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母亲(青少版)/世界文学名著宝库
内容
编辑推荐

高尔基编著的《母亲》是一部反映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全景式的作品。作品展现了俄国工人运动的整个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工人小组的成长,人民群众的觉醒。

革命斗争从自发到自觉,从经济斗争转到政治斗争,从城市到农村的发展,工农联盟的意义,革命知识分子的作用等,无一不在小说中得到鲜明的体现。

本书同过去反映工人生活作品的根本区别,在于它第一次深刻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所领导的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反映了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的历史阶段。

内容推荐

《母亲》是高尔基的代表作,它描叙了俄国十月革命前工人运动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觉醒过程,曾得到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的高度评价。

《母亲》的主人公之一巴威尔是一个由普通工人成长起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作者在他身上倾注了自己的革命理想和热情,并通过他反映了俄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小说的另一个主人公是母亲,通过她的一步步觉醒,直至在儿子的感召下投入革命,从一个封建时代逆来顺受的被压迫者变成一个热情坚定的革命战士。同时,作者也揭示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生活背景。

目录

正文

试读章节

在郊外的工人区,工人们住在简陋矮小的灰色房子里,他们每天都要沿着泥泞的小路到那一座座高大的鸟笼般的工厂中,在机器笨重的轰隆声和蒸气的怒吼中度过劳动繁重的一整天。

太阳落山后,工人们好像无用的废矿渣一样被工厂抛出来,为了刺激胃口,他们便拼命地喝烈酒伏特加。晚饭后,他们懒洋洋地到街上闲逛,回到家里就跟老婆吵闹,常常是拳打脚踢。在这枯燥的千篇一律的日子里,年轻人则下酒馆,或者轮流在各家举行晚会,他们拉起手风琴,唱着淫荡放肆的小曲儿,跳舞、喝酒,喝醉了之后就会打架,往往打得头破血流。他们代代都是这样生活,年轻的时候酗酒和打架,并受父母的殴打。他们的全部生活被那年深日久、牢不可破的习惯所束缚,没有人想改变眼前这种生活。

钳工米哈依尔·符拉素夫,也是这样生活着。他在工厂里技术数一数二,但是由于他性格暴躁,对上司态度粗暴,所以得到的工钱很少。每逢休息的日子,他总要打人。大伙儿都不喜欢他,也怕他。他那张长满黑胡须的嘴脸和毛乎乎的双手,使大伙儿感到可怕。尤其是他的眼睛,使人望而生畏~细小而尖锐的眼睛,好像钢锥一般刺人,凡是碰到他目光的人,都会感到他那无所畏惧、毫不留情的野兽般的劲头儿。

“给我滚开,孬种!”他低声怒骂。从他满脸的胡须里面,露出又大又黄的牙齿。

他的话不多,“孬种”是他常用的字眼。他用这两字呼喊厂主、警察,也用来叫唤老婆。

当他的儿子巴威尔十四岁时,符拉索夫有一回想抓住儿子的头发揍他,但是他的儿子却拿起一把很重的铁锤,斩钉截铁地说:

“受够了!我再也不受了……”一边说一边举起了铁锤。

“好吧!……”做父亲的重重地吐了口气,放开儿子,补充说,“唉,你这个孬种!……”

这事发生之后,直到他死,几乎两年光景,他再也没有去管教儿子,也没向他开口。

他养着一条和他自己一样高大而多毛的狗。每天进厂的时候,那条狗总要送他到工厂门口,到傍晚时,再到工厂门口去等他回来。休息日符拉素夫到酒馆里去的时候,那条狗拖着毛茸茸的大尾巴跟在他身后。他喝醉了之后就回家,吃晚饭时,就用自己的饭碗喂狗,但从来不抚弄它。晚饭后,一旦老婆不及时过来收拾,他就会把碗碟摔在地上,把酒瓶摆在自己面前,背靠着墙,张大嘴巴,闭上眼睛,用凄惨难听的声音自顾自哼唱,一直唱到酒瓶喝空为止。然后他横转身子瘫倒在长凳子上,或者把头埋在桌子上,昏睡直至第二天工厂汽笛拉响的时候。

他是得疝气病死的,死的时候非常痛苦。只有他的老婆、儿子、狗,以及几个工人区的乞丐,参加了他的葬礼。几乎没有人为他的死感到悲伤,相反,人们都为他的老婆感到庆幸。只有那条狗坐在新坟上面,默不作声地嗅了许久。又过了几天,那条狗不知被谁打死了。

父亲死后不久的一个周末,巴威尔·符拉索夫第一次学着大人的样酗酒了。伏特加使他全身疲软无力,母亲的爱抚使他感到羞愧。母亲眼睛里充满着悲哀,使他想哭。

母亲抚摸着他那被汗水湿透的蓬乱的头发,轻轻地说:

“这种事不是你应该做的……”

他呕吐起来。母亲把他扶到床上躺下,把一条湿毛巾敷在他苍白的额头上。他觉得眼皮很重,嘴里有一股苦味。他从睫毛之间望着母亲的面容,胡乱地想着:

“看来,对我还太早了点。别人喝了都没啥,我却觉得恶心……”

仿佛从很远很远的地方,传来了母亲温柔的声音:  “你要是喝起酒来,那还能养活妈妈吗?”

他紧闭着眼睛说:“大家都喝酒……”

母亲一声长叹。他说得不错,除了去酒店之外,人们再没有别的玩的地方了。

年轻人所需要的一切,巴威尔都有了:手风琴、有胸甲思维衬衫、漂亮的领带、套鞋、手杖,一切他都买了。他变得和同龄人一样了,也出席晚会,也学会了加特里尔舞和波里卡舞。

P1-3

序言

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是苏联著名作家,世界无产阶级文学的第一个伟大代表。《母亲》是高尔基的代表作,它描叙了俄国十月革命前工人运动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觉醒过程,曾得到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的高度评价。

《母亲》的主人公之一巴威尔是一个由普通工人成长起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作者在他身上倾注了自己的革命理想和热情,并通过他反映了俄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小说的另一个主人公是母亲,通过她的一步步觉醒,直至在儿子的感召下投入革命,从一个封建时代逆来顺受的被压迫者变成一个热情坚定的革命战士。同时,作者也揭示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生活背景。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母亲(青少版)/世界文学名著宝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苏联)高尔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56002757
开本 32开
页数 23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4-05-01
首版时间 2014-05-01
印刷时间 2014-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296
CIP核字 2014009018
中图分类号 I512.45
丛书名
印张 7.37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08
146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4: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