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兵头将尾
内容
编辑推荐

“斯大林言:班长是‘军中之母’。我军实行士官制度以来,基层连队的班长大多由士官担任。这些人有的原来是志愿兵,有的是地方毕业的大学生,有的代理排长面临直接提干,有的准备考军校,有的等待着晋级——相同之处在于,他们的年龄都比一般士兵大,有的甚至超过了连排干部。在这个散落的群体中,‘兵头将尾’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前途、婚恋,向人们呈现了一个新景观:军营小社会,人生大舞台。”

这本由刘国彬著的《兵头将尾》是一部长篇小说。作者主要描写了某集团军的一名班长尚武,在部队工作期间刻苦训练,钻石军事理论、团结周围同志,多次荣获奖励的军旅人生,而最后提升为排长的动人故事。

内容推荐

这本由刘国彬著的《兵头将尾》讲述的是:参加集团军预提干部集训的优秀班长尚武被郭旅长的一项决定难住:回去代理排长,迎接外军观摩团。尚武大学恋人苏丹读研后在军医院实习,让尚武拖一拖另想办法。尚武回到三排,曾代理排长的七班长蔡仁珠对他耿耿于怀,产生各种矛盾。外军参观团来装甲旅观摩军事训练,尚武连创新项目纪录,再展“神枪手三排”雄风。集团军通知尚武继续回提干队集训,尚武却已脱身乏术:排里有人在向外军观摩团射击表演中舞弊。

郭旅长接到举报后到七连重新验收射击,蔡仁珠用剩余子弹支援下班实习的军校生高克,被尚武发现。郭旅长心中有数,考验尚武怎样处理。尚武暗中查找举报人,目标集中在新兵米亮身上。蔡仁珠得知消息透露给米亮,米亮怒找邓连长告状,邓连长批评尚武,责其写出书面检查。苏丹来到装甲旅实习,几次找尚武联系均遭冷遇。米亮见尚武挨批,泄愤后承认了举报之事。李指导员见到苏丹,对其有好感。郭旅长对尚武的做法暗自满意。

连队进行“攻敌防御堡垒”演练,尚武认为现有装备难以达标,同邓连长产生分歧。高克建议尚武从“铸军魂、谋打赢”出发,在科技强军和训练改革上做文章。李指导员将三排舞弊之事捅到军区报纸上,引起郭旅长盛怒,斥责他可能毁了尚武。尚武见到报纸,预感局势不妙。困境之中,苏丹给了尚武许多安慰。集团军工作组要到七连检查,郭旅长顾虑与尚武有关,急忙做了布置。尚武与三排战士均对工作组的来到产生思想压力。……

目录

正文

试读章节

第一章

1

不祥的预感像一朵云彩,莫名其妙地飘荡在尚武的脑海里,令他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噤。随即,尚武察觉到有一股浓烈的硝烟扑面而来。他下意识地翕动一下鼻翼,轻易地分辨出那是重机枪子弹集射透出的火药味。

“快了……”尚武在心里默默地说。

紧张了?不可能……他立即否定了转瞬即逝的念头。当兵五年,自己在训练场上称得上是“身经百战”,不存在临阵怯战的问题。

兴奋了?有一点儿……这次毕竟是向集团军首长汇报,但他很快又否定了这一念头。军区的比赛多次参加过,眼前的表演只能算小菜一碟。

静卧在单兵掩体里的尚武,二十五六岁,身着迷彩训练服,佩戴上士士官肩章,显得精明、干练。此刻,他尽量地稳定自己的情绪。他知道,无须再去重复“晴空霹雳”的动作要领,因为他在之前已经练了千百次,应该万无一失。

但他不明白,自己不祥的预感缘自何处。是不是别胡思乱想了……尚武做了一个深呼吸,抬眼朝前方狠狠地扫了一遍。

天已黄昏,集团军标准化靶场主席台上方挂着的横幅标语,仍然清晰可辨:集团军预提军官集训队汇报表演。而在主席台正前方300米开外的半空中,则飘着两组气球,每组两个串在一起。

