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每一朵雪都是奔跑的疼痛(散文中国精选)
内容
编辑推荐

杨献平主编的《每一朵雪都是奔跑的疼痛(散文中国精选)》编选了近年来散文界的最新作品,它们或优雅纯净,娓娓道来,有引证,更有目击,或观察独到、简洁有力,直逼心灵,或想象奇诡,必掉深沉,或饱含诗意,或朴实自然。这些作品是无声的,但有刀子一般的力量,向更广阔的疆场行进,就像风中的骑手,沉默疾驰。

内容推荐

杨献平主编的《每一朵雪都是奔跑的疼痛(散文中国精选)》选取了吴听孺:浏阳河传、黄薇:深处的灰凉、陈瑶:让日子慢下来、蚤休:远去的乡村匠人、李登建:风雪裹住平民的节日、段炼:我们是怎样远离自然的、樊健军:每一朵雪都是奔跑的疼痛等文章。以散文的方式,祝福看到《每一朵雪都是奔跑的疼痛(散文中国精选)》的每一个人。

目录

壹 李登建散文

 千年乡路

 父亲的华屋情结

 铁匠铺的一天

 天堂里的一个角落

贰 黄薇散文

 在钢铁中生活

 养猫记

 行走格萨拉

叁 吴昕孺散文

 浏阳河传

 疯子

 天堂纳税人

肆 樊健军散文

 每一朵雪都是奔跑的疼痛

 乡野里的布衣

 身体的暗夜

 年的纯白

 水上绝句

伍 陈瑶散文

 呼吸也痛

 挣扎

 符号

 碎了的瓷

 让日子慢下来

陆 蚤休散文

 无法抵达的村庄

 奔跑的火车

 村庄最后的舞者

 远去的乡村匠人

柒 段炼散文

 性,文气,与原生态

 关于气质的私人话题

 艺术是前世的记忆

 山行入海

 阿卡迪亚风景里的人

试读章节

千年乡路

这条路和这个村子一样古老,和这个村子的历史一样绵长。

自有了村子,或者说自最早那座茅棚在这里扎下。庄稼人到田里去刨食吃,去播种、栽秧、锄地、浇水,再把收割了的庄稼拉回。去去来来,很快,清风一吹,一条亮带子就在美丽的梁邹平原上飘拂了。

我不知道该炫耀一番还是闭口不提为好.我们村子这棵古树是明初生根发芽的。听老人们传说,洪武年间有一家逃难的从北向南去,男人的担子一头挑着一领烂席卷着的破被褥,另一头是一个盛杂物的大筐,一扇一扇,像一只疲惫的大雁;两儿子搀扶着咳嗽不止的病弱母亲,走走歇歇,歇歇走走,她被他落下老远。他们走到这里天又漆黑如墨了,也累得迈不动步了,男人便卸下担子,解开席子,草草搭个棚子过夜。不幸女人就死在了这个夜里。天亮男人带着儿子把女人埋葬,回来却不摸扁担,望着无边的荒野他目光茫然,犹豫了半晌,他决定不走了。他们找了一洼水脱土坯,垒了一座低矮的土屋遮风挡雨;开出一块巴掌大的地,撒上仅有的一瓢子秫秫粒儿。头三年老天有意养活这家人,旱涝保收,打的粮食少有剩余。但接下来是连年的灾荒。而一天傍晚一个逃荒的小女孩路过土屋时突然昏倒。汉子收留了这个孤苦伶仃的孩子,半月后大儿子却因吃黄蓿菜患水肿病不治而亡。小儿子和小女孩像屋前的那两棵柳树一天天长高,老人倾尽积蓄又盖了一间屋,让他们住进去完婚。新一茬庄稼收割的时候,这座土屋里传出了婴儿清亮的啼哭。

过了数年,又有两家学着他们的样子,在一东一西造土屋,房子们也相互有了倚靠;可近坡的好地种遍了,得到远坡去开,路就跟着脚印走,慢慢地越来越长,慢慢出了叉和须。要是有一只巨手把它提起,那形状就像一个不小的根系了。

一出村庄这段路应该是它粗大的直根,它宽且高——梁邹平原这一带古时候是退海之地,海水虽被黄河赶走,沉下的泥沙却饱浸着盐分,捧一杯湿土闻一闻,咸腥味刺鼻。春天碱泛上来,一圈圈一圈圈的“绒花”盛开,地里白茫茫,如同下了一场雪。种地前得先刮碱,锨板贴着地面将碱土刮成一堆一堆,这时候农人总要装两袋子扛回家淋盐——水从碱土上淋下,蒸发后盆底就结出亮晶晶的盐末儿。这好看的东西却苦得要命,只能腌咸菜,万不得已才直接食用(实际上我的先人没少吃这种盐)。这能取多少碱土?于是荒原上隆起了一根根土堰。横土堰和竖土堰相连,被其包围的地块人们称为“抽匣子地”。梁邹平原上这类抽匣子地随处可见。而在大路附近刮碱,碱土自然就拽到路上,土路便一岁岁地加宽增高。

但是,我却宁愿相信它是一层一层的脚印叠起来、铺厚了的。祖祖辈辈走在这条路上,从春到夏,从夏到秋,从秋到冬,从冬到春。农人们出工的时候,刚睡了一宿觉起来,养足了精神,胸中丰收的希望鼓胀着,巴不得插翅飞到等在地里的庄稼面前.步子轻快.脚印就像路旁的杨树柳树飘下的叶子那么薄。收工回来情形却不同了。在田垄上与泥土摔了一天跤,身上丁点儿力气没有了,骨头散架了,简直像堵土墙要坍塌;而我会过日子的父老乡亲又没有空着手回家的习惯.就是累死也得捡回一把柴火。或者背着一捆压弯了腰的草,这时候他们拖着的双腿是多么沉重,每一步都是一块半尺厚的青砖。这条路就是这样的脚印一层一层修筑,并用那汗水和的泥灰勾了缝儿。它的坚固程度是无与伦比的!

