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欧阳修传略/欧阳修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欧阳修书系》包括《欧阳修传略》《欧阳修文评注》《欧阳修诗评注》《欧阳修词评注》《欧阳修赋评注》五本,对现存的欧阳修散文、诗歌、词、赋,统一按照写作时间重加编纂,分别精选欧阳修的诗歌305首、散文64篇、词116篇、赋24篇,详做笺注,并一一赏析。刘德清、刘菊芳、丁功谊主编的《欧阳修传略》为丛书之一。

内容推荐

刘德清、刘菊芳、丁功谊主编的《欧阳修传略》为《欧阳修书系》之一。《欧阳修传略》讲述欧阳修是宋代学者型政治家的杰出代表,是封建盛世文人立身行事的光辉典范,也是宋朝重创造的时代精神的首倡风气者。他一生的为人、为政、为学、为文,都站在时代最前列,尤其是他坚持将改革创新精神贯彻于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创立、繁荣宋型文化,作出了全方位、开创性的贡献。

目录

一 家世与童年

二 三举而得第

三 初官伊洛

四 景祐党争

五 贬官夷陵

六 从乾德到滑州

七 复职返京

八 庆历谏官

九 奉使河东与河北

十 再贬滁州

十一 移镇扬州

十二 结缘颍州

十三 重返朝廷

十四 出使契丹

十五 嘉祐贡举

十六 权知开封府

十七 进奏《新唐书》

十八 备位二府

十九 濮议之争

二十 从毫州到蔡州

二十一 最后的岁月

后记

试读章节

一 家世与童年

在江西的中西部,赣江的中游,有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叫吉安,古称庐陵。相传庐陵的名称,得自于泸水。泸水是赣江主要支流之一,在庐陵县境汇人赣水,水源出自武功山麓。武功山海拔一千九百一十八米,号称“江西第一峰”,传说主峰金顶两旁各有一峰,古代有卢姓、萧姓二位道士结庐峰顶,炼丹修真,故称卢山、萧山,合称卢萧山,也作泸潇山,后世讹称罗霄山。又传泸潇二峰之下各有一水,潇水南流下洞庭,泸水东流趋彭蠡,彭蠡就是江西鄱阳湖。泸水下游广袤的丘陵地带及山间平原,因此获称“庐陵”。唐朝李吉甫《元和郡县志》卷二九说道:“庐陵,因庐水为名。”作为县名的庐陵,一直沿用两千余年,民国初期才更名为吉安。作为郡名的庐陵,后世虽然改称吉州、吉安府,但是州府各县的文人学士自述乡籍时,依然习惯于称署“庐陵”。

有人称呼庐陵为“秦县”“汉郡”,其中“秦县”之说不一定可靠。说是秦始皇统一中国时,秦将王翦灭楚后设置庐陵县,隶属九江郡,此说法并无早期文献可征,始见于秦亡一千年后的《元和郡县志》,盛行于再过六百年后的明万历《吉安府志》。而有汉代史料佐证的,则是高祖初年,豫章郡从九江郡析出时,庐陵为其辖县之一。《汉书》卷二八《地理志》“豫章郡”下附注“高帝置”,下辖“县十八”,“庐陵”名列第二,位居“南昌”之后。有关庐陵立郡的年月,也有多种说法,然而相差无几,都在东汉之末。魏晋之前的庐陵,基本属于未开化的蛮荒之地。西晋永嘉之乱、盛唐安史之乱以及唐末五代之乱,迫使大量北民南迁,庐陵地区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成为南迁者落脚的首选地。而随着先进中原文化的不断传人,庐陵的经济与文化得到快速发展。唐初张九龄奉诏开凿梅岭驿道后,更使庐陵处在中原与岭南往来的南北交通要道上。初唐“文章四友”之一、诗人杜甫的祖父杜审言贬官吉州司户参军期间,在治所建诗社,兴文教。中唐忠烈大臣颜真卿贬官吉州司马时期,也在州治广辟学舍,大兴教化。后世庐陵学子思慕其人,景仰其行,文章节义,昭著天下。尤其是宋明两代,此地文风鼎盛,人才辈出,相继涌现欧阳修、胡铨、周必大、杨万里、刘过、刘辰翁、文天祥、杨士奇、解缙、胡广、彭时、罗钦顺、罗洪先、邹元标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其中的欧阳修,就是古庐陵地区最早升起的一颗灿烂的文坛巨星。