行进间的班射击在向纵深拓展,一发发曳光弹拖着美丽的弧线射向靶标。子弹击中之处,引爆蓝色的彩烟,显示弹着点。

主席台上,一位将军和十几名大校为战士们高超的技艺鼓掌。

“嘀嘀……”随着指挥官的小喇叭急促的号令声,单兵跨越堑壕射击开始。

尚武清楚,该轮到自己表演了。只见他臂挎微型冲锋枪,手握一根竹竿,从掩体中跃出,敏捷地沿开进路线奔跑。

冲刺不远,一条五、六米宽的堑壕横在前面。只见他凭借奔跑的惯性,伸出竹竿插入壕底,身体随着腾飞而起。就在滞空的一瞬间,枪响了:“叭叭……”

但见那两组气球被击中,散落下两条巨型标语:

“首战必胜没有别人:我。”

“末位淘汰只有一个:你。”

“哗……”观礼台上掌声一片,为尚武赞不绝口。

那位将军和大校们议论纷纷:

“这是‘晴空霹雳!”’

“厉害,这个小伙子是哪个单位的?”

“装甲旅的神枪手尚武!”

“‘晴空霹雳’这一手绝技,自从1964年全军大比武中李希元创造后,再也没听说过有人玩了……”

观礼席上,装甲旅的大校旅长郭宝苍用力鼓掌,他为自己的战士的精湛技艺感到自豪。

“真是强将手下无弱兵!”有个大校与郭宝苍搭话:“我让他直接当副连长!”

“不行……不行不行……”郭宝苍含笑摇头,“总而言之,你就是拿一个现成的副连长换尚武,我也不干……”

“你这家伙,还是当连长时的那个臭毛病。”大校失望地说,“哈哈……”郭宝苍和众人都笑了。

张副军长又道:“老郭,外国军事观摩团到你们旅参观的事,准备得怎么样了?”

“一切顺利。”郭宝苍回答首长的话。突然,他似乎突然想起了什么。随即,脸上又阴晴难辨……

“嘀嘀……”又是几声小喇叭的号令。尚武随着一列表演完毕的战士们整队小结,他的脸上仍旧愁容不减。

“晴空霹雳”的顺利完成,并未给尚武带来些许快慰,那分驱之不去的不祥预感,仍然在他的心头缭绕。

2

集训队院内的一块黑板上,用粉笔写道:“记住: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墙外的操场上,矗立着醒目的标语牌:“铸军魂,谋打赢。”“首战用我,用我必胜。”

一辆军用丰田大吉普驶进院内,随后就听到有人喊:“尚武,有位首长找你……”

很快,尚武跑向吉普车。一身军装的尚武,英俊的脸上露出刚毅,标准的军人姿态中透出机敏。

“报告首长……”见到对方,尚武脸露诧异:“郭旅长,是您找我?”

郭宝苍故作严肃地说:“难道我就不能找你吗?”

尚武笑了:“首长,您可别吓唬我!”

郭宝苍爱怜地说:“可能还真要吓你一跳……”

尚武镇定地说:“首长,请指示。”

郭宝苍先打外围战:“欧洲军事观摩团要来咱们旅参观,点名要看你们三排表演。”

尚武高兴地叫了起来:“那好啊,我们一定向国际同行展示神枪手三排的雄风!”

郭宝苍开始渗透,“你们排长上军校三个多月了吧?”

“是。”尚武道,“八班长蔡仁珠在代理排长!”

郭宝苍迂回,“我知道蔡仁珠在代理排长,问题是……”

尚武不明就里,“怎么,他出事了?”

“你能不能往好地方想,出事?一个那么好的战士,能出什么事?”

“那你提他干啥?”

“我觉得,”郭宝苍还在措词,“给欧洲军事观摩团表演,他好像还缺点什么。”

不祥的预感再一次冲击尚武的大脑,他下意识地问:“首长,您的意思……”

郭宝苍亮出底牌:“我想……让你回去代理排长!”

尚武意外地:“我……我……您是说还让我回去代理排长?”

郭宝苍松了口气:“有了你这个尖子,我才放心啊!”

尚武找借口:“这……这不是凑尖子吗?”

