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苹果园(精)
内容
编辑推荐

《苹果园(精)》是中国近代著名女作家关露的作品。作者一生坎坷,为了国家民族而献身,成为了党在日伪政府的一名间谍,却在解放后屡受错误的审查和误解,关露把毕生奉献给了党,奉献给了国家和人民,由于她的特殊身份,终身未嫁。她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党和人民是不会忘记的,党和人民永远怀念她。

内容推荐

关露所著的《苹果园(精)》的作品表现出对妇女人权,特别是婚姻自由权、教育权、职业权的密切关注,围绕着“娜拉走后怎样”的中心命题,对中国妇女的历史命运进行深沉的探索,对传统的男权中心及其价值观念提出勇敢挑战。《苹果园(精)》这类作品在中国女性文学的空白之页上谱写了开天辟地的篇章,彻底结束了中国女性在文学史上作为“盲点”而被遮蔽和隐埋的历史。

目录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试读章节

一九四八年,秋天来到了大连。大连街上的人都在吃苹果。

大连是一个出产苹果的地方;大连郊外的山坡上,有一个著名的苹果园子,果园里有果树,树上结满了苹果。

苹果是圆的,皮上亮亮地发光,看上去好像是发光的皮球。

苹果的颜色有红的和绿的;红的像红宝石,,绿的像绿翡翠。

苹果很香;只要你们走进果园,到处都是香的;树林里面是香的,树林外面是香的,树林后面的山坡上是香的;树林前面的大广场上也是香的!

秋天才开始,太阳照在人身上,人的皮肤还觉着发烫。

一个下午,火红的太阳照满了苹果园,也照满了苹果园后面的山坡。

山坡上有一块荒地,荒地上长了许多乱草,乱草当中堆满了小碎石头。

在这片荒地上,老百姓带了铲子和犁锄,他们在开荒。他们打算把那些乱草拔掉,把碎石子搬开,把泥土弄松了种粮食。

这些老百姓都是我们中国人,但是在中国老百姓当中,有许多苏联战士。他们已经帮我们打跑了日本帝国主义,现在又来帮我们的老百姓开荒,运肥料。他们把一大车一大车的碎石头拉走,又把一大车一大车的肥料运来。

苏军的样子很和蔼,他们用中国话和老百姓谈天,有的还把手一搭搭在老百姓的肩上,用打火机给他们点烟袋和烟卷。中国老百姓也和他们说说笑笑,教他们唱老百姓的歌。

山坡对面有一所高大的瓦房。瓦房前面有一块大空地,空地上有一大群小孩子。

这些小孩子都穿得很干净,很整齐;他们的脸都长得红红胖胖。他们的样子很高兴,活泼。他们在广场上跑来跑去;一会儿大家聚在一起,一会儿又各自分开。另外还有一些就化了装,敲着锣,敲着鼓,练习秧歌。

另外还有些就聚在一起唱歌。他们唱的是:

一山苹果树树红,

苏军解放大关东;

流浪的儿童有家住,

穷苦的人们有田种!

人人拥护斯大林,

人人拥护毛泽东;

一朵红花像太阳,

庆祝劳动的小英雄!

苏军解放大关东,

粮食丰收果子红;

翻身解放要中苏好,

结果丰收靠劳动!

人人都拥护斯大林,

人人都跟随着毛泽东;

支前生产敌人垮,

幸福光荣给儿童!

唱完了歌,大家就哄呀哄地嚷起来:

“大家不要走开,就要开会了!”

“到屋子里去吧!”

“特等模范还没有来呢!”

“在屋里睡觉呢!”

“没有,我看见他上山去了!”

这时候,大瓦屋里出来一个年轻的女同志。她的身个子长得不高不矮,不胖不瘦。她的脸是黄的,但是有一层好看的红光,她的精神饱满。她的眼睛是细而长的,眼珠子很亮。她的头发被风吹得一飘一飘,显得又漂亮,又能干,又使人欢喜。  这位女同志一出大门,立刻向大家招招手,然后笑嘻嘻地,高声地嚷着:

“人不来就去找啊!又来吵吵闹闹的!”

