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为每一座山起一个温暖的名字(散文中国精选)
内容
编辑推荐

杨献平主编的《为每一座山起一个温暖的名字(散文中国精选)》编选了近年来散文界的最新作品,它们或优雅纯净,娓娓道来,有引证,更有目击,或观察独到、简洁有力,直逼心灵,或想象奇诡,必掉深沉,或饱含诗意,或朴实自然。这些作品是无声的,但有刀子一般的力量,向更广阔的疆场行进,就像风中的骑手,沉默疾驰。

内容推荐

杨献平主编的《为每一座山起一个温暖的名字(散文中国精选)》讲述了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为每一座山起一个温暖的名字(散文中国精选)》精选美好散文,熨帖心灵。

目录

正月里来/陈守湖

本草杂识/陈守湖

注定的行程/李存刚

草药生活/李存刚

想念二寸/李存刚

泥土的一生/李天斌

乡村物事/李天斌

乡村俗语/李天斌

村庄:非物质构成/李新立

梦:与村庄有关/李新立

村庄往事/东湖

后院/东湖

雨停了/陈瑶

四层楼/陈瑶

在敦煌/方健荣

观察史/青年河

四个故事及其意义解析/杨献平

所谓“南太行”/杨献平

生存态度或俗世哲学——以暴发户、一般人家、光棍群体为例/杨献平

我在莲花谷的大致经历及个人影响/杨献平

远景与近景/杨献平

虚构的旅行/杨献平

红与灰/我的沙漠故事/杨献平

花朵上的沙尘暴/杨献平

唇齿之间的痕迹/杨献平

论坛/杨献平

北方瓷都的叹息/赵立春

试读章节

正月里来

陈守湖

1.守田坎

我童年时候,村里还没有通电,点的是煤油灯,有时逢到供销社没有煤油,就只能烧山里劈来的枞膏照明。但年三十晚上,无论如何是要坐个通宵的。

吃过年夜饭,母亲收拾好碗筷,就架了家里最大的铁鼎罐到“青架”(三角铁圈架子,安放于火塘中,用于架锅鼎)上来煮牛潲。过年了,人是吃过了,那劳累一年的牛也要吃的。腊月里,牛的青饲料吃得不多,尽吃干稻草,真的是难为它了。除夕的早上,母亲安排我去竹林割了竹叶来给牛吃,过年了,牛食要“见青”才好。那牛也像知道过年了,看到青绿的竹叶,抬起大大的眼睛看着我,充满了感激。母亲常说,牛在三十夜是会哭的。我从来没有看到过。不过我相信母亲的话。过了年,牛的苦日子就要来了。明天早上,要喂它牛潲,好好地让它吃一顿,让它也有个盼头。

牛潲在火塘上煮着。昏暗的油灯下,我们三兄弟在打扑克。父亲陪爷爷在玩“点子红”。这是一种在湘黔边境广泛流行的纸牌游戏,长方形的牌,上边印有梅花状的点。

我们才开始打一会儿牌,二爹就推后门进来了,他带了些水果糖给我们兄弟几个。我们恨不得当时就放进嘴里。但那个时候糖多么金贵啊,母亲帮我们收好,放在碗架里。母亲说,一岗岗(意同“一会儿”)再吃。我们嘴里吞了下口水,又开始发牌。二爹来了,爷爷他们三个人就正好一桌了。两个人打起来不太顺手。我们围着两张小桌子在火铺上打牌。母亲拿出她的鞋底来纳,一会儿抹些黄蜡,一会儿又抹些黄腊,以保持麻线穿过鞋底的滑顺。

打牌终究是坚持不了多久的。一会儿父亲就走下火铺,从火铺底下取了两根木炭来,拿出过年前才新买的土炉子,他要架火锅,与二爹喝几杯。两兄弟性格迥异。二爹是个木匠,没有多少文化,但当掌墨师建木楼,根本不用画什么图纸,只凭头脑中的柱、瓜、枋、檩,就指挥一大群木匠建了起来。父亲是60年代初的高中生。本来是个吃皇粮的命,那个年代高中生都算得上是文化人了,因为爷爷的成分问题,被从城里叫回生产队参加生产。或许是觉得命运的捉弄吧,他竟然对于命理相学有着浓厚兴趣,他说我肯定会吃“国家粮”,也不知道是他的希望,还是真的命理书上告诉他的。酒一喝起来,爷爷,父亲,二爹,他们父子三人就有门子摆了,从民国摆到包产到户,从蒋介石摆到邓小平,就着酒,沉默的父亲就会话多起来。

我们兄弟几个盼着的是吃糖果,剥瓜子,啃甘蔗,这些东西平时哪里舍得钱去买哦。每摸一张牌,弟弟就说一回饿。母亲就笑着说,那和公他们吃肉嘛。弟弟就说,太腻了。隔一会儿,弟弟又说饿了,母亲又笑他,那烧糍粑嘛。弟弟就说,还要够得等。母亲笑着放下手中的鞋底,我就晓得你们几个饿的是糖嘛。就去房里取了瓜子、糖果,我们牌也懒得洗了,看到糖就像看到命。爷爷他们是不吃的。他们说,这是娃崽吃的。我不晓得他们真的不想吃,还是留给我们吃。反正他们装着没有看见糖的样子。

