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追鱼
内容
编辑推荐

《追鱼》编著者杨怡芬。

小说写刘小毛带着女友小茶回长白岛。在长白岛有他的儿子刘家正,和女人小素。但他们却不能也不肯相认。那凄婉的爱情故事,正如同长白岛美丽的传说,那演绎了百回千次的《追鱼》大戏。长白岛,埋葬着千年百年的爱情,也演绎着同样的爱情。爱的凄美,爱的痛彻。人世悲欢离合,一片苍茫,叫人直想追问,到底是谁弄人?

小说的切入角度,更让我理解了选取典型截面的妙处。以后无论在写小说还是散文时候,一定要仔细揣摩这点。

内容推荐

《追鱼》编著者杨怡芬。

《追鱼》收录了五个中篇,大多是杨怡芬近年以长自岛为背景的系列小说,海洋气息浓郁。《别怕》行文华丽,女主人公执着于追求真诚无欺的爱情,却被爱情和亲情淹没;《接班人》里身患绝症的丈夫要为妻子预先找到下一任的丈夫,却因人性的局限重创了自己;《你怎么还不来找我》想勘探的是日常生活的菩意之下习焉不察的恶:《儿孙满堂》是对已被迁空的小岛往日岁月的深切追怀。“小说里没有快乐的人”,《追鱼》里也是:长白岛孤悬海上,越剧演绎的人间冷暖抚慰了苍茫大海中的种种无助,杨怡芬的小说也是。

目录

追鱼

你怎么还不来找我

儿孙满堂

接班人

别怕

试读章节

刘氏剧团向来把自己当个正规的演出团,比如,会派两个人打前站,提前几天去演出地,在那里的热闹场所贴上演出海报。这一回也是如此。于是,五百米街上,贴着海报了,除此之外,几个村的小卖部那里,也贴了,诊所那里,也贴上了。刘家正叫住那贴海报的,随手把海报揭了下来,他说:“诊所的墙上,不好贴这样的东西,贴小卖部去吧。”刘氏剧团的先锋说:“奇怪了,为什么这里贴不得?”刘家正就让他看墙上的板报,这些板报每周一换,都是提醒人们最近要注意些什么的,比如现在近年底了,各家杀鸡宰羊,汤汤水水难免油腻,诊所就提醒家里有胆结石的病人,一定要小心,不要让他们多沾油腻。海报一贴,就盖住板报了。

“小卖部早就贴上了。”贴海报的人多少有点委屈。

刘家正就笑笑,说:“你贴到刺棚庙去。”他这样说,算是幽了我一默。贴海报的人得了台阶,便认真问刺棚庙的方向,刘家正一挥白袖,说:“向东,一直向东,到了海边,没有路了,就到了。”他这一挥白袖,把贴海报的吓了一跳,说:“太像了,你实在太像我们团长了!”这个时候,已经聚拢几个看热闹的人了,听他这么一说,大家又飞快走开,好像听到了很不该听到的话。

这几个背影瞬间定格在刘家正的视网膜上。

刘家正最怕那些突然转身的背影,一些旧经验壁虎一样窜上心头,他没有马上把这只壁虎赶跑,却盯住它绿幽幽的眼睛,在那里跟自己过不去:这就是被遗弃的感觉吗?所有的人都转身离去,他们的背影在说,我们不需要你!是的,我们不需要你!你有学历?有学历的人,多了!你有经验吗?你没有!甚至,连长得好看也是罪过,有个矮胖的人事处长就是这么说的,你学什么医啊?该去当演员的!也许,他是嫉妒了,但说到底,他们不需要他,这是千真万确的。履历表到处投,也参加过考试,有两回都进了二选一了,最后被刷的还是他。人家给的理由,刘家正总是听不明白,人家急速地说完,急速地转身,刘家正的眼睛里扎扎实实都是人家硬直的背。这些背影,刘家正觉得都是从他的那些旧梦里跳出来的。他反复地做过一个同样的梦,他走向他的爸爸,走到跟前了,他伸出手去,想碰触爸爸高大结实的身体,还没来得及抬头看清面容呢,爸爸就急速地转身,飞快离开了,刘家正想追,跑不动,只好朝着那团灰色的背影大叫:爸爸爸爸!没有一回叫出声音来。

