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民间歌谣/中国民俗文化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歌谣是一门民间艺术,它不但是劳动者生产、生活的生动写照,同时还表达了普通老百姓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在极为通俗易懂的字里行间浓缩了人们的喜怒哀乐。柯杨编著的《民间歌谣》为“中国民俗文化丛书”的其中一册,参照有关文献资料,对我国各民族、各地区的民间歌谣作了通俗而简明的介绍,并对其艺术特征、社会意义和学术价值作了简要的说明。

内容推荐

中国民间文化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其中凝聚着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真、善、美,是中华民族彼此认同的标志,是祖国同胞沟通情感的纽带。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传统文化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的巨大贡献。

柯杨编著的《民间歌谣》是《中国民俗文化丛书》之一,《民间歌谣》对我国各民族、各地区的民间歌谣作了通俗而简明的介绍,并对其艺术特征、社会意义和学术价值作了简要的说明。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中国民歌的分类及其代表性作品举例

 (一)劳动歌

 (二)仪式歌

 (三)时政歌

 (四)生活歌

 (五)情歌

 (六)儿歌

第二章 民歌丰富多彩的艺术袤现方法

第三章 民歌的多种功能与价值

 (一)民歌是劳动者的贴心伴侣

 (二)民歌在民间宗教信仰中的作用

 (三)民歌在政治与现实中的作用

 (四)民歌在百姓生活中的作用

 (五)民歌对社会道德的影响图

 (六)情歌,是青年男女爱情婚姻的媒介

 (七)民歌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第四章 民歌的格律

 (一)民歌的章句、节奏和押韵

 (二)民歌中的衬字、衬词和衬句

第五章 民间小调

第六章 民间歌瑶的保护与传承

 (一)民间歌谣的保护

 (二)民间歌谣的传承

第七章 民歇的剀新与炭屋

附录 中国传统民歇曲谱精选

后记

主要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第三章 民歌的多种功能与价值

在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先后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72年11月21日)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2003年10月17日)这两个文件中,都把包括民间歌谣在内的传统口头文学列入全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范畴。原因就在于各国、各民族的口头文学遗产,坚定地扼守与象征着人类历史文明的多元和灿烂,表达着不同群体的情感与个性,具有其他文化形态难以取代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我国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2005年12月22日)中,也再次强调要“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并重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没有传统的民族,就是没有未来的民族,丢失了传统,就丢失了发展的基础。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先生说:“我们为之自豪的中华文化从来都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精英和典籍文化,一部分是民间文化。两部分同等重要,相互不能代替。特别是民间文化,它是我们的人民用双手和心灵创造的。数千年来,积淀深厚,博大而灿烂,并且与人民的生活情感与人间理想深深凝结着。如果说我们的民族精神思想的传统在精英和典籍的文化里,那么我们民族的情感与个性便由民间文化鲜明而直接地表现出来。所以我们说,民间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半。但是,由于种种历史的偏见,民间文化并没有处在与精英文化同等的位置上,甚至只把它当做一种可有可无的初级的自发性的文化现象来对待。所以,它们没有文字记载,没有登堂入室,大多只是凭借着口传心授、相当脆弱的方式代代相传。可是,一旦没有传承人,它就如断线风筝,即刻消失,化为乌有。因而,民间文化的生存方式一直是自生自灭的。”他还指出:“民间文化遗产是我们祖先数千年以来创造的极其丰富和宝贵的文化财富,是我们民族精神情感、道德传统、个性特征以及凝聚力与亲和力的载体,也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精神资源与民族根基,以及综合国力中不可或缺的坚实的精神内涵。由于民间文化长期不被重视,也没有从文化上、从全球化的背景上来重新认识这个‘中华文化的一半’,因而至今我们对于民间文化的整体状况认识不清,心无底数。我们甚至不知道如今这笔文明财富到底消失了多少。”发扬光大,为了使每个中国人都关爱自己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引以为荣和感到自豪,就必须提高国人的文化自觉意识,而认识民间口头文学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就成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歌谣,以其短小精悍的形式,在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曾发挥过并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农耕、游牧、渔猎等劳动过程中,民歌是劳动者的亲密伴侣;在民间信仰活动中,民歌是人神之间相互沟通的中介与桥梁;在封建社会、国内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中,民歌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在现实社会的政治生活中,民歌则是歌颂真善美,弘扬正义和揭露假恶丑的得力武器;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里,民歌是人们情感与心理诉求的重要载体,是人生哲理的形象揭示,道德准则的生动表述,男欢女爱的激情表白,又是传播知识、启迪智慧,进行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

下面,我们对民间歌谣的社会功能与文化价值,从七个方面分别加以简略的说明,目的就在于引起广大读者对这笔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进一步重视,从而促进对民间歌谣的抢救、保护、继承、利用、创新和发展。

