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包青天(中国古代大案探奇录)
内容
编辑推荐

吴蔚编写的这本《包青天》在尚未成书时即被美国FOX公司买下影视版权。书中十分到位地刻画了包拯少年时期的形象。他少年老成,待人处事严肃认真,胸怀大志,在日后的为官生涯中也秉承了这种端正持重的天性。本书以包公破案为线索,形象地展示了“万古不靡”的特有包公文化。

内容推荐

《包青天》的内容简介如下:

宋仁宗即位初年,内有刘太后把持朝政,外有西夏崛起后不断扩张,大宋内外交困,危机重重。名臣晏殊因忤逆刘太后被贬为应天知府后,在南京举办了一场盛大宴会。觥筹交错之际,离奇血案发生,更牵扯出一系列的怪案。南京留守之子包拯不畏艰险,一心要查明真相。世情错综交织,公道白在人心……

《包青天》由吴蔚编写。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东风昨夜

第二章 梁台古意

第三章 物物遂生

第四章 不辨风尘

第五章 一缕深心

第六章 远钟惊梦

第七章 去似朝云

第八章 且共从容

第九章 无欲则刚

第十章 沧浪濯缨

尾声

北宋丰号表

后记——关于《包青天》小说

试读章节

杨文广正色道:“我是的确没受伤。大丈夫伤则伤矣,无须遮遮掩掩。”特意转了个身子,展示衣衫上并无血迹,又道:“小哥儿武艺很好,若是从军,定可大有作为。”

话一出口,随即想到张氏既然跟南京留守包令仪是亲眷,必是出自南阳张氏,与唐代名将张巡同族,如此名门子弟,怎么可能自贬身份加入军队受刺字之辱Ⅲ呢?微微叹息一声,拱手辞去了。

张建侯道:“这位小杨将军为人倒是好得很,一点儿架子都没有。姑父,你说是也不是?”

包拯面色凝重,追问道:“你手上的血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张建侯道:“我也不知道啊,我没受伤,小杨将军也没受伤,这血……”蓦地想起一事来,“哎哟”了一声,道:“我翻墙进来时绊到了什么东西,软软的,害得我摔了一跤,黑灯瞎火地看不清楚,我也没多留意,会不会……”

包拯忙问道:“在哪里?”张建侯道:“就在东边花园的拐角处。”忙领头朝花园赶去。

应天书院学生沈周素来与包拯和文彦博交好,见这几人神色紧张、行踪神秘,亦跟了过来。

到了花墙下,却见花丛中漆黑一团,什么也瞧不见。还是沈周心思缜密,事先向吏卒索要了一个灯笼,举灯一照——只见墙根下横躺着一名中年男子,仰面朝天,正是大茶商崔良中。

众人大吃一惊。包拯抢上前一探鼻息,叫道:“崔员外还活着。”

沈周的父亲沈英官任大理寺丞,他曾多次见过父亲审案,熟悉办案流程,见包拯俯身欲抱起崔良中,忙阻止道:“事涉凶案,先不要动他。快,快去叫人来。”文彦博道:“我去。你们先守在这里。”飞一般地去了。

张建侯极是意外,“呀”了一声,道:“这么说,适才是这位崔员外绊倒了我,我身上的血就是他的吧?”

包拯问道:“你在墙外时,可听到墙内有什么动静?”张建侯道:“没有啊。我是偷偷进来,怎么可能听到里面有动静、还偏要从这里翻墙呢?”

沈周博学多艺,懂些医术,略一检视伤口,即道:“看崔员外胸腹伤处,血液才刚刚开始凝结,他遇刺应该还没有过多久,很可能恰好在建侯翻墙之前。”

等了片刻,大批吏卒和一些尚未离开府衙的官吏们纷纷赶来。崔良中的侄子崔槐正到处寻找叔叔,忽惊见叔叔横躺在血泊当中,忙上前扶住,叫了数声,始终不见回应,不知道是死是活,一时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应天府推官上官秘惊见府衙中出了血案,吓得不轻,急忙命人协助崔槐将崔良中抬走救治。又见提刑司提点刑狱公事康惟一还在这里,忙道:“府衙出了这么大的事,下官不敢擅断,有请提刑官人来断处这件案子。”