矮胖人事处长那里,是最后一回,刘家正到现在还无法忘记他大张的嘴巴里的龋齿,发炎的牙周,他的口腔就有了异常的红与黑,口臭自然是症状之一,这人肠胃也不好,刘家正听他说着话,一边给他诊断着,但到底没有把诊断结果说出去——人家不给他面子,那是人家的事,他总是给人家面子的。你要是生活在从小被教导要给人留情面的环境里,你也会和刘家正一样行事。刘家正也明白,这样窝囊得很。他是没有条件窝囊的,他没有可靠的父母,他甚至没有父亲,他该强硬霸道点的,可他就是没学会,连外表上的强硬,他也没学会,长着一张好人家孩子才有的脸,恭顺,纯净,透明。有人这么说过他,说他肯定是好人家出来的。刘家正也不好硬说自己不是好人家出来的,那次求职穿的名牌西装,还是借室友的,裤子明显太短,吊起来了,但那时候是坐着,人家看不到,或者他离开时,人家看到了吧?不知道人家心里会怎么想。

他好歹把那只壁虎摁住了,穿过这间用于当诊所的堂屋,往里面走,一边喊着:“妈——”

小素从厨房里探出头来:“妈妈这就好了,饿坏了吧?快拿好筷子,坐下等吧。”刘家正照做了,只要看到妈妈,那只壁虎,就不见了。现在,他是在自家的厨房里等着吃妈妈给他准备的早饭,他依然是妈妈的心肝宝贝,无论如何,妈妈是绝对需要他的,就像他绝对需要妈妈一样,需要和被需要,紧密粘合,就像汤团的糯米粉和芝麻馅一样。刘家正吃着汤团,吃着新腌好的苔条,一抬眼,看到了小素新修的眉毛,他笑了:“妈,那么细那么弯,现在不流行了,这样吧,下回我帮你修。”小素侧过脸,让眉弓更立体些,说:“真是太细太弯了吗?”语气带了点娇嗔。刘家正连忙说:“还好,只是再粗直一点会更好,反正,下回我来帮你就是了。”两人说笑着。窗外呼呼地有北风吹过,已经是农历十二月十八了,这个时节,海上大风多,出海的渔船都陆续回港过年来了。刘家正随口问:“这会儿打的是什么暴?”长白人把刮大风叫做打暴,每个时节打的暴都有自己的名字。小素想了想才有答案:“十二月初五乌龟暴,十二月十八沙和尚过江暴。这个暴是沙和尚。”娘俩为这个名字又笑了一回,真个奇怪,和沙和尚什么关系啊,戏看多了,乱联想。小素说:“年纪大了,记性不好了,年轻的时候,一年到头的暴名,我顺口就下!也是,不记也得记,要估摸你爸爸拢洋日子呀。打暴前多数是回来的。”

小素现在说的“你爸爸”就是刘效懋说到过的刘卫,刘家正不知道小素这会儿这样说是什么意思,刚才门口的这场对话,她肯定听到的。谁是刘家正的亲爸爸,长白岛人谁不知道?小素还是接着自己的话题,说:“我们也得准备祭祖了,你爷爷奶奶铁定惦记着了。”爷爷奶奶是毫无悬念的,就是刘卫的爹和娘。刘家正对5岁前海难丧生的爸爸全无记忆,爷爷是他高二那年没的,奶奶是去年他主持葬礼送上山的,他自然都记得,爷爷奶奶待他不坏,却也是淡淡的,毕竟,亲不起来。刘家正这会儿多少是听明白了,妈妈不过是在提醒他,无论人家怎么说,你是堂堂正正的刘卫的儿子,在谁面前,都不用失态的。刘家正不说话了,他又看了看妈妈的眉毛,觉得它们比以前的任何时候都修得弯,虽然是过时的式样,但妩媚,还是在那里的。