郭宝苍反道:“怎么是凑尖子?你本来就是七连三排的人嘛,这可不能算弄虚作假……”

尚武仍在寻找托词:“集训队集训半年多了,还有五个月时间,这个时候……”

郭宝苍宽慰道:“军事观摩团一走,你回来继续学习。”

尚武留恋地看着训练场,一时转不过弯子。

郭宝苍亮出实底:“我已经跟集团军张副军长请示过,不会耽误你从预提排长集训队直接提干的。”

尚武的心绪这才好转。

郭宝苍理解地:“观摩准备也就半个月,啥也不影响。”

尚武放心了:“首长,明天单元考核,考完我就回去,您看行吗?”

郭宝苍看看吉普车,脸上露出本想把尚武直接带回去的意思。

尚武仍在争取:“首长,我得收拾收拾东西。再说,也得跟家里爸爸妈妈打个招呼!”

“打招呼好办,”郭宝苍掏出手机:“先用我的手机跟家里说一下。”

尚武没有退路了,犹犹豫豫地接过手机:“这是您的手机……我用方便吗……”

郭宝苍使个眼神:让尚武到车后面去打电话。

无奈,尚武只好从命。

郭宝苍拿出香烟点燃,刚吸几口,尚武走过来。尚武递上手机:“首长,电话接通了,要说的话讲完了。”

郭宝苍接过手机,猛然问道:“尚武,连队保密守则第四项第五条是什么?”

尚武迅速回答:“不准用地方电话谈论部队的军事机密和涉及部队代号、番号、电话号……”

“停!”郭宝苍故作严肃地说,“你用别人的手机打电话,手机上会留下你呼叫的对方号码!”

尚武一愣,不知所措。

郭宝苍笑了,认真看了一眼,边删除尚武用过的号码边说道:“你那点鬼把戏还能糊弄了我?什么跟家里打招呼,是女朋友吧?”

尚武无言以对。

P1-5

后记

“斯大林言:班长是‘军中之母’。我军实行士官制度以来,基层连队的班长大多由士官担任。这些人有的原来是志愿兵,有的是地方毕业的大学生,有的代理排长面临直接提干,有的准备考军校,有的等待着晋级——相同之处在于,他们的年龄都比一般士兵大,有的甚至超过了连排干部。在这个散落的群体中,‘兵头将尾’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前途、婚恋,向人们呈现了一个新景观:军营小社会,人生大舞台。”

这是我写在20集军营轻喜剧电视文学剧本前面的一段提示。立志于创作军营系列喜剧影视作品,与我当过排长、连队指导员并有40多年的军旅生涯的经历有关。

作为共和国的同龄人,能走上从军的道路,与少小看过太多的军事电影有关。学英雄事迹,走英雄道路,是我们那一代人的最大追求。而其中的喜剧电影《哥俩好》《列兵邓志高》等作品在我的心中又有着特殊的地位。

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毕业后的1994年,我参加了沈阳军区的一次创作会议。时任电视艺术中心主任的黄吉人同志跟我商量,要求我创作一部长篇军营系列电视连续剧。我把选题定在了连队的班长们身卜。

在我当排长、团机关文化干事和指导员工作的8年期间,最反感的是形式主义。而首当其冲的又属打扫卫生。哪怕是上级晚间来人检查哨兵的在位情况,连队白天也要把卫生整理一番。

表现形式主义的东西层出不穷,且常常“气死连长、难死指导员”。而用轻喜剧文学样式来反映和抨击形式主义,又不易犯忌。我把选题定为《团长接待日》,计划创作30集,以当时连队的“八大员班长”为主要对象。我把构思跟黄吉人主任汇报,他大力支持。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我写出了前lO集。黄主任看过,给予肯定,并提出许多指导性修改意见,同时列为拍摄计划上报。当年的北京一份军队刊物上登出的全军电视剧创作消息,其中就有《团长接待日》。

年中,黄主任参加全军电视剧规划会,得知限于当时的条件,总部只能重点扶持一部长篇电视剧《和平年代》,其他的往后推。黄主任回沈,告之这一情况,让我把《团长接待日》改成4集中篇电视剧。

如果是个急功近利的人,肯定能按他的意见办。但我感到把《团长接待日》拍成4集,可惜这个题材了。当时电视艺术中心住在我供职的军区文化工作站,朋友劝我改一改。但我年轻气盛,说了句不知天高地厚的话:“《团长接待日》不拍不仅是我的损失,也是部队官兵失去了看到一部反映他们生活的作品的机会……”

