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2030(发生在美国的真实故事)
内容
编辑推荐

《2030(发生在美国的真实故事)》由阿尔伯特·布鲁克斯所著,这是一部预言美国没落的科幻小说。

2030年的美国祸不单行。

作者对未来人类社会真实处境的想象扣人心弦、发人深省。谁能否认,今天人类所面临的种种挑战,或许真可导致2030年的故事发生……

内容推荐

《2030(发生在美国的真实故事)》由阿尔伯特·布鲁克斯所著,《2030(发生在美国的真实故事)》的内容如下:

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医疗保险体系完全破产,单是国债利息就高达三万亿美元!甚至,表面上的好事最后也会转化为灾难。

例如,萨姆·穆勒博士发现了攻克癌症的治疗方法,却使得老龄人口暴增,养老体系紧接着垮台。而随着老龄人口成为最大的选民集团,美国退休者协会也变成最强大的院外活动集团,很少有政治家愿意得罪这个声势浩大的票仓。“老而不死者”阻断了年轻人的晋升机会,成为一切社会问题最明显的替罪羊。

年轻一代同样无法忍受为了照料老人而大量消耗时间和金钱,恨屋及乌、仇恨老人。反对老龄人口的恐怖活动接踵而来,美国退休者协会首当其冲。马克斯·列奥纳德成为新时代恐怖分子的写照:他把个人事业失败的挫折感,转化为报复社会的动力,特别是报复他心目中的社会寄生虫----美国退休者协会。协会经营的巨型海上养老船“夕阳号”容纳了一百多万退休者,从一个港口驶向另一个港口,成为马克斯的袭击对象。

人祸天灾,雪上加霜。2030年6月12日这天,一场大规模地震突袭了洛杉矶,城市被摧毁。地震的尘埃裹挟着不断激化的矛盾,已然徘徊在破产边缘的政府根本没有能力在抢险救灾上做出积极回应。其时在任的美国第一位犹太裔总统马修·伯恩斯坦急需巨额重建基金,以南加利福尼亚的大片土地为代价,向中国借款。他婚姻破裂的消息使其大失民心;而重建负责人沈立救灾有功,在参议员岳父的支持下,终于问鼎总统宝座,当选为第一任华裔总统,从而坐实了扬基佬日薄西山的命运。

目录

一 数砖:一个晚清高官的官场体会

二 天父下凡:洪秀全何来 的“正确思想”

三 天京事变:天国兄弟的大火拼

四 叶名琛:客死异国无人问

五 浴火浩劫:圆明园的百年伤痛

六 糊涂之争:京师同文馆风波始末

七 花甲回忆:丁韪良的在华六十年

八 李提摩太:从肉体救赎到精神救赎

九 坚硬的膝盖:百年荣辱,不欠一跪

十 海归容闳:我有一个梦想

十一 留美幼童:横渡大洋的孩子们

十二 孤悬海外:琉球是怎样陷落的

十三 御史尸谏:清末宫荒下的言官棱角

十四 清官固穷:“救时宰相”阎敬铭

十五 不败而败:中法之战的“求和论”

十六 长崎事件:北洋水兵的洋斗殴

十七 购舰记:甲午海战中的“外援春梦”

十八 惊天密谋:“围园杀后”真相可循

十九 御弟载沣:不想当皇帝的富贵闲人

二〇 使馆之围:宣战背后的难言之隐

二一 小报涅槃:《苏报》案的“案中案”

二二 漂洋出海:五大臣西方取经

二三 科举残梦:旧秀才与洋进士

二四 不道德的收入:清末禁烟的悖论

二五 钱是万能的:赤字财政逼倒清廷

二六 猛虎中箭:岑春煊的肃贪与挨整

二七 侠女竞雄:秋瑾的生前与身后

二八 光绪之死:千古疑案下的合理逻辑

二九 罪多虚妄:李莲英的太监往事

三〇 1910 :一个美国社会学家的中国观察

三一 抢米:抚衙门口的革命总预演

三二 皇帝的香案:假保路干掉了真铁路

三三 宋教仁:一介书生要革命

三四 革命浪人:宫崎滔天的英雄梦

三五 梅屋庄吉:千金一诺为革命

三六 王金发:山大王的革命春秋

三七 乱世伍廷芳:七十老翁何所求

三八 难为张謇:状元反水为哪般

三九 被错杀的高官:端方的不归路

四〇 买官者的革命:吴禄贞的非常之死

四一 年少英豪:尹昌衡铁血立威

四二 投名状:张宗昌的“ 革命变身记”

四三 我本善良:七品报人汪康年

四四 女界先锋:吕碧城风华绝代

四五 难缠的“国辫”:一剪了之

四六 天足:小脚里的大革命

四八 辛亥探源:清廷覆亡的先兆

四九 祖宗啊祖宗:清帝退位的历史瞬间

五〇 宫廷杂记:皇帝家的那点事

晚清大事年表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那一天在感觉上仿佛很正常,而实际上在2030年,世界上的一切没有什么是正常的。