说起年纪,这里也明确一下,刘家正今年26岁,小素今年44岁,小素18岁那年生的他。刘家正高中到城里读,看到同学的妈妈都是要吃惊一下:怎么这么老?在长白时,他光觉得自己的妈妈比人家的妈妈长得更好看,收拾得更齐整些,也不觉得妈妈有多年轻,妈妈总是妈妈,足够老才能当妈妈的。醒觉时,他心里一划拉,才知道妈妈原来是在和他差不多的年纪就做了妈妈!这个发现,让他惴惴不安,有时候会不由自主盯住女同学的肚子出神,那里会藏着一个小宝宝吗?后来班里一个女同学莫名其妙请了一个星期的假,回来上课时脸色惨白惨白,就有传言说她去流产了,家里捂得严,是她自己嘴不严和最要好的女同学说了,最要好的女同学又和最要好的女同学说了,反正就是这么回事情。那以后,刘家正看见这个女同学总是又恐惧又怜惜,就是见她做值日倒个垃圾,他也恨不得帮她去倒。有一回大扫除,值日组长居然派她去提水,刘家正黑赤着脸跑过去,抢了她手中的红塑料提桶,来回帮着提了三趟水,让同寝室的哥们起哄了半天。后来,实在熬不过,说出了理由:我妈是18岁生的我啊!从此,那女同学就被叫做刘家正的小妈。除了这“小妈”事件,刘家正几乎是和女同学绝缘的,只晓得埋头读书。自从刘家正开始长喉结起,妈妈就经常念叨,带着笑:以后可不要有了媳妇就忘了娘哦!这样的戏谑,一直在刘家正的发育过程里重复着。难得有那么几回,刘家正和女同学近乎些,说话间有点亲昵的意味了,对望的眼睛里开始有隐约的小火焰了,他却突然不安起来:这个时候,妈妈一个人很清冷吧?一张脸就陡然冷峻下来,走开去,静默地用功了。

每学期开学前几天,夜里总能听到妈妈捂在被窝里抽抽搭搭,第二天起来,妈妈却仍旧是笑眯眯的。刘家正也在奇怪,他们这样的人家,该有个愁眉苦脸的妈妈才算应景,偏偏妈妈倒是笑的时候多,甚至哼着越剧做活——刘家正到现在还是想不明白。是因为能收到汇款单吗?去城里读高中以后,开学前几天,总会收到一张汇款单。有一回邮递员来,妈妈还在宕口敲石子,刘家正从抽屉翻出妈妈的私章代收了,他注意了一下汇款人:刘效懋。妈妈说那是一个远房亲戚。刘家正一下子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从小他就被人一再暗示他和一个叫刘小毛的有血缘关系,刘小毛,刘效懋,一听读音就知道是他改的名。这名字倒是改得不错。前几年刘家正回家来,总看到一些莫名其妙的书,问了妈妈,说也是那个远方亲戚寄来的。寄了有两年吧,妈还特意叫人做了个小书柜,整整齐齐码在那里。她居然也翻那些书,刘家正那会儿才把妈妈和书本连在一起,原来妈妈也是初中毕业的,不过,他想,她是看不懂的。却还在看。两年之后,突然就不寄书来了。刘家正大学一毕业,学费也不寄了。这个人就突然从他们的生活里淡出了,就像那些突然转身的背影一样。

五、白衣人

航船载着刘氏越剧团,离长白岛越来越近。刘效懋的鼻腔放开了,和天地等大,云朵的碎边、海鸥的羽毛、礁石上的淡菜、码头立柱上密密麻麻的藤壶,那些气息分丝分缕排着队进入他的鼻腔。色泽也在侵目而来,天空瓦蓝太阳橘红海水蟹壳青浪花珍珠白,一浪一浪,冲着他们夹了金丝银线的绸缎戏服而来。刘效懋用了十二分的定力,才将这些气味和颜色推到一米线外。刘效懋有点怕了。

上码头后,刘小毛就叫乐师们拣几样嘹亮的,拣几样婉转的,前头吹奏,两个女演员穿闪光紧身红色鱼鳞装,另外两个女的脸上涂得黑黑亮亮扮成包拯,还有白纱衣白头巾的白衣观音,后面跟个一身红的善财童子,最后是一列天兵天将,举着靛蓝和金黄的铁锤,随意摇摆着。一伙人在音乐声中,在大风中,衣袂飘飘,缓缓前进。这是刘小毛的梦之队列,辉煌,精致,用来对抗长白岛渺小与粗糙的。一路是夹道欢迎的人。刘效懋甚至还叫人准备了糖果,打算分给来捣乱的男孩子们,他们会扯掉演员的戏服,会抢演员的道具。可是,这一路上就是没有捣乱的孩子来,难道是都在上学吗?可这会儿正好是放学时候呀?刘效懋想起当初师傅的越剧团也是这样一路招摇着,队伍里滚动着大男孩小男孩,活泼泼的,刘小毛也在其中。