康惟一是路级官员,按照制度,凡是京东路的狱案都属于他的管辖范围。他明知道崔良中遇刺一案肯定不简单,上官秘是有心推脱,还是慨然应道:“好,提刑司接了这桩案子。”招手叫过宋城县尉楚宏,道:“你带几名弓手赶去保护崔良中。一旦崔员外醒来,立即问出凶手的名字,再速来禀报于我。”楚宏道:“遵命。”

康惟一道:“包留守,这位张公子是尊夫人的亲眷,对么?”包令仪道:“正是。不过康提刑大可秉公执法,无须有任何顾忌。”为示意自己无私,当即拱手告辞离去。  张建侯愕然道:“听提刑官人的语气,莫非怀疑是我行凶杀人?”康惟一道:“你虽有来寻晏知府晦气的理由,却不走大门,偏要翻墙进府。身上又有崔良中的血迹,如果你不是最大的嫌犯,还能有谁?”

张建侯道:“笑话!我根本就不认得这个什么崔员外,才刚刚看到他的尸首……哦,他还没死,在刚才看到他躺在那里之前,我从来都没有见过他,我为什么要杀他?”康惟一道:“也许是你翻墙进来时,正好被崔良中看见,你怕他叫喊泄露你的行踪,一时心急,想要动手杀了他。”

张建侯道:“我站在大门外叫了半天都没人理,这才不得已翻墙进来,我巴不得大伙儿都知道呢,还怕什么泄露行踪!”

康惟一面色一沉,道:“总之目下你是最大的嫌犯,来人……”

沈周忽道:“学生有句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康惟一道:“讲。”

沈周道:“学生适才看过崔员外伤口,他胸腹之处被刺了两刀,看情形应该是匕首一类的短兵器所伤,虽然刺中要害,但入刃不深,并没有伤及肺腑,所以崔员外只是重伤,失血而昏迷,并没有当场死去。”

康惟一道:“那又如何?”沈周道:“适才众人亲眼所见,张建侯武艺高强,如果是他行凶,对付崔员外这种普通身手的中年男子,绝不至于一刀杀不死人,还要补上第二刀。”

沈周的推断合情合理,一旁不少围观者都点头赞同,但康惟一却别有看法。他本人是名门子弟,其祖父康保裔在与辽军作战中力尽而死,朝廷多次赠赏追封,民间百姓亦尊其为“康公”“康王”,是大宋举国敬仰的民族英雄。他素来以祖父为楷模,做官力求公正严明,绝不行贪赃枉法之事,以无愧祖上英名。而目下凶案中受害者一方是天下最大的茶商崔良中,嫌疑犯则是南京留守包令仪的亲眷,正是向世人展示他康惟一不徇私情、不畏权贵的大好机会,因而也不愿意多听沈周的辩论,依然板着脸道:“这不过是你主观的臆想推测,怎么能成为为杀人疑犯开脱的证据?来人,速将张建侯拿下了,带回提刑司监狱监押,明日一早开堂审案。”

张建侯是个火暴性子,怎肯受如此冤枉,立即倒退几步,拉开架势,预备以武力拒捕。

包拯道:“等一下,我有话说。”他早看出康惟一预备拿下张建侯好来个下马威,也不待对方同意,迅疾道:“行凶首先要有凶器。建侯的佩刀,之前已经为楚县尉缴去,各位看他身上可还有匕首之类的短兵刃。”走上前去,亲自搜索张建侯全身,连靴子都脱下来看了,果然并无兵器。

P40-42

后记

关于《包青天》小说

包拯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他在世时已经是妇孺皆知,有口皆碑,去世后更是号称“杲杲清名,万古不磨”,形成了奇特的包公文化。后人有诗云:“千古包家有陂泽,更无人说宋山河。”纵观中国历史,还没有哪一位官吏能像包公这样深入人心,赢得人们发自内心的尊敬和爱戴。

包拯少年老成,早在少年时期就胸怀大志,“公幼则挺然若成人,不为戏狎,长弥勖厉操守”,立志学习前贤,尽忠报国。他曾自述道:“生于草茅,早从宦学,尽信前书之载,窃幕古人之为,知事君行己之方,有竭忠死义之分,确以素守,期以勉循。”他待人处事严肃认真,在日后的仕宦生涯中一直秉承了这种端正持重的天性。

