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拥书独自眠
内容
编辑推荐

《拥书独自眠》记录了一位书痴多年来淘书、藏书、读书的经历,以及在些过程中与一些作者、学者因书结缘的美好经历。

作者吕浩藏书有自己的方向,因为专一,所以在某一领域有了自己的特长,所藏中亦有珍品,这些在书有图有真相。

读书已经成为作者的一种生活方式,已经与作者自身融为一体,成为他生命中的一部分。

内容推荐

阅读,尤其是阅读有思想深度和阅读趣味的书籍,能让人能感觉到发自心底的愉悦。对于作者而言,阅读、淘书、藏书、与作者交往,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消遣,不仅仅是一种兴趣,很大程度上融入了作者的生活,成为作者的一种生活方式。

吕浩所著的《拥书独自眠》分为三辑:辑一“淘书藏书”,记录作者多年的淘书之旅、藏书密记,以及各种珍贵的藏书;辑二“书人书缘”,记录作者与多年作家、名人以及藏书家的交往逸事;辑三“读书闲话”,记录作者阅读生涯中对其影响至深的书籍。

目录

淘书藏书

西安淘书之旅

京城淘书纪事

成都访书记

贵阳淘书记

一日淘书东西市

清明未雨踏书尘

书缘似梦已成空

八月书事日志

京华四记

一朝回首十年事,岁岁拥书独自眠

《中国著名藏书家传略》笔记三则

浩文堂藏书志

书装旧影十八则

难逃厄运和幸免于难的签名本

明代藏书家朱大韶本事

鲁迅和他的藏书及其他

从零开始谈毛边

书间密友:有趣的书签

书架的故事

书人书缘

“常荫楼”小记:闲谈高信师

新得《半分园吟草》:我认识的吕剑先生

要活到一百二十岁:吕剑先生拜访记

淘书是美丽的风景:读谢其章《搜书记》

蓉城初识冉云飞

《书里书外》小记

海上耆宿周退密四书

钟敬之签名本《延安十年戏剧图集》

闲话《泉清集》

雨天,在稼句先生书房喝茶

逢君一笑同《开卷》

从“万叶散文”之《霞》谈起

读书闲话

读《晨曦之前》

夜读毛边听书语:读《芳草地》

秦俑发髻之美

读清江标辑《清黄荛圃先生丕烈年谱》十记

读方鄂秦《花鸟小景》

读《王子云教授从事艺术教育七十年纪念册》

读《王金岭画集》

读《张义潜画集》

许定铭港版书话两种小记

试读章节

一朝回首十年事,岁岁拥书独自眠

十年,我从当初仅有的数十册书累计到今天的五千册,这数量虽然不能和真正的藏书家相提并论,但是作为一个爱读书、喜欢看书的人来说也算是颇为可观的一个数字;十年,从20岁到30岁,度过了人生最珍贵的青年时期;十年,从最初走出校门的失业青年到现在依然是无所事事的自由职业;十年,看惯了人生的艰难,看清了世界的纷乱,也看明白了读书、藏书的真谛……

今天中午,我终于收到了一位素昧平生却又极为有缘的作家赠书四册,这几本都是与书有关的专著。看到这位作者也是数十年如一日地读书、爱书、藏书、写书,忽然觉得自己这十年来所走的路程,正是在走着与前辈读书人相似而又完全不同的道路。于是在中午吃饭的时候,忽然想到一句诗,在路上把它凑成七绝如下:

十年三千六百天,岁岁拥书独自眠。

看惯红尘多少事,痴情不改是文缘。

因为每次买书几乎都有记录,所以在2004年11月底的时候,曾经对自己的历年购书做过统计,我的记录起于1999年,这一年其实买得很少,而在之前的购书信息则已无从可考了。六年的购书详情记录如下:

1999年购书记录(合计购书:158元)

2000年购书记录(合计购书:483。5元)

2001年购书记录(合计购书:790元)

2002年购书记录(合计购书:1127元)

2003年购书记录(合计购书:3129元)

2004年购书记录(合计购书:13238元)