(一)民歌是劳动者的贴心伴侣

在各类劳动过程中,民歌是劳动者的贴心伴侣。劳动是民歌产生的源泉之一,不论是从事田野的农耕,草原上的放牧,江河湖海里的捕捞,还是其他各种劳动场合,总能听到劳动者的歌声。边劳动、边歌唱,乃是人类生产活动中的共性特征。因为,唱歌具有协调集体劳动动作、提高劳动效率、解除疲劳、愉悦身心、交流生产知识与经验等多种功能,是劳动生活中经常出现的文化现象。

P53-56

序言

人生活于文化之中,正像人离不开空气一样。《周易》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无论汉语“文化”一词是否由此而来,这段话至少说明,我们的祖先向来对文化的重要性有十分清楚和极其深刻的理解。文化确乎是人之所以成为人、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的根本标志。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创造了人,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人是文化的动物。

从文化本身来说,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的传统文化可以粗略地、也是相对地划分为两大分流,即所谓上层文化(或称高层文化、雅文化、精致文化……)和下层文化(或称基层文化、底层文化、低层文化、民间文化)。

民间文化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最古老的文化,因为它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发展的初始阶段;民间文化同时也是最年轻的文化,因为它仍然活生生地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口碑之中。民间文化还是整个社会文化的基础,并且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上层文化往往是对民间文化选择、改造和精致化的结果。

民间文学、民间艺术是民间文化中最富色彩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在人类创造的一切艺术中,生命最活跃,涉及最广泛。它以古朴纯真的艺术手段,反映着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理想和追求。它的无数珍品,是当之无愧的美的典范。没有了它,人类将失去多少童真的回忆;没有了它,人类的爱祖国、爱家乡将会缺少多少实际可感的具体内容;没有了它,人类的欢乐、悲伤也将变得干枯而平淡;没有了它,人类将会失掉多少生活的甘美和幽默……

万家社区图书室援建和万家社区读书活动,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战略举措。我们作为受到农民兄弟哺育和培养的知识界、文化界,有义务用学来的知识回报衣我食我的广大农村的父老乡亲,这不仅是我们的社会责任,也是我们的荣耀。

中国民俗学会在这项重要活动中,承担有关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约50种图书的撰写工作。我们组织了学养很高的包括大批教授、研究员在内的专家队伍,来完成此项写作任务。他们在相关领域里,学有所长,业有专攻,所有作者都以光荣志愿者的精神,以科学严谨的态度,用生动活泼的文字,把相关的准确而丰富的知识,呈献给农民兄弟和城镇社区的读者。完成这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写作编书任务,是我们人生当中一件值得骄傲、值得自豪的事情。

中国民间文化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其中凝聚着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真、善、美,是中华民族彼此认同的标志,是祖国同胞沟通情感的纽带。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传统文化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的巨大贡献。急遽变化的时代在淘洗着传统的民间文化。在当今时代,我们尤其有必要对我们丰富淳厚、历史悠远的民俗传统立此存照,将其中的优秀部分及其真谛展示给包括农民兄弟在内的广大民众,使他们对中华大地、对祖国同胞、对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淳厚的民俗民风怀有更深刻的眷恋、热爱和崇敬。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创造的非常丰富而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的幸事,也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我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民间文化之花越开越鲜艳,为我们祖国、为我们中华民族赢得一个永恒的春天。

后记

歌谣是一门民间艺术,它不但是劳动者生产、生活的生动写照,同时还表达了普通老百姓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在极为通俗易懂的字里行间浓缩了人们的喜怒哀乐。如果说美声唱法是音乐世界的高雅殿堂,那么原生态的民歌,则会使人们体会到最为原初、最具人性的艺术的本质。它是发自人类内心的呐喊、赞美、哭诉、祈祷……。是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用朴素的艺术表达出真实情感的一种方式。今天,我们在发展通俗歌曲、欣赏美声唱法、重视民族音乐的同时,必将越来越认识到原生态歌谣的宝贵!它是中华民族的优秀遗产,也是全人类的优秀遗产,是千百年来我们内心深处那最原始的冲动的延续和展现,是保持和恢复历史文化记忆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

很高兴能够参与中国社会出版社的图书援建工程,同时也借此机会献上这本《民间歌谣》。愿农民、牧民、渔民兄弟姐妹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继承和发扬我们美妙的民间歌谣;愿我们的都市朋友们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不忘哺育我们健康成长、给予我们美的享受的民间艺术。

在这本书的写作过程中,要特别感谢兰州大学艺术学院音乐学硕士研究生田明同学和中国社会出版社侯钰编辑的大力协助。同时也要感谢《中国歌谣集成》所提供的部分精美图片,它使这本书大为增色。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民间歌谣/中国民俗文化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柯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71430102
开本 16开
页数 166
版次 3
装订 平装
字数 90
出版时间 2011-04-01
首版时间 2011-04-01
印刷时间 2011-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1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7.7
丛书名
印张 11.5
印次 6
出版地 北京
223
156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0:5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