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韩愈故事/唐宋八大家故事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韩愈故事/唐宋八大家故事丛书》编著者毕宝魁。

中国古代的主流文化是诗文,即诗歌和散文。散文发展中,对后世影响巨大,直到如今依然被人们喜爱并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唐宋八大家”。但是,唐宋八大家离我们已千年,千年的历史进程将他们与我们的生活状态拉开很大的距离,我们对他们已很生疏,要真正理解他们的思想、性格以及反映在作品中的喜怒哀乐,就必须走近他们。

内容推荐

《韩愈故事/唐宋八大家故事丛书》编著者毕宝魁。

《韩愈故事/唐宋八大家故事丛书》内容提要:唐宋八大家故事丛书为唐宋八大家中的每个人创作编撰一个故事集,从其人生中截取最能表现其性情、最有故事情节的事件,通过简明精炼的文笔描述出来。我们要求作者把严谨的学术研究和生动的文学创作结合起来,在对传主生平事迹进行坚实考证的基础上再进行合理的想象和虚构,写成既有学术性又有可读性的文学故事。为人们了解八大家之人品、之才气、之作品搭建一个桥梁,为阅读和学习写作创造一点氛围。

目录

独闯京师:唐代的“长安漂”

四友联翩去行卷 同登金榜结同年

雕鹗失势病鹪鹩假翼翔

仁人爱人仁猫爱猫

你如不发达就必定饿死

有权就用:保举张籍为解元

为嫂子服丧一年

健儿争夸杀留后连屋累栋烧成灰

分曹决胜约前定 百马攒蹄近相映

将军仰笑军吏贺 五色离披马前堕

面对两尊英雄雕像的礼拜

祭文绝唱:《祭十二郎文》

高城已不见况复城中人

华山一景:韩愈投书处

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阳山做小官

退之不幸阳山幸百纪于今有盛名

偶然题作木居士 便有无穷求福人

内热外冷的怪人刘叉

李正真:韩愈生母还是乳母

仗义助卢仝防贼

发人深省:唐代第一哭

妙招炒作牛僧孺

方将敛之道且欲冠其颠

把和尚劝成俗人

一位道士的闹剧

力挺天才诗人李贺

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

千载断碑人脍炙 不知世有段文昌

趣味盎然的《华山女》

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州路八千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亭前树子关何事也得天公赐姓韩

近来韩阁老疏我我心知

勇夺三军之帅

后 记

试读章节

就在哥哥即将起灵回河南韩家祖茔的晚上,灯光昏暗,嫂夫人坐在椅子上,把韩老成揽在怀里,把韩愈拉在身边,凄惨地说:“韩氏两代人,就只有你们两个人了!”韩愈从这时候起,忽然好像长大了,他忽然感觉到自己的责任之重。是的,嫂夫人说得对,老韩家,自己这一辈,两个哥哥都死了。二哥死得更早。而自己下一辈就剩韩老成一个人。自己是长辈,韩门最大的男人,韩门最长辈的男人,自己要承担起振兴门楣的重担来。

但韩愈当时刚刚十二岁,毕竟未谙人情世故,稚嫩的肩膀无法承担千斤重担,是嫂夫人为他承担着。几千里地,韩愈和嫂夫人护送着韩会的灵柩回到河阳韩氏祖茔安葬。

安稳日子没有两年,家乡河阳一代战火重起,兵荒马乱,嫂夫人带着一家人,主仆几十口,躲避战乱来到江南宣州,一路上,大事小情都是嫂夫人操劳。她是个坚强有本事的女人,一大家子没有散伙,日子照旧过,多亏了这个女人。

韩愈的启蒙老师也是嫂夫人,前文提到,郑夫人有很高的文化修养,韩愈十岁跟随哥哥到贬所韶关,没有受到正规的学校教育,基本是嫂夫人每天教他识文断字,教他《论语》和《孟子》,给他讲解《诗经》和《楚辞》,使他从小便养成好读书的习惯。

过度的操劳使嫂夫人衰老得很快,不到五十岁的女人,就已经满头白发,身体很虚弱了。韩愈离开宣州到长安独闯天下时,发誓要闯出个名堂来。

他设想自己能够金榜题名,能够加官晋爵,然后迎接嫂夫人和家眷到京师来,过举家团圆的美好生活。正是这种家族责任感和报恩的紧迫感,才促使韩愈对于入仕的急切超乎常人。他进士及第便参加三次博学宏词科考试,因为这种考试是迈进官场的敲门砖。如果及第,很快便会被委派官吏,可以拿到俸禄。这样便可以实现自己的初衷,接全家到京师来,让辛苦一生的嫂夫人安享晚年。