从以上可知,自己买书的花费每年几乎是成倍翻番,可见自己后来对买书的痴迷与淘书的频繁。近几年,虽然没有认真统计过,但是每年买书超越前一年的情况是毋庸置疑的。

十年前,我开始爱上淘书的乐趣。其时,西安城郊四处都会看到一些零散的旧书摊。我常常会隔上十天半月的时间骑上自行车周游西安四个郊区,也学前辈一样,一次次做着“书肆巡阅使”的自由运动。我的路线大体上是从西郊出发,经由土门小树林——城南西工大——文艺路?——建设路?——太华路天桥——北关振华路——白家口——邓家村直至回家,这一路跑下来基本上就是从早上出门到晚上才能回家了,虽然累,却有乐趣在其中,往往是收获一大堆的书回家。差不多是每月一到两次,重复着淘书的乐趣。有了多年的淘书经历,我后来专门写了《西安旧书业变迁记》和《西安淘书之旅》两篇文章做介绍,也算是淘书、得书之外的一种收获吧。

朋友们都知道我是铁杆的黄迷,可是我却把自己那些年淘到的一种有黄裳先生少年时期作品的书转让了,现在想想真是遗憾不已。有一年,我在邓家村附近的旧书摊看到一套五册线装的《全国学校国文成绩新文库》,这是由蔡元培先生鉴定的一个系列,此为32开线装本初集乙编五册,不全。然书品极佳,内容皆为当时学生作文之精华部分。当时及后来曾多次阅读其中一些文章,深觉其时学生国文根基之扎实非我可及,又因内容多为时事评论性质而兴趣不大,后来转让出去以后就无缘再观了。偶然的机会,看到别人文章里说其中有黄裳先生的文章,也只有抱憾不及了。

1998年前后,曾认识一对卖旧书的老夫妻,最初是在他们的小书摊零散买几本小书。时间一长和他们熟悉了,也知道他们收购旧书的行规,就和他们谈好大量买他们书的条件,就是以每公斤四元的价格从他们家里选书,那些日子里买过不少文学名著。那个时候的我,完全不懂版本的价值,买书则以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图书为主,又有一个重点搜集1950年代的出版物的模糊概念,可以说买书全凭自己兴趣,有很多时候也是瞎买,现在房子里就有不少七八十年代的文学著作,从来不曾翻阅,也没有处理掉,然而每次看到这些书,总有一些得意的感觉,因为这些是我买书疯狂时期的一个纪念。

2000年前后,西安的旧书摊逐渐少了,但是淘书的兴趣依然不减。2003年以后,认识了书友茶叶,在最初开始联手合作淘书的时期,又是另外的一番疯狂。

茶叶初入淘书队伍,积极性很大,买书又颇具豪气,前后不足数月,一举成为西安书市人所周知的书市豪侠。那一段时期,我们每次一同出门,逐一扫荡西安各处的旧书摊和书店,所到之处,都被我们挟其精华而去。最值一提的是西安作家协会一批书流散后被我们买下的经历,可谓争分夺秒,又可见茶叶书缘之可喜。

P40-42

序言

陈子善

吕浩兄是“黄迷”,凡读点文学书的,都应该知道“黄迷”之所指。2006年6月,我在上海以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资料与研究中心名义举办“黄裳散文与中国文化”学术研讨会。会议筹备时,我问黄裳先生,他希望哪些爱读他作品的年轻朋友与会,黄先生所提名单中,就有吕浩兄的大名。于是我向吕浩兄发出了邀请,他也欣然与会,并提交了他所用心编订的《黄裳著作系年录》。会议组将“系年录”整理为《黄裳著译书目》,与其他论文装订在一起印了50册,发给与会代表,会后又有不少朋友索取,我自己竟未能留下一份。而今这份“书目”已成了黄裳研究中一份难得的资料了。

我认识吕浩兄应该就在这次研讨会上,但近两年来我的记忆力下降颇快,是否确实如此,一时竟难以断定。只记得在北京,在他“北漂”期间,我们也见过面。他,还有其他几位爱书读书并勤于思考的年轻朋友对我编选的一些书很感兴趣,于是我们在“万圣书园”相聚,啜茗、逗猫和聊书。几次晤谈,他给我的感觉是为人谦和,说话不紧不慢,不温不火,慎于言而敏于行,喜怒也不形于色,在年轻人中沉稳而低调。

