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走向诗学
内容
编辑推荐

李丹编著的《走向诗学》,它开拓了一些研究领域,提供了若干新的研究视角。众所周知,中国新诗研究的领域是很广阔的,它涉及新诗产生的复杂背景、重要诗人及其诗作、流派、社团、创作方法、诗体演变、中外诗歌比较以及新诗研究的学术史,等等。本书给供相关诗歌爱好者参考阅读。

内容推荐

李丹编著的《走向诗学》是一部立足于中国新诗研究的理论批评集。

《走向诗学》运用新批评的细读法对中国现当代诗人的作品进行分析,这些文字唯因尊重诗人的主体性而避免新批评的形式主义流弊,又因新的方法论的施用而焕发出科学的光采。

在比较研究方面,或对同时期的诗人批评进行比较,或对中国与西方诗人诗作进行比较,或依据中国留学生诗人对新诗的探索情况,多角度、多层次地论述了众多诗人对于新诗建设的贡献。

对于新诗现象,著者视野开阔,观察入微,时有独到的见解。对于随着现代化城市的繁荣而兴起的都市诗,作者认为,尽管这类诗歌最早出现于留学生诗人之手,却因这些诗人“在”而不属于异域都市,多表现出前现代主义诗歌的特点,故既有别于此前的西方都市诗,又不同于其后的国内都市诗。书中把中国现代留学生诗人、诗论者作于异域的诗作及诗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归纳出不同留学地域的诗学特征,而且相应地,梳理其前后关联的推演关系,总结出域外新诗“承外启内”的规律,填补了中国新诗研究的一项空白。

在新诗理论研究中,一方面对中国现代诗论进行阐述,展示新诗理论批评的历史样态以及诗论的演进历程;另一方面,从已有的研究成果出发,阐述该理论问题产生的原因及症结所在。有所批评,有所整合,有所创造。

目录

1

试论胡适白话诗的散文化倾向

感性形式与理性形式的交融

——论闻一多《死水》的形式美

试论余光中诗歌的“中国结”

秦岭雪诗歌解读·十首

2

余光中与佛洛斯特比较谈

谈狄金森余光中诗不同的情感类型

胡适:汉英诗互译、英语诗与白话诗的写作

胡适、茅盾的“徐志摩论”比较

以《草叶集》为参照谈郭沫若的域外诗作

3

“新时期”胡适诗作诗论研究

留学经验与中国现代都市诗

——以孙大雨为中心

留学背景与中国新诗的域外生成

通感·应和·象征主义

——兼论中国象征主义诗论

胡适为何改称“白话诗”为“新诗”

中国现代诗论概说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走向诗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丹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066977
开本 32开
页数 27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7.22-53
丛书名
印张 9.2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10
145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6:5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