挫折,使人奋进。立志于创作系列喜剧影视作品的初衷也更加坚定了。于是,多年中我不断地充实着《团长接待日》的内容,并把它改成《兵头将尾》。同时也以每年一部电影剧本的创作速度努力着,并在喜剧作品的创作上有了一定的收获:《兵之梦》(军区影视文学作品征评一等奖)、《窃枪案刚刚发生》(全国通俗文艺作品征评银奖)、《天池龙女》(辽宁省电影剧本征评二等奖)、《网络少年》(辽宁省电影剧本征评优秀剧本奖)。

我的本职工作是沈阳军区《前进影视》报主编,关心军事喜剧电影创作是我分内的事,更是我常常思考的问题。正是基于此,我写出了一篇《攻克军事喜剧那道关》的文章,获全国影评征文一等奖,刊登在《人民日报》2002年12月20日第12版上。为便于读者了解我对军事喜剧片的研究,特附原文于此:

攻克军事喜剧那道关

——当代军事喜剧电影创作诌议

和平时期军事题材电影创作“难”,是个世界性的课题。而当代军事喜剧电影的创作,更是难上加难。近看中央电视台展播的60多部军事题材影片,反映当代军营生活的仅占十余部,比例少得可怜,且不见军事喜剧的踪影。而不论到哪个部队或找哪个战士询问,基层官兵呼吁最多的莫过于希望看到当代军事影片,特别是当代军事喜剧。即便观众把目光投向央视的电视电影或外国电影频道,仍无军事喜剧电影的蛛丝马迹。

军事喜剧怎么了?

……

董存瑞名誉风波之初,董志新就关心此事的进展。他了解到我正在编写的《保卫董存瑞》一书,建议带着提纲聊聊。当他看过《保卫董存瑞》提纲后,心情十分兴奋:“保卫英雄,是我们这一代军人义不容辞的使命!我支持你……”但是,董志新却对组稿提出了重大的近乎于重新创作的意见:“不要按文章汇编方式组织稿件,最好写成纪实小说样式,用事实说话的作用和力量更大,也更吸引读者。”

于是从2008年11月8日开始,我日夜奋战了一个月,顺利地完成了近20万字的长篇记实小说《保卫董存瑞》一书的初稿。

到了2010年1月,新中国第一例战斗英雄名誉权案历时5个年头,董存梅等原告方才接到被告的经济赔偿。

到了2012年5月,《保卫董存瑞》由大中华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

我长出一口气,欣慰又为保卫英雄董存瑞尽了一份老兵的义务!

是年春节前后,因我当军区《前进报》影视专版特约编辑的工作需要,又完整地看了一遍电视剧《士兵突击》。观看的过程中,我的心里隐隐作痛。

放不下的《兵头将尾》啊,它在向我呼唤……

于是,我翻出电视剧本《兵头将尾》,决定将其改成长篇小说。因当时的剧本写的是系列人物故事,但长篇小说要求最好以两位主人公当主线,重新组织结构起来难度较大。

幸亏电视本的人物性格基础好,故事情节矛盾性强,创作起来还算顺利。加上我在书中将许多人物都用了当兵时团里战友的实名,落笔时他们的音容笑貌总在眼前跳动:三个多月中,我终于将长篇小说《兵头将尾》写作完成。

《兵头将尾》初稿形成后,我送给董志新审阅,并说了打算:准备创作系列的多部集长篇小说。他说,军营轻喜剧小说少之又少,你要是能写出来三部曲,那将是对军事文学的一个贡献。

于是,我订下三年规划:创作军营轻喜剧《兵歌》三部曲——《兵头将尾》《兵歌兵妹》《兵强马壮》。

还要感谢我的战友王伟轩同志,我们先后当兵于陆军某师(现某旅三营),又相继供职军区文化工作站。《保卫董存瑞》的封面就是他设计的。这名20多岁的士官,得知我在创作《兵歌》,主动找来,用三天的时间设计了本书颇具现代风格的封面。这缘分,实属难得!

仅将《兵歌》献给我45年军旅生涯中我认识的或认识我的师长、战友、士兵……

2014年3月6日于沈阳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兵头将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国彬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白山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2908787
开本 32开
页数 28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0
出版时间 2014-05-01
首版时间 2014-05-01
印刷时间 2014-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48
CIP核字 2014043842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9.25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210
145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7: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