欧阳修的籍贯地就在吉州庐陵郡永丰县沙溪镇。关于欧阳姓氏的由来,欧阳修在他亲自撰写的《欧阳氏谱图序》中有详细叙述:

欧阳氏之先,本出于夏禹之苗裔。自帝少康封其庶子于会稽,使守禹祀,传二十余世至允常。允常之子日勾践,是为越王。越王勾践卒,子王鼯与立。自鼯与传五世,至王无疆,为楚威王所灭。其诸族子分散争立,滨于江南海上,皆受封于楚。有封于欧阳亭者,为欧阳亭侯。欧阳亭在今湖州乌程欧余山之阳。其后子孙遂以为氏。

据其所述,欧阳氏是夏禹的后裔,传到越王勾践五世孙王无疆时,被楚威王灭亡。后裔封在乌程(今浙江湖州)欧余山之阳,做欧阳亭侯,于是子孙以此为姓氏。然而,其中大都兼带传说成分,虚远玄邈,难以考证。接下去叙述西汉后欧阳氏谱,内容渐趋明朗:

汉高祖灭秦,得无疆之七世孙摇,复封为越王,使奉越后。而欧阳亭侯之后有仕汉为涿郡太守者,子孙遂居于北。一居冀州之渤海,一居青州之千乘。其居千乘者日生,字和伯,仕于汉最显,世为博士,以经名家,所谓“欧阳尚书”是也。其居渤海者,仕于晋,最显日建,字坚石,所谓渤海赫赫欧阳坚石是也。建遇赵王伦之乱见杀。其兄子质以其族奔于长沙,由是子孙复居于南。仕于陈者日颁,威名著于南海。颁之孙日询,询之子通,仕于唐尤显,皆为名臣,其世居长沙,犹以渤海为封望。

诚如所言,西汉著名经学家欧阳生,西晋名士欧阳建,都是欧阳氏的远祖。隋末唐初的杰出学者、大书法家欧阳询,是欧阳修的二十世祖。然而,中国古代谱牒常患的一种通病,就是将同姓的历史名人统统载人本家族谱,欧阳修恐怕也未能免俗。接下去所叙述的唐代欧阳氏谱,揭示庐陵欧阳氏始祖为欧阳琮与欧阳万,是世居长沙、以冀州渤海为郡望的欧阳通的后裔:

自通三世生琮,琮为吉州刺史,子孙因家焉。自琮八世生万,万为安福县令。万生和,和生雅,雅生效、楚,效生谟、讫、该,记生皇高祖府君。府君生子八人,于世次为曾祖。今图所列子孙,皆八祖之后。盖自安福府君以来,遭唐末五代之乱,江南陷于僭伪,欧阳氏遂不显,然世为庐陵大族。

欧阳询四世孙欧阳琮,出任吉州刺史,子孙开始居住吉州。欧阳琮八世后裔欧阳万,担任吉州安福(今属吉安市)县令,后嗣散居安福、庐陵(今江西吉安县)、吉水(今属吉安市)等县地,欧阳修是欧阳万九世孙。文献记载与文物遗存证明,欧阳琮坟茔在今萍乡市芦溪县狮子岩,欧阳万墓葬在今吉安市安福县江南乡欧金村,此二人历来被视为庐陵欧阳氏开基祖。在《欧阳氏谱图》中,欧阳万事迹阙如,而所具列的欧阳琮事迹,则明显不合情理:

