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有金庸,史有高阳,吃有鲁孙——“华人谈吃第一人”唐鲁孙作品全集内地亮相,王世襄、沈昌文、雷颐、陈子善、徐城北、孙甘露、钱文忠……他们正在阅读这套书,北京三联韬奋图书中心、北京万圣书园、上海季风书园、广州学而优书店、南京书城、杭州晓风书屋……鼎力推荐。
《大杂烩》是其中的一册,作者出身前清皇族,是珍妃侄孙,是旗人中的奇人,自小游遍天下,看得多吃得也多,所写有关掌故、饮馔都是亲身经历,“景”、“味”逼真。本书集掌故、饮馔于一身,汇天南海北于一炉,不负“大杂烩”之名。
图书 | 大杂烩(精)/唐鲁孙作品 |
内容 | 编辑推荐 侠有金庸,史有高阳,吃有鲁孙——“华人谈吃第一人”唐鲁孙作品全集内地亮相,王世襄、沈昌文、雷颐、陈子善、徐城北、孙甘露、钱文忠……他们正在阅读这套书,北京三联韬奋图书中心、北京万圣书园、上海季风书园、广州学而优书店、南京书城、杭州晓风书屋……鼎力推荐。 《大杂烩》是其中的一册,作者出身前清皇族,是珍妃侄孙,是旗人中的奇人,自小游遍天下,看得多吃得也多,所写有关掌故、饮馔都是亲身经历,“景”、“味”逼真。本书集掌故、饮馔于一身,汇天南海北于一炉,不负“大杂烩”之名。 内容推荐 “现在杨花滚滚,在内地又是吃肥蚶时候了。回想当年在上海几家酒店赌老酒吃醉蚶情景,历历如在目前,可是屈指算来,已经是半世纪以前的事了。” 自号“馋人”的唐鲁孙先生,游遍大江南北,遍尝中华美味,《大杂烩》是他“吃文化”与“吃艺术”之散文集萃,是集掌故、饮食于一体之“大杂烩”。 目录 海天万里为卢太夫人寿 跷乘 扇话 铁臂大元“蟀”——秋凉白露话蛐蛐 谈失传的“子弟书” 我所见到的梁鼎芬 故都茶楼清音桌儿的沧桑史 从《三百六十行:旅馆业》想到鸡毛店 蝎子螫了别叫妈 摇煤球烧热炕 近代曹子建——袁寒云 闲话故都年景 猜灯谜、拜三公 民初黑龙潭求雨忆往 张辫帅与褚三双 谈谈清装服饰与称谓 再谈清装服饰 谈谈《窦娥冤》 成吉思汗大祭跟那达慕竞技大会 中国菜的分布 说烟、话茶、谈酒 炉肉和乳猪 白汤面和野鸭饭 北平的饽饽铺 金鸡一唱万家春 老汤炉肉开锅香 杨花滚滚吃新蚶 从梁寿谈到北京的盒子菜 漫谈绍兴老酒 读《烹调原理》后拾零 过桥米线的故事 试读章节 今夏是卢母李太夫人八旬荣庆,旅美知好提到,在台年纪七十五以上,当年在内地听过卢母元音雅奏的朋友,写点文字,以申祝颂。前年卢燕女士应中华电视台之约,在国语电视剧里爨演《观世音》,在下在华视周刊上写了一篇《卢燕卢母》,被卢燕看见,坚欲一晤。当时我住屏东,经《民族晚报》王逸芬兄电约北来,在王府跟卢燕贤伉俪叙晤一番,欣悉卢母在美精神健朗,遇有可造之材,靡不悉心教诲,循循善诱。京剧能在美国生根发芽,卢母实种其田。记得当年我也少年好弄,在北方与轩荪兄共燕乐,今荷其敦嘱,为文以寿卢太夫人,不能不勉力以应了。 我从小就是标准戏迷,从民国初年听小马五《纺棉花》起,一直到抗战初期为止,日常生活大概总离不开戏园子。早年男女分班,除非祝寿彩觞公府酬宾堂会,很难得听到男女合演好戏。肉市广和楼的富连成早年不卖女座;四大名旦各班虽然卖女座,大多是楼上卖堂客,楼下卖官客,听戏也得男女分座呢!因为这个缘故,所以家里人听戏以坤班为主,小孩也就随同成了坤班小客人啦。先是鲜灵芝、张小仙的奎德社在文明茶园唱白天,可以说风雨无阻,天天光顾煤市街的文明茶园。后来鲜灵芝、张筱仙隐息,又改为城南游艺园听京戏。那个时候由琴雪芳挑大梁,唱了不久琴雪芳就自行组班,在开明戏院唱白天了。琴雪芳的戏班除了琴雪芳、秋芳姐妹外,老生就是卢母李桂芬。还有青衣李慧琴,武生梁月楼,后换盖荣萱,花旦金少仙、于紫仙,小生胡振声,小丑宋凤云,后换一斗丑。这个戏班梁柱齐全,在坤班来说够得上硬整二字。 