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王十朋故事与传说
内容
编辑推荐

林霞主编的《王十朋故事与传说》通过选取可读性强的千字短文,将其分成八类题材,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记述王十朋一生的主要事迹,力求还原给读者一个真实的王十朋。同时尊重本土人文精萃,将有关王十朋的著名传说放在最后一部分,从另一角度表达父老乡亲的感情寄托。从王文碎先生编著的《爱国状元王十朋》一书中摘取了若干篇章,为适应读者阅读习惯,对有关章节进行了充实或修改。

内容推荐

林霞主编的《王十朋故事与传说》讲述王十朋在一出佥判、四出郡守时,以民为本,尽全力造福百姓,得到当地民众的真心拥戴,绍兴、夔州、泉州三地都为他建生祠、供乡像,“思之如父母”,王十朋每次卸任,当地同僚父老莫不携蛋斟酒含泪相送,离别饶州时百姓拦路断桥挽其留任,后将此桥改名为王公桥,将祀颜真卿、范仲淹二贤祠增祀王十朋,改称为“三贤祠”。《王十朋故事与传说》中这些颇具传奇色彩的经历故事表明了王十朋忠诚正直的品格和非凡的人格魁力,成为他民本思想的最好注脚。

目录

忠勤篇

苦读的原动力/陈友中

金殿夺魁/王文碎

斗胆上疏论节约/薛文甫

谏高宗销翡翠

御史一月奏章十六/张国谦

明断鲁六伤犬案/薛文甫

治鉴湖/王承谦

王十朋的“立德”/孙平

漫话“不欺室”/金中桓

镇海石/占婷

诗谴“了堂碑”/陈增杰吴廷琯王文碎

被人遗忘的功绩/王逢君

轮对高宗任文碎

圣人之地/文禾

饶民依留/王逢时

义泉”回义/王文碎

冒险两呈“马纲状”/薛文甫

泉州状元桥/王承谦

龙图阁学士/王逢君

游学篇

厌看西湖看鼎湖/黑篾瓯

福鼎品茗记

家乡情结/薛文甫

过严州/严陵笑笑生

赞夷陵/徐春浩

题湖边庄诗与“桂岩”题刻/薛文甫

喜登岳阳楼/王文碎

师友篇

肝胆相照的胡铨/徐顺平

同窗曹逢时/王纪芳

师从潘翼/金中桓

与孙子尚的交情/高益登

官场同道张阐/吴济川

诗交陆游/赵顺招

唱和张孝祥/高文

王十朋和石船二刘/高文

诗交李伯时/陈忠义

重逢刘韶美/王文碎

三元际会/王逢时

拜会张浚/文禾

王十朋与朱熹/赵顺招

诗文篇

赴考对绝联/金中桓

赋十八香词喻士倜朝进

诗歌的禅缘/王连飞

会稽三赋/郑金才

林下十二子/王文碎

雅趣篇

盆景“发烧友”/金中桓

诗圣酒仙/金升荣

井光夜虹/王文泰

题桌记蛙/王文碎

笑谈赵十朋/王祝光

御赐端砚/王逢时

主盟楚东诗社/文晋

王十朋的草木情/李振南

重教篇

梅溪书馆/王逢君

梅溪书院/王逢时

教承孔夫子/王连飞

诗咏“夫子泉”/庄小芳

首建泉州贡院/洪佳景

重建湖州贡院/王文碎

孝爱篇

一出荆钗烁古今/卢友中

游山招东床/邱星伟

择媳妇/薛文甫

传说篇

王十朋出生/王新祺、詹敏微

送月饼/贾岩通

飞瓦/蔡康姆

巧思撰妙联/金中桓

拦诗巷的由来/贾丹华

夜访织女/金家训

受教朱梅公/佚名

《荆钗记》传奇在青田/佚名

阻帝南游/贾丹华

辨楠木/崔宝珏

深沪鱼丸/佚名

风尾鱼的故事/佚名

龙门庵夜遇/崔宝珏

后记

试读章节

苦读的原动力

陈友中

少年王十朋为何刻苦读书,其原动力是什么?从史书和今人的研究中可见:

