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画话(精)
内容
编辑推荐

周矩敏编写的这本《画话》收录的是有关绘画艺术的随笔作品23篇,包括:《茶之无言任人说》、《片山半云房记》、《人欲淡画亦静》、《吴地多烟雨水墨皆文章》、《吴门又度春风雨》等。

本书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

内容推荐

周矩敏,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江苏省人大代表、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画人物画艺委会副主任、苏州国画院院长、苏州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画话》这本书收录的就是他写的有关画的随笔作品。

《画话》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

目录

画院应该关注人才队伍结构的组合/1

市场在“吆喝”中迷失方向/7

茶之无言任人说/16

老窗/21

回望彼岸/26

《散淡人生》画集文句诠释选/47

艺术的朝圣/107

丹青落纸笔墨从心——“黔境幽韵”苏州画家贵州采风展作品选/114

第九届“姑苏之秋”版画邀请展怍品集序/117

听枫山馆记——苏州国画院历任院长作品展序/121

《奉安大典》创作记事/129

俯拾记忆/145

片山半云房记/154

情画何时了——相识未必相知的刘振夏/167

人欲淡画亦静/174

风光依旧——谈谈苏州版画/179

文心造像/187

我为《丑陋的中国人》作插画/191

吴地多烟雨水墨皆文章/198

吴门又度春风雨/202

昨夜海风/212

随想/221

微博视角/230

附录

笔墨写意中的汀南人文精神/280

吴门画派的笔墨同样能表现重大题材/293

周矩敏艺术年表/310

试读章节

人欲淡画亦静

以“散淡人生”为主题的系列画创作,缘于台湾有关美术馆相邀,办主题性画展而作。尽管主题先行,但我觉得,设个规矩倒也无妨,免得漫游无际,无所适从。

中国文人向来以“心淡”、“形散”为清高。这种“运筹于庙堂,散淡于江湖”的行性,多少反映出文人阶层心象与形态之间的矛盾。所谓“心性淡”,则“行性散”,大多是不能“达则治天下”而只能“退则善其身”的无奈之举。白屋书生与锦衣仕宦,科举场中一字之差,导致日后“百步之遥”的差距。因此,散、淡、孤、傲也就成了轻官重文的士贤们共同的品格追求和心性趋同。

我作“散淡人生”的画,不是为高士名贤类、有典可查的文人作再传或新传。历史相载相传,有一个对号入座的既定模式。再作创造,唯恐有东施效颦式的欺世诳名之嫌,也不一定得到同行们的认同。自认为心气不高,底气不足,勉而为之,必定无为。

撇开传统士贤们所强调“人格文品为先”的文化境界与生命状态之说,人世释义,一般不见名传的布衣文人,在各自的生活状态中,也未必不在求自在的行为和松散的心境。这种对生活、处世淡出淡人的“散淡”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以衣食丰足为满足后的“懒散”有本质上的区别。虽然从形态上看,都近乎原始态的懒散,但是劳作后的休息,纯粹是一种体能积累的调整。而文人所表现出的散淡,却是通过一种闲适、舒缓的生活节奏,来细嚼生活品质,省悟人生的文化之相。

布衣文人,这种“散淡人生”的生命状态,具有更广泛的、知识平民式的生存典型性。这种看似“无为”而实质“有畏”的处世心态,在不自觉中形成了一种行性于“散”,而心性于“淡”的生存表象。

把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知识型百姓,作为人画对象,是在不自觉、不明缘何中形成的。最初受丰子恺缘缘堂插画影响,觉得画风淳朴、绝无脂粉俗相,实实在在,而倍加欢喜。因是插罔、画意过于具体、琐碎。受文字内容所限,不能独立达意,而略欠酣畅。于是我作为遣兴、自娱,以独幅画形式试画了几张。示人,竞赢得不少赞许。许多见解,新鲜而中肯。受益匪浅,信心倍增,借东风又用功了一番。

在中国人物画题材中,包含了各类现实人物、历史典故、神灵鬼怪、异邦风情、宗教故事等。归纳可分为两大类:传统人物、现代人物。前者,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笔墨易于表达的样式;后者,有现实意义,代表时代文化的倾向。只要受过正规造型训练的人,或多或少都有参与此类创作的经历。它是当今展览的主体题材,当然流行。

表现民国时期的人物画作品不多,可能有诸多原凶:一、历史较短,从辛亥革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只有短短38年。当时“国疲民弱”,民族文化被“自作孽”折腾得毫无自信。二、由于服饰的改革,长衫、旗袍不宜笔墨发挥表达,也阻碍了表现的兴趣。三、由于外来文化的侵蚀,“唯洋是务”,民族文化形式显现不出主体个性。反之“洋泾浜”的文化表现样式,成了一个“文化杂烩”的大拼盘,使国画家们无所适从。四、民国文化自身的赢弱,缺乏具有现实意义号召力。当时画坛以商业美术、漫画插图、传统文人画成三足鼎立之势。“正统”美术不屑于表现这种不伦不类、不耐人寻味的时代文化,也是意料中事。

我浸淫此道,也是经历了不知所以然后的了然。选择哪条道路都是一样,“大道归一”。关键是根据自己的禀赋气质,通过自己的视角去完整表达出个人体悟时代文化的心性和画面中散发出的文化气息。选择民国时期的布衣文人,少了些达官显贵的跋扈和骄横,也没有草寇之落魄和形秽。他们大多类似“温饱有余,富嫌不足”的中产阶级,虽不求仕途的畅达,却不失士人的量度。生活闲适,心情恬静,有一种从容的温厚与机敏的豁达。虽早谓“故人”,但泰然处世,淡然生活仍是文人息脉相传的一种精神追求,不乏现实意义。

我在处理画面时,尽量营造出一种轻松、散淡、带有幽默趣味的理想化境界。在内容上也不像《点石斋画报》那样拘泥于某事某人。

有些人品入相、人品不入相、人相不入品的行为,通过个性化的形象和素雅的设色,题上一些具有人生哲理的款识,顿时增添了诸如含蓄、深邃、耐人寻味之类散发着文化气息的光环。作了近百幅画,最初一点悟性被长时间磨蹭变得麻木、迟钝了,真有点“江郎才尽”的感觉。有时仅以数幅示人,以“量”少欲给人一点新鲜感,用“一俊遮百丑”来掩饰自己才尽的苍白。

好在路有九十九,还可以选择。

P174-178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画话(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周矩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7408094
开本 32开
页数 313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10
出版时间 2012-10-01
首版时间 2012-10-01
印刷时间 2012-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8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191
135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1:4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