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人间与实践/星云大师演讲集
内容
试读章节

四、感情观(情爱之道)

人的生命从哪里来?根据佛教的“十二因缘”说明,生命是从“爱”而来的。爱是生命的根源,所谓“爱不重不生娑婆”,父母相爱,我爱父母,我的情识之中含藏了许多爱和不爱的种子,所以投生到人间,并因为爱而累劫在生死里沉沦,因此《出曜经》说:“人为恩爱惑,不能舍情欲;如是忧爱多,潺潺盈于池。”

人因为有情爱牵绊,所以轮回生死;人因为有情感,因此称为“有情众生”。然而“法非善恶,善恶是法”,如果爱得不当,固然爱如绳索,会束缚我们,使我们身心不得自由;爱如枷锁,会锁住我们,使我们片刻不得安宁;爱如盲者,使我们身陷黑暗之中而浑然不知;爱如苦海,使我们在苦海中倾覆灭顶。但是,“爱的净化是慈悲,爱的提升是智慧”,如果能将爱升华为慈悲,则“慈息嗔恚,悲止害觉”(《菩萨地持经》)。又《增一阿含经》说:“诸佛世尊,成大慈悲,以大悲为力,弘益众生。”慈悲是诸佛菩萨度众不倦的原动力,人人若能以慈悲相待,则爱如冬阳,可以溶化冰雪寒霜,可以激发人性的真善美,爱实不失为一种鼓励向上的力量。

因此,佛教并不排斥感情,但却主张以慈悲来运作感情、以理智来净化感情、以礼法来规范感情、以般若来化导感情。佛教鼓励夫妻之间要相亲相爱,亲子之间要互敬互谅,朋友之间要相互惜缘,进而做到“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亦即将一己的私爱,升华为对一切众生的慈悲。例如佛陀静坐路中以阻止琉璃王攻打祖国,他以“亲族之荫胜余荫”感动琉璃王退兵(《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六》);佛陀对眼盲的弟子的爱护,诸如为患病比丘看病(《毗奈耶》)、为阿那律穿针(《增一阿含经》卷三十一),乃至佛陀的本生谭里“割肉喂鹰、舍身饲虎”等等。正如《大乘宝要义论》说:“多诸有情于身命等皆生爱着,以爱着故广造罪业堕恶趣中;若复有情起大悲已,于身命等不生爱着,以不着故生于善趣。复能于彼一切有情,运心广行布施等行,一切善法相应而作,修菩萨者以大悲心而成其身。”所以《涅槃经》说:“如来即是慈悲喜舍,慈悲喜舍即是解脱。”

慈悲就是情爱的升华,佛陀的弘法利生、示教利喜,就是爱;观世音菩萨的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就是爱。爱就是为了你好;爱你就要成全你,要尊重你,要给你自由,要给你方便。爱是美的,爱是善的,爱是真的,爱也是净的;佛教本质上即是慈悲与净爱。

《观无量寿经》说:“诸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摄诸众生。”《大智度论》也说:“如慈母养育婴儿,虽复屎尿污身,以深爱故而不生嗔,又愍其无知。菩萨于众生亦如是。”菩萨悯念众生,不分亲疏,因此我们应该学习诸佛菩萨,把爱从狭义中超脱出来,不只是爱自己、爱家人,更要爱社会大众、爱国家世界。我们要用慈悲去扩大所爱,用智慧去净化所爱,用尊重去对待所爱,用牺牲去成就所爱。人与人之间若能相亲相爱,则宇宙世间,何其宽广啊!过去一些曲解佛法义理的行者,总是灌输在家信众:“夫妻是冤家”、“不是冤家不聚头”等错误的观念。其实世间男女结婚,这是爱的升华、爱的圆满、爱的统一。但是爱不是单行道,爱要彼此体会对方的心,进而把对某个人的爱,扩及一切众生。过去儒家有所谓“怜蛾不点灯,为鼠常留饭”;佛教也说:“当以慈心育养幼弱,见禽兽虫蛾、下贱仰人活者,常当愍念,随其所食,令得稣息。莫得加刀杖,伤绝其命”(《佛说阿难四事经》)。

爱是双向的,真正的爱是要成全对方、祝福对方,爱不是占有,而是奉献。小爱是爱与自己有关的,大爱是爱与他人有关的;真爱是爱真理、爱公理、爱国家、爱世界、爱人间的和平。所谓“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其实这应该是有情有义、大情大爱,是大慈大悲的情操,所以一个人什么都可以失去,但是不能少了慈悲。

然而今日社会,许多人滥用了爱,丑化了爱,例如对美色的贪爱,辣手摧花;对金钱的贪爱,盗窃贪污;对不应该为自己所有的贪爱,非法侵占。不是好因好缘的爱是害人害己,爱也能造成罪恶。

诚然,爱是罪恶之源,爱也是生死之本。虽然有爱才有生死,然而水能覆舟也能载舟;爱虽然让人迷失,然而爱也能让人升华。佛世时,摩登伽女因为迷恋阿难尊者,经过佛陀善巧度化,终于觉悟“爱是苦的根源”(《楞严经》);莲花色女在感情的世界里受到创伤,故以玩弄爱情为报复,后经目犍连尊者开导,终于认识“不当的爱是罪恶的根源”,于是迷途知返。

爱维护了伦理,爱制定了秩序;父母、夫妻、子女、朋友之间,是靠爱来维系关系,是靠爱来制定层次。一个人如果连父母、夫妻、儿女都不要,如何爱所有众生?甚至有的人自杀轻生,自己毁身灭体;不爱己身,如何爱他人!因此《华严经》告诉我们,要“爱人如爱己,率己以随人”。

