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德军二战战场大解密
内容
编辑推荐

二战战场上的交战不仅恢弘壮观,还暗藏有史书里不为人知的秘密,从兵力、武器装备到行军布兵,从巧妙的计划到不可原谅的错误以及冲锋陷阵、鸣金撤退,陈东编著的《德军二战战场大解密》将带领读者一一揭开德军二战战场上的秘密。

内容推荐

陈东编著的《德军二战战场大解密》内容介绍:纳粹德国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力量之一,也是法西斯轴心国在欧洲的核心。德军曾一度在欧洲肆无忌惮,吞并奥地利,肢解捷克斯洛伐克,闪击波兰,占领法国逼迫英法联军敦刻尔克大撤退,轰炸英国,进攻苏联……最顶峰时期,纳粹德国开动庞大的军事机器,一度在欧洲东西两线、北非战场同时对抗盟军。然而即使狂妄如希特勒,也难免落得自杀的结局,纳粹德国也最终战败并无条件投降。

为什么盟国在敦刻尔克的狼狈撤退却是希特勒失败的开始?为什么坚固的马其诺防线却是一场痴人说梦,欧洲陆军强国法国如此不堪一击?为什么“闪电战”在开始时能横扫欧洲却在苏联败走莫斯科?眼看斯大林格勒已经被德军占领80%,为何德军反被歼灭?诺曼底登陆前的心理战和谍战,是怎样让德军判断失误的?希特勒唯一一次用到的秘密武器是什么?为什么希特勒已死,国会大厦里还有枪声,这里布防的重机枪为何有“大杀伤力”?

《德军二战战场大解密》图文并茂一一解读以上这些不为人知的秘密,揭开希特勒与第三帝国狂热外侵的真相!

目录

第一章 战争的序幕

第二章 闪击整个欧洲

第三章 巨人间的战争

第四章 北非狼烟

第五章 向东方开战

第六章 重蹈拿破仑覆辙

第七章 从诺曼底到阿登森林

第八章 帝国梦的破产

试读章节

1939年8月,二战爆发前一月。苏德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两国用这段“联姻”平静相处了一大段时间,还一起在1939年瓜分了波兰。到了1940年6月,看到希特勒攻打法国,斯大林趁机出兵占领了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

德国要打苏联原因有三条:

1.苏联在德国的东面搞小动作,让希特勒不爽。

2.苏联已经威胁到德国能源安全。

3.即使没有前两条理由,还是要打苏联,因为希特勒发动战争的目的就是夺取苏联的土地,为德国人争取生存的空间。

先说第一条,立陶宛、爱沙尼亚这些波罗的海的小国家被德国称为东海,一直被希特勒视为自己的藩属国,根本不容别人侵占。虽说希特勒曾同意将那3个小国家划归给苏联,但是没有说要苏联人去占领。斯大林占领三小国这一举动让希特勒非常生气。不过,希特勒的将领们都认为,苏联是害怕希特勒在西欧胜利后可能另有企图,因此,苏联进入这三个国家是出于自我防卫。听到这个解释,希特勒也算是找到一个理由来安慰自己。但是,希特勒始终在东线留下10个师来以防万一。6月26日,苏联在没有告知德国的情况下,要求罗马尼亚归还比萨拉比亚,割让北布科维纳,并让罗马尼亚政府在24小时内作出答复,不然就会出兵攻打罗马尼亚。但谁曾想到罗马尼亚刚同意,苏军就立即从空中和陆上蜂拥而至。

苏军入侵罗马尼亚,对希特勒而言,简直是釜底抽薪,罗马尼亚的油田一直在希特勒的控制之下,而苏联却逼近罗马尼亚的油田。这让希特勒开始感到危险,再说他当时正对英国进行空袭,没有了石油,对英国的空袭就无法进行。显然,斯大林的势力已经威胁到希特勒的软肋,为了防止罗马尼亚油田沦陷,希特勒调动2个装甲师和19个步兵师前往波兰,接着不断增加重兵对东部地区进行防御,并时常调换防区来遮人耳目。

