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廉(彩版)/国学百家讲坛
内容
编辑推荐

系列丛书《国学百家讲坛·儒学分卷》对中华儒家文化的思想精髓进行了系统梳理和筛选,汲取儒学的完整性、科学性和精华性,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以直观和形象的阅读形式,便于广大读者阅读,也为展示中华博大精深的儒学打开一扇窗口。由宋一夫主编的这本《国学百家讲坛(彩版):廉》就是该系列丛书之一。该书集萃历史文化典籍,透过影响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思想家的视角,以古鉴今,深入浅出,全方位为您讲解儒学中的核心命题“廉”。

内容推荐

儒学,在数千年历史长河中,建构和影响中国人精神人格的文化要素;而在当今,它们仍然是每位中国人必须承传发扬的文化要素。《国学百家讲坛》集萃历史文化典籍,透过影响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思想家的视角,以古鉴今,深入浅出,全方位为您讲解儒学十二大核心命题“仁、义、礼、智、信、诚、孝、恕、忠、廉、中庸、知行”。本册《国学百家讲坛(彩版):廉》的核心命题是廉。

廉,正直,不贪暴,廉洁。廉是历代思想家政治思想的主张,如墨子主张:“贫则见廉,富则见义。”庄子主张:“人犯其难,我享其利,非廉也。”管仲主张:“智以招请,廉以摽人。”儒学的廉耻思想,虽然有其历史的局限性,但是在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史上发挥了很大的进步作用。古代名人志士以廉耻为节操,在历史舞台上留下光彩夺目的一幕,被后人歌颂为清官廉吏。同时,廉耻思想也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以及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学百家讲坛(彩版):廉》由宋一夫主编。

目录

国学漫谈

孔子·说廉(一)

孔子·说廉(二)

孟子·说廉(一)

孟子·说廉(二)

荀子·说廉

桓宽·说廉

刘向·说廉

荀悦·说廉

崔寔·说廉

傅玄·说廉

仲长统·说廉

朱熹·说廉

王廷相·说廉

王夫之·说廉

龚自珍·说廉

试读章节

张释之拒行帝旨

在汉代,出了一个拒行帝旨、秉公执法的官吏,名叫张释之。

张释之任公车令时,有一次,太子刘启和梁王刘武兄弟二人,乘车进宫。按当时的规定,凡进宫者,无论文臣武将、王公贵族,在司马门前都要停车下马,违反规定,必须治罪。可是,刘启和刘武依仗自己是皇室子弟,根本不把律法放在眼里。他们来到司马门前,不但不下车,反而策马扬鞭,长驱直入。碰巧,张释之也在这时进宫,远远看见一辆车子闯门而入,便问守备的军士:“刚才是什么人,如此目无法纪,直闯司马门?”卫士惊慌地回答说:“是太子和梁王,我们也没法管呀!”张释之一听,非常气愤,二话没说就追了上去,冲到太子车的前面,张开双臂拦住了正在行走的车。太子和梁王见有人胆大包天,竟敢拦自己的车,便傲慢地训斥张释之。张释之毫不示弱,义正词严地质问他们:“律法规定,出入司马门者,必须下车,你们为什么不下车呢?难道法令对你们是无用吗?”一席话,问得太子和梁王张口结舌,无言以对。张释之随即奏请求汉文帝惩罚太子和梁王的违法行为。汉文帝的母亲薄太后听到后,怪罪汉文帝,文帝脱帽谢罪说:“这件事是我教子不严所致。”薄太后不得不派使臣带着诏令赦免太子和梁王,他们方才进了宫。从此,文帝很看重张释之,把他提升为廷尉。没想到,张释之上任廷尉后,做了一件令汉文帝意想不到的事情。

有一次汉文帝外出巡视。他率领着文武百官,浩浩荡荡地离开了未央宫,出了京城,缓缓向北而行。由于人多车多,队伍拉得很长,汉文帝在前呼后拥之中,威风凛凛地高坐在乘舆上,随意眺望,悠然自得。按照汉朝的法令,皇帝出行,老百姓是要回避的,要是撞上了皇帝的车队,必受到重罚。这时,正当文帝的御车上了中渭桥,突然有个人从桥下跑出来,正巧冲撞了文帝乘舆。幸好拉乘舆的马性情温和,受惊后没有狂奔,不然定会将汉文帝从车上摔下来。但汉文帝仍被吓得大叫一声,出了一身冷汗。幸亏旁边的护卫人多,死死地拉住了惊马,避免了一场事故。那个冲撞乘舆的人,知道自己惹了大祸,吓得不知如何是好。凶悍的侍卫一拥而上,把他按倒在地,绑了起来。文帝虚惊一场,龙颜大怒,命令廷尉张释之对此人严加惩处。

张释之一审问,才知道原来这是个初来长安的乡下人,他刚走到中渭桥上,就听到了开路清道的声音。听说是皇上出行经过,所有的人都得回避,他惊慌得不知如何是好,忙乱中跑到桥下躲了起来。过了一会儿,大队人马上桥来了,他在桥下屏息呆了好一阵,以为皇上的出行队伍过得差不多了,就从桥下跑了出来。他哪里想到,这个庞大的出行队伍才走了一半。正赶上文帝的乘舆上桥,乡下人正好跑到了队伍中间,与皇上的乘舆撞了个正着。张释之想,乡下人完全是出于无意,只判他交了一些罚金便放了他。

