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生命如桐花盛开(散文中国精选)
内容
编辑推荐

蓝燕飞所著的《生命如桐花盛开(散文中国精选)》这本书共有四辑,收录了这些年作者自己比较喜欢的散文,它们是作者所见所闻,所感所想,那些沉淀于心的纷扰人事世象,借文字得以记录下来。文字之于作者是庸常里跃然而出的一抹亮色,是驱散寒冷的温暖,是安放思想与心灵的地方。

内容推荐

蓝燕飞所著的《生命如桐花盛开(散文中国精选)》讲述镇上的女人喜欢,找那个疯子女人画画,然后依样描摹出一双双美艳的鞋垫:月季、菊花、桃花、海棠、牡丹……《生命如桐花盛开(散文中国精选)》中鞋垫与荷包一样,自古就是爱情的信物。小镇的爱情,有多少是疯子女人成全的呢?

目录

壹 命若琴弦

 命若琴弦

 那些花儿

 午后

 西瓜、西瓜

 有的爱情不可抵达

 痕迹

 山谷里的教堂

 九妹

 乡村故事

 她和他

 魔咒

贰 铺里,铺里

 岐黄

 狮子桥

 电影

 发电厂

 逆光

 天地一沙鸥

 卫生院

 一场聚会牵出的往事

 仕中

 陈旧影像

 上街头

 拖拉机手

 糖

 天井

 广播响了

 最后一个染匠

叁 离去或者归来

 我知道这不是爱情

 眺望时间流逝

 疼痛掩蔽的真实

 昨日的悲伤

 永远在小河这边等他

 箫声

 寂寞锦江园

 局部与片段

 山不过来我过去

 为一只鸭子寻找食物

 没有结果的事情

 观舞记

 旅途

肆 高处

 梦里家园

 火中凤凰

 菊韵

 也来说一说梅

 永远的雨声

 梦想与生命

 遍地月光

 老屋

 高处

 难以回归78

 破碎的瓷片

 叛徒及其他

 黄昏独语

 又是人间四月天

 有关张爱玲的一些话

 小小一片云

 无声的歌哭

 一个人的岳阳楼

 冬天的蜗牛

后记

试读章节

命若琴弦

乡村二胡手王麻石死去的那年我正好十二岁。当我伫立在2006年的时间坐标上。回首眺望。看见我的少年和青年如娇嫩的花瓣纷纷坠落,它们在黄尘与风雨中褪尽颜色,零落成泥,灰飞烟灭。

怀旧之水如此清冽,倒映着色泽陈旧的乡村背景。记忆斑驳、杂乱,许许多多的事情没有结局,它们如烟一样袅袅上升,淡人渺远的暮天。

当再次写下“命若琴弦”四个字,我的眼前似乎展开了一条奇妙的时光隧道,我一次次地往返其间,期待在某个瞬间,发现一些线条,它们或模糊或清晰,却暗指着命运的走向,顺着它,我能进人事件的内核。

是的,正如你猜想的,我不是第一次写他或她。事实这是第三次。我第一次动笔是在十年前,那次我虚构了一个残酷而绝望的结尾。王麻石在一个灼热而焦躁的中午.扼住了哭闹不休的婴儿的咽喉,他心中的魔狰狞着,在杀死了孩子、杀死了希望之后,又杀死了自己。

第二个版本静静地躺在我的电脑里.我曾经把它贴在一个小说论坛。我看着它如一枚滑进湖水的卵石,悄无声息地沉入水底。那个骇人的尾巴已被我一刀割下,我试图在悲苦的旋律里凸现一缕温情,像天边的早霞,挣脱黑暗的羁缚,温暖婆婆与儿媳盛大的苍凉。在那两个虚构的版本里。这是永远朝着一个方向的两个女人,她们合力摧毁了一道道防线,不遗余力地为自己制造了一出悲剧。

