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庸/国学百家讲坛
内容
编辑推荐

《国学百家讲坛》丛书系统地把握国学文化的根与脉,以国学文化的普及与传承为宗旨,尤其重视国学文化的历史价值与现代意义,尤其重视面向青少年读者的国学养成教育。国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而儒学是国学中的精华之一,不论是从它的历史价值、现实价值,还是从它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发展价值来讲,儒学文化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言概之,“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现代教育出版社特邀国内相关领域精尖学者打造《国学百家讲坛》,率先推出《儒学》分卷十二册。本册为宋一夫主编的《中庸》。

内容推荐

国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而儒学是国学中的精华之一,不论是从它的历史价值、现实价值,还是从它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发展价值来讲,儒学文化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言概之,“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现代教育出版社特邀国内相关领域精尖学者打造《国学百家讲坛》,率先推出《儒学》分卷十二册。本册为宋一夫主编的《中庸》。

《中庸》的核心命题是中庸,中庸是儒家重要的哲学思想。《说文解字》:“中,正也”;“庸,用也”。就是用正确的原则处理事物发展的相互关系。中庸的概念最早由孔子提出,但类似的思想在孔子之前就存在了。《尚书·尧典》:“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尚书·皋陶谟》也有这样的记述:“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周易》将中正、和作为立义言事的准则。

目录

国学漫谈

孔子·说中庸

 孔子论“过犹不及”

 子产、医和论“近女”

孔子·说中庸

 董安于佩弦自警

 庾公差射师脱困境

孟子·说中庸

 东野毕驾车佚马

 卞庄子一举刺双虎

孟子·说中庸

 孔子躬行“时中”

 晋灵公暴虐丧命

孟子·说中庸

 晋人欲质萧同叔子

 晏婴谏君别“和”与“同”

荀子·说中庸

 陈敬仲坚辞夜饮

 孔孟痛斥“乡愿”

荀子·说中庸

 西门豹佩韦治邺

 淳于髡煮酒谏齐王

《礼记》·说中庸

 公孙鞅为法自毙

 鲁肃维护孙刘联盟

陆贾·说中庸

 刘邦“约法三章”得天下

 韩安国模棱两可

董仲舒·说中庸

 严延年擅杀成“屠伯”

 班超诫人勿求全责备

柳宗元·说中庸

 李固给书诫黄琼

 琅邪王骄恣遭杀戮

二程·说中庸

 魏征适时谏十思

 唐中宗调和失“中庸”

朱熹·说中庸

 来俊臣苛酷灭人性

 司马光服膺“中道”

叶适·说中庸

 韩琦调和两宫

 苏东坡饮酒适量

王廷相·说中庸

 岳飞挥泪斩傅庆

 龚自珍抨击假“中庸”

试读章节

孔子论“过犹不及”

孔子论“过犹不及”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最先明确提出“中庸”的概念,并对它作了确切的阐述。

有一次,弟子子贡在跟孔子谈论师兄弟们的性格及优劣时,忽然向孔子提问:“先生,子张与子夏两人哪一个更好些呢?”子张是颛孙师,子夏是卜商,两人都是孔子的得意弟子。孔子想了一会儿,说:“子张过头了,子夏没有达到标准。”子贡接着问:“是不是子张要好些呢?”孔子说:“过头了就像没有达到标准一样,都是没有掌握好分寸的表现。”这就是“过犹不及”的来源。

有一回,孔子带领弟子们参观周朝太祖后稷之庙,看到一个特别容易倾斜翻倒的东西。孔子围着它转了好几圈,左看看,右看看,还用手摸摸、转动转动,却始终拿不准它究竟是干什么用的。于是,他就问守庙的人:“这是什么器物?”守庙的人回答:“这大概是放在座位右边的器物。”孔子恍然大悟,说:“我听说过这种器物。它什么也不装时就倾斜,装的适中就端端正正的,装满了就会翻倒。君王把它当做自己最好的警戒物,所以总放在座位旁边。”孔子忙回头对弟子说:“把水倒进去,试验一下。”子路忙去取了水,慢慢地往里倒。刚倒一点儿水,它还是倾斜的;倒了适量的水,它就正立;装满水,松开手后,它就翻了,多余的水都洒出来。孔子慨叹说:“哎呀!我明白了,哪有装满了却不倒的东西呢!”子路走上前去,说:“请问先生,有保持满而不倒的办法吗?”孔子说:“聪明睿智,用愚笨来调节;功盖天下,用退让来调节;威猛无比,用怯弱来调节;富甲四海,用谦恭来调节。这就是损抑过分、达到适中状态的方法。”

