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南粤风(岭南风俗)/晨读晚诵趣美岭南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趣美岭南系列》引导青少年通过快乐阅读,对岭南文化有一个全面而具体的认知。从而达到读岭南、知岭南、爱岭南的目的。

本套丛书大量搜集资料,根据青少年阅读习惯进行重新创作,精心编辑,配精美插图,力图文质兼美。

王亮编著的《南粤风:岭南风俗》通过一年来的各种节庆,表现出极具岭南地区特色的风俗习惯,从中让读者体会到岭南文化在节庆风俗中传承的来龙去脉。

内容推荐

王亮编著的《南粤风:岭南风俗》是一本讲述岭南节日风俗的书,而过节当然应该是一件开心的事。当你了解了这些节日背后的故事和当中风俗的由来,你会发现每一个节日都有它无可替代的特殊意义,每一个节日都是值得我们格外珍惜的日子。

《南粤风:岭南风俗》根据青少年阅读习惯进行重新创作,精心编辑,配精美插图,力图文质兼美。

目录

第一章 春意盎然旧迎新

 1.正月初一迎新年

 2.正月十五闹元宵

 3.行通济,无闭翳

 4.南海神庙波罗诞

 5.三月初三北帝诞

 6.天后诞辰享风俗

 7.慎终追远话清明

第二章 夏日炎炎昕鸣蝉

 1.端午龙舟闹江河

 2.七月初七乞巧情

第三章 秋高气爽庆团圆

 1.中秋佳节团圆夜

 2.九九重阳菊花香

第四章 冬至沁寒望年关

 1.冬至大过年

 2.辞旧迎新总动员

 3.年三十晚过除夕

试读章节

1.正月初一迎新年

每年大年初一,春节都会带着欢庆的气氛和绚烂的色彩来到我们面前,这天就是一年里最盛大,最令人期待的节日。人人都会穿上新衣新鞋,在满街的贺年歌曲声中享受春光,拜年的安排让我们应接不暇,“身体健康”、“万事胜意”、“恭喜发财”成了大家的口头禅……各种传统文化在热闹的细节中传承,而把传统一直传递下去的最好方法,就是亲身投入到其中,享受当中的乐趣。春

好玩的日子

大年初一我们广东人,尤其是客家人,会尽量吃素。按照传统,吃素代表不杀害动物,会带来好运,而我们在新年第一天吃素,是希望接下来的一年清清爽爽、身体健康。年初一这天,我们会留在家里和家人在一起。

到了年初二,我们就开始出发去亲友家拜年了,通常会先回到姥爷、姥姥家,因为这一天是广东人“回娘家”的日子。古时候,出嫁之后的姑娘不能随意回自己的娘家,所以现在每逢年初二这一天,妈妈就会带着全家人一起回到姥爷、姥姥家,就像从前妈妈小时候回家·样。年初二这天,我们还有一个有趣的活动,就是拜财神,祈求财源广进。

年初三又叫“赤口”,传说这一天人们容易争执或者吵架,所以大家这一天尽量不外出拜年,而是留在家里。其实“赤口”这一天,在以前还是“送穷”的日子。从前的人们会在这一天,把屋子里的脏东西清扫干净,在田间地头把脏东西烧掉,再点上香烛,就寓意把不好的东西都送走了。到了今天,人们不会再把东西拿去烧掉,但年初三打扫卫生的习俗还是被保留下来。

年初三我们要早睡早起,因为这天是“老鼠娶亲”的大日子。相传正月初三晚上,老鼠们会出来娶老婆,在这天特别容易听到老鼠吱吱叫的声音,所以这天晚上,人们都会尽量提早熄灯睡觉,这样老鼠们就看不清楚他们老婆的样子,来年生出来的小老鼠就没那么多了!

年初七是“人日”,人人都在这天生日。“人日”这一天,我们要吃“七样菜”,就是要吃到七种蔬菜,才算过好了这个共同的生日。不同的蔬菜代表不同的寓意,例如生菜代表生财、小葱代表聪明、芹菜代表勤奋;其实,吃的菜有没有好意头并不重要,多吃蔬菜身体健康才是“人日”最大的寓意。

恭喜发财,利市逗来

“恭喜发财,利市逗来!”每年春节的时候,你是不是会欢天喜地的一边向亲戚长辈们拜年,一边嚷着这句话,接受着长辈们一封又一封鲜红色的祝福?其实不一定要“恭喜发财”,只要你带着真挚的笑脸和诚恳的问候,长辈们就会把对你的祝福和对来年美好的祝愿,寄托在那个小小的红纸包里,让你“利市逗来”。

“利市”这个词,原来在《易经》中就有出现了,当然,在几千年前那可不是今天这个意思。春秋战国时期,“利市”是指好买卖、好运气,经过后来的演变,这个词渐渐就有了节日、喜庆时所赏的喜钱的意思,直到今天,我们广东还是用“利市”来代表压岁钱。

利市可不会自己飞到我们手里,我们要向家里人和长辈拜年,互相祝福,才能得到这些可爱的小信封。可原来拜年也是有学问的哦,千百年来,古人早就为春节的每一天都安排了特别的活动,还流传下来了许多美味的过年食品,从大年初一开始,每天都既有特殊又有趣的活动,又有寓意丰富的食品,为新的一年开个好头。

食指大动嘴不停

过年有什么好吃的?这可是用十个手指头都数不完啊!

