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孩子我看着你长大(批注反思版)/通识书系/新教育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孩子我看着你长大(批注反思版)/通识书系/新教育文库》是作者吴樱花老师以连续三年的日记形式诉说自己教育一个学生的故事。宋小迪是一位“问题”学生,而吴老师针对这个学生的教育方式也与众不同。我们从书中可以看到宋小迪是逐渐在虚心接受老师、家长、同学、朋友的批评中成长,在纠正自己的鲁莽冲撞中成长的。吴老师和宋小迪的故事发生在2002年,至今已经过去十多年了。在这十年里,无论是作为学生的宋小迪还是作为教师的吴樱花老师都在继续成长。此书原版因匆匆面世,呈现的故事很多方面都显得比较粗糙。为了使再版更有意义,此书将以批注加反思的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旨在让读者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教育的内涵。再版书在原版内容基础上加入了名师批注、再版说明,和吴樱花老师的反思稿等。

内容推荐

《孩子我看着你长大(批注反思版)/通识书系/新教育文库》作者吴樱花以日记形式,详尽记录了自己三年来教育学生宋小迪的经历,真实展现了一个众人眼里的“问题学生”如何成为“中考状元”的传奇。

本书初版曾引起中央电视台、《人民教育》等多家新闻媒体关注,为了使再版更有意义,在初版的基础上,本书采用名师批注加作者反思的形式,对一些教与学的理念问题,以小见大地进行了有效探索和深刻反思,旨在让读者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教育的本质。对教师、学生、家长以及教育研究者都有着鲜活的启迪。

目录

序:真实的记录可贵的成长

初一(上)

反思之一 把利眼修炼成柔眼

初一(下)

反思之二 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初二(上)

反思之三 青春期症候群与教师的恐惧

初二(下)

反思之四 家教溯源与家教干预

初三(上)

反思之五 体制的弊病人性的弱点

初三(下)

反思之六也谈状元效应

附录:新教育实验用书

试读章节

今天下午活动课,其他班级的同学都在教室里做作业,我宣布:作业完成了的同学可以去活动,凡没完成作业的同学一律留在教室里做作业,我去隔壁4班监考。

宋小迪的语文作业没有完成,所以他跑过来不停地央求我,让我同意他去活动。我没同意,看他烦得不行,我就坚定地对他说:“学习上的事情,你别跟老师讨价还价!”他看实在通不过了,立即变了脸色,仇人似的一甩头回了教室。他这态度真让我伤透了心,别的同学这样倒还罢了,他宋小迪真的是无论如何都不该如此的呀!他的修养、他的德行、他的良心到底扔到哪儿去了?

我在4班监考时,偶尔会走到门口观察3班的情况。我突然发现宋小迪向东边厕所方向跑去,我透过窗户看见他根本没上厕所,而是从后面的小学部向篮球场跑去了。

我心里的火苗一下子蹿了起来,我决定把他给追回来。我让4班课代表收好试卷,然后就沿着走廊向篮球场跑去。当我跑到食堂门口时,却发现他已经从篮球场的另一头向操场跑去了,因为篮球场上没有我班的同学。我又跟着他向操场跑去,几次大声叫他,他都没有听见,我真是火透了。

我气喘吁吁地跑到操场上,看见他在足球场上和祁家仁在一起。我又大声叫他,祁家仁发现了我,向宋小迪示意我在叫他。宋小迪的脸色看起来好像要杀人似的,嘴里叽里咕噜不知在骂些什么脏话。在大庭广众之下,我的肺都快被他气炸了,我的声音在颤抖:“请你把手放在心口上,好好想一想……”他没好气地对我说:“我没找到练习册!,,如果是我的儿子,我会毫不犹豫地狠狠揍他一顿,而此刻,我深深地感到做老师的无奈。我对他说:“即使找不到,你也应该到4班跟我说明原因,我让课代表去办公室找给你……你真是顽石不可雕也!”

走进教室,他大声嚷道:“你自己的心情不好,就拿别人出气!”我也大声呵斥他:“如果你不惹我生气,我心情能不好吗?你要不想读书可以自觉离开,我们鼓掌欢送!”他不吭声了。

我让课代表去我办公室找来他的练习册,我的心里却在隐隐作痛,我感到自己的心口好像被堵住般的难受。为什么?为什么他会这样不可理喻?