书评(媒体评论)

所谓佛教现代化,目的是将佛教慈悲、容忍的精神,提供给社会作参考,希望社会遵循着佛教的平等法、因缘法、因果法等原则原理,而臻至善至美的境地。——星云大师

目录

人间佛教的蓝图

人间佛教的思想

人间佛教的建设

佛教现代化

现代佛教的四化

现代佛教的建设

今日佛教的希望

佛教的未来观

佛教寺院经济来源

序言

我们生活在人间,人间有男女老少,人间有五欲六尘,人间有生老病死,人间有悲欢离合。在缺憾的世间,我们如何获得欢喜自在?如何发挥生命的价值?如何拥有安乐的生活?这是我们所要探讨的课题。

佛陀降诞人间,示教利喜,为人间开启了光明与希望;佛陀依五乘佛法,建立了“五戒十善”“中道缘起”“因缘果报”“四无量心”“六度四摄”等人间佛教的基本思想。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我们创办文化、教育、慈善等事业,提出“传统与现代融和”“僧众与信众共有”“修持与慧解并重”“佛教与艺文合一”等弘法方向。多年来,以“佛法为体、世学为用”作为宗旨,人间佛教渐渐蔚然有成,欣见大家高举人间佛教的旗帜,纷纷走出山林,投入社会公益活动,实践佛教慈悲利他的本怀。

2004年,我曾在香港和台北作例行的年度“佛学讲座”,三天的讲题分别为“佛教的生命学”“佛教的生死学”“佛教的生活学”。我言:生命为“体”,作为本体的生命,是不增不减、永恒存在、绝对、无限、正常的;生死为“相”,每个生命所显露的现象,是有生有灭、变化无常、相对、有限、非常的;生活是“用”,生命从生到死,其中的食衣住行、言行举止、身心活动等等,无一不是生命的作用。因此,体、相、用,三者密不可分。我们既来到世间生活,就有生命,有生命就有生死,三者是一体的,其关系极为密切。因此,整个人间佛教可以说就是“生命学”“生死学”“生活学”。

之后,我在世界各地演讲《人间佛教的戒、定、慧三学》。所谓戒定慧,有谓由戒生定,由定发慧,由慧趣入解脱,是学佛的次第;在人间生活,更需要断除烦恼才能获得究竟的妙智,才能自在悠游于人间!

1949年,我从中国大陆来到台湾之后,为了适应广大民众的需求,毅然采取面对面的讲说弘法。从宜兰乡村的弘法,到城市各处的聚会;从监狱的开示,到工厂的布教。1975年,在台北艺术馆举行佛学讲座,首开在“国家会堂”演讲佛学之风。接下来,我弘法的脚步,由北至南,由西至东,从学校到部队,从岛内到岛外。近二十年来,随着弘法的国际化,我更是终年在世界各地云水行脚,奔波结缘。

演讲的对象,有一般男女老少的信众,也有大专青年、企业界精英、教师、警察等特定对象。讲说的内容更是包罗万象,经典方面有《六祖坛经》《金刚经》《维摩诘经》《法华经》等,也讲说佛教的义理、特质与现代生活的种种关系,以及佛教对社会、政治、伦理、经济、心理、民俗、命运、神通、知见、因缘、轮回、死亡、涅槃等各种问题的看法。

三十年前,佛光山的弟子们将我历年来演讲的内容,陆续结集成书,并定名为《星云大师演讲集》丛书,二十多年来不知再版了多少次!许多读者将此套书视为认识佛教、研究佛学必读之书,也有不少出家、在家弟子,以此演讲集作为讲经说法的教材。

这套演讲集已缺书好一段时间,不时有人频频询问、催促再版。我重新翻阅,觉得此套演讲集讲说时隔近三十年,抚今追昔,虽然佛法真理不变,人心善美依然;环境变迁有之,人事递嬗有之。因此,决定将此书全新改版,去除与现今社会略微差异之处,重新校正、修订、增删,并依内容性质,分类为《佛光与教团》《佛教与生活》《佛法与义理》《人生与社会》《禅学与净土》《宗教与体验》《人间与实践》《佛教与青年》等册,总字数百余万字。为保存、珍重历史,同时又为方便后人参考、查询,我将演讲的时间、地点记于每篇文章之后。

我出家已超过一甲子,毕生竭力于人间佛教的弘扬与实践,主要是希望全世界各族群能相互尊重,人我能相互包容,社会彼此和谐进步。这套演讲集是为我初期弘法历程,以及一以贯之的人间佛教思想理念的鲜明见证。

出版在即,为文略说弘法因缘,并以心香一瓣祝祷人间佛教正法久住,所有众生皆能身心自在,共生吉祥。

星云于佛光山法堂

内容推荐

星云大师一生推动人间佛教,使中国传统的佛教在现代社会得以承继并发挥积极作用,《人间与实践》所提供了佛教现代化的理念对于中国大陆佛教界推动佛教的改革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编辑推荐

星云大师编著的这本《人间与实践》提出人间佛教的蓝图、思想和建设,并分别谈论了佛教现代化、现代佛教的四化与建设、今日佛教的希望、佛教的未来观、佛教寺院经济来源等问题。星云大师云水行脚五大洲,将佛教推广到世界各地,为推动中华文化在世界的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也越来越为两岸的人民所认同和尊重。他所弘扬和实践的人间佛教对启迪人生、和谐社会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人间与实践/星云大师演讲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星云大师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108052469
开本 32开
页数 20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5
出版时间 2015-04-01
首版时间 2015-04-01
印刷时间 2015-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图书小类
重量 0.264
CIP核字 2015017168
中图分类号 B94-49
丛书名
印张 6.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7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9:2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