吉州府君讳琮,葬袁州之萍乡(今属江西),而子孙始家于吉州。当唐之末,黄巢攻陷州县,府君率州人捍贼,乡里赖以保全。至今人称其德。

南宋欧阳守道《巽斋集》卷十九《书欧阳氏族谱》,首先揭示其中的乖舛,指出所叙人物事迹的自相矛盾:

刺史(欧阳琮)为率更(欧阳询)四世孙,率更父子(欧阳询、欧阳通)仕唐初,而四世孙乃捍黄巢之乱,是为当僖宗之世。唐有天下,至此已二百六十余年之久。唐帝且十有六传,而吾家才四世也。推官(欧阳郴)为刺史十四世孙,既日刺史捍巢贼,而推官仍仕南唐,南唐有国,始终不过四五十年,上去广明(唐僖宗年号,880q8l,时黄巢农民起义军进攻江西)之乱近,何四五十年之近,而吾家已十四世也?P1-3

序言

欧阳修是宋代学者型政治家的杰出代表,是封建盛世文人立身行事的光辉典范,也是宋朝重创造的时代精神的首倡风气者。他一生的为人、为政、为学、为文,都站在时代最前列,尤其是他坚持将改革创新精神贯彻于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创立、繁荣宋型文化,作出了全方位、开创性的贡献。

欧阳修的为人,性格刚直,襟怀坦易,宽厚廉正,风节自持。他不满宋初以来的因循世俗和卑弱士风,竭力倡导并厉行“君子”意识,讲究儒教“名节”,以“果敢之气,刚正之节”(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矫正社会陋习,化育士林新风,培育造就了宋一代士大夫忠义气节,形成宋代士林群体自觉的道德人格,开启了宋代重人格、厚人品的时代精神。

欧阳修的为政,恪守儒家仁义思想,前期积极参与朝政革新,后期坚持稳健改革。纵观其一生行迹,治国理政,基于宽简爱民;建言献策,循依人情物理。他的执政理论主要是“人情说”、“宽简说”和“爱民说”。他自始至终以人之常情作为政治圭臬,反对一切不符合人情事理的政治弊端;为政宽而不苛,简而不繁,不务虚名,注重实效;主张“节用以爱农”,关注民生,反对滥用民力。

欧阳修的为学,承继中唐韩愈的道统文统说,标举胡瑗、孙复、石介的道文观,开启宋明理学之先河。在经学研究上,他的《易童子问》《诗本义》等著述,大胆突破汉唐章旬训诂之学,自出议论,探求经典本义,使经学研究摆脱名物训诂轨道,转入讲求义理的方向。在史学著述上,他主持编纂《新唐书》,独自撰写《新五代史》,通过史著褒贬忠奸,整饬道德,标举名节,丰富并发展我国正史编纂体例。此外,他的《集古录跋尾》是我国古代金石学开山之作;他参与编纂的《崇文总目》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国家图书总书目,对古代目录学的发展影响深远;他独立编撰的《欧阳氏谱图》奠定明清两代私家族谱基本范式,对我国谱牒学的发展贡献卓著。

作为北宋中期文坛宗师,欧阳修的文学创作成就最为显著。他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提供了系统的理论,创作了大量堪称典范的优秀文学作品,并且利用自己的政治地位,借用行政的力量,奖掖后学,爱赏人才,培养大批文学新秀。在文学理论上,他提倡“文与道俱”、“穷而后工”,把儒家之道与世间“百事”联系起来,以文学反映社会现实。在创作实践中,他众体兼备、各极其工,为诗文革新提供大量典范之作。在诗歌创作上,他先后作为西京洛邑文人集团的骨干、东京汴梁诗人群体的领袖,转益多师,学习韩愈“以文为诗”,兼学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且颇多创变,抒情议论相融,情韵理趣兼备,以个人充沛的情感,反映复杂的社会现实,矫正西昆诗风的唯美倾向,奠定宋诗的现实主义基础,导引了宋调的形成。在词的创作上,他沿着南唐后主李煜开辟的方向,多用白描,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富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同时,他借鉴民歌“定格联章”等表现手法,改变词的审美趣味,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开拓,成为宋代词史上学习民歌的第一人,并由此造就其清新明畅的词风。在辞赋创作上,他长于议论,讲究用典,句法错落有致,将诗词传神隽永的语辞特色和要眇宜修的语气之美引入辞赋,使之兼具摇曳生姿的美感。

