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美典与文学研究论集/中国文学研究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美典与文学研究论集》首先确立了中国抒情美典与西方叙述美典的两极对立,前者为内化的、象意的,後者为外观的、代表的。借此二元划分,高友工将中国传统归结为抒情美典所携带的特徵,即通过内化与象意的方法来保存抒情性的经验。又以此为文化枢机,从先秦至六朝美典的萌芽,经汉魏文学理论,至唐代律诗及草书二美典之对立,终达五代及宋绘画美典的合流,展现出抒情美典之萌芽、发展、发达的历史图景,把抒情传统从潜在的可能推向了各种文体的现实。

本书探讨经验与语言在文学研究方面的层次,试图透过美感经验带入「观念、结构、功用」三个层次,来说明「美典」是如何在「创造的想像在内在观照中体现」,而反对在「知识」的架构中讨论「价值」。他将抒情传统的视界从古典文学拓展至包括音乐、文学、诗歌、书法、绘画等诸多艺术品类在内的广阔美学领域,以结构主义的方法论建构起一个中国抒情美学的宏大体系。

内容推荐

高友工教授对于中国文学研究学界影响甚钜,《中国美典与文学研究论集》涉及中国文学与艺术的各种美典,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各大美典勾勒了基本蓝图,是高友工重要的文学研究论着。

《中国美典与文学研究论集》一方面对于文学,以至人文研究的本质作了最为深入的考察,尤其对于其中所蕴涵的美感经验与其诠释过程作了最为周密的分析,至今依然是最重要的理论探讨。

另一方面提出美典的观念,针对中国传统的文学、艺术现象,作了体大思精的勾勒,是从文艺的角度认识中国文化的重要书籍。

目录

导言

一、文学研究的理论基础:试论“知”与“言”

 ㈠知识的分类:技能经验和现实

 ㈡“现实之知”和“分析语言”

 ㈢“分析语言”的局限

 ㈣“经验之知”

 ㈤想像活动的三层次:观念、结构与功用

 ㈥哲学的理想

 ㈦“文学研究”与“文学批评”

二、文学研究的美学问题(上》:美感经验的定义与结构

 ㈠“经验”的内在对立

 ㈡“经验”的结构

 ㈢“经验”在“人文研究”中的意义

 ㈣美感经验的“感性”与“知性”材料

 ㈤美感经验的“过程”与“领域”

 ㈥美感经验的“快感”基础

 ㈦美感经验的美的境界

三、文学研究的美学问题(下):经验材料的意义与解释

 ㈠概说

 ㈡观念单位:直觉印象

 ㈢结构原则:等值通性与延续关系

 ㈣外缘解释:目的与境界

四、中国文化史中的抒情传统

 ㈠抒情传统之美学问题

 ㈡先秦以迄今六朝美典之萌芽

 ㈢唐之律诗及草书二美典之对应

 ㈣五代及宋之绘画美典的合流

五、中国语言文字对诗歌的影响

 ㈠中国语言的问题

 ㈡口语文化与文字文化

 ㈢中国的文字文化

 ㈣意象与动感

 ㈤两种句型

 ㈥艺术的类型

 ㈦诗歌的形式意义

 ㈧节奏与节律

 ㈨对仗与空间

 ㈩文字与口语

 ㈤语言的定义

 ㈢中国的文字语言

 附录一:律诗的美学

六、小令在诗传统中的地位

 附录二:词体之美典(演讲节要)

七、中国戏曲美典、初论——兼谈“崑剧”

八、从《絮阁》、《惊变》、《弹词》说起——艺术评价问题之探讨

九、中国之戏曲美典

 附录三:中国叙述传统中的抒情境界——《红楼梦》与《儒林外史》读法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美典与文学研究论集/中国文学研究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高友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986028218400350
开本 16开
页数 37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1-08-01
首版时间 2004-03-01
印刷时间 2011-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65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丛书名
印张 23.125
印次 1
出版地 台湾
230
171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9: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