这位女同志是劝业儿童小学校里的教师。最近学校叫她负责,把这批孩子领到果园里来包苹果。她姓汤,大家都管她叫汤老师。

那堆孩子仍旧在吵,汤老师的话他们没有听见。

这时候,大房子里又跑出一个女孩子,她飞快地跑到那堆吵闹的孩子旁边,用又高又尖的声音叫起来:

“听见没有,汤老师说话了!叫大家不要吵!人不见了就去找人!”

大家不吵吵闹闹了,但是都东张西望,好像那个女孩子的话他们没有听懂。于是那个女孩子又喊:

“老师说,就要开会了,把走开的人通通找回来!”

这个女孩子的脸又青又瘦,身个子又细又长;一脑袋细黄毛,稀疏疏地披在脖子上,好像要被风吹跑的样子。她今年已经十四岁了,可是看样子只有十二岁。一看就知道她是小时候受过难,受过苦的。她在学校里很守纪律,学习很好;她总是一板正经,不大说笑,但是笑起来的时候大家都喜欢,觉着她是自己的好朋友。她对谁都好,不管谁的事情她都肯帮助。因此小孩子都听她的话,选她为小组长。她的姓名连在一起叫李秀英,为了简单明了,大家就叫她小组长。

小组长喊过第二遍之后,原来哄在一堆的小家伙就像一窝蜜蜂样一哄而散,跑到四面八方去叫喊:

“王贵德!王贵德!王贵德!开会了!”

大家都照样叫了一阵,可是老听不见一点回音。

“为什么呢,王贵德怎么叫不到呢?到哪里去了呢?”有一个孩子自言自语的,最后大声叫起来:

“坏了,别掉下井去了!”

“不会的,上山睡觉去了!”另外一个小家伙反对他。

“睡觉去了?为什么不告诉我们呢?”另一个小家伙在咕噜着埋怨他。

“对了,他要掉下井去,也要先告诉我们的!”又一个小家伙悄悄地说,他显然在耍俏皮呢!

于是,一个小点的孩子就说:

“再胡说八道,要受批评了!”

大家安静了一阵子,不过两分钟光景,又哗哗地嚷起来:

“对了,准是上园子里睡觉去了。他好几星期没睡午觉呢!”

“不睡午觉?早上也不睡!天不亮就爬起来了!”

“对啦!他的小嘴巴子都尖了,更像个小毛猴啦!”

找不到王贵德,只好又大伙凑在一起,你一句我一句,叽哩喳啦地乱嚷。

“怎么啦,又泡蘑菇啦!找一个人还要开个小会讨论一下吗?”小组长又嚷起来。

大家望一望小组长,小组长微微地笑着,鼓了一鼓眼睛,大家又哄哄地散开,哇啦哇啦地叫起来:、

“王贵德,王贵德,开会了!”

“王贵德长了小翅膀,飞到树上去了!”一个捣蛋的孩子嚷起来。

大家一面叫着,一面又唱起歌来:

一山苹果树树红,

人人都跟着毛泽东!

穷苦的人们有田种,

流浪的儿童变英雄!

果园里,在一大片苹果树当中,有一棵树长得最矮,苹果结得又大又多。苹果太多了,树枝就坠下来,向四面八方撑开,就像一把撑开的大伞。

就在这把苹果树做成的大伞下边,躺着一个小男孩子。他光着脚,敞开蓝布短衫,仰着头,脸冲向吊在空中的苹果,呼呼地在睡觉。

苹果遮着他,给他挡住太阳。但是有一道阳光从几个苹果当中偷偷地挤进来,照着他的脸跟他的胸脯。他的脸是黑黑红红的,脑门子和胸脯上都冒着一些闪亮闪亮的汗珠。我们看到这副样子,一下子就知道,他是一个很好的劳动儿童。

就在他那冒着汗珠的胸脯上,放着他的右手。他这只右手上只有四个整齐的指头,食指上的一半缺掉了,突头突脑的,像一个没有长好的小红萝卜。一看就知道,他这个指头是烂掉了的!