9月27日,德、意、日在柏林缔结军事同盟条约。条约第三条规定:“德、意、日三国中,如果有一方受其他国家的打击,三国将以一切政治、经济或是军事手段相互援助。”显然这一条主要是针对苏联和美国的。尽管希特勒有了消灭苏联的野心,但他也知道时机还未成熟。于是希特勒一边着手在欧洲寻找与苏联不和的国家,一边让自己的亲信制订一个进攻苏联的计划。希特勒利用芬兰与苏联存在严重对立情绪之机,将其纳入反苏同盟,随后罗马尼亚也加入。到了10月,匈牙利、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在德国的操纵下,也相继加入了德、意、日军事同盟之中,大大加强了德国进攻苏联的南翼力量。至于西班牙、瑞士、土耳其等国,形式虽然保持中立,但实际上都站在亲德反苏的立场上。希特勒慢慢减弱了对英国的攻击,逐渐将战争转向东面——苏德战争即将开始。

12月5日,希特勒收到哈尔德的东线计划报告。

18日,希特勒发布“第二十一号指令——巴巴罗萨方案”。指令一开头就说明:“德国必须在英国战役结束之前就准备好以快攻战击溃苏俄。”指令还提出,如果地面部队不足以削弱苏联的战斗力,可用空军消灭苏联在乌拉尔的最后一个工业区。

首先,占领波罗的海的海军基地,围堵住苏军的舰艇。

其次,希特勒曾向罗马尼亚的新独裁者安东尼斯库将军说,在“时机成熟”的条件下,罗马尼亚一方面在南方牵制住苏军,另一方面在后方提供辅助勤务,助德军一臂之力。这就是希特勒的狡猾之处,他没有说一定要打苏联,而是含糊其辞地说成是“时机成熟”。P127-129

序言

二战战场上的交战不仅恢弘壮观,还暗藏有史书里不为人知的秘密,从兵力、武器装备到行军布兵,从巧妙的计划到不可原谅的错误以及冲锋陷阵、鸣金撤退,这本书将带领读者一一揭开德军二战战场上的秘密。

首先,战争是如何爆发的,如何进展?

二战是一战的延续,既是希特勒的疯狂,也是英法两国不可告人的秘密使然,其意在祸水东引压制苏联却不料引火上身,造成二战爆发。

为什么盟国在敦刻尔克的狼狈撤退却是希特勒失败的开始?为什么坚固的马其诺防线却是一场痴人说梦,欧洲陆军强国法国却不堪一击?为什么“闪电战”在开始时能横扫欧洲却在苏联败走莫斯科?眼看斯大林格勒已经被德军占领80%,为何德军反被歼灭?诺曼底登陆前的心理战和谍战,如何让德军判断失误;希特勒唯一一次用到的秘密武器是什么;为什么希特勒已死,国会大厦里还有枪声,这里布防的重机枪为何有“大杀伤力”?每一场战役都有不为人知的秘密。

其次,二战武器揭秘。

战场上离不开武器装备的较量。二战初期,德国的“虎”、“豹”坦克无人能敌,除了英国可以在空中制衡德军外,欧洲便没有对手。在对法国发动战争前,希特勒自信地说,德国的武器无人能敌,法国的装备不过是早已过时的火枪罢了。希特勒有重型机枪,有导弹作为秘密武器,以及在巷战中独一无二的“弯管枪”。到战争后期,美国和苏联更强大的坦克、飞机、大炮、重型机枪加入,德国便节节溃败。

最后,“人”才是战争的核心。

自命不凡的希特勒、英伦绅士张伯伦、机智幽默的丘吉尔、铁血铁腕的斯大林等政治人物的性格跃然纸上;德国三位名将,古德里安、曼施坦因、隆美尔出其不意,唯陕不破;苏联的朱可夫摆兵布阵,请君人瓮;英国的蒙哥马利稳健谨慎;美国的四星上将巴顿有勇有谋,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运筹帷幄;这些指挥官们在战场上或攻城略地叱咤风云或临危受命保家卫国,或爱兵如子或是嗜血好战,无不是二战风云里不可不看的风景。看人,读人,不同的人影响着战场的趋势,看到这些人物,了解他们才是揭开最深层的秘密。

以上三点仅是一个笼统的介绍,更详细的内容还在本书中。本书根据德国、苏联和盟军不断公开的二战秘密档案、各国研究二战的系统史书、二战士兵的亲身回忆录等,精心斟酌,取其精华之后编著而成,力求与读者分享德国二战战场惊心动魄却又鲜为人知的秘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德军二战战场大解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0616653
开本 16开
页数 22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8
出版时间 2013-03-01
首版时间 2013-03-01
印刷时间 2013-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5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152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40
17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2:4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