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经济转型研究课题组编著的《从人力资源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内容介绍:培育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制造业发展由资源、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谁能在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引导的双重作用,加大对风险高、周期长的技术创新投入。科学构建创新的评价和激励体系,避免企业重“做大”轻“培优”的状况,大力扶持创新型企业发展,释放企业自主创新潜能。按照企业发展规律和市场竞争规律培育企业品牌,逐步实现和拥有与制造业大国地位相称的产品定价权,拓展制造业发展的利润空间。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支撑作用,通过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加快推进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组织重点领域和产业集中攻关,突破核心技术“瓶颈”,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学研的有机结合,促进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提高制造行业核心竞争力。
第一章 概述
一、深入分析人力资源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新形势
(一)得益于劳动力资源等综合优势,制造业大国地位基本形成
(二)全球经济再平衡、再工业化战略等,制约制造业传统发展空间
二、科学把握人力资源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战略机遇
(一)劳动力成本的合理上涨,要求重塑制造业发展动力机制
(二)新增劳动年龄人口减少等人口特征,要求加速制造业转型升级
(三)持续趋紧的资源环境约束,要求加快转变制造业发展方式
三、客观认识人力资源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综合优势
(一)劳动力足以支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人力需求
(二)区域间梯度转移延续劳动力比较优势
(三)国家创新体系、市场规模等高级生产要素优势明显
四、统筹谋划人力资源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重点思路
(一)强化人力资本投资
(二)培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三)优化制造业空间布局
(四)健全体面劳动制度体系
第二章 制造业崛起与人力资源大国
一、制造业大国地位基本稳固
(一)制造业国际地位快速提升
(二)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显著提高
(三)制造业内部结构趋于优化
二、制造业大国崛起的人口环境
(一)人口转变的“快速性”
(二)人口流动迁移活跃
(三)劳动者素质明显提高
三、制造业发展与人口红利
(一)东亚经济奇迹
(二)中国制造业与人口红利
第三章 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机会窗口
一、劳动力成本变动因素分析
(一)全球工资变动环境
(二)国内劳动力成本变动趋势
(三)国内劳动力成本因素分析
二、制造业劳动力成本变动效应
(一)劳动力成本变动预期
(二)劳动力成本变动与竞争优势
(三)劳动力成本变动效应
三、制造业传统发展模式受限
(一)年轻劳动力减少
(二)土地资源日益紧缺
(三)资源与环境约束增强
第四章 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综合优势
一、劳动力优势
(一)劳动力数量充足
(二)劳动力素质优势
(三)关于刘易斯拐点
二、非劳动力优势
(一)国家创新体系
(二)基础设施建设
(三)产业配套能力
(四)投资环境
(五)消费市场规模
三、国际竞争力
(一)国际组织竞争力评价
(二)国内机构竞争力评价
第五章 制造业强国转变与体面劳动
一、体面劳动成为全球共识
(一)体面劳动理念
(二)体面劳动在亚太地区
(三)体面劳动在中国
二、农民工体面劳动状况
(一)劳动力结构状况
(二)收入与社保状况
(三)技能培训状况
第六章 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国际经验
一、世界制造业发展态势
(一)世界制造业蹒跚复苏
(二)世界制造业发展趋势
二、世界制造业大国与国际金融危机
(一)英国
(二)美国
(三)德国
(四)日本
第七章 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战略思考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战略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战略目标
二、重点任务
(一)强化人力资本投资,培育适应制造业强国转变的产业队伍
(二)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加速推进“中国创造”
(三)‘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延续和激发制造业发展活力
(四)以人为本,建立可持续的体面劳动未来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