我给他的妈妈打了电话,希望和她交换一下意见,我实在不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出了差错!我想起一位领导对我说过的一句话:“有的学生是不能跟他讲道理的!”难道宋小迪真的是这样一个冥顽不灵的学生吗?

晚饭时间到了,教室里只剩下张林和宋小迪,我让他们俩去吃饭。张林先走了,宋小迪还在做作业。此时宋小迪的妈妈和叔叔因到楼上办公室没找到我,就找到了教室来了。

教室里只有他们一家人和我,我简单地向他父母说了今天发生的情况。他妈妈刚批评他两句,宋小迪就开始表现得极不耐烦,他大吼着冲他父母说:“你们来看什么?来看我笑话?来羞辱我啊?”接下来,没说几句话他就大哭大嚷地喊叫着:‘‘我是顽石不可雕,你们谁也别管我好了……你们都给我滚开”于是他又是一通叽里呱啦地哭诉和贬损,仿佛全世界都欠了他似的。

我回了办公室,他的妈妈和叔叔也没辙了,不一会儿,他们俩也到了我的办公室。说:“现在谁的话他也听不进去了!”可见,宋小迪的脾气是从小就这样纵容出来的。如今怪谁也没用,问题是今天的事态如何收拾?他根本就不懂他的无礼让父母有多难堪,也让老师进退两难,我真的不想再管他了。但良知告诉我,如果放弃了,他的将来不堪设想。

晚自习已经开始了,他的妈妈和叔叔谁也不愿去教室把他叫出来,他们说现在去叫他他也不会出来。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最后还是我决定去叫他,因为大家都没有吃饭,这样耗下去怎么行?看来善良确实是我最大的弱点。

我于是去教室,还好,他跟我到了办公室。开始,他的态度仍然恶劣,我们都耐心地和他谈话,慢慢地他的情绪开始稳定下来了。我让他妈妈和叔叔先去给他买点吃的过来,我们谁都没有吃饭,都感到饿得慌。他妈妈和叔叔出去后,我也和他心平气和地聊了一会儿,我耐心地指出他的错误和缺点,当然也不时地自我检讨自己的过激言辞,我们谈得很好。他妈妈送来汉堡包就回去吃饭了,我仍然陪宋小迪在办公室,等他吃完了我再回家吃饭。他一边吃着汉堡包一边真诚地对我说:“吴老师,今天的事我对不起你!”听到他这句话,我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

我一直等到下晚自习以后才回家,肚子早就饿得呱呱叫了!

11月3日

经过上次惊天动地的冲突,接下来一个月,宋小迪基本上是稳定的。尽管有时情绪有点小波动,但是没有造成什么大的恶劣影响。而且,他的努力方向也没有改变:刻苦学习。第一次双周考,他考了第八名,仍然想玩;第二次双周考他又考了第八名,于是他向我保证考不到470分,他就主动放弃活动课的时间来苦学。果然,一段时间里他的自觉性很高。有一次,全班同学出去活动,祁家仁要求留下来做作业,我发现宋小迪悄悄地去了数学老师办公室。第三次双周考,他考了第五名。昨天期中考试全部结束,今天成绩揭晓,宋小迪总分483分,名列班级第一。

我计划明天学生返校时找他谈心:如何保持这种最佳的学习状态?怎样调节自己偏执的情绪?

也许是我对宋小迪的这种态度和评价,惹得很多同事甚至某些部门的领导对我产生了误解或者反感,认为我是不务正业,往自己脸上贴金等等。再加上我是外地来的老师,于是我明显地感到自己被一股强大的地方势力包围着,吞噬着……我知道在目前的环境里,我是弱势群体,虽然面临重重危机,但我不会改变我的教育教学方式,因为我认为我没有错,我走的是一条还没有开辟的崎岖小路,尽管暂时我会受到一些不公正的待遇,但我不会轻易妥协。包括已经形成的定势效应;提到3班就定位差班,只要是评比性活动,我们班几乎都是最低分,于是学生的自卑感很强烈,不少同学有破罐子破摔的思想:我就捣蛋给你们看,反正你不会说我好。我真的感到沉重的内外压力:既要抵制外部的不良舆论,又要调控好学生的心理状态……但我仍然不愿以牺牲一个孩子的健康发展来换取一些廉价的认可,这样无异于“同流合污”。可笑的,更有甚者,认为我太软弱,班级管理不严,以致学生不怕我,采小迪让人看了不舒服等等。