子路听得连连点头,接着又刨根究底地问:“古时候的帝王除了在座位旁边放置这种欹器警示自己外,还采取什么措施来防止自己的行为过火呢?孔子说:“上天生养老百姓,又为他们定下国君。让国君治理老百姓,不让他们失去天性。有了国君又为他设置辅佐,让辅佐的人教导、保护他,不让他做事过分。因此,天子有公,诸侯有卿,卿设置侧室之官,大夫有副手,士人有朋友,平民、工、商,乃至干杂役的皂隶、放牛马的牧童,都有亲近的人,来相互辅佐。有功劳就奖赏,有错误就纠正,有患难就救援,有过失就更改。自天子以下,各有父兄子弟,来观察、补救他的得失。太史记载史册,乐师写作诗歌,乐工诵读箴谏,大夫规劝开导,士传话,平民责谤,商人在市场上议论,各种工匠呈献技艺。各种身份的人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劝谏,从而使国君不至于在老百姓头上任意妄为,放纵他的邪恶。”

子路仍然穷追不舍地问:“先生,您能不能举出个具体的君主来?”孔子回答:“好啊,卫武公就是个典型。他九十五岁时,还下令全国:‘从卿以下的各级官吏,只要是拿着国家的俸禄、正在官位上的,就不要认为我昏庸老朽而丢开我不管,一定要不断地训诫、开导我。我乘车时,护卫在旁边的侍卫人员应规劝我:我在朝堂上时,应让我看前代的典章制度;我伏案工作时,应设置座右铭来提醒我;我在寝宫休息时,左右侍从人员应告诫我;我处理政务时,应有瞽(gu)、史之类的人开导我;我闲居无事时,应让我听听百工的讽谏。他时常用这些话来警策自己,使自己的言行不至于走极端。”

众弟子听罢,一个个面露喜悦之色,他们从孔子的话中明白了一个道理:在任何情况下,人们都要调节自己,使自己的一言一行合乎标准,不过分,也不要达不到标准。

历史钩沉

本历史事例出自《论语·先进篇第十一》、《韩诗外传》卷第三、《孔子家语》卷三、《国语》卷十七《楚语上》。《荀子·宥坐篇》亦记载:“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qi)器焉。”本书选取《韩诗外传》和《孔子家语》所记。

历史人物:

子贡(前520年~?):春秋时卫国人,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列于孔门言语之科,善辞令。

子夏(前507年~?):春秋末晋国温(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卜氏,名商。孔子学生。列于孔门文学之科。孔子死后,到魏国西河讲学,魏文侯也尊他为师。相传《诗经》、《春秋》等儒家经典由他传授下来。

子张(前503年~?):春秋末陈国阳城(今河南登封)人。颛孙氏,名师,字子张。孔子学生。曾随孔子周游列国,困于陈、蔡。孔子死后,居于陈。其后学成为儒家一派,称为子张之儒。历史百科

庙堂:太庙的明堂。古代帝王祭祀、议事的地方。

皂隶:古代贱役。

瞽与史:周代的两种官名。瞽,乐太师;史,太史。掌阴阳,天时礼法之书,以相教诲者。

历史补遗

卫武公:卫僖公之子、共伯之弟。太戎杀周幽王,卫武公率兵佐周抵戎,立功,被周平王封为公爵。《诗经·卫风·淇澳》:“瞻彼淇澳,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即是对卫武公的颂扬。  P30-33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庸/国学百家讲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宋一夫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现代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612145
开本 16开
页数 18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12-11-01
首版时间 2012-11-01
印刷时间 2012-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少年(9-14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24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03-49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5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6:3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