刘效懋和小茶走在队伍的最后。小茶穿着剧团新添的白色鱼鳞装,刘效懋不喜欢,红是鲜血的颜色,是准备着受难重生的颜色,白色哪有这劲道?但小茶喜欢。那就添了。小茶说:“像婚纱呢!”这话,刘效懋爱听。此刻,小茶走在风中,水袖和裙摆被风鼓满,从胸口到臀部的片片鱼鳞紧贴着身子微微起伏,这身段就显得无比玲珑无比柔软。“哦!白鲤鱼!白鲤鱼!”一路时不时有人这样欢呼,小茶颀长的颈脖如天鹅一般仰着,小茶挽住刘效懋的手臂,凑到他耳边说:“你这是演衣锦还乡吧?”

队伍即将进入村口,刘效懋掰开了小茶,说:“手麻了。”快步走到队伍前头,预备着要跟村里的老前辈们打招呼了。刘效懋的心头,热辣而又毛糙,所有神经都兴奋昂扬,像是登台前提早地进入了角色的状态。在一个刹那,刘效懋在队伍中看到了刘小毛,他执拗地盯着他,眼珠闪闪发亮。

队伍吹吹打打,村里的每户人家,门口都站着人了,天冷,大家都穿得肥嘟嘟的。长白岛上,有空调的人家屈指可数,那空调,也是用来夏天热得光了膀子还是热的日子用一用,冬天是决然不用的,多穿几件衣服就得。这里已经进入大湾,从岛最东的大海湾吹来的风,肆意地掀动着观音的白纱,鲤鱼精的鱼鳞。所有的人都替那几个女孩子受冻,一个个把身子缩得更紧了。

这个时候,刘家正的诊所里,一个中年渔民正举着受伤的手指让刘家正包扎,刚才刘家正取掉了他甲盖上几片碎指甲。趁着拢洋,他修理船上那些平日里无暇顾及的铰链啊合叶啊,一锤子下去,就砸在自己手指上了,指甲都裂开了。刘家正好奇,问他:“要是在船上可怎么办呢?”他回答:“能怎么办?海水一浸,自己包扎了,一样干活!”刘家正想想那海水渍伤口的痛,牙根先发酸了,那渔民却是一副等闲模样,这会儿他也看见鲤鱼精了,他嚷道:“天哪,鲤鱼精!穿那么单,还不把这些小娘们的嫩皮肉冻紫冻僵?!”刘家正说:“她们里面穿了衣服的。”

“看不出啊?”

“很薄很保暖的,比如天鹅绒,比如贴身羊绒啊羽绒啊……”他没说下去,女生宿舍窗前飘动的那些贴身衣物,现在清清楚楚地晃在眼前了。

窗外的吹打声不知怎么突然停了下来,村里各家各户都装着的有线广播里,气象报告的声音就瞬时放大:“……西北风,七到八级……”那渔民笑了,说:“这个刘小毛!他倒还记得这些老规矩!”这个老习惯就是,每到播气象的时候,岛上的一切都要安静下来。如果你有亲人在海上,你也会这样,一到那时候,你就放下手中的活儿,屏息倾听。

包扎好了。那渔民拉着刘家正,站到门口,还来得及看到队伍的背影。那渔民让刘家正看仔细些,一个个都这么苗条细巧的,里面果真穿着天鹅绒啊羊绒羽绒吗?不可能!