P82-P83

序言

我喜欢读教育故事,因为故事生动有趣,不像读那些哲理性很强、言辞深奥的教育论文,需要费神费力,认真思考才能读懂文章的含义。

在网上能够读到很多教育随笔和故事,但是像吴樱花老师这样连续三年以日记形式诉说自己教育一个学生的故事——这样的书很少见。

拿到的这本《孩子,我看着你长大》略显陈旧,然而翻书阅读,书的金贵跃然眼前,不仅在于有真实的三年教育记录,而且书页上已经有密密麻麻的批注。手捧这样的一本书,我对它格外珍视,因为它不仅是一份难得的珍贵记录,而且思想已填满书的字里行间。

读《孩子,我看着你长大》,我兼读了两位批注老师的思考。心想,既然已经有了批注做阅读导引,我再写评点是否已经显得多余?转念又想,就权当我作为再版的读者,把一点想法奉献给同行们吧,也以此表达我对吴樱花老师,以及像她那样辛勤劳动在教育第一线的老师们的崇敬。

二、宋小迪生命中的重要他人

书中的两个主人公是班主任吴老师和学生宋小迪。宋小迪是一个特殊的学生,吴老师是一位很特别的好老师、好班主任。吴老师是宋小迪成长中非常重要的人。

在许多老师的眼里,宋小迪是一个“另类”学生。大概发生在课堂里、宿舍里的学生易犯的错误,宋小迪身上都会出现:如小小年纪追求女学生;与男同学打架斗殴;与宿管阿姨言辞冲撞甚至动手;在老师讲课时出言不逊;对学校管理制度处处不满甚至用行动“反抗”。这些事都考验着吴老师的忍耐力和教育能力。如果没有宋小迪,吴老师的班级管理也不会如此困难。

在吴老师眼里,宋小迪是一个需要用心教育的孩子。除了缺点,在宋小迪身上也有许多优点:爱劳动,任劳任怨;很善良,天赋很好;上课发言踊跃,经常说出一些很有见地的观点;兴趣广泛,特别爱好篮球。

从书中记载可见,宋小迪勇于改正错误,勇于承担班级的工作,而且很出色地完成了。一旦认准一条理,他会很投入地去做,即使受到种种指责,他也会继续走自己认准的那条路。一旦认识到错了,也会勇于承认错误,自我纠正。宋小迪是一个被世俗的眼光不容的孩子,但是宋小迪的确长大了。宋小迪的成长,是在虚心接受老师、家长、同学、朋友的批评中的成长,在纠正自己的鲁莽冲撞中的成长。而吴老师显然是担当起教育宋小迪责任的好班主任。

吴老师和有些班主任的教育方式方法不同,她把教育宋小迪的过程记录了下来,还尝试订成本子给宋小迪看。因为吴老师这个班主任与众不同,甚至格格不入,以致招来很多非议。我以为,这些矛盾折射出的是不同的教育观带来的冲突。  吴老师的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你这个让我喜欢让我忧的宋小迪!很真实的感慨!只有日记才有的真实表达。

“篮球风波”是宋小迪又一次“惹事”,吴老师采取了迂回战术,请来了职业球队的教练——同事郝老师的爱人。结果是教练员很好地化解了宋小迪的心结,而且鼓励他好好练球,将来打大学生职业联赛,引导他好好读书。“篮球风波”反映了在分数压力下,宋小迪刻意逃避分数竞争的压力,转向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事。这是一次重要的转折。从平息风波到中考冲刺,宋小迪是花了功夫在学习上的,否则难以有中考的好成绩。

……

我们可以在现实中找到许许多多的吴老师和宋小迪。

研究的第一要义是真实,保留真相。如果事实不存在,那么研究已经在第一个环节出了偏差,后面的研究就缺少了基础,这也是中国的教育研究备受批评的一个“软肋”。

六、依然不停下成长的脚步

我和吴樱花老师有过两次面对面的交流,吴老师留给我的印象是一个纯朴又聪慧的好教师。离开原来的学校,她调入了苏州工业园区的星港学校。在星港学校她把自己的挑战、学习、反思的种子,撒向了身边的同事,组织了一个学习共同体,名为“青葵园”。用吴樱花老师的话,团队的名称叫青葵园,“葵”的意象,重在向师、向日、向善;“青”的意象,重在青涩、青春、清纯,我们希望这个园子能见证孩子的成长,也见证家长的成长,更能见证老师的成长,我们都是青葵,都在渴望成长。

