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读红一得/格致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格致文库》的作者均是当今海内外思想文化界的顶尖学者,知识广博、学养深厚、不仅有话可说,说话到位,而且文笔老辣、独到。

《读红一得》为《格致文库》之一。

本书是台湾大学教授、红学家的刘广定先生的《红楼梦》新解,先生从不同的角度比较不同的版本对《红楼梦》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地。

内容推荐

《读红一得》是一部文化散文随笔作品集。在我国对于《红楼梦》的研究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而本书的作者刘广定老先生从不同的角度比较不同的版本对《红楼梦》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地,他虽然自谦地称其为心得,但事实上通过一些章节的深刻剖析,使读者对《红楼梦》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和更为深入的了解。

目录

前言

化学人读红楼

红楼美婢——晴雯的上场与下场

红楼美婢——晴雯身份之谜

从惜春作画谈起

从惜春的身份谈起

从“琏二爷”谈《红楼梦》的写作年代

从《红楼梦》作者不避讳谈起

是“诗魂”不是“花魂”——读《红楼梦》一得

谈第六十七回

谈“程高本”的价值——纪念活字本《红楼梦》问世220年

读《刘心武揭秘红楼梦》评“虚拟红学”

附录:追记孟列夫先生关于《石头记》的演讲

试读章节

研红动机

《红楼梦》是笔者六十年前初中时代就喜欢的读物。虽自1956年考进台湾大学化学系,毕业后赴美国进修,1970年返回母系任教,2006年退休后兼职授课到2011年,做了逾半个世纪的化学人,但未尝疏离此小说或与其相关的研究资料。引起笔者研究兴趣是因1958年秋,听了林语堂先生在台大法学院讲的“平心论高鹗”。他认为全书一百二十回都是曹雪芹写的,也讲到胡适、俞平伯、周汝昌等先生的研究,并以“纵然是糊涂了案,到底意难平”为结。当时觉得甚有启发性。又由于中学时曾听过潘重规先生的公开演讲“民族血泪铸成的红楼梦”,乃和胡、林两位见解又不同,而想到说不定自己将来也可做点有关的研究。职是之故,嗣后暇时,不仅欣赏百二十回《红楼梦》的故事文本,也收集其他版本、书籍和阅读他人发表的研究文章。

从学习和研究化学的经验,笔者渐觉许多读到的《红楼梦》研究结论不够严谨,过程不合科学方法。因思若能掌握足够的资料,自己或可一试。最先尝试的是有关“曹颙遗腹子”的问题,这是因为许多研究乃依据曹雪芹祖父曹寅的入嗣子曹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三月初七写给康熙皇帝“代母谢恩”折,认为曹寅之嫡子曹颙死后留有遗腹子。有人说这遗腹子是曹雪芹,又有人说是曹天祐。此奏折的内容如下:

江宁织造主事奴才曹谨奏:为皇仁浩荡,代母陈情,恭谢天恩事。切(按原文如此,疑应作“窃”)奴才母在江宁,伏蒙万岁天高地厚洪恩,将奴才承嗣袭职、保全家口。奴才母李氏闻命之下,感激痛哭,率领阖家老幼,望阙叩头。随于二月十六日赴京恭谢天恩,行至滁州地方,伏闻万岁谕旨:不必来京,奴才母谨遵旨仍回江宁。奴才之嫂马氏,因现怀妊孕,已及七月,恐长途劳顿,未得北上奔丧,将来倘幸而生男,则奴才之兄嗣有在矣。……

但折中只说马氏怀孕七月,未见任何人举出马氏生男之证据,故觉“曹颙有遗腹子”之说可疑,乃开始了相关的研究。

奏折说明曹颙没有遗腹子实际上,曹颙遗腹子的问题胡适之先生早就于1960年和高阳谈过,他认为“缺乏最后的证据”。因为“第一,我们不知曹颙的妻子马氏生的遗腹孩子是男是女。第二,我们不知那个遗腹孩子长大了没有。第三,我们不知那个孩子——如果是男孩,如果长大了,——是不是名霑,号雪芹。因为没有法子得着最后的证实或否证……”(《胡适红楼梦研究论述全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276—277页)浅见以为这是正确的科学治学态度,所以想找证据以给肯定或否定的答案。

