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当法医遇上警察(中国第一位博士警察的私人手记)
内容
编辑推荐

《当法医遇上警察(中国第一位博士警察的私人手记)》作者左芷津是医学博士,三十年刑侦实战经验,曾在法国里昂国际刑警组织工作,曾任北京人民警察学院院长;空难人寰、大官之死、泣血都柏林、海湾悲情……书中的作品深度剖析大案怪案的台前幕后,真实展现罕为人知的法医世界。

内容推荐

《当法医遇上警察(中国第一位博士警察的私人手记)》记录了左芷津当法医、当警察的经历和感悟,其中既有刚刚入行时的好奇和窘迫,又有破获大案的种种心路历程,既有在法国里昂国际刑警组织中的“国际行动”,也有本土侦破遇到的离奇案例。作者用案例和细节,以及穿插其中的知识和思考,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个常人难以进入的世界——警察的世界。

目录

入道法医

初办命案

空难人寰

大官之死(一)

大官之死(二)

法国琐事

都柏林泣血

海湾悲情

黑白鸳鸯

转身时刻

试读章节

记得刚当法医那会儿,我出一个碎尸现场,现场处理完毕,把碎尸块运回解剖室,检验完毕把尸块存入冰库,然后就回去休息了。蒙咙中我突然想起,装尸体的是一个红蓝白色条纹的塑料编织袋,编织袋的拉锁上挂着一把小锁,死者裤子的皮带袢上拴着一串钥匙,这两者有没有关系呢?当时已是后半夜,我一翻身从床上爬起来,一个人重新跑回解剖室,也顾不上害怕了,拉开巨大而沉重的尸库大门,从尸块旁存放的死者裤子上把钥匙解下来,逐个试着朝小锁眼儿里插,突然“叭”的一声小锁打开了。这表明这个编织袋是死者生前自己带来的,凶手作案后就地取材,把死者装在他自己的编织袋里了。那个年代用这种大编织袋的主要是“倒爷”,钥匙和小锁为查明死者的身份提供了重要线索,最后证实死者是一个倒卖香烟的东北小贩,编织袋是用来装香烟的。他从东北来北京进货,卖家看他挺有钱,见财起意,把他灌醉后杀害,抢走了钱,又碎尸装入编织袋。

法医最窘的事是死因不明的案子。死因不明在法医学上叫阴性解剖,就是说经过一系列详尽的尸体外表检验、内部解剖检验、显微镜下病理学切片检验,以及体液、胃内容物、组织的毒物化验后,穷尽了一切检验手段,始终没有发现导致死亡的原因或异常。这导致死亡的原因或异常,法医学上叫做阳性发现。没有阳性发现,可是这人就明明死了。

无论一个人怎样死亡,按照死亡的性质来说,无外乎两种情况:一种是正常死亡,也叫自然死亡,比如年岁过大,或是得了某种严重的疾病,回天乏术,这种死亡是自然规律,对谁都一样;另一种是非.正常死亡,简单说就是不该死的人死了,当然没有哪个人是该死的,只是说这个人在生命的这个阶段还没有到死的份儿上。非正常死亡中按照主观意识不同,常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自杀,自杀是自己有意识地对自己实施暴力。第二类是事故,不管是自己造成的事故,还是别人造成的事故,肇事者和被害者都没有主观故意,一般是过失所致,比如煤气中毒、失足落水,还有最多见的交通事故。第三类就是被害,或被杀,加害人一定有主观故意,明确地要对被害人实施暴力。

法医是个与死亡打交道的行当,但主要是与非正常死亡打交道,在非正常死亡中又主要与杀人或伤人致死打交道,当然自杀和事故也时常需要法医去澄清事实,查明真相,甄别真伪。破命案能让法医出名,碰上死因不明的案子,可就很难出名了,立功就更别想了。对法医来说,能对付过去,不出差错就算万幸了。虽然现代科学对人体的研究已深入到分子和原子水平,但是对生老病死原因的认识还远远不够,许多死亡并没有科学准确的解释,阴性解剖也就在所难免了。

法医办理死亡案件的关键,是要弄清楚死亡的性质,是被杀的,千万不能错定成自杀或事故,否则就会放纵罪犯。案犯逍遥法外,今后这个案犯不再作案便罢,如果再作案或者是其他什么原因使案件暴露出来,案犯被抓后交代说,哪个案子也是我干的,就会发现法医当初定错了,那就是造成了错案,这个法医就很难在这个行当里“混”下去了。案件当中匕首捅、菜刀砍、斧锤敲、棍棒打、砖石砸、绳子勒、开枪射的,损伤明显,一目了然的好办,一些体表损伤微小的,如电击,甚至是体表根本就没有什么损伤的,如投毒,就要特别当心了,不是有投毒的案子十几年、几十年都破不了吗。