韩愈连续三年都名落孙山。于是便开始直接给宰相上书,连续写三封信,表达自己急于为朝廷效力的迫切心情。但三封信如泥牛人海一去无回,没有任何回音。韩愈郁闷忧伤,只好回河阳老家去。

途中经过偃师,韩愈心情郁闷,随便找一家旅店就休息了。自己要了几个小菜,喝点闷酒。晚上又喝点茶水,感到心里惴惴不安,心焦魔乱,实在无法入睡,随便到院落里溜达溜达。信步而行,拐过一个小月亮门,隐约听到有人在哭泣,见侧面牛车上停着一口棺材。韩愈心想:“什么人不幸,死在异地,灵柩还要在此住店。”心情更是烦躁。忽然感觉哭声非常耳熟,急忙走上前去。不看则已,一看大惊失色。原来哭的人正是侄儿韩老成。

韩愈忙问:“怎么回事?是谁亡故?”韩老成一看是自己叔叔韩愈,哭声立即更大了:“叔叔,我娘没了!是我娘死了!”

韩愈听罢,扑通跪在嫂夫人的灵柩前,哽咽,再哽咽,说不出话来,抽抽搭搭,泪如雨下。他没有哭出声来。因为现在韩门里他便是唯一的顶梁柱了。他急于入仕当官,就是要尽快报答嫂夫人的大恩大德,同时也报答乳母的大恩大德,让自己一家人都过上好日子。但是,嫂夫人再也不能享受小弟带给她的好生活了。韩愈痛心疾首,不断出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话。这种遗憾真是人们普遍遇到的,因此人们在有条件的时候要尽量尽快孝敬父母,善待一切亲人。

家人见主人在这里,一切都放心轻松了。韩愈理所当然负起责任来。他在嫂夫人的灵柩前上香,叩头。然后告诉韩老成他们都去休息,他一个人为嫂夫人守灵。韩老成不肯离去,这叔侄二人坐在郑夫人的棺椁前,一会儿往烧纸盆里放几张烧纸。火光闪烁一夜,叔侄二人坐了一夜。寂寞一会,谈唠一会儿,直到东方黎明。韩愈先在腹中打成腹稿,默默向灵柩里的嫂夫人传递自己的心声,他感觉,嫂夫人能够听到他的哭诉:

维年月日,愈谨于逆旅备时羞之奠,再拜顿首,敢昭祭于六嫂荥阳郑氏夫人之灵。呜呼!天祸我家,降集百殃。我生不辰,三岁而孤。蒙幼未知,鞠我者兄。在死而生,实维嫂恩。未龀一年,兄宦王官。提携负任,去洛居秦。念寒而衣,念饥而飧。疾疹水火,无灾及身。劬劳闵闵,保此愚庸。年方及纪,荐及凶屯。兄罹谗口,承命远迁。穷荒海隅,夭阏百年。万里故乡,幼孤在前。相顾不归,泣血号天。微嫂之力,化为夷蛮。……呜呼哀哉!昔在韶州之行,受命于元兄。日:“尔幼养于嫂,丧服必以期!”今其敢忘?天实临之。……呜呼哀哉,日月有时。归合茔封,终天永辞。绝而复苏,伏惟尚飨。

大意为:某年某月某日,韩愈谨在旅舍备下时令糕点与菜肴,两次叩头,祭奠六嫂荥阳郑氏的魂灵。呜呼哀哉!P33-P35

序言

一切功名利禄、荣华富贵都是暂时的,如过眼烟云,随着肉体的死亡而同时远去。只有道德文化是永恒的,精神产品永不磨灭,在历史上曾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精神产品更是如此。它们如同日月光耀长空,如同江河长流大地,将与人类的存在长相终始。

在精神产品中,最易流传,对后世影响最大者当数文学作品。曹丕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李白说:“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杜甫说:“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都是此意。春秋时期提出的“三不朽”观念中,道德文化便是其中的主体和核心。

