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争奇艳(岭南文艺)/晨读晚诵趣美岭南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趣美岭南系列》引导青少年通过快乐阅读,对岭南文化有一个全面而具体的认知。从而达到读岭南、知岭南、爱岭南的目的。

本套丛书大量搜集资料,根据青少年阅读习惯进行重新创作,精心编辑,配精美插图,力图文质兼美。

曾应枫编著的《争奇艳:岭南文艺》把岭南地区灿烂的文化艺术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和语言,生动地表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领略到岭南文化生动活泼的一面。

内容推荐

《争奇艳:岭南文艺》简介:民间文艺是人民大众在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知识和艺术,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包括民间文学、民俗文化、民间艺术和民间手工艺等,在有着五千年文明的中国土地上不断孕育、成长,说得上博大精深,曾应枫编著的《争奇艳:岭南文艺》展示了其中的说唱、舞蹈和手工艺部分。这些代表了岭南地区中最具活力、最灿烂多姿的民间艺术,非常值得大家抽空读一读、看一看。

目录

聆昕天籁声

 知音难觅——古琴艺术

 南国红豆——粤剧大戏

 广府八音——粤曲说唱

 享誉中外——广东音乐

 比兴见长——客家山歌

粤俗展芳华

 狮舞扬威——南派醒狮

 迎祥纳福——舞麒麟

 凌空造艺——沙湾飘色

天工人可代

 折中东西——岭南画派

 剔透神工——广州牙雕

 绚彩华丽——广东刺绣

 堆金积玉——广州彩瓷

 繁复厚重——广式家具

 璀璨亮丽——木雕宫灯

 玲珑名贵——广州玉雕

 微工大艺——广州榄雕

 朴拙传神——石湾公仔

 金纸铜箔——佛山剪纸

 金漆镂雕——潮洲木雕

 研墨润泽——肇庆端砚

 屋脊装饰——广州灰塑

 朴实高雅——砖雕艺术

试读章节

知音难觅——古琴艺术

古琴是我国流传至今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又称“琴”、“七弦琴”,别称“绿绮”、“丝桐”。它主要体现为一种平置弹弦乐器的独奏艺术形式,包括唱、弹兼顾的琴歌与琴、箫合奏。

伯牙子期的千古绝响

“知音”这个词记载着我国古代春秋时期俞伯牙与钟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在我们中国可谓家喻户晓,这也是一段古人与古琴的故事。

晋国有一位名叫俞伯牙的士大夫,他从小酷爱古琴,弹起琴来,琴声优美动听,犹如高山流水一般,因此,得到很多人的赞美,伯牙却认为一直没有遇到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知音。

有一年的八月十五中秋夜,伯牙来到了楚国汉阳江口一座山下,看风平浪息,云开月出,不觉兴致大发,拿出随身带来的琴弹了起来。正当他沉醉在优美的琴声中,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伯牙吃了一惊,手下一用力,“啪”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那个人马上大声地对他说:“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这里昕到您的琴声,十分美妙,不由得站在这里。”

伯牙借着月光仔细一看,那个人身旁放着一担干柴,果然是个打柴的人。伯牙心想: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于是他问:“你既然懂得琴声,那就请你说说看,我弹的是一首什么曲子?”

那樵夫笑着回答:“先生,您刚才弹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只可惜,您弹到第四旬的时候,琴弦断了。”伯牙听罢心中暗暗佩服,邀请他上前,问明这樵夫名叫钟子期。子期看到伯牙弹的琴,便说:“这是瑶琴!相传是伏羲氏造的。”接着他把这瑶琴的来历说了出来。伯牙很高兴,又弹了几曲,请子期辨识其中之意。当他弹奏的琴声雄壮高亢的时候,子期说:“这琴声,表达了高山的雄伟气势。”当琴声变得清新流畅时,子期说:“这后弹的琴声,表达的是无尽的流水。”伯牙听了不禁惊喜万分,没想到,在这野岭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寻觅不到的知音,于是俩人越谈越投机,相见恨晚,结拜为兄弟,并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以琴相会。

第二年中秋,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见子期来赴约,他弹起琴来召唤这位知音,弹了一曲又一曲,还是不见人来。第二天,伯牙才得知,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伯牙的琴声。伯牙万分悲痛,他来到子期的坟前,凄楚地弹起了古曲《高山流水》,弹罢,挑断了琴弦,长叹了一声,把心爱的瑶琴在青石上摔了个粉碎。伯牙悲伤道:“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这琴还弹给谁听呢?”