台北故宫博物院1970年和1971年出版的《故宫文献》中刊有院藏江宁织造曹寅、曹颙与曹写给康熙皇帝奏折的部分复印件。当时笔者乃据这些第一手资料,于1976年元旦假期写了第一篇研究红楼梦的文章,说明“曹颙没有遗腹子”,故“脂砚斋”不是曹颙的遗腹子。(此文刊于1976年4月22日《联合报》“联合副刊”)按江宁织造除进京述职时期外,须每月上一奏折,向皇帝报告晴雨录及各种事情。现据《故宫文献》与故宫“清代宫中档奏折及军机处档折件全文影像资料库”,知共有曹奏折四十九件。他自康熙五十四年(1715)三月就任江宁织造后半年内曾有以下各奏折:

从日期看,其中并无短缺,因而可以视为完整的文献资料,以用为分析和探索。现补充1976年的讨论于后。

P1-5

序言

这本小书是笔者多年来业余读《红楼梦》,对一些问题经过思索、探究后的心得。选了十一篇,又附录一篇希望与读者们分享,也希望获得指正。由于笔者自1956年进入大学后即以化学为专业逾半世纪,向缺文史之相关基础,亦乏文学的欣赏智慧,而自觉发现和解答问题的思路可能有异于众。因此,拟先做一简单说明,姑且当作本书的“导读”吧。

首先要说明笔者对于“作者”和“版本”的基本看法是:

一、无论是否另有“原作者”,《红楼梦》(或称《石头记》)一书应如其第一回所说,乃经曹雪芹“增删五次”后的成品,但非他最后的定稿。

二、传世的各种抄本《红楼梦》(或称《石头记》)都是不止一次的重抄本。有关各种版本的名称及抄成年代,将简述于此篇之末。

三、文本之中,故事内容的叙述方式最重要,其次才是个别文字的用法。

再者,管见以为考虑问题应凭“证据”,推理应循“逻辑”,下结论必不夸大,以符合一向用于研究科学之方法。《红楼梦》是一写人情社会的小说,其中必包括作者亲历或亲闻的经验,以及他的思想。故应以作者的时代为基础来思考。

为使读者对于笔者考虑问题的方式有所了解,故列《化学人读红楼》为第一篇作为例示。先依史料证明曹顒并未留下遗腹子,曹雪芹生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的说法没有依据。再举例说明了两点:曹雪芹并非精通各种艺文的旷世奇才;旧抄本(如“庚辰本”)里实有后人添加的文字。最后简述笔者研读《红楼梦》及相关问题的态度。

第二、三篇《红楼美婢》(上)(下)乃以晴雯的故事为主题,系就原在《名作欣赏》发表时因字数太多而重组成各自独立的两篇,再予重订。与一般写“红楼人物”者不同,笔者从故事情节探讨其在成书及版本问题上的意义,并指出《红楼梦》的前八十回及即有前后故事不一致之处。

惜春在小说中的故事不多,但述及她的部分问题却不少。例如本书第四篇谈惜春“作画”时指出她在大观园里的居处之不确定,第五篇则从惜春的“身份”引出《红楼梦》的一些问题。因而知此小说中存在的问题很多,值得仔细读和用心想,然后必有所得。

第六篇是一旧作的增订,由贾琏的称呼从“琏爷”变成“琏二爷”探讨《红楼梦》的写作年代,推测此小说反映的是乾隆前期及稍早的社会。并自书中不避“琏”字讳,可证“程高本,,非和砷奉乾隆之命所印。接续的第七篇《从红楼梦作者不避讳谈起》,探讨曹雪芹不避讳的原因和观点,及说明他能不同俗众,不被传统或潮流牵着走之难能可贵。又可知所谓“脂本,,之有些批者,对曹雪芹的思想及笔法,了解实不深。