布拉德·米勒也感觉到了这一点,尤其在他80岁生日这一天,他不仅惊讶有那么多客人来参加自己的生日派对,更让他惊讶的是,这些朋友看上去根本不像与自己年纪相仿的老人。

当然,不可否认,整容、头发式样和减肥药帮了这些朋友的大忙。尤其是那种减肥药,上市不过短短7年,却成了世界历史上销售得最多的药。

布拉德觉得这些人很不错,他们虽然瘦,但非常健康,有精神,甚至比他们父母在40岁时的样子还要好。

参加布拉德生日派对的,清一色都是老人,布拉德已经不记得在自己以往的生日派对上,最后一次见到年轻人是什么时候了。

在其他的一些聚会上,布拉德除了自己的儿子(他从来没有向其他人说起过他儿子),50岁以下的人他竟然一个也不认识,而布拉德的那些朋友也和他一样,仿佛和这个世界上的年轻人已经没有了任何联系。

当时的社会现象是:年轻人对老年人存在太多的怨恨,而老年人对年轻人则存有太多的恐惧。

曾几何时,人们见面问候的第一句话是“你过得好吗”“你吃得好吗”或者“你经常锻炼身体吗”或者“晚上睡得好吗”。

而现在,人们一见面只会问候有关你付得起什么。而且,当癌症可以治愈时,与年轻有关的生意开始变得异常火爆。

当年,理查德·尼克松宣布向癌症开战时,这个房间里的大多数人只有20多岁。但那时就像正在进行的所有战争一样,结果收效甚微,而且进展非常缓慢。

这些年来,人们听到了许多令人满怀希望的故事,尽管有很多不成功的开始。比如在攻克癌症上,很多小老鼠被治好了,可到了给人治疗时,人们却死于各种各样的从来没有打搅过老鼠的疾病上。

不过,谢天谢地,后来攻克癌症的方法终于找到了,萨姆·缪勒医生的药方就像所有最伟大的发现一样,是那么精妙而又简单。

说实话,缪勒医生不是天才。他从小在伊利诺伊州的阿狄森长大,是一个普通的人。他的日常生活有些单调,比如,他晚上去芝加哥吃一顿比萨就算是重要的活动。

缪勒从拉什医学院毕业后,在拉什一长老会一圣路克斯医疗中心做实习医生。后来,他意识到,作为一名内科医生谋生将会非常辛苦,于是他开始另谋出路。他想到了礼宾医药,这是当时非常时髦的职业。于是决定在辉瑞制药谋一个相对来说不错的职位。他希望在这个职位上工作一段时间以后,会有好运降临。

过了不久,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好运真的降临了!

而这个好运与他未来的妻子玛姬有着密切的关系。

缪勒一向对免疫系统感兴趣。

在当时的医学界,很多医疗方法一直是针对人体自身整体防御治愈能力的,但效果不是很理想。在辉瑞制药,缪勒分到了各种各样的工程任务,有一些任务有意思,有一些他却讨厌。

在辉瑞制药,缪勒所在的是一个很棒的团队。在这个团队工作的人,不仅得到了一流的奖金和报酬,有些人还升了职,他们甚至被送往夏威夷度假。

在夏威夷度假期间,萨姆·缪勒认识了他现在的妻子玛姬。

玛姬不是夏威夷人,她是一名工程助理。有一天晚上,在考艾岛,他们两个都喝醉了,于是他们一起在海滩上散步。他们看到了世界上最美丽的日落,感情迅速升温,然后疯狂地坠入爱河。

缪勒和玛姬相处得很融洽。玛姬聪明,容易相处,乐于助人。缪勒将自己的一些想法告诉她,她不仅会听,还会鼓励他。她最喜欢缪勒的一个想法,大体上是关于一个人用自己的血来攻击癌细胞。缪勒确信:当一个人的血液与某个别人的、不兼容的血液混合时,如果混合得很好,一个人的血细胞就会对抗另外一种血细胞,还会对抗它们系统中的客体,包括癌症。

不过,好事多磨,当辉瑞制药与一家瑞士公司合并而且允许缪勒离开时,真正的突破才开始到来。感谢上帝,他从来没有将他一直在从事的研究告诉那里的任何人,否则他们就会占有他的研究成果。

在爱妻玛姬的帮助下,萨姆·缪勒筹集了30万美元。他接纳了一个合作伙伴,开创了免疫辛迪加公司。

缪勒的有关混合血液的想法方向正确,但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血液混合物破坏了癌细胞,但也攻击了其他器官,同时,身体的免疫系统运行过度,会杀死身体中的任何东西。需要采取措施,使血液混合物在对疾病起作用的同时,不破坏身体的其他部分。