饭桌上有年糕、萝卜糕、马蹄糕、芋头糕,家里的茶几上有装满糖冬瓜、糖莲子、糖莲藕和各种瓜子的糖盒,还有厨房里新鲜出炉的油角、煎堆、蛋散……难怪春节假期特别长,要不然怎么能吃得完这么多的美味?

P2-5

序言

佳节飘来南粤风

王亮

亲爱的读者,我希望你能带着欢乐和愉快的心情,来翻开这本《南粤风——岭南风俗》,这是一本讲述岭南节日风俗的书,而过节当然应该是一件开心的事。当你了解了这些节日背后的故事和当中风俗的由来,你会发现每一个节日都有它无可替代的特殊意义,每一个节日都是值得我们格外珍惜的日子。

古人为什么要把过节的日子珍而重之地流传下来?一年中大大小小的各种节日,可不是古人在日历上随意点出来的。每一个节日从刚开始出现,到广泛地传播开来,再经历数千年的时光流传至今,可以说它们都是历史长河中的幸运儿。同样幸运的还有我们,通过这些节日延续而来的传统习俗,让我们能够和千年前的祖先体验同样的情怀、缅怀同样的岁月。一个传统佳节,就像一条时光隧道,联通了古代和现在,也必将延伸到未来,把中华民族的传统和智慧代代相传。

如果把节日里的传统风俗习惯与农历和24节气对照一下,我们会发现古人设定下来的这些节日,就像一本“健康生活说明书”,只要按照这些传统风俗过好每一个节日,我们就可以健康又充实地过完每一年。

从“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春节,到“年廿八,洗邋遢”的喜庆尾声;从温馨旖旎的七夕和中秋,到慎终追远的清明、重阳……我们的祖先已经把无数的智慧融入到这一个个节日中来。季节交替的时候,要强身健体、祛病辟邪;风轻云淡和人月团圆之时,要遥想先人、温故知新。聪明的古人通过节日这条“时光隧道”,原来一直在指引着我们梳理身心、好好生活呢!

也许有人会说,古时候的风俗已经过时了,现在过节早就不是以前的样子,这些所谓传统还有意义吗?其实古人流传给我们的这一本“健康生活说明书”,固然有很多千年不变的古老习俗,但真正使传统的节日和风俗延续不绝的,却正是节日风俗的不断变化和更新。例如在秦汉之时,扫墓虽然有很隆重的礼仪,却与清明节无关,一直到了唐代,扫墓和寒食节的风俗才与清明节合而为一。时至今日,扫墓成为清明节必不可少的活动,扫墓的时间跨度也比从前大大加长,寒食节就渐渐变成传说,与我们渐行渐远。

同样的变化也发生在其他节日的身上。那么我们一直坚守的节日,有什么是恒久不变的吗?当然有,那就是顺应天时的生活之道和对先人和祖辈的敬仰之情。现在的端午节,我们不会只依靠家门前的艾草、菖蒲来预防疾病,但热闹的龙舟竞渡依然是端午节最明显的标志;我们未必会在重阳节喝菊花酒、戴茱萸,但是重阳登高始终是这一天人们活动的首选。相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从中我们可以发现,节日风俗变化的只是形式,不变的却是人们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和对先辈的尊敬与缅怀。就是这种变与不变,使我们的传统节日和风俗历经历史的变迁,依然生生不息。

未来的传统节日会变成怎样,我们不得而知。也许几百年后的人们会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古人在中秋的时候会吃一种叫“月饼”的东西……但我相信不管未来的’月饼是什么样子,天上的那一轮明月都不会改变,月光下还是会坐着乐也融融的一家人,享受着和今天一样的天伦之乐。

节日风俗的流传,有赖于无数有心人的传承和坚持,正是一代又一代岭南儿女的智慧,汇聚成一个个蕴含深意的风俗习惯。本书只是通过作者的绵薄之力,提炼和介绍了岭南节日风俗的凤毛麟角,当中吸收了不少书籍、报纸、杂志和网络等方面的知识和资讯,在此要对所有热爱岭南文化和岭南风俗的有心人表示真诚的谢意,并期待得到各位的指正和教导。

本书还有幸得到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叶春生先生,广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曾应枫女士,黄埔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南海神庙文物管理所负责人、广东民俗专家黄应丰,以及知名作家、本丛书主编刘小玲女士的热情帮助和指导,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南粤风(岭南风俗)/晨读晚诵趣美岭南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亮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东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695538
开本 32开
页数 13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85
出版时间 2012-09-01
首版时间 2012-09-01
印刷时间 2012-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0.16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92.465-49
丛书名
印张 4.2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10
149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4:3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