《红楼梦》的旧抄本中,“庚辰本”之错抄处极多,尤以第七十一至八十回为甚。第八篇是笔者分析其致误的原因,而知第七十六回黛玉所吟诗的末句并非“冷月葬花魂”,“冷月葬诗魂,,才是曹雪芹的原作。这是笔者在“正本清源”方面做的工作之一,显示旧抄本中文字之歧义,是传抄时所造成。研究《红楼梦》必不可忽略这一点。

第九篇专谈第六十七回的问题,第十篇说明“程高本”的价值。因原依论文格式撰写,讨论较仔细,注释亦多,故二文之篇幅皆逾万字,希读者见谅。第九篇与第五篇有相关处,第二至第四篇之所述则可支持第十篇的部分论点,并请读者注意。

……

7.“蒙府本”:存一至一百二十回,有批语,但五十七至六十二及八十一至一百二十回系补抄。曾为末代蒙古札萨克和硕亲王塔王与达王所收藏,原本现藏北京国家图书馆。

8.“杨藏本”:存一至一百二十回,有十数条批语。曾为清人杨继振(1832~1890)所收藏,此本乃一“百衲本”,其中多处为杨继振人藏后所补抄,原本现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9.“舒序本”:存一至四十回,仅第六回有一旁批。因有舒元炜乾隆五十四年(1789)序而得名,原本现藏北京国家图书馆。

10.“郑藏本”:仅存二十三、二十四两回,无批语。近人郑振铎原藏,现归北京国家图书馆。

11.“甲辰本”:存一至八十回,有批语。有梦觉主人甲辰年序,原本现藏北京国家图书馆。

12.“卞藏本”:2006年6月在上海出现,现归卞亦文,仅有一至十回,无批注。以上十二种抄本中,从避讳的情形来看,抄成于乾隆年间或乾嘉时期的只有“戚(序)本”可以确定,“舒序本”亦有可能。其余除“郑藏本”不能判断外,其他都可能是在道光初年(1821)至咸丰四年(1854)间抄成。

“木活字本”有一百二十回,乾隆辛亥年冬到壬子年f1,792)由北京萃文书屋发行两次,均无批语,分称为“程甲本”和“程乙本”。二者相异处近两万字,可统称“程高本”,但此后仍稍有订误。

“刻本”是依“程甲本”修订后雕版付印。最先是约在乾隆末年(1795)或嘉庆初年(1796)的“东观阁本”,后有“抱青阁本”“本衙藏版本”等多家书局的刻本,均为一百二十回。嘉庆年间也开始有批注本,如嘉庆辛未(1811)重镌的“东观阁评本”等。道光壬辰年(1832)双清仙馆出版王希廉(雪香,即护花主人)评本《新评绣像红楼梦全传》,咸丰元年(1851)张新之(太平闲人)写成《妙复轩评石头记》等,其中都有大量不同的评点文字。

“石印本”出现于光绪十年(1884),据杜春耕估计直到民国二十年(1931)左右至少有六十种本子问世。因“书禁”的关系,多改用(伏观琐录》,《金玉缘》等名。其中流传最广的是用王希廉、张新之和姚燮三家合评的《增评补像全图金玉缘》,民国十六年(1927)上海亚东图书馆据“程乙本”排版印刷发行前,坊问各排印本皆用“金玉缘”本。以后超过半个世纪,普及的铅字印本则改依“程乙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读红一得/格致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广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岳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7841221
开本 32开
页数 18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3
出版时间 2014-05-01
首版时间 2014-05-01
印刷时间 2014-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174
CIP核字 2014084533
中图分类号 I207.411
丛书名
印张 6.125
印次 1
出版地 山西
182
129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8:3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