这个孩子看样子大概有十二岁,他的姓名连在一起叫王贵德,外号叫缺指头。他是劝业工厂附小的一个学生。最近因为保护苹果,成绩优良,被选为特等劳动模范。P3-9

序言

今年年初的一天,我的年轻朋友梅杰给我打来电话,他代表海豚出版社邀请我为他策划的一套《中国儿童文学经典怀旧系列》担任主编,也许他认为我一辈子与中国儿童文学结缘,且大半辈子从事中国儿童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对这一领域比较熟悉,了解较多,有利于全套书系经典作品的斟酌与取舍。

一开始我也感到有点突然,但毕竟自己从童年开始,就是读《稻草人》、《寄小读者》、《大林和小林》等初版本长大的。后又因教学和研究工作需要,几乎一而再、再而三与这些儿童文学经典作品为伴,并反复阅读。很快地,我的怀旧之情油然而生,便欣然允诺。

近几个月来,我不断地思考着哪些作品称得上是中国儿童文学的经典?哪几种是值得我们怀念的版本?一方面经常与出版社电话商讨,一方面又翻找自己珍藏的旧书。同时还思考着出版这套书系的当代价值和意义。

中国儿童文学的历史源远流长,却长期处于一种“不自觉”的蒙昧状态。而清末宣统年间孙毓修主编的“童话丛刊”中的《无猫国》的出版,可算是“觉醒”的一个信号,至今已经走过整整一百年了。即便从中国出现“儿童文学”这个名词后,叶圣陶的《稻草人》出版算起,也将近一个世纪了。在这段不长的时间里,中国儿童文学不断地成长,渐渐走向成熟。其中有些作品经久不衰,而一些作品却在历史的进程中消失了踪影。然而,真正经典的作品,应该永远活在众多读者的心底,并不时在读者的脑海里泛起她的倩影。

当我们站在新世纪初叶的门槛上,常常会在心底提出疑问: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中国到底积淀了多少儿童文学经典名著?如今的我们又如何能够重温这些经典呢?

在市场经济高度繁荣的今天,环顾当下图书出版市场,能够随处找到这些经典名著各式各样的新版本。遗憾的是,我们很难从中感受到当初那种阅读经典作品时的新奇感、愉悦感、崇敬感。因为市面上的新版本,大都是美绘本、青少版、删节版,甚至是粗糙的改写本或编写本。不少编辑和编者轻率地删改了原作的字词、标点,配上了与经典名著不甚协调的插图。我想,真正的经典版本,从内容到形式都应该是精致的、典雅的,书中每个角落透露出来的气息,都要与作品内在的美感、精神、品质相一致。于是,我继续往前回想,记忆起那些经典名著的初版本,或者其他的老版本——我的心不禁微微一震,那里才有我需要的阅读感觉。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也渴望着这些中国儿童文学旧经典,能够以它们原来的面貌重现于今天的读者面前。至少,新的版本能够让读者记忆起它们初始的样子。此外,还有许多已经沉睡在某家图书馆或某个民间藏书家手里的旧版本,我也希望它们能够以原来的样子再度展现自己。我想这恐怕也就是出版者推出这套书系的初衷。

也许有人会怀疑这种怀旧感情的意义。其实,怀旧是人类普遍存在的情感。它是一种自古迄今,不分中外都有的文化现象,反映了人类作为个体,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上,需要回首自己走过的路,让一行行的脚印在脑海深处复活。

怀旧,不是心灵无助的漂泊;怀旧也不是心理病态的表征。怀旧,能够使我们憧憬理想的价值;怀旧,可以让我们明白追求的意义;怀旧,也促使我们理解生命的真谛。它既可让人获得心灵的慰藉,也能从中获得精神力量。因此,我认为出版《中国儿童文学经典怀旧系列》,也是另一种形式的文化积淀。

怀旧不仅是一种文化积淀,它更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经过时间发酵酿造而成的文化营养。它为认识、评价当前儿童文学创作、出版、研究提供了一份有价值的参照系统,体现了我们对它们批判性的继承和发扬,同时还为繁荣我国儿童文学事业提供了一个坐标、方向,从而顺利找到超越以往的新路。这是《中国儿童文学经典怀旧系列》出版的根本旨意的基点。

《中国儿童文学经典怀旧系列》经过长时间的筹划、准备,将要出版了。

我们出版这样一个书系,不是炒冷饭,而是迎接一个新的挑战。

我们的汗水不会白洒,这项劳动是有意义的。

我们是向往未来的,我们正在走向未来。

我们坚信自己是怀着崇高的信念,追求中国儿童文学更崇高的明天的。

2011.3.20

于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苹果园(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关露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海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011206
开本 32开
页数 193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05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26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87.45
丛书名
印张 6.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92
132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3:3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