所有的悲剧,归根结底,都是人性的悲剧。邪恶源自人心,冷酷源自人心,疯狂源自人心。而我要说的却并不是邪恶、冷酷与疯狂,它或许只是无奈。

我为什么要顾左右而言他?为什么闪烁其辞,而不把事实真相说出来呢?长久以来,这个乡村故事一直纠缠着我,它们像一根根荆藜,扎在我的身体里。

我曾经把它说给我的一个朋友听。在那个陌生的城市,我的语言絮叨.冗长,如纷乱的落叶,它们没有方向,磕磕碰碰,跌跌撞撞,在迷宫般的黑暗里,如一只懵懂的蛾子寻找着死亡的人El与虚无的光明。我坚持着把它讲完,我感觉到他隐忍的焦躁,他的脸在诡异而夸张的霓虹里渐渐失真。那一层微笑却一直都在,他微笑着说:“这有什么意义呢?你想表达什么?”

我愣住了,愣在微笑里。我感觉自己身体里的热浪正迅速退却,它们潮湿而冰冷。

是啊,这有什么意义呢?而且我确实不知道自己想表达什么,首先,这样的故事毫无新意,你给它一个乡村背景或者给它一个城市背景,有什么区别呢?

我在他的微笑面前沉默下来。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话语一定要穿上意义的盔甲,一件事情的发生与结局和一朵飘忽的云彩,它们的意义是否一样?有的时候,看见与说出也许就是意义本身。

回到故事。

回到故事的时候,我也回到了童年。我在那样的年龄势必不能完全读懂隐藏在事情后面的真相,那么我就撇开真相,只端出自己知道的,好吗?

王麻石无师自通地学会了拉二胡。听过他琴声的人都知道,他的二胡拉得好。在那个京剧盛行的年代,公社宣传队里没有京胡手,王麻石凭借一把二胡,竟也可以扯出激越、高昂,将一台戏衬托得丰满而热闹。他的琴子一响,可以扯得人笑,也可以扯得人哭,这样的本事自然吸引了一些姑娘~ItllII~,金花就是因为爱听他的琴声,自己走进了他的家门。但这个故事发生的时候,王麻石已经轻易不操琴了,他总是说,人老了.弦也调不准了。这是一句电影台词,经了王麻石的口,好像真添了无限的沧桑。王麻石那时也就三十出头,但他已经认为自己老了,看上去.他也确实老了。青灰灰的一张瘦脸,颊部深深地陷落,眼白不是白色的,而是黄晶晶的,和他早逝的父亲一般模样。三十岁的王麻石娶了金花多年,却没有生下一男半女。金花人高马大,脸上红桃花色的。不能养孩子可是件大事,一个不能养孩子的女人通常是会遭到婆家的唾弃的。婆婆是个明白人,她知道问题多半出在自己儿子的身上,而她不能坐视不管。

婆媳俩一个推波助澜,一个半推半就。一切就这样开始了。王麻石被母亲与妻子推到一个尴尬而屈辱的境地。

这不是简单的偷情——性一经上升到生育的高度,上升到家族的传承,付出就是整个家庭的付出,牺牲也是整个家庭的牺牲。

当金花的肚子山包一样隆起的时候,王麻石像枯枝渐渐失去了最后一抹青痕。现在想来,王麻石得的应该是肝病,他经年喝着黑色的汤药,那些液体渗透到他的身体里,像一株植物经过长期的浇灌,散发着苦涩的气息。他面对金花变化着的身体,长时间沉默,没有喜,没有恨,好像那是一件与他完全无关的事,至于他的内心,煎熬也罢,平静也罢,那似乎已经不是一件值得关注的事了。但他终于没能等到那个生命的降临。

这当然并不是结束。真正的结局像一块黑色的礁石,搁浅在许多人的记忆之河,无法轻易绕过。

婆媳反目成仇,为了孩子,对簿公堂。一边是年轻的母亲,一边是年迈的祖母,谁更有能力抚养这个孩子?法律公正、冷漠,对艰难生长着的枝蔓视而不见,它直视着挺拔的枝干,认为这就是结果。不错,这正是该有的结果。

所有的人都看见了婆婆的泪。她是王麻石的母亲,她是金花的婆婆,她还是孩子的祖母。现在她什么都不是了,她什么都没有了。不仅是她,所有人都认为金花绝情寡义,不明白金花为何要夺走这个孩子.她还那么年轻,以后可以再生再养。但金花这时好像鬼附了体,谁的话也听不进去。