最要警惕的是把凶杀伪装成自杀或是意外事故的。有一个案子,夫妻俩一同睡觉,夜间发生煤气中毒,女的死了,男的活了。我们接到这个案子时感到有点奇怪:从生理上说,男的呼吸深,耐受力差,女的呼吸浅,耐受力强,所以,在同样条件下,男性更容易因煤气中毒死亡。可是这个案子男的活了,女的却死了,这是个例外吗?法医办案就是要先顺着正常的思路和最多见的情况去找,一旦出现异常,又没有合理的解释,‘往往就是有了问题。

睡在同一房间中夫妻两人都应该中毒,就算是男的命大,侥幸活下来,也应该是重度煤气中毒的样子:头晕恶心,嗜睡萎靡,语无伦次,失去记忆,甚至呆傻,可是这位男士没有明显中毒迹象,思维正常,语言清晰,对答流利。只是发现他与我们交谈时,时常咳痰,痰的颜色是黑的,再仔细看,他鼻子、鼻孔和口唇都有些发黑,这又是怎么回事?煤气中毒没有见过这样的。

现场双人床的枕头旁就是煤炉,炉子上有烟囱直通屋外,炉子连接烟囱地方的炭灰有擦蹭迹象,男的睡在靠近炉子这一侧,枕头和被子上也有少许不易察觉的黑色痕迹。我们有了一个大胆的假设。我们说,他总咳黑痰可不好,我们对他负责,帮他检查一下,就把他送到了医院,联系呼吸科的大夫对他进行了气管纤维镜检查,发现他的气管里、支气管里有许多黑色物质,取出来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就是黑色炭末。经过审讯,他供述,他与妻子感情破裂,妻子死活不离婚,只得想出这么个办法。晚上他把烟囱从炉子上拔下来,罩在自己的口鼻上,当煤气在屋里蔓延开来时,他的妻子中毒身亡了,他却能通过烟囱呼吸;烟囱中的大量炭灰被他吸进了肺里,成了杀人证据。

反过来,如果把自杀或事故错定成被杀,最后顶多是破不了案,抓不到人,公安人员白忙一场,但不会对社会造成大的危害。当然,把命案错定成自杀和把自杀错定成命案都不应该,法医只要把案件性质定准确了,一般就不会发生大的差错。

歪打正着

我考大学时,开始并不想学医,我到农村当知青时曾经种过地,受够了风云突变、疾风暴雨的摧残,所以我特别想学气象,幻想着知风雨、晓阴晴的本领,甚至还打听到南京有一所著名的气象学院。后来一同下过乡的朋友们说,不要以为学了气象就能在城市里鼓捣天气预报,把你分配到大山顶上天天看云雨,测风向,记数据,虽说有老婆陪着,但一干就是几十年,也是说不准的事。我还想学建筑,也是因为刚到农村时自己盖过房子。后来朋友们劝我,盖房子总要跑工地,也是个辛苦差事,再说有建筑专业的学校都是特棒的学校,也就特别难考,像我们这样的,初中只上了一年就毕业下乡劳动,有个学上就不错了,哪敢和应届高中生似的,报志愿像到饭馆里点菜一样,想要哪个就要哪个。

一番胡思乱想,把医学拉入了视野。想想学医也不错,不像在工厂里和铁块打交道,你让它方,上铣床它就变方了,你让它圆,上车床它就变圆了;医生面对的是病人,正合我喜欢和人打交道的性格,于是考了医学院,梦想着挂听诊器、拿手术刀的日子。

谁知等进了医学院才明白,医学生要读五年,每年光考试课就有六七门,五年加起来砖头厚的书要读进去三十五六本;人身体上有什么,长在哪儿,长成什么样都不是以人的意志转移的,只得硬着头皮背,因此学医没有任何创造性,这就是我们男医学生面临的窘境。

不过漫长的校园生活也有许多与其他学科不同的事情,好玩得很。大二下学期开学时正值冬天,课程进入学习听诊阶段。一天老师说,今天收了个风湿陛心脏病患者,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杂音很典型,大家可以去听听。同学们如狼似虎地一窝蜂冲到这个病人面前,瞬时间九个听诊器一下子全都按在了病人瘦骨伶仃的胸前,把个病人冷得直激灵。后来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发明了一种专门教学用的听诊器,一端是一个听诊器头,按在病人身上,另一端分成九个听筒,九个同学可以同时昕。想法很好,不过实际用起来就不是这么回事了,这个听诊器像个大章鱼,无论是拿起还是放下,十只“触角”相互缠绕在一起,乱成一团,择都择不开,根本没法用。P4-7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当法医遇上警察(中国第一位博士警察的私人手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左芷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108049629
开本 16开
页数 20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4-08-01
首版时间 2014-08-01
印刷时间 2014-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82
CIP核字 2014061871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12.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7
152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