王十朋的远祖虽当过官,但其高祖到祖父三代已务农,其父王辅才开始耕读。王辅尊崇儒学,为人耿直忠厚,耕读兼顾。他熟读诗书经典,尤精孔孟学说,也略通诗律。他以自身的文学素养和爱国情怀,熏陶、感染、教育儿子,并制订了具体的教学计划,王十朋10岁开始就接受父亲严格而有序的家庭教育。

王十朋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在其父亲的教导下为国为民而读书的理想与日俱增。同时,时局对他也产生很大的影响:朝廷腐败,金兵入侵,义军四起,民生凋敝。浙江有方腊起义,战火纷飞。1121年,战火烧到乐清,王十朋祖父苦心经营的20多间房子和所在村庄都化为灰烬。

少年王十朋目睹父老乡亲遭受劫难的种种惨状:有的流离失所,有的冻饿而死。而他家也不例外,房屋和生产工具毁于一旦,要重建家园,困难重重。祖父因此病倒……这种苦难的经历,更加坚定了王十朋刻苦读书、救国为民的志向。其父亲经常给他讲述学习的榜样:孔孟之道外,学习杜甫、范仲淹、欧阳修等人的诗文和人品。

有了深厚的复国拯民壮志的王十朋,求学异常刻苦。在金溪招仙馆时,有次他的表弟季仲默回课堂拿书时,见王十朋汗流浃背,全神贯注在阅读,当两只蚊子叮在他的背上还不知道痛时,季仲默随手一拍打死一只,这时王十朋还以为是谁在跟他开玩笑,忙喊:“勿闹了,我还有一段文章未看呢!”当表弟把手伸到他跟前给他看时,他见到一只带血的死蚊子,才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

我们看一首七律:

三万六千成掷梭,欢娱常少愁常多。

干戈今日犹未定,书剑他年知如何。

淡荡三秋冷时节,萧条万里空山河。

伤时眼泪满巾血,更把少陵诗句哦。

这是王十朋17岁作的诗。少年诗人对自己耳闻目睹的过去岁月:干戈未定,书剑难料,万里萧条,不由得泪满血巾,已体味到人生苦短,乐少愁多,吟哦杜甫的史诗,身在草庐,心在疆场;爱国情,复国心,跃现纸上。类似的爱国诗篇还有许多。

由此可见,少年王十朋刻苦求学的原动力在于有远大的理想;其远大理想来自家教、时局和榜样的力量,终于成了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有作为的“状元郎”之一。朱熹论其奏议“气象大”,称其文“规模宏阔,骨骼开展,出入变化俊伟神速”。又极称许其人说:“海内有志之士闻其名,诵其言,观其行,而得其人,无不敛衽心服。”宋孝宗称其“南宋无双士,东都第一臣”。

金殿夺魁

王文碎

绍兴二十七年丁丑(1157)二月廿一日,王十朋参加在集英殿由宋高宗亲自主持的廷试。廷试亦称“殿试”、 “御试”,此制始于唐朝。唐朝武则天特设殿试取士,策问贡士于洛城殿,故有女皇武则天开创中国科举殿试制之说。至宋朝,以殿试为士子人仕的最高级考试。经殿试合格,才算是正式登科。

丁丑科殿试的监考官是御史中丞汤鹏举。考试规定在一日内完成。宋时曾有试诗、赋、论题,后改为试时务策。这次殿试就是试时务策。

王十朋那天入场,自忖一介寒士,能登金殿,躬逢天子亲临策士的盛典,不由激动万分。试题用皇帝的口气发问,大意为:朕自继位以来,每一施为,每一号令,无不遵照祖宗成法,然而刑赏之法依旧而奸弊不能革除,赋敛之法依旧而国家财政总有困难,取士养士之法依旧而人才进用不多,升降考核之法依旧而官吏供职习于敷衍,试问原因何在?要求“参稽典册之训,讲明推行之要”,“详著于篇,朕将亲览”。