我从小最爱听冷门戏,因为若干几近失传的老戏,偶或在开锣戏里能够发现。例如《神州擂》、《疯僧扫秦》、《五雷阵》等一类老腔老调的戏,全部沦为开锣戏,所以我几乎每场戏都可以听到拔旗吹喇叭。琴雪芳有时没有戏,见我在楼上入座就拉了胡振升到包厢里来聊天。有一天卢母贴的是《斩黄袍》,虽然刘鸿升的“三斩一碰”走红一时,人人都喜欢唱上一两段,可是坤班敢动这出戏的还不多见。记得那一天卢母勾一字眉,龙衣华衮,唱起来满弓满调。当时坤角有“三芬”,是张喜芬、金桂芬、李桂芬,称一时瑜亮。可是“孤王酒醉桃花宫”,张、金二人都没动过,只能让卢母一人专美了。 有一天琴雪芳贴演新排本戏《描金凤》,前场卢母跟李慧琴唱《黑水国》。名票陶畏初、何友三、管绍华三位联袂而来,全神贯注,一言不发地听戏,听完了整出《桑园寄子》,我问他们何以如此入神。陶畏初比较爽朗,他说这是奉命听戏。他们三位正跟老伶人孟小如学这出《寄子》。据小如告诉他们说,李老板这出《桑园》的身段非常细腻,特地前来“搂叶子”的,焉能不聚精会神地琢磨?我想这件事,直到现在卢母自己还不知道呢! 当年琴雪芳在华乐园的夜戏,赵次老跟贡王爷都是池子里常客。爽良、瑞洵、樊樊山、罗瘿公、王铁珊也是每演必到,其中贡王、瑞洵两位对卢母的唱做最为赞赏。当时卢母的琴师,也是经常给贡、瑞二老说腔调嗓的,他经常称赞卢母气口尺寸拿得准,喷口轻重急徐劲头巧而寸。所以卢母一登场,池座有两位戴帽头的老者,每人用包茶叶的黄色茶叶纸,折好压在小帽边上,遮挡煤气灯的强光,就是贡、瑞二老了。卢母有两次经绅商特烦唱《逍遥津》,就是此二老的杰作呢。当年赵次老在世,对于世交子弟之文采俊迈、蕴藉俨雅的青年,奖掖提携,无所不至。春秋佳日时常邀集大家为文酒之会来衡文论字,记得王懋轩、薛子良先生的令公郎都是当年与会的文友。其中有一位年方弱冠汪君,能写五六尺的大字,次老教他行笔运腕,并且拿出卢母写的大字给他借鉴,从此才知道怪不得卢母对于大字笔周意内,敢情平日是真下过一番临摹工夫的。有一年,冬令救济义务戏,卢母贴的是《戏迷传》,当场挥毫,写了“恫鳏在抱”四个大字,现场义卖,被蓝十字会会长王铁珊将军,以五百元高价买去,救济了不少贫困。在北平专给人写牌匾的书法名家冯公度,后来知道《戏迷传》现场卖字的消息,深悔未能躬逢其盛,跟王铁老一较短长呢。P1-5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大杂烩(精)/唐鲁孙作品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唐鲁孙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9527069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70 |
版次 | 2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117 |
出版时间 | 2013-01-01 |
首版时间 | 2013-01-01 |
印刷时间 | 2013-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6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67 |
丛书名 | |
印张 | 8.6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广西 |
长 | 192 |
宽 | 140 |
高 | 2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