作为北宋中期杰出的文学家、史学家与政治家,欧阳修既是吉安永丰最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也是江西、中国乃至是世界的著名文化品牌。大力宣传欧阳修,对外可以提升永丰的整体形象,对内可以激发永丰人民的自豪感,从而把千年欧公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本丛书以《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元刻本《欧阳文忠公集》为底本,参用《全宋文》《全宋诗》《全宋词》等通行版本及李逸安点校的《欧阳修全集》,对现存的欧阳修的散文、诗歌、词赋,统一按照写作时间重加编纂,予以笺注评析,力求准确反映欧阳修思想发展和创作演变的轨迹。由于这套丛书所涉及的内容广博而复杂,编著者学识水平有限,书中缺谬在所难免,恳请海内外方家及广大读者不吝赐正。

刘德清丁功谊

2011年12月15日

后记

此著依据二十年前的旧稿增补修订而成,文字增订几近一半。这是一部纪实性的历史人物传记,书中所有叙事,凿然有据,素材源自传主著述、宋代史籍、宋人别集及笔记小说等。同一事件有多种记载的,择善而从,或兼采众说。若要考究内容的文献本源,可参见本人专著上海古籍出版社《欧阳修纪年录》、中华书局《欧阳修诗编年笺注》等。

全书以时间为经,事件为纬,错综铨次,条理叙述。相对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所谓的“七分实事,三分虚构”,这部著作可称“九分实事,一分虚构”,而且“一分虚构”也有宋人撰述作为凭据。铺叙当中难免评议和点染,但在取材上,我们坚持“述而不作”的原则。目的就是尽可能按照历史的本来面貌,将一代文宗欧阳修的形象,再现于新时代中国人面前。

一千年前,欧阳修这一代文化精英生活的赵宋王朝,政治气候宽松,思想文化政策开明,文人社会地位优越,灿烂辉煌的学术文化应时而生。欧阳修作为宋代学者型政治家的杰出代表,又是封建盛世文人学士立身行事的光辉典范,也是宋朝重创造的时代精神的首倡风气者。因此,我们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升国家及民族的文化软实力的时候,注重研究宋代社会及欧阳修等文化精英,批判继承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当今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大潮下的人心浮躁,道德滑坡,庸俗世风侵蚀文坛净土,人文精神渐次缺失,宋代社会及欧阳修的爱民宽简政治,重节操、厚人品在人文道德观念,疑经惑传、自出新义的文化创新精神,对于激励世人的文德节操,重建文化人的“道统”担当,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近年来,本人忙于教育部课题《欧阳修大辞典》撰稿,修订此著的大部分初稿,由刘菊芳同志执笔,最终经由本人定稿。撰稿过程中,参考了王水照、祝尚书、陈铭先生的有关专著,谨此说明并申表谢枕。

书稿在极短时间内匆匆赶制而成,观点的提炼,材料的抉择,语言的表述,都难免存在缺陷,竭诚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及广大读者,予以批评指正。

刘德清

二0一一年十二月十六日

于井冈山大学庐陵文化研究中心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欧阳修传略/欧阳修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德清//刘菊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0051855
开本 16开
页数 32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12-06-01
首版时间 2012-06-01
印刷时间 2012-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9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6
丛书名
印张 21
印次 1
出版地 江西
240
15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7:2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