本来这类策题无非是要士子泛谈政见,答题有一定的范式,最重要的是不能触犯忌讳,拣一些老生常谈组织成篇就仃。但高宗赵构对自己重新控制朝政后的这一次殿试特别重视,亲临集英殿,御笔宣示考试官:“对策中有指陈时事,鲠亮切直者,并置上列。无失忠谠,无尚谄谀,称朕取士之意。”

王十朋一向关心时政,善于作策论,接到试题,听毕旨意,精神饱满,胸有成竹,略一构思,就挥毫直书,在短短的几个时辰内竞写了一万来字,而且是端楷恭书,一笔不苟。文思如此敏捷,应当说是得力于平素的学养。

这洋洋洒洒的万言对策,通篇以“揽权”为核心,强调以前皇上虽有求治之心,并且恪遵祖宗成法,但未见大治的迹象,反而有种种弊端,其原因在于未能亲揽大权,又未能言出法随,身体力行。现在权臣已去,希望皇上惩前毖后,威福自出。但所谓揽权,并不是事无巨细,一概亲自处理,更不是以察为明,使臣下无所措手足,而是应该把端正自身的行为作为揽权的根本,把任用贤才作为揽权的手段,博采兼听,以收揽权的功效。这样“则所求无不得,所欲皆如意,虽社稷之大计,天下之大事,皆可以不动声色而为之矣”。

这篇对策之作引经据典,又能切合时事,尽脱空对空的旧套,使考官们眼睛为之一亮,定为上选。而以“揽权”立论,也正中皇帝下怀。经过评卷,起初详定王十朋为第九,而编排官孙道夫奏其辞语鲠切。高宗亲自审阅之后,即在卷子上批道:“经学淹通,议论醇正,可作第一人。”于是王十朋成了御笔钦点的头名状元。

临轩唱第那一天,当宣赞官宣布一甲第一名为王十朋时,426名新进士口服心服,文武百官也都为之欢呼,共庆今科状元选得了真才。

王十朋当时惊喜万分,自思从小立志,孜孜以求的就是得一第而治国安民,光宗耀祖。想起芸窗苦读三四十年,屡经挫折,今天终于大魁天下,得偿夙愿,真是人间至乐!P2-6

序言

今年是王十朋诞生900周年。乐清举行一系列隆重的纪念活动,推崇王十朋为“南宋大贤”,堪称非常准确的定位。

在乐清的历史长河中,王十朋之所以被本邑父老高度敬仰,不仅因为他是乐清惟一的状元,更因他在身处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年代里,始终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力主抗金驱虏收复失地,敢于为民族大义进行死谏,与奸相佞臣作面对面的抗争;他为官清正廉洁,勤政恤民,为民请命,主张减员开支,多次兴修水利,放赈救灾;他高度重视教育,甚至倾私囊割俸禄建学校,定期亲临讲坛,三任帝师;他博览群书、通晓经史,旁通诸子百家,诗文著名极为丰硕,情趣非常高雅。

王十朋在一出佥判、四出郡守时,以民为本,尽全力造福百姓,得到当地民众的真心拥戴,绍兴、夔州、泉州三地都为他建生祠、供乡像, “思之如父母”,王十朋每次卸任,当地同僚父老莫不携蛋斟酒含泪相送,离别饶州时百姓拦路断桥挽其留任,后将此桥改名为王公桥,将祀颜真卿、范仲淹二贤祠增祀王十朋,改称为“三贤祠”。这些颇具传奇色彩的经历故事表明了王十朋忠诚正直的品格和非凡的人格魁力,成为他民本思想的最好注脚。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经900年风风雨雨、曲折演进,王十朋形象在今天反而更加清晰。作为南宋士大夫的优秀代表,王十朋成为那个积弱积贫、偏安一隅时代的脊梁,成为中国古代士人清劲节操的象征。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正是千千万万个王十朋式的人物,以他们的坚忍与正气,承载起家国重负,在艰难中撑起了一片天。他们的立德、立功、立言,产生了丰厚的积淀,成为今天我们这一代人心灵中的“魂”与“根”。

