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从凤凰到长汀(精)/海豚文存
内容
编辑推荐

梁由之编著的《从凤凰到长汀(精)》是一部与地理、历史相关的游记随笔集。作者以文白相掺的文风,引经据典,侃侃而谈,不失幽默、嘲讽之旨趣。

内容推荐

梁由之编著的《从凤凰到长汀(精)》讲述了:存在的意义常常在于主动性逸出常规,在于未来的某种不确定性及新鲜感。人,事,风景,日子,皆然。而人在旅途,是享受与众不同的人生之最佳方式之一。《从凤凰到长汀(精)》事关旅行和读书,它本身亦是读书和旅行的衍生品。

目录

自序 

第一卷 从凤凰到长汀

第二卷 从井冈山到九疑山

第三卷 心史纵横

试读章节

梁某很喜欢湖南。包括它的风光、人文、民风和饮食;当然,还有清爽能干色味俱全牙齿雪白的湘妹子。我有不少湖南朋友,也到过三湘四水许多地方。百年中国最牛的一句话,窃以为是:中国若亡,除非湖南人尽死!

凤凰其实仅是湘西这幅山水长卷的一个截面,还算不得最出色的。但它显然早已压倒周边地区,一枝独秀,独占鳌头。如今,更与丽江、阳朔一起,成为小资们旅游休闲的天堂。这首先不能不归功于沈从文的一枝生花妙笔。其次是老顽童黄永玉不遗余力的宣扬鼓吹。而跟另一个凤凰人:民国初年当过“第一流人才内阁”总理的熊希龄,实在没有若何关系。虽然他也是沈从文的亲戚。

沈从文熟悉、热爱、擅长描写的是苗汉杂处、未脱蛮荒习性的湘西一带的风土人情。他善于用一种明净、直率、古拙、俚俗的笔墨勾勒出各种各样单纯、质朴、愚鲁、粗犷的故乡情事。“嫩箨香苞初出林”阶段的沈从文,元气淋漓,天分极高,一空傍依,“我手写我口”,与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几乎都不搭界,只是将他早年的生活经历作了忠实纪录,原汁原味呈示出来。《湘行散记》和《边城>》就是这样横空出世的。这是沈从文的成名作,又是代表作。他自己再也没能超越。迄今也无人超越(不少人作过尝试,比如贾平凹的《商州初录》。虽然也不错)。成名后的沈从文,心有旁骛,多所瞻顾,说是说自己永远是个乡下人,但向往的却是绅士气。结果弄成一个土里土气的绅士,非驴非马,不伦不类。创作固然相当丰富,也偶有精品佳作,但都无法跟《边城》、《湘行散记》相提并论。

P3-5

序言

读书与旅行是我的两大爱好。或曰:俺也喜欢读书,只是成天忙碌于养家糊口的工作和没完没了的家务,哪有那份时间啊?窃以为这道策问不免似是而非。

解决生存压力、拥有正常生活条件后,如果你基本不看电视,不发、不回(不妨收)手机短信,少做家务(大不了请个钟点工),只偶或打点牌,听听音乐,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应酬和饭局,难道还会抱怨没功夫读书?若能再压缩移用一些上网时间,少玩或不玩游戏和微博,不用QQ及MSN在线聊天,那无疑就更宽裕了。一件事情符合兴趣形成习惯当作享受乐在其中——譬如读书这么好的事情,你居然说没时间去做,那可真是咄咄怪事。

为什么要旅行?为什么选择某段辰光?为什么是这儿不是那儿?为什么是你而不是他?诗人陆游低吟:远游无处不消魂。歌者崔健高唱:我要从南走到北,我还要从白走到黑。沈胜衣兄说得更是恳挚具体:

虽然……有很多地方还没到过,但它们已不能单纯以景观吸引我去旅游了,我更在意的还是“人”:那里从前有什么敬仰的人,值得追踪寻迹;现实中有什么欣赏的人,值得看望相聚;旅伴中有什么相知的人,值得同行比肩——至少要有其中一种,才使我感到愉快。

存在的意义常常在于主动性逸出常规,在于未来的某种不确定性及新鲜感。人,事,风景,日子,皆然。而人在旅途,是享受与众不同的人生之最佳方式之一。

那么,为什么要写作呢?似乎不外先天的兴趣加后天的机缘。本书事关旅行和读书,它本身亦是读书和旅行的衍生品。还是说说其来由罢。

网络深刻改变了世界和人生。2005年夏天,机缘巧合,我开始在天涯社区闲闲书话、煮酒论史和关天茶舍三大版块同时发帖,兴致勃勃。第一次见网友,是当年深秋,在江西赣州。