更使我印象深刻的是,吕浩兄是爱书人,对书倾注着真挚的热情。这种热情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他书读得不少,不但痴迷于黄裳先生的著述,对文史哲,无论古今中外,均或多或少有所涉猎,有些领域,如古琴文献,如西北地方文献,他已不但有所涉猎,而且有一定的钻研,有自己的见解,而我对这些都是一窍不通的。另一方面是他对收藏书刊的投入。他节衣缩食,日积月累,已拥有了自己的藏书,虽然不可能有特别名贵的珍本秘辛,但也不乏有特色的对专题研究颇具参考价值乃至甚为难得的好书。

这位“爱纸敬书斋”主人又很大方,当得知他的收藏对朋友有用时,往往会慷慨割爱,“宝剑赠英雄”。我就曾好几次得到他的馈赠,其中有黄裳先生的早期译著《数学与你》和陕西鲁迅研究专家卫俊秀先生的纪念集等。《数学与你》是开明书店1948年9月初版本,后来黄先生应我之请,在此书前环衬题词:“旧作难遇,几成‘孤本’,子善兄偶得之,为之欣悦。黄裳〇七.二.廿二”。我竞忘了告诉黄先生,此书并非“偶得之”,而是吕浩兄送我的。

爱书人读书藏书久了,就会跃跃欲试,自己也来编书写书,这是题中应有之义,正如本雅明所揭橥的,在所有得书手法中,最令人钦佩的就是自己来写。何况以文会友,以书会友,自古而然,吕浩兄又岂能例外?他现在参与编辑颇有特色的不定期文化丛刊《问道》系列图书,每期都寄给我,使我大长了见识。他还与友人合作促成了黄裳先生《绛云书卷美人图:关于柳如是》(中华书局2013年9月初版)的问世。而这册《拥书独自眠》就是他的书话处女作。

《拥书独自眠》分为三辑:一、淘书藏书;二、书人书缘;三、读书闲话。逐一读来,各具特色。第一辑中,吕浩兄追述在西安、北京、成都、贵阳等地的淘书经历,颇为引人人胜,也不妨看做改革开放以后旧书业重新兴起又由盛至衰的一个缩影,所谓“书缘似梦已成空”是也。他又从签名本、毛边本写到藏书架,从另一个侧面可以窥见他对“书”和与“书”相关的一切的熟稔。第二辑中写到的周退密、吕剑、高信、王稼句、谢其章等位,他们不是我的前辈,就是我的书友,或有通信之雅,或时常见面,因此倍感亲切。同是读书爱书人,吕浩兄写他们时,笔下饱蘸感情,而写吕剑先生的二篇,更是颇具史料价值,于研究这位个性鲜明的诗人所不可或缺。最后一辑是真正意义上的书话,所介绍的书刊,既有我较熟悉的,更有我所未曾寓目的,因而开了眼界。这些书话吕浩兄以一种平实的笔调出之,娓娓道来,间或发几句感慨,确实令读书人感慨的感慨。

近有研究者提出“书话”应有“哲思”,这是一个很高的要求。写书的文字多种多样,既称之为“书话”,而不是“书评”“书论”之类,关键就在“话”,“话”当然要说得有趣,也就是说书话应有“书趣”。这“书趣”也包括作者写“书话”应该有所选择之意,不是什么书都可以写成书话的,不能拉来就写,有许多书本身无趣,何必再去写它们?前辈书话大家唐弢、黄裳、姜德明等位的作品,莫不体现了“书话”的这些特点。书话文字如能在“书趣”基础上再展现识见,追求哲思,自然更为理想,但首先要有“书趣”,不知吕浩兄以为然否?