“青葵园”已经收获了丰硕的果实,目前已有一本教育专著《遭遇学困生——学困生的教育与转化技巧》出版,和一批教师的成长。

我曾先后两次到过星港学校,一次是带着我的团队与吴樱花老师的团队交流,一次是带一所农村学校的语文教研组慕名走访学习。那次走访学习感悟很多。我们先听了董老师的一节课,而后听了吴老师和“青葵园”团队的经验介绍。

我原以为,吴樱花老师会自己介绍她们团队的经验,没有想到她把团队的所有老师叫来了,而且每一个人有五分钟的介绍任务。吴老师对介绍的内容有要求,五分钟的经验不重复,每个人有主题、有观点、有措施和方法,我暗暗佩服吴老师的安排。在很短的时间内,给我们这批来访者那么大容量的经验介绍,绝对属于“高人”所为!

董老师简单地说课后,是高老师介绍,她谈当语文教师和做班主任的经验,她认为语文教师做班主任有独特的优势。她讲的让学生学做“见习班主任”的经验,让学生以“情况说明书”代替“检讨书”的故事,给我们以莫大的启发。  郭老师讲的是自己成长的故事,我记得最牢的是,她说以前做了十几年教师,也得过奖状,也开过课获得过表扬,与来到星港学校加入吴樱花老师团队所取得的进步相比,以前其实是在懵懵懂懂的状态下。在星港学校过的是快节奏的生活,在“青葵园”团队里学习工作的三年时间进步最大!她现在对那种违背教育的做法,自觉加以抵制,因为在她看来,“把教材钻研透了,把教学钻研好了,成绩自然会上去”。一位好教师的个人化“教育哲学”。

孙老师是团队中唯一的男老师,吴樱花老师希望他介绍教育女儿的故事。孙老师很谦虚,说“我女儿的成绩并不十分好”,他是边观察边施教,观察成了他经验的主题词。还有一位后入“青葵园”的年轻女教师,现在是学校的科研主任,对“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的那种科研有自己独到的应对方法,已经找到了把研究活动与教研活动结合起来的路径。

我感慨万千!一个语文教学的备课组,能够有如此的教学业绩,有如此的团队建设,能使每一个教师在自己的团队中,都得以幸福地成长,实属不易。吴老师初始的职务是一个备课组长,中国教育组织中最基层的一个“小官”,把自己的备课组打磨成一个出色的团队,每个人有自己的追求和成绩,这是吴樱花老师的骄傲。

而这骄傲的背后,与教育宋小迪的记录,存在什么关系?与她参加新教育团队有什么关系?与教育写作存在什么关系?我没有当面问过吴老师。就我的教育经历和阅历来看,前面的坎坷和磨难,铸就了吴老师的教育能力、人格修养、教育哲学。

刚刚读到了吴老师为本书的再版所写的六篇反思文章,从中感到,如今的吴老师的反思已经不是就事论事的感性认识了,文章有主题、有观点、有材料,而且说理透彻,理性的思考提升了吴老师。

中国这么大,不乏沉醉于课堂、潜心于学生的优秀教师,缺的是总结和挖掘。真诚地为吴老师这个来自教育第一线的“草根”模范,鼓掌叫好!为这本带着泥土芳香的日记,赞美歌唱!

书评(媒体评论)

我感受到了吴樱花老师对待学生的那一份真挚的情感,感受到了她对教育的执着和热爱。是她的爱心、信心、耐心以及宽容化育了这个较为顽劣的孩子。吴老师的实践还告诉我们,每个教师都可以成为研究型的教师。

——朱永新

作者用自己的爱心做赌注、用超乎想象的宽容去期待一名学生的蜕变,同时也执着地与世俗的教育进行了三年的博弈。

——杨明全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孩子我看着你长大(批注反思版)/通识书系/新教育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樱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北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6401710
开本 16开
页数 23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0
出版时间 2014-06-01
首版时间 2014-06-01
印刷时间 2014-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78
CIP核字 2014127039
中图分类号 I267.5
丛书名 通识书系
印张 15.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35
16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8:2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