队伍后面的小茶听到这句话了,她回过头来,对着他们灿然一笑。笑过之后,她就愣在那里了,天,那个穿着白大褂的男的,不就是年轻的刘效懋吗?脸上多了副黑框眼镜,皮肤更加白皙有光。她站在那里。队伍都走远了,她还站在那里,她落单了。

“她看着你哩。”那渔民笑了,他完全知道那女的为什么会这样。这个遗传,说来真是奇怪,你越要掩盖着,它越要显形了让你看,不单长相像,连走路的样子,连皱着眉头的专注样子,也都像。胎里带来的东西,最毒了。

刘家正朝她笑着挥挥手,又指了指她的身后,示意她队伍已经走远了。小茶这才清醒过来,转身小跑着追赶队伍去了,边跑边回头,不相信似的,那背影就带点莽撞了。刘家正看着她,心里好笑,也有点温暖,这些女孩子,就是这样!他想起他那些活泼的女同学了。对这个背影,刘家正居然没有平常那样的反应,因为这个背影会恋恋不舍,会频频回头。小茶就是这样,跑两三步,又停下来,回头看他一眼。刘家正一直站在门口,迎接着她一次又一次的回眸,有一回,他甚至看到她眼睛里闪烁着的小火焰了,就像从前在一个喜欢他的女同学眼睛里看到的那样。

小茶追上了刘效懋,气喘吁吁地问他:“你见过诊所里那个医生了吗?那个人长得和你一模一样!还有,那个诊所,看上去比城里的社区诊所更漂亮哎!”

刘效懋说:“真的吗?”

上码头后,刘效懋就陷在他的恍惚里,现在,小茶也陪着他恍惚上了。小茶的眼前,一直晃悠着那个年轻人的面容。从家里回来后,小茶一直在傻想,如果刘效懋再年轻些,那是什么样子呢?想不到,在这个岛上,在这个白衣人的身上,她看到了。太阳亮得耀眼,她拿水袖去遮,白色,也笼罩住她了。

六、诊所

非说说这个诊所不可了。但还是先绕回来说我的刺棚庙。长白岛为什么会给一个戏文班子那么高的礼遇?是因为戏文吗?当然是。茫茫大海之上,长白岛像只小船,日听风,夜听雨,日子一日与一日何其相似,久了,寂寞来了,忧郁来了,只是他们不觉得,习惯了。一个戏文班子,热闹的锣鼓,缠绵的丝弦,揪心的故事,把他们积攒了一年的眼泪和欢笑都催发出来,痛快哭,痛快笑,一年中那些等待的日子,一些委屈,借着台上的戏文还过魂来。那戏文,就是浇块垒的酒了。戏文散场之后,随班的医生就会被求医的人团团围住。戏文里面,那些时运不济的读书人,往往都做了妙手回春的医生,这个随班的医生,就像是戏文里走出来的国手,任何疑难杂症都难不倒他,因此,伴随着戏文班子的来去,留下的往往是神乎其神的神医故事。长白岛孤悬于海,良医难求,这样的传说便愈加神秘,对医生崇拜到建个庙宇来祭祀,也就毫不奇怪了。

除了电,长白岛处处自足,连乡卫生院的医生,也是“定向培养”的:初中毕业后读了两年市里的卫校,接着就分配到长白岛做了医生。长白人对只学了两年就会看病的医生到底放心不下,一些小毛小病,又不肯隆重地渡海求医,于是,我这个庙宇中的木雕医生就成了长白人的良医。有点头痛脑热,他们就搬到庙宇的小屋里睡上一两天,也许刺棚庙的鸟语花香,有着比一般的抗生素与病毒灵更强的药效,也许,他们欠缺的就是充足的睡眠与休息,住过两三天之后,他们就能神清气爽地回去了。我的名声就这样越来越响亮。但,总有些清醒的人,看到了我的无力。这些清醒的人,一听到刘家正有回岛开诊所的设想,他们就快速地行动起来,帮着小素通融了乡政府,让小素翻新旧房。现在正是开发时期,为了赔偿土地时少些纠纷,一切土建都被冻结,惟独对小素网开一面,起先乡政府还害怕有人会跳出来有样学样,但他们很快放心了,没有一个人对此有异议。一个读了五年医科大学的医生,正宗!对这样的热忱,刘家正多少是有些感动的,但是,开一个像模像样的诊所,购置些必不可少的器材,那是要花好大一笔钱的。这钱,居然也有了,募捐来的。长白岛上造的三座庙,都是一帮吃斋念佛的老太太挨家挨户募捐来的,她们把这热情用在修诊所上,居然,事也成了。