到火车站接我的并非是有“红区中的老白军”之称的东道主左民山人,而是与我相向而行来自北京而稍早抵达的注注和五岳散人。这样,他们成为我最早结识的两位网友。

严格地说,我是被注注兄忽悠去的。这厮说melzhou、愚人、沈胜衣……都会来,群贤毕至,值得期待。结果那些家伙一个都没到。

在赣州呆了两天。此前十年间曾来过两次,看望一位发小,风景旧曾谙。一干人等又到崇义阳岭小住,那厢山深林密,空气极佳,乡居风味,别具一格。美中不足的是天气已凉,路过陡水湖而未能下去游泳。

远道而来的胖子们意犹未尽。经梁某倡议,三人结伴去了一趟距赣州近四小时车程的福建长汀。黄永玉曾转述路易·艾黎的话说:中国有两个最美的小城,一个是湖南凤凰,一个是福建长汀。

回深圳后,利用敲《百年五牛图》张季鸾篇与陈寅恪篇之间的空隙,断断续续花了约一周时间,写成《从凤凰到长汀》——亦即《风雨江山》系列的首篇。这是此行意外的、也是最大的收获。没有第三次赣州之行,就不会有这篇文章。次年4月去新疆前开敲、5月回深圳后始克完成的《从井冈山到九疑山》,记述的是2002年间的事,也是从赣州出发的。这两篇文字,情景交融,从容舒展,又包涵切身的经历与情感,当时即得到很多朋友的喜爱与鼓励。梁某亦敝帚自珍,比较偏爱。闲闲书话的众多网友,尤其是当时相继担任版主的辛夷坞和夏虫语冰钦,对它们的顺利竣工亦有贡献,借此一并致谢。

卷一和卷二,便是这两篇旅行随笔,亦可称之为游记。

有心的读者当会注意到,这两篇长文,篇名类似,体例、形态和况味却迥然有别。这是我有意为之,算是一种文本尝试罢。其他如《西域之西》、《北行手记》、《南海西沙》和《从丽江到梅里》诸篇,虽也作了若干规划和准备,却一直缺乏成文的冲动与机缘,端的愧对友人、历史和山川。

2008年夏天,《北京青年报》陈徒手兄来电约稿,多所推重,盛情可感。且谓内容随意,篇幅不拘。他恰巧又是一位我敬重的兄长——《关于林彪》一文中郭小川对林总的评价即引自其力作《人有病,天知否:一九四九年后中国文坛纪实》。无可推诿,只得应承下来。

8月7日晚如约草成《曾国藩与对联》,聊以塞责,列为拟写的系列《名人、名胜与名联》之首篇。15日得徒手兄邮件,略谓:“大作已于今天见报,大家反映很好”,云云。这是我第一次应约为报纸撰文,值得附记一笔。无巧不成书,最新发表收入本书的《朱由检举棋不定》一文,亦刊载于北青。

2010年夏天,《羊城晚报》胡文辉兄来电拉差。他说,羊晚将全新改版,从8月1日起,逢周日推出重头戏《人文周刊》,想我承乏“专栏”版的“文史”栏目。我说本想再过十几二十年过了花甲之岁才写专栏;他说事可从权,偶一为之,亦无不可。我说不习惯命题作文;他说只要是宽泛的文史随笔就好,其他一概不拘。我说千把字不过瘾;他说不超过两千字就行。我说自己不是职业写手,挺情绪化,按时供货无从保证;他说多少及频率,尽可随意。我说文章或可略予删节,但不能随意改动;他保证不会出现这种情形。当然,稿酬标准也算优厚。文辉兄的文品和人品,我亦知之有素,其杰作《陈寅恪诗笺释》,我更是孔网的首位买家。……实在再也找不出推脱的理由,只能硬着头皮答应下来。这是我第一次应约在报纸开设专栏。一年多来,随心所欲而不失认真地写了不到十篇,没有任何压力。反响似乎还不错,其中多篇被其他报刊及不计其数的大小网站转载。这种自由灵便的开放式合作方式,非常舒爽。

卷三所收录的,即是我为羊晚及北青所写的几篇文史随笔。篇名及内容,较诸见报时或略有改动增补。排列顺序,大抵按各篇所写到的人物和事件之先后,而非写作及发表时序。以后如有转载及引用,请以本书版本为准。

多位朋友都认为我自己的书稿不应缺席《海豚文存》。几经踌躇,终于同意选编本书,附骥群贤。非敢自诩珠玉,诸希亮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每本书亦然。读者诸君如果觉得这本小书还有点意思,不皱眉头,我就心满意足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从凤凰到长汀(精)/海豚文存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梁由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海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009562
开本 32开
页数 167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13-02-01
首版时间 2013-02-01
印刷时间 2013-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5.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90
13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22:0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