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世纪病人
内容
试读章节

第一章

1

一个行将五十的爹,领着刚满十五的儿子,站在加拿大国、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温哥华市、西区——这所被叫作麦吉的中学门前。

学校没有大门,也没有围墙,看上去不像是个学校。

像是什么呢?

对于刚从北京移民来的父子俩来说,还真有点儿不太适应。在北京,学校都是有围墙的,高大,森严。还有总处于关闭状态的大铁门。还有保安,时时检查进入学校的人。无关者禁入。即使是家长。虽然家长应该算是有关者。因为没有家长就没有学生,没有学生就没有学校。但家长还是一律被作为无关者而拒之门外。除了开家长会的时候。

高且单薄的儿子背起大书包。是很重的那一种。比在中国的一点儿也不轻。儿子摇摇晃晃慢步向前走去。没有回头。

今天是开学日。今天是儿子第一次踏进这个陌生的地方。

儿子在一个黑洞般的小门里晃了一下。就不见了。

现在,剩下我独自一人,站在温哥华西区这所被叫作麦吉的中学门前。

因为,我就是那个行将五十的爹。

一分钟前,我把我那刚满十五的儿子,送进了这个黑洞般的小门,送进了这个被叫作学校,而看上去根本就不像是个学校的地方。

像是什么呢?

像监狱。我突然想起。像一座古老的监狱。

规则错落的古堡式建筑,有着青色的石墙。很森严。整齐、紧凑、密密排列的窗口,像一只只急切的、幽深的眼睛,挤成一排向外张望;又像是因为呼吸急促而拼命张开的正在喘息的嘴巴,深不可测,勾起人想要进入的欲望,又威吓人望而却步。

我不知道里边的世界,那个我儿子将要进入的世界,会是个什么样子呢?我主观武断,我一厢情愿,我毅然决然,我把我的儿子送进了一个连我自己都完全不知道是个什么样子的世界。我不知道那里是天堂还是地狱或者是别的什么。

突然我觉得好怕。我怕我儿子进去就不再出来了。或者出来了却不再是我原来的儿子。让人家给换了。

我想冲进那个黑洞般的小门。我要去找我的儿子。但我发现,我的浑身竟然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我半倚在学校门前的电线杆上。

这时我猛地看见电线杆上卧着一条大狗。黄色的,苏格兰牧羊犬。

一张海报,贴在电线杆上。对面的电线杆上也贴着相同的一张海报。一条大狗,伸着半截血红色的舌头,充满整个儿画幅。

黑洞般的小门旁,一边一条巨型的大狗。把守着学校。

狗的身上自左下向右上印着四个白色的大写英文字母:LOST。

我一个字母一个字母慢慢地读出来。我读了三遍。我明白了,这是一张寻狗启示。是主人丢了狗,还是狗走丢了呢?或者是狗被诱拐了?

LOST是个非常简单的英文单词,也是个非常有意思的词。它的词义有:丢了——丢了狗,狗丢了;损失——损失财物,损失人马;失去——失去亲人,失去朋友,失去故园;还有走失、迷失、迷途、迷惘、失败、沮丧并失望,以及不知所措,等等。

我看见大狗正瞪着两只深不见底的眼睛望着我,或者应该说是与我对视。这时我才发现,狗的眼睛的部分不知被哪位高手挖掉了,小心而且准确,刚好只挖掉了眼睛,其他部分丝毫未损。

高手就是高手。

够损!这狗已经LOST了。现在又LOST了眼睛。这狗算是彻底没有希望了。Totally lost。

我不知道我在这张寻狗启示下待了多久。我也不知道我的儿子去了哪里,去干什么。但我知道,我也LOST了。Totally lost。因为我突然感到不知所措,我不知道我身在何处,我不知道我要去哪里,我不知道我在做什么。

今天是九月的第一个星期二。

这里是温哥华,美洲大陆的西部,太平洋的东岸,一座依山傍水的城市。据说,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