中国古代的主流文化是诗文,即诗歌和散文。散文发展中,对后世影响巨大,直到如今依然被人们喜爱并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唐宋八大家”。但是,唐宋八大家离我们已千年,千年的历史进程将他们与我们的生活状态拉开很大的距离,我们对他们已很生疏,要真正理解他们的思想、性格以及反映在作品中的喜怒哀乐,就必须走近他们。

无论多么伟大的文学家,都是人不是神。他们与我们有许多相似的经历与情感,有许多相似的苦辣与酸甜,甚或遭遇过同样的坎坷与挫折,受到过同样的磨难与熬煎。古今的人性是相通的,故我们才有可能感知他们,走近他们。本着以今溯古,,以己度人的精神,我们可以拨去历史的灰尘,用平等的眼光来看待这些历史文化的伟人,进入到他们的生活中去,与他们同舅父说,仲永已没有什么诗才了,和普通农民没什么区别。而且养成了好吃懒做的习惯,其生呼吸共命运,使他们的精神复活,成为我们的知心朋友,成为我们现代精神家园中的楷模。  为此,我们设计了这套选题,为唐宋八大家中的每个人创作编撰一个故事集,从其人生中截取最能表现其性情、最有故事情节的事件,通过简明精炼的文笔描述出来。我们要求作者把严谨的学术研究和生动的文学创作结合起来,在对传主生平事迹进行坚实考证的基础上再进行合理的想象和虚构,写成既有学术性又有可读性的文学故事。为人们了解八大家之人品、之才气、之作品搭建一个桥梁,为阅读和学习写作创造一点氛围。

阅读欣赏是享受前人之成果,而更重要的是创作出文学的精品来供后人阅读和欣赏,这样才能在文化的长河中不断注入新的水流,因此更重要、更有实际意义的是创作。孔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我们需要的不是苗,也不是秀,而是实。

为使这套书能够达到我们设计的要求,我们请很有学术功底而又有文学创作能力的中青年学者来执笔撰稿。虽然每个人的学术修养和写作风格各不相同,但本套丛书的总体结构还是基本一致的。

但愿本丛书能够给读者诸君带来一定的启迪和补益。则善莫大焉!

后记

元旦开始动笔,历时一个月,完成本书初稿。因正值假期,心无旁骛,得以专心致志,故进度比较快,基本按照计划完成。之所以如此,还因为我曾经撰写过《韩孟诗派研究》一书,对于韩愈的全部诗文阅读过不止一次,对韩愈社会交往也很熟悉,其故事、其形象、其性格仿佛是活的一样,故写作起来有得心应手、驾轻就熟之感。这便使前言中所谈之“根基”可以得到基本保证的原因。

同时本人也曾经撰写过《隋唐生活掠影》以及《唐宫骄女——太平公主》二书,对唐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如打马球、玩樗蒲、赏牡丹花、科举考试之过程等都曾经写过,故知识比较扎实、准确。就知识掌握来说,阅读不如讲授,讲授不如写作。学问是在阅读、思考、观察、写作过程中不断提高的。这便使前言中所谈之“土壤”比较肥沃而不贫瘠。

为确保知识的准确,身旁始终放着钱仲联集释的《韩昌黎诗系年集释》,马其昶校注、马茂元整理的《韩昌黎文集校注》,张清华著的《韩学研究》三书,没有把握者随时翻检,保证故事中之时间、地点、人物的准确性。另外,还有钟林斌先生的《韩愈传》、陈新璋先生的《韩愈传》也同时放置桌旁,其他有关韩愈之书亦随时查阅,都有启迪之作用。

目前文化热开始升温,但鄙人认为,不要泛文化,不要低俗文化,学者与作家不应该低级媚俗,对于胡编乱造历史,对于恶搞历史以及文化名人的做法应当抵制,给社会提供健康、科学、有趣味的文化产品,这是文人的良心与天职。

只有健康、科学、有趣味的文化产品才可以获取永远的生命。

韩愈和柳宗元的关系也很重要,但本书字数已超规模,故拟在《柳宗元故事》中讲述韩愈与柳宗元、刘禹锡之关系。

但愿本书对于读者能够有所启迪与补益。

外面鞭炮声此起彼伏,感觉是为本书祝贺,故心情大悦,或许也是这套丛书的好兆头吧!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韩愈故事/唐宋八大家故事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毕宝魁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4526104
开本 16开
页数 17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4-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8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6-49
丛书名
印张 11.75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30
165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7:2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