沉醉在书知书识中是有福的,人生可因此而丰富充实。“拥书”多年的吕浩兄,而今又写了《拥书独自眠》,这是一个新的开端,说明他已不满足于“拥书独自眠”,而要通过自己的写作与读者分享“拥书”的喜悦和遗憾。相信他今后一定会写出更多的“拥书记”,写出更好的书话,继续与读者分享。

2014年5月9日急就于海上梅川书舍

后记

值得高兴的是,在我三十七岁生日到来之前,从朱晓剑兄处获悉我这部还嫌浅薄的小稿有望正式出版。这对我来说,一是了了多年的心愿;二是在我的生日所收获的一个特殊礼物,虽然这本书还未成形。

这部书稿的内容,有一部分是我在天涯博客发布过的文字。其中也有一些篇章曾经刊发于国内的报刊杂志,更有一些文字是在电脑前临屏写出来的急就章。这些文章,或许勉强可称之为“书话”,因为都是与书有关的话题。而痴迷和搜藏当代名家书话多年,我亦曾多次与朋友们聊过书话的好看与否,彼此皆以书话的趣味性、可读性为喜好的基础,想来这亦是众多爱书人所最为看重的地方,同样也是书话著作是否值得拜读和收藏的重要条件。有点遗憾的是,我这些文字中有不少还属于对当代书话名家作品模仿阶段的习作,更有一些是当初为了发布到博客与友朋分享的率意之作。从中也可以看到拙文的诸多不足,以及我在书话写作方面与前辈作品上的差距。这些差距则是我在今后的写作中应该注意避免和需要完善的地方,而用心读书,多多学习前辈佳作,从中汲取有益信息,努力写出更好的作品,亦正是我不会放弃的目标。

此书稿早在两年前就由一位知己好友代为选编而成。初选的目录在去年就已发布于我的天涯博客“爱纸敬书斋”与朋友们分享,颇受友朋的支持和鼓励。而在前不久的某个晚上,当我以那份全稿请教南通好友晓星兄的时候,却被他几句话点拨得暗自惭愧。同样作为一个编辑,晓星兄的视角和见识达到了我所不能企及的境界。也正因为他给了我新的意见之后,我又在初编的基础上做了新的调整,最终得稿四十篇。当我再次将稿子由朱晓剑兄交付给编辑之后,很快得到认可的消息,至此我悬着的心也开始稍微轻松起来。

通览全稿,可以看到这些文字中最早正式发表过的文章写于2004年,至今已有十年时间。而我的淘书生涯则始于1994年,如此算来,我已经有了二十年的淘书经历。二十年来,淘书几乎成了我唯一不曾改变和停止的消闲乐趣,书似乎成了一条线,串起了我人生的追求与梦想。而我在这二十年来的经历,似乎也分成了三个重要的阶段,从淘书到编书到写书,最初那种概念化的,在心中只是梦想而不敢奢望的出书梦想忽然就成真了。这于我无疑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于我的家人亲戚、文朋书友来说,也是对大家多年来给予我关注与支持的一份回报。

新书出版之际,更要在此特别感谢父母及弟妹们多年以来对我的支持和理解。没有家人的支持和关照,我要走到这一步会更加艰难。也要感谢各地的友朋对我一直以来的鼓励和敦促,是他们给了我继续写作的信心和动力。还要感谢朱晓剑兄为拙著的牵线搭桥,以及金城出版社编辑的认真审阅稿件及提出好的建议,这一切,我都将铭记于心,感念一生。

在此还要感谢陈子善老师多年以来对我的关照,和陈老师相识多年,一直为他的人格魅力所征服。此番冒昧请求陈老师为拙作写序,蒙老师不弃而爽快应允,并在百忙中为小书写了这篇精彩的序言,从而使拙作增辉不少,特此深致谢忱。

最后,以一首小诗见证此书的出版,并对我淘书写作生涯的一个阶段做小小总结,诗云:

不负当年恋旧篇,缥缃旅梦共痴然。

一朝回首十年事,岁岁拥书独自眠。

2014年3月19日初稿于春分前二日三十七岁生日之夜

2014年5月14日定稿

书评(媒体评论)

爱书人读书藏书久了,就会跃跃欲试,自己也来编书写书,这是题中应有之义,正如本雅明所揭橥的,在所有得书手法中,最令人钦佩的就是自己来写。

沉醉在书知书识中是有福的,人生可因此而丰富充实。“拥书”多年的吕浩兄,而今又写了《拥书独自眠》,这是一个新的开端,说明他已不满足于“拥书独自眠”,而要通过自己的写作与读者分享“拥书”的喜悦和遗憾。

——陈子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拥书独自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吕浩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5510736
开本 16开
页数 18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4-08-01
首版时间 2014-08-01
印刷时间 2014-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
CIP核字 2014099324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50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6:3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