有了这笔钱,诊所就一日一日像样起来,就像小茶所观察到的那样,这个诊所一点也不比城里的社区诊所差。最惹眼的是玻璃移门上两个鲜红的十字,虽然这里的老太太们对信基督的天然有排斥感,可是,这两个红十字,她们却欢喜。洁白的地砖,雪白的墙壁,蓝色的玻璃钢椅,小素每时每刻让它们闪烁光泽;医生的办公桌甚至比大医院里还气派,靠墙的左手边,堆着一摞医疗档案,大湾人都在那里有一份存着,因为这个,大湾人在前岸后岸礁门人那里有了骄傲的资本。平常感觉有一点点不对头,就可以去找自己的医生看,量血压,测心跳,化验个血常规也行啊,就是没有B超机,不过不着急,总会有的。至于一些普通的外科,诊所里有消毒过的镊子啊钳子啊剪刀啊纱布啊,齐整地放在橱柜里,让人看着安心。大湾人以前对付皮肉擦伤或小疽小痈,都用白糖止血用草药吸脓,有个小姑娘家在正发育着的乳房边生了个疮,也就是这么对付,结果小疮长大痈,大痈最后被草药敷好了,一个乳房的组织却全烂完了。如今好了,有了这个诊所,就不会出这样的事情了。现在,长白岛上别的那几个村落,也时兴到诊所来建个档案,什么时候发过烧什么时候拉过肚子,这里都有记录,不用特意珍藏病历卡了。岛上的人看重自己的档案。每个人的档案都放在一个淡蓝色透明的文件袋里,按姓氏的拼音排列安放。他们对刘家正的记忆力,也是佩服的,只要来过一回,第二回来刘家正就能记起他的病,就能一下子找出他的档案袋来。

肝病或胆病,岛上最多了,刘家正开过这样的玩笑,出去我可以去做肝胆专家了。长白人说的“出去”,就是离开岛另谋生路去,听的人就会讪笑起来,说:“刘大夫可千万别丢下我们啊,我都在你这里上了档呢!”说也奇怪,自从诊所开起来后,大湾的老人们这两年居然都没有病死过——死在自家床上睡着一样离开的,那另当别论。这岛马上要开发了呢,据说是按人头赔偿的,老人们一下子觉得自己值钱起来,得好好活着。说书的老先生也经常过来,他有点高血压,时不时来量一下,他说:“养病比治病要紧呢,所以,首长们都有保健医生,现在啊,我们也有保健医生了不是?”他说话尾音悠长,那感觉是言外之意无尽,听的人就说,是啊是啊,言语中都是一派欢喜。小素听了也高兴,夏天,她就烧壶菊花茶凉在那里,冬天则是热水瓶只只灌满,来人了就倒上一杯,说,暖暖手吧。无形当中,这诊所就有点像茶馆了。刘家正对此毫无办法。他想安静看些书,医生是要不断进修的。他的目标是要把全科医生的资格考出来。刘家正不要那种培训一年就可上岗的“全科医生”称号,他要的是通过了25科考试的正儿八经的全科医生资格,像他这样刚过了执业资格的,还得等六年才能考这个“全科医生”,但刘家正不怕等。虽然是回长白岛了,但他对自己不能马虎,刘家正从来就不是个马虎的人。刘家正仍旧像学生时代一样,学习到深夜,要么读书,要么上网看看专业论坛,真要感谢互联网,即使在长白岛,他一样也了解整个“医学界”;偶尔,他也上基层医生论坛,他就看看,很少发帖跟帖,在那里,他能看到像他这样的人,看来,大学毕业后回家开诊所的,也不止他一个,他看他们讨论怎样在农村行医,怎样注意药品的配伍,甚至怎样输液——在他们这样的小诊所里,医生同时也是护士。如果有个护士该多好啊,尽管妈妈也在帮忙,但那和一个正儿八经的护士,完全是两码事情。