金花带着三岁的孩子借助法律成功地逃离。

那块礁石浮出了水面,它冰冷、坚硬,冒着森森的寒气,多少年来.我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成功地表达,或许正缘于此。它既简单又复杂.可以用“人性”二字来概括。

王麻石的母亲淹没在绝望的死海,她拉住一只只熟识或不熟识的手,就如抓着了救命稻草,在一声“我的命好苦呀”的长叹后.开始周而复始的哭诉。她的眼泪和诉说,在黄昏的路口与河滩,在初春的青草与冬日的严霜中,潇潇而下。她稀薄的白发如乱草般没有方向,只有风的方向,只有时间的方向。那渐渐遥远、黯淡的声音,苍老而无助。

金花的决绝也许正是缘于内心的软弱与恐惧。她害怕面对那双幽怨的眼睛,她不敢看那把落满尘土的二胡,它有时突兀地响起来,在黑夜深处,绵绵不绝,她怎么敢把孩子留在这里呢?怎么敢?要把这些破碎的夜晚和不堪回首的往昔从记忆中抹去,她只能选择走,必须走。

这是一场没有结局的战争,没有真正的胜利者。只有纤弱的生命的叹息,在时间的旷野漫散,如隐隐的琴音,飘忽、不可紧握和把持。在静谧的空间里,我听见时间的指针轻轻颤动了一下,而那块礁石已经不是黑色的,它复杂模糊,有着太多我不能破释的谜和说不透的理。但我终于把这个故事说了出来,或许我落入了俗套的陷阱,正以一种自由落体的姿势跌落,但我说出来了。无论如何,这才是最重要的。P3-6

后记

最早接近的文字是小说。

那时我大概十岁左右。我的哥哥和两个姐姐时不时带回一本书。书被太多的手摩挲过,泛黄的页面沾着形迹可疑的颜色.有时还掐头断尾。他们一般把它藏在被褥下,我把它“偷”出来,找一个无人的角落,很快沉浸在那些故事里。

《青春之歌》、《苦菜花》、《林海雪原》、《铁道游击队》……每见一本都如获至宝。我的阅读速度很快,因为是“偷”来的,必须在某个时间段完璧归赵,也因为年幼,小说在我心里也只是故事。这些故事无一例外都深深地感动着我,吸引着我。

这样就慢慢培养了阅读的兴趣与爱好。

而我的“文字生涯”却是一波三折。最早动笔是在二十岁时.那时呈一时笔快,文字似乎没经过思想,就来到了笔端。江两当时有《星火》与《南苑》,我把自己写出来的文字寄给它们,我已不记得自己写了多少,但是它们全部都被退叫来了。这样维持了两三年,我结婚、养育女儿,匆匆结束了文学梦。

这一停就是十几年。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开始重拾笔墨,写一些心情笔记。当时的县文联主席李南伦先生对文学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他的麾下聚集了一批文学青年。我虽然已不是青年,同样得到了他的无私帮助。在他的鼓励下,我开始向《星火》杂志投稿.那是我第一次在省级刊物上发表文章.

我是个懒散的人,耽于幻想,只在自己实在有话要说的时候,才发出点儿似有似无的声音。

一路走走停停,停停走走,直到2005年,情形才有所改变。

于是有了这本集子。

深知自己不是那种具备自省能力和执著精神的写作者。但是。我永远感谢文字。文字之于我是庸常里跃然而出的一抹亮色,是驱散寒冷的温暖,是安放思想与心灵的地方。

这本书共有四辑,收录了这些年自己比较喜欢的散文,它们是我所见所闻,所感所想,那些沉淀于心的纷扰人事世象,我希望借文字得以记录下来。

感谢江西省文联主席刘华先生拨冗为本书作序!感谢杨献平先生!感谢所有支持、关心、帮助过我的朋友们!感谢寓目此书的读者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生命如桐花盛开(散文中国精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蓝燕飞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1079066
开本 16开
页数 20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5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天津
224
160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4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