺病死在扬州,我曾为她写过一篇《给亡妇》。我和她结婚的时候,祖父已死了好几年了。结婚后一年祖母也死了。他们两老都葬在扬州,我家于是有祖茔在扬州了。后来亡妇也葬在这祖茔里。母亲在抗战前两年过去,父亲在胜利前四个月过去,遗憾的是我都不在扬州;他们也葬在那祖茔里。这中间叫我痛心的是死了第二个女儿!她性情好,爱读书,做事负责任,待朋友最好。已经成人了,不知什么病,一天半就完了!她也葬在祖茔里。我有九个孩子。除第二个女儿外,还有一个男孩不到一岁就死在扬州;其余亡妻生的四个孩子都曾在扬州老家住过多少年。这个老家直到今年夏初才解散了,但是还留着一位老年的庶母在那里。

我家跟扬州的关系,大概够得上古人说的“生于斯,死于斯,歌哭于斯”了。现在亡妻生的四个孩子都已自称为扬州人了;我比起他们更算是在扬州长成的,天然更该算是扬州人了。但是从前一直马马虎虎的骑在墙上,并且自称浙江人的时候还多些,又为了什么呢?这一半因为报的是浙江籍,求其一致;一半也还有些别的道理。这些道理第一桩就是籍贯是无所谓的。那时要做一个世界人,连国籍都觉得狭小,不用说省籍和县籍了。那时在大学里觉得同乡会最没有意思。我同住的和我来往的自然差不多都是扬州人,自己却因为浙江籍,不去参加江苏或扬州同乡会。可是虽然是浙江绍兴籍,却又没跟一个道地浙江人来往,因此也就没人拉我去开浙江同乡会,更不用说绍兴同乡会了。P3-6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朱自清回忆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朱自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1226001
开本 32开
页数 24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8
出版时间 2013-06-01
首版时间 2013-06-01
印刷时间 2013-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2
CIP核字 2013116898
中图分类号 K825.6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6
15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4: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