小素担心他这样过于劳累,老是要过去催他早睡,有时把他拉到自己房间,逼他看会儿电视,刘家正也听话,乖乖过去,把台选来选去,最后还是定在原先的戏曲频道。小素说:“你看你自己喜欢看的呀。”刘家正说:“我真的喜欢看戏曲的。”比如《追鱼》,他既看过徐玉兰和王文娟的1959年版本的,也看过张国凤王志萍新版的,他和妈妈一起讨论,一致认为新版的没法和老版的比,妈妈说:“怎么可以让鲤鱼精穿白衣服呢?又不是白蛇!”小素对越剧一直抱着一种狂热,大凡她能看搜罗到的资料,比如在村办公室看到有越剧方面消息的报纸,她必定讨了来,郑重地剪下来藏好,自从有了戏剧频道,就等于又多了个窗口——尽管越剧在那里占的份额,也是不多。她是在为日后可能有的见面积累谈话的资料吗?两个没有共同谈资的人就分属两个世界了,妈妈这样做,大概就为了能和那个人拥有同一个世界吧。这样的揣度,刘家正无法说出口去,想到最后,他又会问一句:会有人这样来爱我吗?他几乎是羡慕妈妈了,她有爱,而他,没有。

这样和妈妈一起看戏曲的夜晚一个月不过一两次,平常的日子,刘家正总在自己的房间里,看书或上网,也是值夜班——难免总得出几趟夜诊的。长白岛的夜是安静的,他放了张CD,把音量调得低低的。这些音乐大多是西方的经典,这方面的知识,他是读一本《爱乐》杂志得的,半懂不懂,隔得很,总没有陪妈妈看的越剧那么天然亲近;但他依旧听勃拉姆斯听莫扎特——这些乐曲像一层帷幕,把他和长白岛安全地隔开了。

后来,是说书老先生看出了刘家正的苦恼。他叫来漆匠在诊所墙上描了个“静”字。漆匠很尽力地把这个字描摹得跟他在大医院里见过的一般板正。聊天的场地,就自然又挪到小卖部去,那里本就像个茶馆,买点饼干喝瓶啤酒,就好闲扯一个下午。

小素有点失落,刘家正故意装作没有看见。刘家正知道妈妈的想法,这诊所是大家募捐修的呢,你怎么好意思不热乎招待人家?刘家正对着小素的歉疚,自责就多了起来,妈妈这辈子好像总是活在对别人的歉疚中,自己的回来,真的是对妈妈好吗?刘家正在岛外工作的几个同学,节假日回家探亲,对刘家正的甘之如饴,他们想不通,有一个话说得有点意思:“刘家正,我看啊,以后长白人也会替你塑个像,放在刺棚庙张先生旁边。”刘家正笑笑。说话的那个同学,到现在还没有一个正经固定的工作,也就是在岛外漂着,可是,他已经在鸟瞰这个长白岛了。

刘家正真的来我的庙里了。这不是他第一次来,从会走路起,他就跟这岛上别的孩子一样,跟在妈妈身后一年到我这里来好几趟,所有的妈妈都求我保佑她们的孩子像小狗一样活蹦乱跳,小素的祈祷特别让我感动:刘家正一生所有的病痛,请张先生把它们转给我,我来受。

他到了我跟前,学他妈妈的样子,为我点燃了一根香烟,他自己也点一根。一根完了,他再为我点上一根,他自己也再来一根。到第四根的时候,他突然害怕起来,他看着我的雕像,轻轻地问:“你真的在吗?”问完之后,他自己就笑了。他说:“我真不能再抽了,一个医生抽烟,不好。”他就给我点上了第五根,看着烟头一明一灭。长白岛上的人都知道,张先生是个老烟鬼,到了刺棚庙,敬烟,那是第一个表示敬意的仪式。刘家正耸耸肩膀对我说:“喂,你不会是个鸦片鬼吧?你那个时候,你那样的人,能不吸鸦片吗?”

我听着笑了。我那个时候是什么时候,我是什么样的人呢?这个岛上的人为什么把一个老烟鬼供为神医呢?

刘家正来找我的次数越来越多,尤其是大风暴来临前,他必到。潮头就在离我的庙不到两百米的地方翻滚着。他和守庙的老头巡视门窗,有两回,他还特意加固了东窗。老头和刘家正闲话:“刘大夫,你那里是诊所,张先生这里,也是诊所呢!”刘家正说:“是啊,他是我前辈。”这句表示敬意的话,被那个老头转了好几道弯,转到最后,那意思竟成了刘家正身上附着我的魂,我就是刘家正,刘家正就是我。大多数的长白人都把老头的话当迷糊话听。P10-P21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追鱼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怡芬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3935788
开本 16开
页数 20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6
出版时间 2012-12-01
首版时间 2012-12-01
印刷时间 2012-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2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36
166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8:5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