吃着糖,剥着瓜子,夜已经深了。母亲突然想起:哦,去柴房找根“梅弄”来烧嘛。“梅弄”是地妹侗话,说的是山樱树。地妹的侗族人家除夕这晚有一种风俗,就是要烧一节梅弄柴,说是这样来年鸡崽就孵得旺,不容易孵“寡蛋”。“梅弄”是年前才砍来的,还是生的。放到火塘里,升腾起一股湿气,不过烧了一会儿,皮一卷起来,就有一股香气在屋子里弥漫。这香气让我有些昏昏欲睡。母亲就说,莫睡叻,睡着了,明年大水就要冲垮田坎的。湘黔边境侗家人的守岁就叫做“守田坎”,说是不守的话,明天就会水毁田坎。听母亲一说,我又醒过来了。我去房里找连环画来看。那个时候,我对罗成、李元霸、岳飞这些名字真是熟悉得很。我不喜欢看《红楼梦》的连环画,看起来一点也不精彩。

天微微地见亮了。二爹说,我回家去“摆老老”(意为祭祖)了。父亲从房里拿出鞭炮,递给我们兄弟三个,去放炮吧。我扔下手中的连环画,接了鞭炮就出门去。对门寨不知道是哪家的鞭炮在响了,比我们放得还早。正月第一天的早晨,鞭炮声响彻了地妹这个小小的侗族村庄。

等鞭炮声散去,天就大亮了。母亲把我们叫进屋说,吃碗甜酒,去山上拿点新年柴来。我们欢天喜地,因为拿一根小小的柴也算数,就是图个吉利嘛。二爹刚出门时说了,今天晚上在他家吃初一的饭。他在贡溪街上买了好吃的饼子糖,这种糖,我那个时候最喜欢吃了,一听到就会咽口水。

2.当官亲

五龙要讨婆娘了。五龙在地妹人看来,就是一个泼皮货,没有个正经。爷爷说他,五龙啊,你一天吊儿郎当的,哪个妹崽肯嫁给你呢。他却说,伯啊,命里有来终须有,命里无来终是无。爷爷对父亲说,不要看五龙一天浪来浪去的,他还是有数的。真的是给爷爷说中了,五龙二十八岁那年,人家就在湖南一个寨子上说了一门亲事。丈母娘中意这个女婿崽得很,催着就要办婚事。

去接新嫁娘的日子定在正月初八。过了除夕就要选官亲了,听说娘家送的东西很多,交代要多去些人。我没有想到五龙竟然要我也去做官亲,我说,怕不行吧。五龙说,有什么不行?那年我才十四岁,我觉得当官亲应是大人的事情。我问母亲,母亲说,你去看热闹嘛,又不要你抬嫁妆,公陶也要去的。听说公陶也要去,我就比较高兴了。公陶是我们寨里的秀才,最会摆门子了。这样,我做了平生的唯一一次官亲。

正月初八一大早,二十多人的官亲队就出发了。年前下的雪还没有半点化的意思。雪天走路又不能太快,走了两个多小时,我们才到接亲的寨子。

公陶对女方父亲说,舅,我们来接妹去享福了哦。舅在侗家是一种尊称,侗谚说“娘亲舅大”,舅家人是特别受到尊敬的。女方父亲憨厚地笑笑,并不回话。旁边是新娘的伯父,之前就认得公陶,插进来说,舅,我们的妹崽要去给你们添麻烦了,一路上累了,进屋洗把热水脸,吃杯热茶吧。官亲队被迎进家。火铺坐不了这么多人,公陶与几个年长者在火铺上坐,年轻人就在堂屋的八仙桌旁围着坐。

主家早已看了时辰的,要卯时出门。卯时?就是五点到七点。三子说,我们今晚就听人家唱陪嫁歌吧,没有地方睡的。入夜就开始哭嫁了。我们坐在堂屋听。开头全是姑娘唱,她们的歌声真脆啊,像是嫩嫩的春笋。唱的都是与这个即将出嫁的姑娘的情谊,唱大家一起劳动,一起做针线,一起唱山歌……姑娘们一首接着一首地唱。哥友说,咦,五龙的新嫁娘还忍得住呢,没有听到哭声。三子说,要哭的,要哭的,要哭才吉利哟。一会有人唱起了要与父母兄弟分别的歌,这样的歌在侗乡广泛流传,连小孩子都会唱几句——“西风吹来枫叶黄,枫叶飘飘落门塘。今晚父兄同屋坐,明朝天亮各一方”。新嫁娘再也控制不住,呜呜地哭了起来。然后就有人唱安慰的歌,说嫁到夫家是如何的幸福,劝慰新嫁娘不要悲伤。P1-3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为每一座山起一个温暖的名字(散文中国精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献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1079059
开本 16开
页数 20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4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天津
224
160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1:5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