本书讲述的是包拯“早从宦学”时期的一段故事。我个人的写作习惯,动笔之前不写故事大纲,只是脑海中大概有个计划,当故事展开后,情节都是顺势而为。在原先的计划中,是要在一本书中写尽包拯一生,平分为四个部分:从父宦游、汴京科考、庐州尽孝及重入仕途。“宦游”在计划中就是重头戏,因为当时的包拯风华正茂,随父亲包令仪来到南京(河南商丘),而南京交通发达,学风浓厚,晏殊、范仲淹等名士执教于天下第一学府应天书院中,日后崛起于历史舞台的名臣如文彦博、张方平、宋祁兄弟都于这一段时期在书院读书,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势必有许多精彩故事发生。然而故事的复杂程度最终超过了作者本人的预期,仅是“宦游”一部分,便占据了一本大书的篇幅。为了不影响到后面的写作计划,只得忍痛终结于包父辞官回乡之处。但从根本上来说,本书是一个完全独立的故事,有可能会有续集,会在我完成手头的写作计划后再作决定。

最初在写作的时候,作者极想将包拯写成一个仪表蒲洒、性情随意的公子,因遭逢变故才改变性格,如此更曲折,更富有戏剧冲突。然而经过反复考虑后,最终还是决定完整还原一个历史上最真实的包拯,以表示对这位青天的尊重。

小说中许多言语、观点,都是出自包拯本人的文稿、奏章。与包拯相关的亲朋好友,都是根据墓志及文献考据而来。情节中所涉及的茶税、交引、雕版印刷、活字印刷术等带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事物,在真实历史上的确发生于这一时期。个剐案子为包拯真实经历,个刑案子灵感得自《包龙图判百家公案》(明人安遇时编纂)。因故事背景宏大复杂,小说情节所涉及的历史常识会有重复交代。但要说明的是,本书是一本历史小说,必然有艺术加工的成分,请读者不要将其当成一本北宋历史论文集,勿以学究的眼光来看待。

书中的称呼呈现多样化,如称呼年轻时未入仕途的包拯,有人称“包衙内”,有人称“包公子”,也有人称“包小官”,有书面语,也有口语,根据说话者不同身份而有所差异。

特意有此段说明,是因为曾有读者指出小说《孔雀胆》中称呼混乱,如大理诸人称呼段功“信苴”,而梁王则称“段平章”。事实上,大理称呼首领均是“信苴”,有诸多史籍和出土墓碑为证。而“平章”是段功所接受的元朝封官,梁王与这位女婿并不和睦,却又畏惧他的实力,因而直接称呼官名最合情合理,这一点,一样有诸多史籍为证。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者并不期待小说中所有的妙处都能被理解,但是请相信,作者在写作每一本书时都是全力以赴,说是呕心沥血也不为过。远离混乱,珍惜自我,珍惜每一部作品。

关于本书,再多谈一点小小的花絮——早在《包青天》动笔前,20世纪福斯电影公司(20th Century Fox)就已经先行预定买下电影版权。由于这一层关系,在写作过程中,尤其是在刻画人物的时候,我常常会不由自主地想象角色最终会由谁来演。之前曾有电影公司追问我个人最中意谁来演韩熙载和秦蔼兰,认真想了许久,脑子中也没有明确的概念,《包青天》也是如此,不过算是写作生活中的一点儿调剂吧。

在此,要特别感谢台北书展基金会和台湾好读出版社的牵线搭桥,他们在促进文学作品影像化方面付出了大量心血和努力,目光之远大,胸襟之开阔,着实令人钦佩。感谢福斯(Fox)的信任,在《包青天》尚未正式开始写作前就决定买下改编版权,我很荣幸,也期待凭借福斯(Fox)全球影响力的东风,能有越来越多的人喜爱中国历史和文化。感谢嘉莉、米琦、文晶及各位律师,为最终达成合作协议做了大量精细的工作。

《包青天》与之前出版的《鱼玄机》《韩熙载夜宴》《孔雀胆》《大唐游侠》《璇玑图》《斧声烛影》《大汉公主》《和氏璧》《明宫奇案》共同组成了作者正在构思创作的“中国古代大案探奇录系列丛书”。感谢杨瑞雪女士,感谢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肖启明社长、刘海涛先生及所有的工作人员。感谢读者长久以来的支持,你们是作者努力前行的最大动力,我爱你们。

吴蔚

2012年8月30日

于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包青天(中国古代大案探奇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6201985
开本 32开
页数 38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80
出版时间 2013-02-01
首版时间 2013-02-01
印刷时间 2013-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2.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8
145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20:5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