对于历史上杰出人物的研究,对于民族文化基因的弘扬,正是我们这些后来者的责任。像王十朋,官做得并不算大,因当时朝纲不振,他的政治主张很多得不到实现,但是自南宋以后,王十朋一直获享很高的声誉。近年来,一些专家学者探讨像岳飞、文天祥这样的民族英雄,为什么千百年来备受百姓的尊崇?难道仅仅是因为他们忠君爱民,成为那个时代的道德楷模?诚然在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王朝,帝王就是国家的象征,忠君和爱国密不可分。但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这些民族英雄保卫了国家,也就保卫了中华民族的先进文化,保卫了先进文明。历史上中原地区多次遭受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但在军事失利后,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内以文化消融了入侵的少数民族,这就是先进的文化软实力的强大之处,表明这样的文明文化符合历史规律。

王十朋与岳飞、文天祥一样,不仅终其一生竭力保护这样的文化,而且他的终生奉献,更丰富了这种先进文化。据不完全统计,现收入《梅溪先生文集》前后集中,计有诗1700多首,赋7篇,奏议46篇,其他如记、序、书、启、论文、策问、行状、墓志铭、祭文、铭、赞等散文、杂文140多篇。此外还有《春秋》、《论语》讲义8篇等,内容广泛。这都是有形的,而王十朋留下的精神财富,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为我们今天学习、吸收、运用的优秀传统文化。

正因为王十朋代表了他那个时代的中华优秀文化的发展方向,而这种文化传承到今天,与现代文明一脉相承,所以今天我们纪念王十朋,具有非常的价值意义。他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到今天仍具有适应和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特征,仍具有科学性实践性特征,具有与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紧密联系的特征,也具有博采众长的容纳性特征。今天我们纪念王十朋,应效法王十朋,不断更新和完善自身,以宏大的气魄和不懈的努力,把乐清引向光辉灿烂的未来。

(作者为中共乐清市委副书记)

后记

今年农历十月廿八是王十朋诞辰900周年纪念日,为进一步挖掘和弘扬王十朋精神,宣传伟人品行,乐清市委市政府和乐清市政协委托乐清日报社,在政协文史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推出“王十朋故事及传说”专栏,刊登有关王十朋的民间传说和史料记载故事等。为充分利用这些资料,我们将《乐清日报》已刊发稿件40多篇,增收其他相关内容,编成《王十朋故事与传说》一书。

近些年来,对王十朋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各种研究王十朋的书籍文章层出不穷。为适应当代读者的阅读特点,本书通过选取可读性强的千字短文,将其分成八类题材,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记述王十朋一生的主要事迹,力求还原给读者一个真实的王十朋。同时尊重本土人文精萃,将有关王十朋的著名传说放在最后一部分,从另一角度表达父老乡亲的感情寄托。

为充实本书内容,经王十朋研究会人士推荐,我们从王文碎先生编著的《爱国状元王十朋》一书中摘取了若干篇章,为适应读者阅读习惯,对有关章节进行了充实或修改,恕不一一说明。其他选编文章,有明确作者的均注明其姓名,未有明确作者的注明出处,请有关作者与我们联系,以便奉上稿酬。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乐清文史专家许宗斌先生、王十朋纪念馆王新祺先生等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建议,在此一并表示感谢。由于编写时间匆促,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2年11月20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王十朋故事与传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林霞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线装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512008014
开本 32开
页数 20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0
出版时间 2012-11-01
首版时间 2012-11-01
印刷时间 2012-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7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442
丛书名
印张 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1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6: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