夏日的阳光,在世界上洁净度最高的空气里漫舞,直挺挺地自蓝天倾泻而下。沐浴其中,任何人都会在顷刻间被淋透。大汗淋漓。

大汗淋漓是必须的。

虽然已被阳光的暴雨淋透,但我还是感到冷。彻骨的冷。从心里往外的冷。我明白在我的身上已经起满了一层鸡皮疙瘩。

我无望地抬起头来。我的眼睛在不经意间与太阳发生了撞击。我感到剧烈的刺痛。那一刻,我觉得我失明了。也就是说,我瞎了。

LOST。

我儿子lost了。我儿子丢了。

我lost了我的儿子。我丢了我的儿子。

我把儿子lost了。我把儿子丢了。

我lost了。我丢了。

会有人把寻人启事贴在电线杆上吗?我想,如果把我的照片贴在电线杆上,就不用麻烦那位高手费神去把那纸上的眼睛挖掉了。

因为,你用不着把已经瞎掉的眼睛再弄瞎一次。

P1-3

书评(媒体评论)

这部小说在东西方交汇的生活边界上,看透自己的人生,直击生活的痛处,直击人性的痛处,自我的痛处。作者要撕开生活给人看:一个想要保持本真的人,他历经了多少尴尬和困窘。小说执拗地迫近真相,洞悉一切;玩味无奈,幽默反讽。叙述欲擒故纵,精彩至极!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晓明

这是一块色彩斑斓的织锦——记忆是经线,遗忘是纬线。作品表面的喧嚣之下有一种深沉的寂静。正如加缪所说的那样:真正的无言不是沉默,而是说话。

——小说家格非

《世纪病人》用黑色幽默的笔法,讲述了一个在第一世界与第三世界之间的边缘人的生存与精神状况。荒诞不经的过去与无可奈何的现状打造出的“世纪病人”,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更让人不由得悲从中来。这是我们多年不曾见过的具有“共名”价值的人物。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可能都是“世纪病人”。

——文学批评家孟繁华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心史。晓桦用他诗人的敏感,捕捉细节和语言,把他这一代人的历史与他个人的心史,看似轻松实则沉重地交叠映现在我们面前,让不同代际、不同经历、不同心路的人,从中反观并反审自己,与“病人”的灵魂一同颤栗、唏嘘和感悟,在被它冲击的同时,成为我们共同的心史。

——国防大学教授、作家乔良

《世纪病人》是诗人李晓桦的一部自传性长篇小说,它提供了我们这个时代跨国生存的一个精神分析样本,它散漫、谐谑、恣纵的笔法类似于涂鸦,那些经验的碎片惊人地还原了主体的真实。作为写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实验文体《蓝色高地》的姐妹篇,作者将一个呓语症患者的率意独白和隐微叙事运用得恰到好处。

——诗人宋琳

《世纪病人》奇妙地对称于作者的命运,源于沉默而归于沉默。当代有哪一部小说曾经如此倾心于对自由的悖谬这一人类根本境遇的探索和拷问,并由此集合起对孤独、偏执、失根、失语、荒诞、梦幻、黑暗等生存范畴的极致体验?有哪一部小说,其语言近乎半被幽闭、半是自闭中变态的呓语,却显示出如此强悍的穿透力和感染力?

——诗歌评论家唐晓渡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外一章

尾声

内容推荐

作者李晓桦1980年代曾经是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军旅诗人之一,90年代往后又历经商海沉浮和移居国外的人生磨练,《世纪病人》耗时八年精心创作,既是他沉寂多年后的归来之作,亦可谓与命运对称的沧桑之作、泣血之作。小说融合了军人世家、新锐诗人、成功商人、新移民和思想者的多重眼光,其讲述的故事不仅囊括了大院内幕、军旅生涯、跨国陪读、多彩文坛、魔幻商场,更重要的是揭示了一位极度热爱军队的诗人,一名永远为自己的步兵生涯而骄傲的老兵,怎样因不能承受“断根之痛”,而在异国他乡深陷精神困境,成为全球化背景下一个“世纪病人”的心路历程。

编辑推荐

《世纪病人》作者李晓桦以诗人的敏感和锐利剖析自己的精神世界,深度思考了自由、孤独以及“我究竟是谁”等哲学命题,并由此折射出几十年来中国社会的加速度变迁和历史的诡谲,以及西方世界的真切样貌。小说的语言犀利简洁,充满黑色幽默意味;叙事手法新异奇幻,读来却酣畅淋漓,是当代小说不可多得的重要收获。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世纪病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晓桦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373883
开本 16开
页数 31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0
出版时间 2014-06-01
首版时间 2014-06-01
印刷时间 2014-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42
CIP核字 2014092774
中图分类号 I247.57
丛书名
印张 21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9
153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