汉文帝原以为张释之会把那人斩首示众,得知那人只交了些罚金,已被放走,顿时大怒。他责问道:“那人惊了我的马,险些害我摔下去,你竟然只判他交罚金!”张释之回答说:“法律,是天子与天下人共同遵守的。今日依法应当这样处罚,如果加重惩处,那么这一法律就不能取信于民。当时,皇上即可派人诛杀那人。今日已下令让廷尉处置,而掌管刑狱的廷尉,应当为天下公平执法,一旦偏失,天下执法者都会任意施法,处罚轻重不当,那样百姓岂能安定?请陛下明察。”汉文帝听张释之这一番有理有据的陈词,转怒为喜,点头称赞说:“廷尉,你做得对!”

国家的法律对任何人都是一样的,不能因为地位高低而有所改变。只有秉公执法,才能赢得天下人的信任。

董宣硬颈震京城

东汉初年,在京城洛阳,有位被人称为“强项令”的最高行政长官。他就是廉正刚直、宁折不弯的“硬脖子”董宣。

东汉建都洛阳后,许多皇亲国戚、功臣显贵,居功自傲,耀武扬威。其中光武帝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更是目空一切,连续几任洛阳令都拿她没办法。光武帝本人对洛阳的治理也颇感头痛,最后任命年近古稀、须发花白的董宣担当洛阳令,这年他已六十九岁。

起初,京城的权贵们谁也没把这个“糟老头”放在眼里。一天,公主的恶仆在街上闲逛,因为一点小事与他人发生口角,结果不由分说就把那人给杀了。董宣知道了这件事,就立刻下令逮捕那个恶仆。那恶仆知道惹了祸,就躲进湖阳公主的府中不出来,董宣派人昼夜监视,并下令,只要恶仆一出来,立即逮捕。不久,监视的人回来报告说:“犯人跟公主的马车一同出来了,只是公主在场,没办法下手。”董宣一听,立即带人拦住了公主的马车。湖阳公主坐在车上,看着这个拦车的白胡子老头,傲慢地问道:“你是什么人?竟敢拦我的车!”董宣上前施礼,恭敬地说:“我是洛阳令董宣,有人报告杀人犯正藏在您的车队中,请公主把他交给我。”犯人在车队中感到不妙,赶紧钻进公主车里,躲在公主身后。公主一听,小小的洛阳令竟毫不客气地向她要人,不屑一顾地说:“你长了几个脑袋,敢拦我的车抓人,好大胆子!”看到湖阳公主这样蛮横,董宣猛地从腰中拔出刀,严厉地责问说:“公主身为皇亲,为什么不守国法,竟然庇护杀人凶手呢?”湖阳公主被董宣的凛然正气给镇住了,一时目瞪口呆,不知所措。董宣毫不犹豫一声令下,洛阳府衙的军士一拥而上,把杀人犯从公主车中拽了出来,当场斩首。

这下子可惹怒了湖阳公主,因为她不仅失了个奴仆,而且当众丢了面子。她狠狠瞪了董宣一眼,调转车头直奔皇宫。见到皇上,湖阳公主又哭又闹,非要让皇上立刻杀了董宣为自己出口恶气。光武帝听了湖阳公主的哭诉,怒火中烧。他马上召董宣入宫,命卫士当着湖阳公主的面用棍棒打死董宣。董宣面无惧色地大声说:“皇上不必如此,待我把话讲明,死也无妨。”光武帝一脸不高兴地说:“你有什么话可讲?”董宣严肃地说:“皇上乃大汉朝的中兴之主,向来注重德行。您自己说过要兴文教、依法治国,现在公主在京城纵奴杀人,皇上不但不加惩处,反而责打执法的臣下,国法还有没有用?靠什么治理天下?臣下无须棍棒打杀,情愿自杀!”说完,他挺着脖子就朝殿上的大柱子撞去。两边的卫士一下子没拉住,董宣早已是头破血流。光武帝早已被董宣的话所打动,赶紧叫人将董宣死死抱住,并说:“董宣,你只要给公主磕个头,赔个不是就行了。”可董宣偏不听从,他说自己没错,宁死也不磕这个头。光武帝想给姐姐一个台阶下,就让站在身后的内侍去按董宣的头,董宣就用两只手撑地,硬挺着脖子不让头低下去。湖阳公主见此情景,便说:“想文叔还是平民百姓时,藏匿亡命之徒,官吏也不敢登门。如今成了一朝天子,怎么连一指令都执行不了呢?”光武帝听了,情不自禁地笑着说:“天子与平民不同呀!”随即他挥了挥手,将董宣放了,还赐钱三十万。董宣将钱都分给了下属官吏。

从此“强项令”、“硬脖子”的美名传遍了全城,权贵们顿时规矩多了。当时洛阳流传着一句民谣:“桴鼓不鸣董少平。”意思是说:董宣当洛阳令,没人敢胡作非为,所以也就没人去府衙击鼓鸣冤了。

不畏权贵,舍命护法,“硬脖子”董宣留给后人多少启示啊!

P64-71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廉(彩版)/国学百家讲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宋一夫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现代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610905
开本 16开
页数 18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12-11-01
首版时间 2012-11-01
印刷时间 2012-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31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634.303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5
166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4:3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