我说不清我是第一位在这里垒土屋的祖先的三十几代裔孙,我还不会走就爬上了这条路;还举不动镰刀就到大东洼挖野菜、割草。我是在它上面颠大的。

从什么时候起村东出现了一条河?源头不是山西杏花村.岸上也没栽杏树。可是它的名字却叫杏花河,我故乡那些大字不识的庄稼汉并不缺少诗情。杏花河南北穿越梁邹平原,河水日夜流淌,两岸农田的盐碱由雨水压到地下,随着水脉汇人河里被河水带走.原来的盐碱滩悄悄地变为沃土。这时候在抽匣子地里干活就嫌不透风,不敞亮,闷得慌,长龙似的土堰还占地不少。乡亲们粗砺的手掌搓得进出火星子:平掉它!冬闲时节,全生产队老老少少呼啦啦出发了,马萧萧,车辚辚,碾得土路轰轰隆隆。我们小孩子冲在头里,骑在堰脊上,抓住枯草喊:驾,驾!大人们却不是玩游戏,他们是在玩命。要将几百年刮起来的碱土一锨锨摊到田里,整平。得掷多少力气?光大车拉土太慢了,精壮劳力一人一辆小推车,篓子都装得像小山,车袢直往肉里勒。姑娘喊着号子抬筐,戴着棉垫子还磨破左右肩。铁蛋正咬着牙推着车子拱土坎儿,车把突然“咔嚓”一声断裂,众人投来羡敬的目光。铁蛋五短身材,车轴汉子,臂膊一块一块肉疙瘩硬得像铁蛋.干起活来不知死活。他早就被本村的一个漂亮姑娘相中,他就是梁邹平原上的白马王子。休息时,女人们委在堰根儿捶背揉膀子,只见大芹还捏着针。在给未婚女婿四喜做的鞋垫子上绣鸳鸯。大芹人高马大,腰粗腿壮,撸锄杠抡镰把,样样敢跟小伙子比试,老人们都说:四喜娃儿有福气啊!乡里择偶就这标准,身板结实、能干活才是好媳妇,娶个花瓶有啥用?我记得.这样苦拼了三四个冬天,那一根根土堰被铲除,平展展的原野上,这条路就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唯一的“宏伟建筑”了……

我已成长为一匹还未套进车辕、躁得在原野上又蹦又跳的马驹子一样的后生,但却没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我奋力挣脱了它。我是村里为数不多的挣脱它的人中的一个,我儿时的伙伴大都认了命。一辈子推着车子.扛着铁锨、镢头在这条土路上跋涉。但当在外面世界,走过现代化广场的闪闪发光的大理石路,走过五星级宾馆的红地毯路,走过游人如织的江南园林里鹅卵石镶嵌的弯曲小径,走过太多豪华、飘逸、仿佛通向天堂的路之后,我好像才懂得了我村前这条坑坑洼洼的土路,我又返身朝它走来。

在我每年一定回故乡住的这一段日子里,每天我都要踏上这条路.流连忘返。每次来我都抑制不住激动。我走得很慢,在以脚掌为手轻轻抚摸它。我走到南边去看一望无际、生长茂盛的庄稼,从起伏的绿浪里捕捉那黑豚样窜动的脊背;再回首凝望一会儿被雾霭笼罩的村庄,那若隐若现的红瓦白墙,缕缕袅袅升起的炊烟,仔细分辨着那里混杂在一起的狗吠、鸡鸣和孩子的哭叫。这时候,挨近地平线的夕阳吸引我侧过脸,这一瞬的夕阳是最美的,一泓熔金似的鲜亮,又像丹柿一样柔和。它低低地悬着,平原愈加平坦、辽阔。而它红绸缎似的霞光披在一草一木上,更创造了一种全宇宙一片欢腾的动人景象。但是,我的目光却每每落在近处一个个夕阳涂红的坟头.凝滞不动。与村子的地盘拓了又拓对应的是墓地也在不断扩大,平土堰的年月老坟都平光了,可新坟又挤满路边的“三角地”。生与死原来就是这样相依存。连接这两个所在的恰是这条路,这条路就是这二者之间的桥梁.好像村人的一生只不过是走完这条路——从村子里起步到墓地停止.就这么短暂,这么平淡。村人尤其是村里的老人们不把活着看得多么了不起.死也不是多么悲伤的事。P3-5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每一朵雪都是奔跑的疼痛(散文中国精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献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1079073
开本 16开
页数 21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7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天津
224
16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0:2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