古语云: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伯牙为子期抚琴,子期为伯牙的琴声所倾倒,两位“知音”的故事流传千古。后人在他们相遇的地方,筑起了一座古琴台,直至今天,人们还常用“知音”来形容朋友之间的真情。

古琴艺术的岭南琴派

琴、棋、书、画是自古以来中国文人整体素质的具体显现,琴居四艺之首,古琴是我国流传至今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相传创始于史前传说时代的伏羲氏和神农氏时期,到汉代已经发展完备,经历代琴人及文人的创造,演奏艺术与风格不断完善,并一直延续至今。古琴演奏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最具民族精神、审美情趣和传统艺术特征的器乐演奏形式。

古琴艺术在中国不但流传久远,而且分有各地的艺术流派,如虞山派、九嶷派、诸城派、川派、中州派、浙派、萧城派、岭南派等。岭南派就是流行于广东珠江三角洲一带的古琴派,其特色以“古朴、刚健、爽朗、明快”传颂于世。士廷县什么时候讲入岭南的呢?古籍书记载是唐朝后的五代十国时期,即公元907—960年,那时广州建立南汉国,由吏部郎中陈用拙著有《大唐正声琴籍》10卷。宋代灭南汉后,把南汉一班宫廷乐师请到皇宫中,其中有琴艺高手。后来宋末元兵南侵,不少中原人避居岭南,南宋末代小皇帝最后逃至冈州(今新会)崖山,中原琴艺在冈州留下一批琴谱,后人整理成书,名为《古冈遗谱》,这是岭南琴派的典籍。

明代时(1368—1644),广州府著名文士陈献章、邝露、陈子壮、陈子升等都是有名的古琴人。清代晚期,岭南琴派声名渐显,近代岭南琴派创始人为黄景星。1836年,居于广州的黄景星不但组织琴社,广交琴友,还编成《悟雪山房琴谱》,共收琴曲50首。

P2-5

序言

曾应枫

亲爱的读者,当你看到这本书的题目时,在你心中出现的问题会不会是:“民间文艺究竟是什么玩意?与我日常的生活有关吗?”

其实,民间文艺是人民大众在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知识和艺术,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包括民间文学、民俗文化、民间艺术和民间手工艺等,在有着五千年文明的中国土地上不断孕育、成长,说得上博大精深,本书只是展示了其中的说唱、舞蹈和手工艺部分。这些代表了岭南地区中最具活力、最灿烂多姿的民间艺术,非常值得大家抽空读一读、看一看。很多民间艺术已经列入国家级或省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通过了解民间艺术的历史发展脉络,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些璀璨的传统岭南艺术那难以言尽的丰韵。如何保护前人的宝贵文化遗产并将其弘扬光大,这是我们子孙后代应该深思和身体力行的。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在此我要感谢黎丽明及一批民间志愿人士,他们怀着对本土文化的热爱,和我们广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的会员朋友们一起搜集、整理材料,而他们的名字没有出现在书里,因为他们说,我们是“民间文化义工”呢!我欣喜,因为有越来越多的民间文化义工加入到抢救和保护民间文化遗产的行列,大家一起为弘扬岭南优秀的传统文化努力,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2012年7月31日夜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争奇艳(岭南文艺)/晨读晚诵趣美岭南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曾应枫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东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695590
开本 32开
页数 15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2
出版时间 2012-09-01
首版时间 2012-09-01
印刷时间 2012-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19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12-49
丛书名
印张 5.12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11
149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