关键的答案最终从普通氨基酸那里找到了。

为了攻克癌症,实现自己的抱负,缪勒和他的合作伙伴本·瓦萨花了整整一年时间注射含有不同氨基酸的血。借助计算机的帮助,他们试验了上百万种混合物,但试验效果常常不理想。后来,在2014年6月30日晚上,他们把丙胺酸、异亮氨酸、脯氨酸和色氨酸混合在一起,这四种普通氨基酸以前从来没有放在一起合成过,当然也没有使用过这种精确的计量方法。

而让人没有想到的是:两年以后,94%以上参与这项试验的人治好了癌症。仍然有几种少见的癌症对此没有反应。不过,所有重大的癌症都已被攻克。这样的成功无疑是巨大的,以至于试验被提前结束。到2016年春天,普通老百姓就可以买到治疗癌症的药。

当凯茜·伯纳德听到可以治好癌症的消息时,她只有5岁。这个消息对她几乎没有什么意义,尽管她想知道她的爷爷是否能从中受益,但她其实并不是真的喜欢她爷爷。

这个有点古怪的孩子,其实她谁也不喜欢,在六年级的班级里,她被选为最愤怒的女孩。

凯茜变成这样的孩子有一些不好的因素在起作用:比如离婚,诸多的家庭暴力,还有和那位爱占小便宜、骂不离口的后妈有很大的关系。

她只是认为她这一代正在经历美国梦的尽头。她那个年纪有这种感觉的人不止她一个。

当凯茜还是十几岁小姑娘的时候,她就已经开始与一帮人混在一起。这些人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团伙:这些孩子并不互相厮杀,也不去做违法犯罪的事,他们不会去坐牢,也不会被拘留。

这些孩子们也不憎恨任何一个特定的种族,但他们总是觉得国家对他们不公平,常常感到受到了国家的压榨。最让他们难以忍受的是:与自己的父母相比,他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艰难;他们经历的事以前在美国从来没有发生过。

凯茜小的时候,她的爸爸斯图沃特·伯纳德工作稳定,家庭生活很有保障。不过,那只是因为她并不真的了解情况。父亲斯图沃特·伯纳德和她的爷爷一样,都为通用汽车公司工作。不一样的是:她爸爸职业生涯的最后10年充满了不确定性。他们的家住密苏里州,在那儿她爸爸有一份制造雪佛兰蓬车的工作,搬到了堪萨斯州,在那儿她爸爸为迈锐宝工作,后来又搬到了田纳西州,在那儿她爸爸不幸摊上了制造土星牌汽车,那款车型通用汽车公司最终决定停止生产。

斯图沃特·伯纳德没办法,为了糊口,他们一家子又开始搬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印第安纳波利斯,在那儿,斯图沃特在固特异轮胎与橡胶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5年后,当那份工作结束时,他没有了别的选择,只好强打精神为捷飞络公司工作。后来,有一天,凯茜看见她爸爸穿着一件愚蠢的外套,手上和脸上沾满了油脂,她崩溃了。“上帝啊!怎么会发生这种事?这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

P1-4

书评(媒体评论)

“文笔以讽刺为基调。布鲁克斯(Albert Brooks)的习用手法就是轻快的幽默,偶尔也会暂停嬉戏,归于沉重。”

——《科克斯评论》(kirkus reviews)

“布鲁克斯(Albert Brooks)辛辣的笔力横扫千钧,未来世界的政治、医学、娱乐、日常生活应有尽有,成就了这部发人深思、引人入胜的小说,想象力堪与赫伯特·乔治·威尔斯相媲美。”

——《出版者周刊》(Publishers Weekly)

“布鲁克斯(Albert Brooks)设计的曲折情节和出人意料的结局足以保证读者的兴趣,虽然不无瑕纰,仍然不失为美国未来的有趣图景。”

——《图书馆杂志》(Library Journal)

“布鲁克斯(Albert Brooks)的第一部书华丽、聪慧、幽默,余音绕梁、挥之不去,布鲁克斯前途无量。”

——《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

“这部小说堪称启示录,刻薄地勾画了一个时乖命蹙的国家的讽刺画。”

——《洛杉矶时报》(The Los Angeles Times)

“布鲁克斯(Albert Brooks)是敏锐的社会观察家和批评家,他的第一部书雄心勃勃、引人深思,既严肃认真又诙谐幽默。”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2030(发生在美国的真实故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阿尔伯特·布鲁克斯
译者 李振康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4312362
开本 16开
页数 32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3-03-01
首版时间 2013-03-01
印刷时间 2013-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9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712.45
丛书名
印张 20.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7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图字01-2012-1922
版权提供者 Allbert Brooks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0:1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